以提升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校园文化建设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gjtd44qx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国家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求以及时代的主题。一名优秀的核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更是增加就业竞争力的必备素质。结合专业特色来拓展校园文化活动,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还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科技文化氛围,对培养核专业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有良好的帮助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结合专业特点,从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方面的建设来寻求培育和扩展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最佳结合点。
  一、营造大学生科技创新氛围,丰富校园精神文化内涵
  开展以学术讲座和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为主要形式的校园精神文化,有利于进一步营造科技创新氛围。
  (一)核专业学科的专业性很强,学校可以利用学术交流机会,请著名的院士、专家、企业技术骨干为学生做讲座、报告,加强学生专业素质、科学素养以及职业能力的养成,为学生开展创新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开阔学生的创新思路。
  (二)核专业目前没有专业性对口的竞赛类科技活动,只能按照目前已举办的国内外大学生科技竞赛做为参赛指导,以丰富的科技活动为载体,建立分层次的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包括广泛深入的科普教育、校内科普型比赛、校级比赛、省级比赛、全国比赛、国际比赛。学生通过组成各种科技创新团队,整合校内各学院实验室平台,参加教师的各类研究项目,尽可能多的参与各类学术科技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技活动,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生中形成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科技文化节以及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创业计划大赛、全国数学建模比赛、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等,激发大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术科技含量,营造校园科技文化氛围。将开展普及性的科普科技活动和竞赛性的科技活动结合起来,鼓励核专业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特色,积极开展大学生学术科技活动,将组织参加院级、校级的科技活动和参加全国性的科技竞赛结合起来。通过这样的方式,我校核专业学生参加了校内各学院的普及型学术竞赛活动,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三)鼓励大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实践是学生发挥主体性的重要途径,为大学生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重要的现实条件。大学生参加学校内的各种第二课堂活动和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科技含量,能增加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科技意识,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刻苦学习,增强创新能力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发挥校外实践实习基地的作用,把课堂、实验室所学的知识延伸到课外,鼓励大学生带着科研课题到社会实践中去锻炼能力和探索新知,积极探索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新载体和新内容。
  二、构筑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加强和谐校园环境文化建设
  (一)结合专业建设和实验室建设,高度重视创新平台的拓展,从场所、设备和经费方面全力支持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并提供良好的条件。
  (二)储备一支事业心强、业务水平高、有创新能力的指导教师队伍。大学生在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的过程中,由于对专业发展方向缺乏准确的判断,在科技创新活动方向的把握上不够准确,同时由于技术掌握的程度不同,缺乏实际的应用经验导致科技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存在很大的技术缺口,因此指导教师团队的全程参与和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建立令行禁止,制度严明的行文文化,加快创新人才的成长
  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高度的组织纪律性相结合,提高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坚毅果敢、勇于挑战的意志品质相结合,与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和水平相结合,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教育功能、管理功能和赏罚功能。尤其是核专业,今后服务方向为国防军工单位,更需要体现极强的纪律性,这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规范功能。充分营造这种行为文化,可以为核专业学生领会到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自觉自律的从事科技创新工作。
  四、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促进和谐校园制度文化发展
  围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工作机制、经费保障、表彰奖励和推免研究生等内容,从管理、指导、保障体系等方面为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保驾护航”。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工作组织机构,学院各专业教研室积极组织专业教师参与,同时结合全程导师制,全面指导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在教师方面,由学院根据专业和各类竞赛情况牵头,各教研室主任直接参与策划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直接管理和指导。在学生管理方面,作为全院学生科技文化活动统筹管理的专门机构,发挥共青团的组织宣传优势,院团委具体负责组织落实,调动广大同学参与课外科技活动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并积极架起师生之间的桥梁。同时,各年级辅导员在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积极动员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立项活动,鼓励学生提前进入实验室参与科研工作,营造良好的学术与文化氛围。(二)积极推动科研课题的申报、立项、经费划拨、评审、验收等制度。学生科技活动经费的投入和管理可以采用申报设立专项基金的方法,专项用于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和创业活动,学生通过申报、答辩等形式申请基金的使用。