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媒体环境下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初探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dearti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新媒体环境的影响下,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面临了极大的机遇和挑战。结合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存在的问题和现状,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必须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堂,丰富教学手段,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积极作用,在课堂内外都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利用多种方式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
  [关 键 词] 新媒体环境;应用型本科;心理健康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5-0074-03
  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党和国家一直都比较重视。自2001年颁布《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以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一直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并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2013年以来,有一大批高校逐步向应用型本科大学转变,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求各专业紧密结合地方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从教学体系建设体现“应用”二字,其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公共必修课,如何加强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体验程度一直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质量的重点。
  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网络技术的不断革新,各种新兴媒体也大量出现,人们获取各种信息的渠道更为便捷。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数字报纸、电子杂志、网络微博、微信平台、QQ空间、APP客户端都是当前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支撑下出现的新媒体形式。广大在校大学生,作为使用新媒体最广泛的群体,对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发展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
  在现阶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一直发挥着主战场和主渠道的作用,对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广大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然而,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教学内容缺乏吸引力,教学手段单一
  据调查,大学新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最关注的话题是如何克服自卑和提高自信心、如何调节情绪和提高情商,如何进行时间管理,如何进行有效学习,如何面对挫折和提高抗挫折能力,如何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爱情与性心理等方面。然而,武汉商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内容: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概述、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情绪管理、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大学生恋爱观和性心理。然而这并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需求。而且教学时间有限,武汉商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在教学大纲中只有1个学分,16个学时。也就是只有8个教学周,除去考试,仅仅只有7个教学周的时间,在课堂上完全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很多内容只能点到为止,泛泛带过,根本无法深入,且没有足够互动和课堂活动的时间。不少课堂设计缺乏吸引力,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占据主导,教学手段单一,缺乏互动,学生难以产生兴趣。
  (二)师资力量有待提高
  目前,担任武汉商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专任教师仅仅只有两位,其余是一些行政兼课老师和外聘教师。其中有个别老师缺乏心理學的专业背景,对课堂教学缺乏经验,无法将心理学的知识和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及生活中的心理学结合起来,无法进行实例和丰富的案例教学,无法针对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进行差异化教学,课堂管理和课堂控制不够。
  (三)没有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
  武汉商学院自转变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以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一直是大班教学,有的课程甚至是不同专业学生合班上课。然而据了解,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家庭背景都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着不同的需求。这种大班教学强调一般性和共性,将具有普遍性的心理健康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忽略了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忽略了每一个大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学生难以体会到心理健康课程对自己的适用性,也就很难感同身受。
  二、新媒体环境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影响
  (一)新媒体环境下对大学生心理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一方面,新媒体给广大青年学生提供了非常广泛和多元化的信息和资讯,及时更新的信息平台给了他们更多了解国内国际信息的机会,了解前沿信息、不同学科领域方面的知识,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手段,如网络公开课、微课、在线互动直播等,开拓了大学生的视野,更新了他们的思维模式。另一方面,平等、自由、交互的特点满足了当前广大青年学生多元化的需求,为他们学习、生活和交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拓展了大学生的心灵空间和精神自由。
  但是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接触到的信息纷繁复杂,对他们的生活、价值取向、心理发展都有不小的冲击。
  首先,多元化的网络信息给许多价值观还处于形成过程中的大学生产生了更多的内心迷惘,产生更多的认同危机。让大学生更多地选择沉迷网络,回避真实的人际交往和互动,逃避现实生活和学习的困难,更多地沉浸在碎片化的网络生活里打发时间,在现实生活和学习中无法更加投入和专注,导致产生更多的人际关系和未来发展问题。其次,网络的虚拟性导致大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降低,在面对生活困境的时候容易利用网络不恰当地发泄自己的情绪,变得暴躁易怒,在现实生活中缺乏耐心,在现实人际交往中易发生冲突,使得有的大学生更加性格孤僻、情绪抑郁、敏感,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再次,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原有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教师的主导功能和传统影响力在逐渐弱化,学生不再像以前单纯从课堂从教师那里获得知识和信息,而现在新媒体丰富而强大的信息功能,学生只需触摸和点击屏幕就可以得到想要的信息和知识,并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一方面学生依赖网络,缺乏主动思考和创造性的思考;另一方面教师如仍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二)虽然新媒体对大学生心理发展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也对新媒体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是机遇也是挑战
