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蓝光照射方式对于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53845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方式蓝光照射方式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188例新生儿黄疸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间歇蓝光照射组(94例)和持续蓝光照射组(94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率。结果 间歇蓝光照射组总有效率为92.6%,持续蓝光照射组总有效率为93.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间歇蓝光照射组不良反应率显著比持续蓝光照射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歇蓝光照射方式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因此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间歇蓝光照射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1- 0150-02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发生黏膜、巩膜、皮肤黄染等临床症状,属于常见疾病,多发于早产儿身上[1]。严重黄疸可对患儿智力水平和发育水平构成直接影响。临床治疗新生儿黄疸多采用蓝光照射方法,它能够迅速将患儿体内间接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衍生物,且这部分衍生物属于无毒物质,进而减少患儿体内血清胆红素的含量,对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和发展起到预防作用。目前,临床上蓝光照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间歇蓝光照射,二是持续蓝光照射。为进一步探讨两种照射方式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结果,本文选择我院152例黄疸患儿作为观察对象,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188例新生儿黄疸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婴101例,女婴87例,体重2.3~4.9 kg,平均日龄为(12±1.8)d,平均病程(8.4±2.6)d。所有患儿均符合新生儿黄疸相关诊断和治疗标准,随机将患儿分为间歇蓝光照射组(94例)和持续蓝光照射组(94例),其中间歇蓝光照射治疗组男婴42例,女婴52例,持续蓝光照射治疗组男婴59例,女婴35例。两组新生儿出生时健康,并无产伤、先天畸形等症。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口服益生菌、酶诱导剂,并同时给予补液、纠酸等内科治疗。若存在贫血严重者,则相应给予输血治疗。在黄疸高峰期对两组患儿实施抽血,测定血清间接胆红素水平。并在48 h后再次抽血,复查血清间接胆红素水平。照射方法、时间:间歇蓝光照射组予蓝光照射8h,停4~6h,72h照射完毕;持续蓝光照射方法为不间断蓝光照射,直到临床黄疸症状逐渐消退为止。
  1.3疗效判断标准
  本次课题研究疗效判定标准参照《新生儿学教材》[2]相关内容,将治疗效果分为3个层次,痊愈、有效和无效,临床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将两组实验数据录入到SPSS 17.0统计软件中,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检验标准为α=0.05,当P<0.05时,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比较
  间歇蓝光照射组总有效率为92.6%,持续蓝光照射组总有效率为93.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详见表1。
  2.2胆红素比较
  据统计,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间接胆红素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胆红素比较也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详见表2。
  2.3不良反应比较
  间歇蓝光照射组不良反应率为7.4%,显著低于持续蓝光照射组(19.1%),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详见表3。
  3.讨论
  黄疸属于新生儿常见病和多发病,尤其好发于早产儿身上。临床上既可以将黄疸视为新生儿正常生理反应,也可将其看作各种病症临床表现。新生儿黄疸发病主要原因是由于新生儿出生时,其自身血脑屏障发育不全,导致黄疸出现。若患儿黄疸指数偏高,且不能及时救治,不仅会给新生儿智力发育构成重大影响,也可能导致患儿出现严重胆红素脑病,进而损伤患儿大脑,这种损伤往往是不可逆性的[3]。因此,临床上要对预防、治疗新生儿黄疸给予充分关注。蓝光照射方法治疗新生儿(尤其早产儿)黄疸疗效确切,安全可行,已被广泛应用在临床实践中。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蓝光照射方法逐渐在临床实践中发展为两种主要治疗方式,即间歇蓝光照射和持续蓝光照射。间断蓝光照射治疗原则是通过蓝光照射增加患儿体内胆红素,并使其不断上升。到达一定程度后,胆红素会自行分解,最后体内胆红素水平将趋近于正常水平。
  本次课题研究旨在探讨两种不同照射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两种蓝光照射方式临床治疗效果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间接胆红素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血清胆红素比较也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间歇蓝光照射和持续蓝光照射在治疗新生儿黄疸疾病上具有相同的疗效。而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我们却发现间歇蓝光照射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持续蓝光照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表明间歇蓝光照射方式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因此更具临床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代其芳.间歇蓝光照射治疗婴儿黄疸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2012,6(14):215~216.
