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方式蓝光照射方式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188例新生儿黄疸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间歇蓝光照射组(94例)和持续蓝光照射组(94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率。结果 间歇蓝光照射组总有效率为92.6%,持续蓝光照射组总有效率为93.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间歇蓝光照射组不良反应率显著比持续蓝光照射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歇蓝光照射方式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因此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间歇蓝光照射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1- 0150-02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发生黏膜、巩膜、皮肤黄染等临床症状,属于常见疾病,多发于早产儿身上[1]。严重黄疸可对患儿智力水平和发育水平构成直接影响。临床治疗新生儿黄疸多采用蓝光照射方法,它能够迅速将患儿体内间接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衍生物,且这部分衍生物属于无毒物质,进而减少患儿体内血清胆红素的含量,对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和发展起到预防作用。目前,临床上蓝光照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间歇蓝光照射,二是持续蓝光照射。为进一步探讨两种照射方式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结果,本文选择我院152例黄疸患儿作为观察对象,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188例新生儿黄疸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婴101例,女婴87例,体重2.3~4.9 kg,平均日龄为(12±1.8)d,平均病程(8.4±2.6)d。所有患儿均符合新生儿黄疸相关诊断和治疗标准,随机将患儿分为间歇蓝光照射组(94例)和持续蓝光照射组(94例),其中间歇蓝光照射治疗组男婴42例,女婴52例,持续蓝光照射治疗组男婴59例,女婴35例。两组新生儿出生时健康,并无产伤、先天畸形等症。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口服益生菌、酶诱导剂,并同时给予补液、纠酸等内科治疗。若存在贫血严重者,则相应给予输血治疗。在黄疸高峰期对两组患儿实施抽血,测定血清间接胆红素水平。并在48 h后再次抽血,复查血清间接胆红素水平。照射方法、时间:间歇蓝光照射组予蓝光照射8h,停4~6h,72h照射完毕;持续蓝光照射方法为不间断蓝光照射,直到临床黄疸症状逐渐消退为止。
1.3疗效判断标准
本次课题研究疗效判定标准参照《新生儿学教材》[2]相关内容,将治疗效果分为3个层次,痊愈、有效和无效,临床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将两组实验数据录入到SPSS 17.0统计软件中,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检验标准为α=0.05,当P<0.05时,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比较
间歇蓝光照射组总有效率为92.6%,持续蓝光照射组总有效率为93.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详见表1。
2.2胆红素比较
据统计,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间接胆红素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胆红素比较也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详见表2。
2.3不良反应比较
间歇蓝光照射组不良反应率为7.4%,显著低于持续蓝光照射组(19.1%),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详见表3。
3.讨论
黄疸属于新生儿常见病和多发病,尤其好发于早产儿身上。临床上既可以将黄疸视为新生儿正常生理反应,也可将其看作各种病症临床表现。新生儿黄疸发病主要原因是由于新生儿出生时,其自身血脑屏障发育不全,导致黄疸出现。若患儿黄疸指数偏高,且不能及时救治,不仅会给新生儿智力发育构成重大影响,也可能导致患儿出现严重胆红素脑病,进而损伤患儿大脑,这种损伤往往是不可逆性的[3]。因此,临床上要对预防、治疗新生儿黄疸给予充分关注。蓝光照射方法治疗新生儿(尤其早产儿)黄疸疗效确切,安全可行,已被广泛应用在临床实践中。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蓝光照射方法逐渐在临床实践中发展为两种主要治疗方式,即间歇蓝光照射和持续蓝光照射。间断蓝光照射治疗原则是通过蓝光照射增加患儿体内胆红素,并使其不断上升。到达一定程度后,胆红素会自行分解,最后体内胆红素水平将趋近于正常水平。
本次课题研究旨在探讨两种不同照射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两种蓝光照射方式临床治疗效果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间接胆红素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血清胆红素比较也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间歇蓝光照射和持续蓝光照射在治疗新生儿黄疸疾病上具有相同的疗效。而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我们却发现间歇蓝光照射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持续蓝光照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表明间歇蓝光照射方式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因此更具临床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代其芳.间歇蓝光照射治疗婴儿黄疸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2012,6(14):215~216.