  要正视新媒体出现的影响,充分将新媒体的优势作用发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上。首先,将学生易于接受的网络文化、新媒体方式与学生感兴趣的心理知识结合起来,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使课堂更加生动和活泼,让更多的学生产生兴趣。其次,利用新媒体手段开展一些线上讨论和交流,使学生能够和教师在课堂外也可以进行交流,增进了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也让一些学生更好地敞开心扉,放下包袱。再次,可以利用新媒体实现信息共享和交换,教师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一些与课程有关的测试和信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地获取信息,自由地寻求相关帮助。
  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
  面对急剧变化的新媒体环境,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对于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和发展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者及任课教师必须跟上时代变化,充分利用新媒体这种新兴的手段,钻研适合大学生心理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革新和丰富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个性化的引导,激发学生发展身心健康、热爱生活,相信未来的积极心理品质。
  (一)利用新媒体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来丰富课堂
  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的“满堂灌”和“一言堂”已经越来越不能让学生所接受。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必须采用新颖的教学活动和方式。除了教师课堂讲授外,更包括互动游戏、小组活动、集体讨论、纸笔练习、个人分享、案例分析、电影赏析、心理测试、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很多资源,包括案例、电影、心理测试可以共享在网络课程平台。如,武汉商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部分,教师已逐步借助微信平台让学生参与课堂,学生可以在微信平台上签到、答题、完成心理测试,浏览心理作业等。利用网上教学平台,可以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
  (二)打造以成长小组为子单元的课堂互动交流平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与其他课程最大的不同是它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课,更是一门实用性很强、师生互动的课程。在课堂内成立成长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各种活动和讨论,将传统的教师为主导的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课堂,让书本上的心理学真正内化,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小组内部,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学生能够比较自如地表达自己,并能听到不同的心声,获得心灵的冲击,能充分调动学生自我发展的潜能。在小组活动和讨论中,教师绝不是权威,更像是一个引导者。可以参与其中,引导学生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陪伴学生一起探索心理的奥秘,发现自己,真诚面对自己。同时学生的交流和讨论也能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新思路,让教师更加了解和贴近学生,设计出更多更贴近学生的心理成长主题,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三)针对不同专业、本专科学生设计符合不同需求的课程内容
  据调查,不同专业,本专科学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需求都是不同的,如果忽略学生的需求,不加区别地对所有专业学生以同样的方式讲授完全相同的内容,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因此,需深入调查不同专业不同群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成长的需求,如武汉商学院本专科学生都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本科学生会更关注自己的个人成长、职业发展等,专科学生更关注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在课程设计上就可以根据他们不同的需求在某些内容上有侧重,在课堂上对本科学生多一些主题探讨、个人分享和成果展示,对专科学生可以多一些互动游戏、心理测试和情景模拟。同时,针对文理类专业,授课内容和方向也应有所侧重。如,文科学生的教学重点是处理人际关系,理科学生的教学重点应是情绪问题。
  (四)运用各种新媒体手段实现与学生课堂内外的交流和沟通,充分了解学生的状态和动向
  除了课堂上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师也应充分重视学生在课堂外的表现和状态,新媒体可以为学生之间提供交流的平台,也成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现在很多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展示在网络平台上,如QQ空间、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等,作为自己日常交流和情感宣泄的渠道。教师如果充分运用新媒体,就可以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活动和内心动态,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困惑和问题。教师也可以通过对学生目前关注话题的了解,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这样的交流相比课堂上的互动,能让学生更加放松,减少面对面的紧张和压力,更能让学生敞开心扉,倾诉自己的内心真实想法。除了日常的交流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了解学生的危机动态,当察觉到紧急情况时,及时将学生的情况报告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及时处理,将危机状况消灭在萌芽状态,维持校园的稳定。
  (五)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活动联合起来,开设网络平台,并针对性地开展线上线下的一系列活动。
  在学校成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网络公众平台,将课堂的活动和校园的心理健康活動结合起来,并延伸到网络平台上,提高活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也开创一些有趣的互动栏目,增强与学生的互动性和参与度。开设心理咨询网上平台预约服务,通过这种方式,逐渐消除学生对心理咨询的偏见和误区,让更多的学生主动预约心理老师进行心理疏导,或通过匿名留言的方式让学生寻求帮助,让更多的学生真正重视心理健康,并有意识地主动提升自身心理素质。另一方面,在线下也有针对性地对不同需求的学生开展团体辅导和心理咨询。这实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双向互动性,对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发展具有双重意义。
  总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双向的,集灵活性、互动性、实用性于一体的课程,在设计课程内容时就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新媒体环境的积极作用,以多种方式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建坤,马喜亭,杜玉春,等.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互动式教学模式探索[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0):103-107.
