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恨晚

来源 :大众DV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rxingma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90年代初
  
  我参加工作后的第二年,我们办公室最好的一个房间被腾空,开始装修。门窗都换了,在房间里加了一道玻璃门,里面的地面被从没见过的装修材料垫高了三十公分,还安装了空调。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迎接一台精密的仪器——浪潮486计算机,为此我们办公室一个月前就派遣了两位最爱钻研的同志去浪潮公司进行培训。当他们带着486回来的时候,人的状态全变了,就像来自另一个星球,更让我们难以接受的是第二天玻璃门上贴着的字条:非技术人员禁止入内。
  我对计算机的认识是隔着玻璃门开始的:1、太精密。技术人员必须穿上白大褂,端坐后才能开机;2、太娇贵。操作过程中绝对不能抽烟、喝水及有闲杂人等;3、太复杂。用技术人员的话说,让你看了你也不懂。4、太残酷。微机屏幕会影响视力,辐射更会导致身体受伤害。
  上世纪90年代中
  
  


  我调离这个单位的时候是一个夏天,玻璃门还在,但上面的字条和门外的白大褂已经没有了,大家伙儿没事就喜欢挤在玻璃门里面,但不是为了微机,而是空调。
  
  上世纪90年代末
  
  我第一次听说“非线编”是在机房正守着一对录放机编片子,没多久又听到了更恐怖的词汇“视频工作站”。我第一次见到“工作站”也是隔着玻璃门,除了没放有白大褂,房间设计得更疯狂,更不像人呆的地方。里面基本处于全黑状态,微机的屏幕显得越发刺眼,也许是黑墙皮脱落露出白底的原因,整个视频工作站看上去像是宇宙星辰中的太空站。我还是选择了一个墙皮完好、没有玻璃门的地方放弃了对编机,开始使用非线编。
  


  
  今天的改头换面
  
  从苹果到PC再到苹果,又到现在的今天苹果、明天PC,一晃我已经用微机编了11年的片子。对于印象最深的还是最初几年,因为微机和视频编辑软件成了主角,而非编导,当时死机和特效生成一直在考量着编导的忍耐力,最苦的是技术操作人员,他们把很多的经历放在了寻找丢失的素材和时间线上面,最可怕的是在漫长的特效生成即将结束的瞬间死机,将最期待的画面“绝杀”。不死机和不用生成是我当时使用非线编最大的愿望,这个愿望没过几年实现了。我更多的开始关注画面采集的质量,视频格式的兼容性甚至它的人性化。
  就我个人而言,一个好的视频编辑系统其实只需要具备一个优点,就是能够简单快捷稳定的实现编导各种编辑想法,甚至是突发奇想,强氧就是这样的一种非线编。
  奥运会开幕前几天,强氧的工作人员将他们的视频工作站搬到了我的工作室,当时我正在拍摄一部关于与奥运会有关的短片《志愿者》,前期使用了松下AG-HVX203A摄像机,用P2数字卡储存拍摄的高清素材。这次使用强氧进行后期制作和以往一样,我是与技术操作人员合作完成。我对计算机的技术性能没什么深入了解,但还是有了很深的感受。
  它首先满足了我的基本要求——不被绝杀。这点很重要,不仅是工作效率问题,而且关系到后期制作人员的心情。好心情还源于它完整性能,强氧可以同时提供三维制作、编辑合成、特效、成片等整个后期制作过程,而且支持多种视频格式在同一条时间线的实时混编,这使得进行编辑合成工作变得简单。
  强氧的视频输出输入接口从复合、分量到SDI,几乎包含了所有,这为与外部设备对接提供了很大方便。其彩色编辑键盘划分出了每一个快捷键的定义和操作方式,看得出来,我的技术操作员拍起来很爽。他兴奋地告诉我,这个键盘其实也非常适合玩游戏,我也兴奋地对他说,你把编片子全当玩网络游戏好了,这样你陪我熬上几夜也不会觉得累。
  