  [2]毛静月,李彩云,张峥程.新生儿黄疸日光早期干预的疗效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10(15):65~66.
  [3]李志英,张若然,刘晓玫.两种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36例疗效观察[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6(3):104~105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探究氯氮平和阿立哌唑单用或联用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我院精神科收治的98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氯氮平单药治疗,研究组给予氯氮平和阿立哌唑联合用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2周、4周和6周后的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的评分及治疗后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1- 0148-02  PDCA循环管理方法源于20世纪50年代 ,由美国管理学家戴明提出 ,是按计划(P )、执行或实施(D ) 、检查(C )和处理(A )的原理 ,进行具有大环扣小环 、螺旋或上升循环特点的管理过程 ,是程序化 、标准化的一种工作方法 ,是全面、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1] 。现结合实际工作,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在切口脂肪层下放置引流管对化脓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年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阑尾炎手术的152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76例)和对照组(76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应用生理盐水对伤口进行冲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于切口脂肪层下放置引流管,比较两组术后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愈合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短,P0.0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奥曲肽治疗小儿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后期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08年9月-2014年9月期间门诊收入的100例急性胰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将患儿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奥曲肽治疗。观察两组一般情况。结果 经治疗后,两组患儿在总有效率及症状恢复(腹痛缓解、血象恢复、血淀粉酶恢复、进食)时间比较,
期刊
【摘要】目的:对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与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患者进行比较研究,探讨联合治疗的有效性及对角膜状态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眼科翼状胬肉患者86例,根据临床治疗方法分组,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手术者40例为对照组,联合应用翼状胬肉切除术和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者46例列入研究组。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满意91.3%显著高于对照组75%,复发率8.7%显著低于对照组25%,两组
期刊
【摘要】目的:对新生儿黄疸和生长发育受到游泳联合抚触的影响作用的探讨。方法:选择某医院2014年1-6月顺产分娩的正常足月新生儿100例,然后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的新生儿都接受常规的护理,对于对照组的处理是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对该组的新生儿进行单纯的沐浴;而观察组则是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采用游泳联合正规的手法抚触。随后对这两组新生儿的黄疸指数以及消退黄疸需要的时间和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观察
期刊
【摘要】目的 探究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提高其质量的相应方法、途径。 方法 通过分析生化化验过程中前期、中期、后期三个检验步骤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归纳出具体的影响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 结果 在本次研究所采集的200例病例中,失误病例共有12例,其中由患者自身因素导致失误的有4例,由血融导致的有5例,由仪器设备使用不当导致的有3例。 结论 提高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有利于加强临床诊断和治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常规超声结合超声弹性成像在诊断甲状腺占位病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到2013年之间的甲状腺占位病的患者70例,使用常规超声结合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来进行检查,将手术和病例的结果进行对照,从而进一步研究在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与良性结节在使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效果。结果:常规的超声检查结果为特异度为80.65%,敏感度是86.54%,准确率是79.23%;超声弹性成像的检查结果分
期刊
【摘要】目的 比较缬沙坦与左旋氨氯地平的降压效果及对患者血尿酸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6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与左旋氨氯地平组,每组8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控制情况及血尿酸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DBP、SBP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1),两组治疗后DBP、SBP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缬沙坦组总有效率为73.75%,左旋氨氯地平组为72.50%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鉴别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8例女性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乳腺肿块,然后与手术病理切片诊断实行回忆性对照分析。彩超对于乳腺肿块的声像图诊断,显示肿块的形状、边界回声及其与周围组织关系特点、包块纵横比、内部细小钙化点等对于乳腺肿块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有很重要的意义。大部分的恶性肿瘤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内部回声很紊乱、后方回声逐渐减小、病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