  [2]彭东丽.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以岭南师范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为例[J].管理观察,2016(7):128-129,132.
  [3]水永生.微信平台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7):152-154.
  [4]牟艳娟,梁纯雪.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及对策研究[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7):89-91,95.
  [5]冯志勇.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与应对策略[J].中国报业,2011(11):79-80.
其他文献
[摘 要] 当前,理工科院校在发展来华留学教育中面临着缺乏吸引力、国际认可度低等种种不利因素,所以相比综合类高校和师范类院校,理工科院校留学生规模较小。但是,在发展来华留学教育方面,理工科院校也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学校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学科,依靠产学研结合平台,为留学生开设一些特色课程。  [关 键 词] 来华留学;全英文授课;跨文化交际;理工科院校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志码] A
期刊
[摘 要] 根据所在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经验,提出基于学生职业性向的岗位分层人才培养路径,主要是在深度调研岗位工作内容、职业标准、岗位技能等基础上,设计岗位方向,并构建岗位知识学习模块,配合学生选修进行分层人才培养。对学生而言,学生要在教师引导下做好个人职业规划,并在老师进行的职业性向测评建议下,选修岗位方向性课程模块,达到所学即所需的学习状态,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这样专业人才
期刊
[摘 要] 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与达利(中国)有限公司所建立的厂中校——达利产学研中心为依托,经过实践探索,对厂中校决策议事机制、利益平衡机制、教学参与机制、激励约束机制进行了阐述,为厂中校的长久运行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关 键 词] 厂中校;校企共同体;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5-0030-02  “厂中校”是深化校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全面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支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等部门要求高职院校根据实际情况实施产教融合发展工程,以产教融合发展为方向,支持引导职业院校在不同方向和领域分类发展、办出特色,促进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相融合,全面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
期刊
[摘 要] 随着当今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会计进入了云时代,“云代理记账”应运而生,“云代理记账”的发展也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习实训难题找了突破点。以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与无锡航天信息有限公司校企共建“云代理记账”产教融合实训平台为例,积极探索实训平台的建设内容与运行保障机制,以提高会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职会计专业社会服务能力。  [关 键 词] “云代理记账”;会计专业;产教融合;实训平台  [
期刊
[摘 要] 在跨境电商迅猛发展之时,中央大力推动经济转型、释放社会活动,在2014年9月的达沃斯论坛上,首次在公开场合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并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全国兴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跨境电商领域创新创业势头借此契机蓬勃发展。为响应国家号召,顺应市场发展需求,以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为例,就其商务英语职业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基地建设进行研究,旨在更好地
期刊
[摘 要] 提问是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极为关键的组成部分,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情感交流的重要环节。有效的提问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和锻炼学生双语表达的能力。以连云港开放大学为例,通过研究课堂教学,分析了提问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提问技巧和策略,以期更好地促进英语教学工作。  [关 键 词]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提问;技巧;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
期刊
[摘 要] 一些高职语文教师将语文课程狭隘地理解为由教学大纲、教材、教案组成的静态体系,造成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以及未来的职业生活脱节。从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课程意识,通过学习地方文化、组织整本书阅读、系统学习诗歌、服务学生社团活动等课程化策略,开发多元立体的动态课程体系,是高职母语教育的出路之一。  [关 键 词] 高职母语教育;课程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期刊
[摘 要] 以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本位,结合室内设计专业毕业生从业现状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探索室内设计专业的课程改革新思路和新方案。主要归纳室内设计行业的典型项目,序化以培养室内设计人员所必需的典型“项目课程包”,重构与优化以“项目课程包”为主体的高职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以带动高职室内设计技能性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关 键 词] 室内设计专业;项目课程包;课程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 G
期刊
[摘 要] 从LBL(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到PBL(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再到案例式教学、启发式教学,高校的教学方法逐渐趋于强调分析的过程。以山西大同大学工商管理专业《西方经济学》 本科教学为例,提出了基于案例的启发式(CBHT)教学方法,并对其模式构建、应用要点进行分析。结合第一轮实践效果,提出了该教学方法的改进意见。  [关 键 词] 教学;CBHT;西方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