  导演简介:
  赵良,中国第一位与Discovery探索频道直接签订制片合约的制片人、导演,2007年为Discovery制作了纪录片《Lady Confucius》。2005年,作为“Discovery新锐导演计划”优胜者,制作了纪录片《 Confucius Can Cook 》。2006年,成为“Discovery新锐导演计划”的评委。目前为中央电视台制作大型系列纪录片《The Way Water Cries》,讲述中国水生态环境的故事。
其他文献
北京奥运已经落下了帷幕,奥运期间专业的、民用的摄像器材随处可见,他们在奥运期间发挥了什么作用,奥运对整个器材市场有什么影响,未来趋势又会怎样?让我们一起听听业内人士的说法。    厂商代表说    大众DV:通过高清转播,世界各地的人们通过电视欣赏到了一场北京奥运的高清盛宴,宏大的开幕式给全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音视频领域的奥运顶级赞助商,能不能谈谈松下设备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代俊:这次奥运
期刊
应歌手范海荣的邀请,我拍摄了《无法呼吸》这个音乐电视,这是她的第二部音乐电视。不过,之前我们也曾有过合作,那时她对第一部MV《爱在草原》并不满意,由我帮她重新创意,再度创作的。基于这一点原因,对她的演唱风格我有了许多了解。  2005年,似乎是北京最炎热的夏天,我们开始了基础的工作——听歌。所有的MV导演都有这样的经验——除了歌手和创作者以外,恐怕MV导演是另一位将歌曲烂熟于心,一不小心就吟唱出来
期刊
刚刚结束的奥运会让我们有太多的可能性,为了这个命题,中国人准备了七年的时间,太多人有太多的感慨,而基于这个主题,也涌现了很多作品。2008年的秋季秀场,我们将收集上来的奥运题材短片做以梳理。对于一个有命题性质的作品来说,我总希望能看到作品有更多的可能性,不仅仅停留在“宣传”的意义上,而更多时候,作品本身作者的表达可能更重要。  当2001年中国刚刚申办下奥运会的时候,我们感觉2008年的奥运会就像
期刊
石文燕  《大众DV》杂志编辑    《那天》这部作品出自在上海小有名气的“绿洲电影工作室”,而这个2007年才刚刚成立的工作室之所以有名,是因为林航。  我在南京独立影展上见到林航,他便滔滔不绝地说起《那天》的拍摄缘起,丝毫不忌讳地说影片是源自一场关于奥运的比赛,而他的目的简单而直接——为了奖金。这是很让我喜欢但也是让某些人很不喜欢的现实主义精神。然后,林航用了整整一个小时向我普及了绿洲电影工作
期刊
从前有座山。  一个故事开始了。讲故事可以复杂如《尤利西斯》,也可以简单到街头打油诗,故事讲好了可以换饭吃,讲歪了可以骗姑娘,还可以拿去给人拍成电影,这就是“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不与谈”。从前有座山,剧作基础入门栏目。    《太阳照常升起》是我近两年看到的最好看的国产电影,尽管有很多人表示看不懂,不理解。《太阳照常升起》的剧本改编自叶弥的小说《天鹅绒》,相比小说而言,剧本以及后来的电影在结构
期刊
编前语:《风和玲》是一部风格淡雅的动画作品,作者陈鸿毅和牟莹都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像侠客一样自称“Z”和“M”。两位同“产自”福建安溪,这让我很佩服——他们除了会说标准普通话、人人必备的英语外还会说闽南话。所以,在这部影片中,他们采用了家乡的语言,让影片更多了一分故乡的味道。表面上看《风和玲》说童年,想小时候,但蕴含在其中的聚散离别,一生都难以割舍。    故乡的小巷    2007年暑假,在《风
期刊
今日开拍  我们的栏目总是在说着一些与拍摄无关的东西,这个那个,那个这个的。本栏目就是从实际拍摄的角度去说的,而我们最希望看到的则是:朋友们放下杂志,关掉DVD机抄起家伙,投身广阔天地。今日开拍,拍摄基础入门栏目。      高清DV的拍摄    高清电视,即HDTV,是相对现有的标清电视而言的下一代主流广播电视标准。虽然,对于中国广大电视观众来说,高清电视节目尚属水中花镜中月,但这个趋势却是必然
期刊
记得多年前,看过一部电影名叫《剪刀手爱德华》,这次的剪辑专栏,正好借电影的标题一用,顺便借机重新推荐一下刚才提到的那部影片。并非电影如何不朽,而是一个奇怪的念头多年挥之不去:我们一个多彩的世界,爱情与憎恨,梦幻与残酷,单纯与伤感,它们是如何造就?  剪刀手,透过技术谈感触,本期开讲。    类型片剪辑之对话段落  一连讲了这么多期快节奏的类型片剪辑,想各位口味也腻烦了,这次咱们就来慢慢聊聊相对平静
期刊
2008年北京奥运,中国的老百姓有机会在家门口近距离地观看到了开闭幕式的盛况,也可以亲临赛场为各国体育健儿呐喊鼓劲,除了这种直接现场观看,更多的人选择其他“看”奥运的方式,同步感受奥运的脉搏跃动。新技术产生新的观看方式,也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对奥运、对外界的认知,视听传播和收看都经历着一场革命。    模糊影像 温暖记忆    1984年,中国重返奥运大家庭,中央电视台也开始第一次进行转播奥运。
期刊
空谷回音,听起来就是个很遥远深沉的意向,距离实际生活八竿子打不着,这栏目名称权当是兴一下。但DV爱好者要解决的最基本录音问题,影视录音基础入门栏目。    电脑上的工作平台  同学们好,以前我向大家介绍了录音所需要的一些基本设备和前后期的一些相关知识,具体到我们平时所用的PC或者Mac上,则需要了解一些相关的音频处理平台,这就是这堂课我想要让大家了解的。  大家可能都接触过像Premiere或者V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