结合校外实习实践,与企业对接,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成果的商品化和成果的生产力化,实现科技成果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三)建立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激励机制,通过制定《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实施办法》、《大学生科技创新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学生竞赛管理办法》、《学生竞赛奖励办法》等制度,就竞赛等级及奖励、指导教师工作量计算、参与学生加分认定及推免研究生等方面做具体的规定,规范各类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进一步促进评价活动的科学性、激励的有效性,使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评价激励机制更加完善,更具实效性。同时对在课外科技活动中表现突出的科研个人和集体要进行表彰奖励,尤其要树立优秀学生中的典型代表,召开学习交流会、报告等宣传推广活动,激发广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热情,扩大影响范围,将教师组织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情况纳入教师个人年终考核考评依据,得教师参与指导的热情进一步高涨,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潜能进一步激发。
  大学生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来提高自己的科技创新能力,不仅能提高自身专业文化水平,还能加强与社会的交流,增强自信心、责任感和职业能力,更好的适应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
其他文献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 constructivism) 的思想最早是由瑞士心理学家J·Pieget 提出的。他在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后提出:儿童的认知结构,即图式(Schema)是通过同化(Assimilation)和顺应(Accommodation)两个基本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无限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应该是以
期刊
“不难揣想,在黑暗、蒙昧的史前时期,人类的始祖除借助于造物所赋予的嗓音去呼喊、呜咽、吟诵、歌唱外,以信手拈来的器物碰击发响,表达宣泄,应当是最为古老的‘音乐表现’形式了。”(杨立青语)打击乐的声响在人类活动的开始就发出了文明的信号,并将这种传统绵延至今。司岗里的音乐纯朴自然、撼人心魂、粗旷豪迈,也许这才是人类最本真的语言。于是,我们这些所谓的现代人就尝试着去解读司岗里人音乐中的核心内蕴,这时才真切
期刊
今天去听同事的课,老师问:“你们看看,第二节写得好在哪里?”整个教室鸦雀无声,同学们对此问无从下手。也经常听到很多老师唉叹:“现在的学生,真是没办法,一问三不知……”当然,学生方面有原因,但不能不使我们要来看看教师方面的原因,若能加强点拨,启发诱导,触类旁通,那学生很可能能因势利导,思源流长。  启发,即阐明事例,使对方因联想而领悟。诱导即劝诱教导、引导。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各
期刊
一、修炼双眸,看清优秀生的另一面  一些班主任常关注各方面比较差的学生,对优秀生的教育有些忽略,导致一些好学生出了问题。这并不奇怪,因为他们不是神,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我注重擦亮自己的双眸,观察分析他们出问题的本质原因  (一)甜水里泡大,经不起挫折。班上有一个女生,一直成绩较好,品行也不错。但在学校组织的物理实验操作考试时得了个不合格,于是一度出现心灰意冷的神情。优秀生平时常听到的是表扬话,驱使
期刊
一、注重传输人文知识  语文教材既是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范本,又是了解和吸取中外社会、政治、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知识的教材。语文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的实际,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介绍和讲解相关的人文知识和信息,指导学生去了解、认识、思考、联想,从而学习和借鉴。比如教材中的诗、词、文、赋、小说、戏曲等中国古典文学中蕴含着传统的审美文化,道德、风俗、礼仪文化、建筑、音乐、工艺文化等,内容十
期刊
一、多媒体辅助科学课教学背景与现状  初中科学课强调教学应在一定情景中展开,以自主探究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重观察。但同时科学课中的知识却包罗万象,它涉及生物、化学、物理、地理、天文宇宙等各方面的知识。笔者认为:在中学科学课的教学活动中,科学地、恰到好处地利用多媒体,有助于创设教学情境,形成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与意向;有助于有效地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助于拓展教学时空,
期刊
Hilbert曲线是一条能填满正方形的经典的分形曲线之一,由大卫·希尔伯特在1891年提出。Hilbert曲线具有三个特点:(1)它可以不间断地遍历一个正方形中的所有点,当阶n趋向无穷大时,它充满一个正方形,曲线的长度也将无穷大;(2)分布在一个正方形中的Hilbert曲线十分曲折但不会交叉,连续但不可导;(3)它具有自相似性。自相似性是所有分形曲线的主要特征之一。  由于Hilbert曲线能尽可
期刊
在信息技术课中“程序设计”(VB)的学习时,学生对基本知识记忆的能力表现不好。例如,在正常的教学中,学习内容经过第一节课的教学,并经过练习巩固,又有第二节课的复习巩固,在第三节课的教学中,学生表现的记忆效果却如同第二次的练习,并且更甚。产生这个现象的可能因素有:一记忆巩固的时间,二旧知识的复习环节,三学生注意的对象,四学生的注意力及毅志,五学生的学习目的。不同的对象及过程,原因各不相同,主要是从教
期刊
《品德课程标准》中指出:能否积极有效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关系到本课程性质、目标的实现,制约着课程实施的质量。有效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也是教师创造性教学的重要标志和促进教师自身成长的重要途径。怎样才能把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引入每一节品德课,增强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学生对课程的亲近感,让学生在自然和谐的氛围中进行思维的碰撞、心与心的交流,切实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呢?我认为,教师只有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课程
期刊
偶翻《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一篇题为《浅议赏识教育》的文章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我一口气读完这篇文章,很为作者的一些见解折服。在文中,作者说,“赏识教育的关键在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用发展的观点看学生。”同为教育者,我很赞同作者的说法。那么,教师该如何正确地用赏识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学生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认识。  一、赏识要适度  “如果没有标准,没有明确的教育方向,一味的赏识,就会演变为一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