[2]毛静月,李彩云,张峥程.新生儿黄疸日光早期干预的疗效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10(15):65~66.
[3]李志英,张若然,刘晓玫.两种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36例疗效观察[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6(3):104~105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间歇蓝光照射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1- 0150-02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发生黏膜、巩膜、皮肤黄染等临床症状,属于常见疾病,多发于早产儿身上[1]。严重黄疸可对患儿智力水平和发育水平构成直接影响。临床治疗新生儿黄疸多采用蓝光照射方法,它能够迅速将患儿体内间接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衍生物,且这部分衍生物属于无毒物质,进而减少患儿体内血清胆红素的含量,对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和发展起到预防作用。目前,临床上蓝光照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间歇蓝光照射,二是持续蓝光照射。为进一步探讨两种照射方式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结果,本文选择我院152例黄疸患儿作为观察对象,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188例新生儿黄疸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婴101例,女婴87例,体重2.3~4.9 kg,平均日龄为(12±1.8)d,平均病程(8.4±2.6)d。所有患儿均符合新生儿黄疸相关诊断和治疗标准,随机将患儿分为间歇蓝光照射组(94例)和持续蓝光照射组(94例),其中间歇蓝光照射治疗组男婴42例,女婴52例,持续蓝光照射治疗组男婴59例,女婴35例。两组新生儿出生时健康,并无产伤、先天畸形等症。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口服益生菌、酶诱导剂,并同时给予补液、纠酸等内科治疗。若存在贫血严重者,则相应给予输血治疗。在黄疸高峰期对两组患儿实施抽血,测定血清间接胆红素水平。并在48 h后再次抽血,复查血清间接胆红素水平。照射方法、时间:间歇蓝光照射组予蓝光照射8h,停4~6h,72h照射完毕;持续蓝光照射方法为不间断蓝光照射,直到临床黄疸症状逐渐消退为止。
1.3疗效判断标准
本次课题研究疗效判定标准参照《新生儿学教材》[2]相关内容,将治疗效果分为3个层次,痊愈、有效和无效,临床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将两组实验数据录入到SPSS 17.0统计软件中,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检验标准为α=0.05,当P<0.05时,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比较
间歇蓝光照射组总有效率为92.6%,持续蓝光照射组总有效率为93.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详见表1。
2.2胆红素比较
据统计,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间接胆红素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胆红素比较也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详见表2。
2.3不良反应比较
间歇蓝光照射组不良反应率为7.4%,显著低于持续蓝光照射组(19.1%),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详见表3。
3.讨论
黄疸属于新生儿常见病和多发病,尤其好发于早产儿身上。临床上既可以将黄疸视为新生儿正常生理反应,也可将其看作各种病症临床表现。新生儿黄疸发病主要原因是由于新生儿出生时,其自身血脑屏障发育不全,导致黄疸出现。若患儿黄疸指数偏高,且不能及时救治,不仅会给新生儿智力发育构成重大影响,也可能导致患儿出现严重胆红素脑病,进而损伤患儿大脑,这种损伤往往是不可逆性的[3]。因此,临床上要对预防、治疗新生儿黄疸给予充分关注。蓝光照射方法治疗新生儿(尤其早产儿)黄疸疗效确切,安全可行,已被广泛应用在临床实践中。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蓝光照射方法逐渐在临床实践中发展为两种主要治疗方式,即间歇蓝光照射和持续蓝光照射。间断蓝光照射治疗原则是通过蓝光照射增加患儿体内胆红素,并使其不断上升。到达一定程度后,胆红素会自行分解,最后体内胆红素水平将趋近于正常水平。
本次课题研究旨在探讨两种不同照射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两种蓝光照射方式临床治疗效果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间接胆红素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血清胆红素比较也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间歇蓝光照射和持续蓝光照射在治疗新生儿黄疸疾病上具有相同的疗效。而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我们却发现间歇蓝光照射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持续蓝光照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表明间歇蓝光照射方式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因此更具临床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代其芳.间歇蓝光照射治疗婴儿黄疸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2012,6(14):215~216.
[2]毛静月,李彩云,张峥程.新生儿黄疸日光早期干预的疗效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10(15):65~66.
[3]李志英,张若然,刘晓玫.两种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36例疗效观察[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6(3):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