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影《歌剧魅影》是根据韦伯创作的同名音乐剧改编而成,是韦伯的经典作品之一。主题曲《The phantom of the opera》,可以说是歌剧中的巅峰之作,经典中的经典。本文主要通过对电影的主题曲《The phantom of the opera》在电影中的情感表现进行了详细的剖析了解。希望通过本次对主题曲艺术特征的分析能从中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
【关键词】:韦伯;《歌剧魅影》;主题曲;情感表现
《歌剧魅影》原本是法国作家勒鲁写的一本小说。它于1911年出版,原名为《歌剧院的幽灵》。相传,韦伯之所以选择把《歌剧院的幽灵》改编成音乐剧是因为他观看电影《迷失的方舟》后受到了启发,当时《迷失的方舟》上映后很受人们欢迎,也引起了一时轰动。韦伯对它受欢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从而掌握住观众的喜好便开始创作。1986年在伦敦的女王剧院《歌剧魅影》初次上演成功,当时叫做《剧院魅影》,接着于1988年登陆了百老汇。这部音乐剧以美妙经典的音乐和悬疑惊险的故事情节完全征服了观众,可以说是一炮走红,成为历史上最负盛名的音乐剧之一。
《歌剧魅影》在剧院演出所取得的成功韦伯似乎并不满足,他一直想把它拍成电影,但受各方面限制一直没能实现。最终在2004年各方面条件成熟,韦伯自己作编导,他找来乔·舒马赫来导这部音乐剧,充分运用了电影表现手段和电影语言使一些因种种限制而不能在剧院中展现的壮观华丽的场面,在大屏幕上表现的淋漓尽致。韦伯和莎拉·布莱曼有过一段情史,韦伯创作的歌曲也是受她的启发,在《歌剧魅影》中大多作品都是根据她的音域所写,《The phantom of the opera》这首歌就是为她量身制作,也是送给她的礼物。“在这部电影中,舒缓、紧迫、狂躁、激情的音乐不断交替,其中《The phantom of the opera》这首主题曲贯穿于整部电影之中。”[1]
主题曲《The phantom of the opera》穿连在整部电影中,影片开始采用主题曲的旋律以倒叙的方式展开故事情节,为以后的故事发展作铺垫,随后每次这个旋律的开始都伴随着魅影的出现,刻画了人物形象,奠定了人物情感。
主题曲的第一次呈现是在1919年剧院的拍卖会上,年老的子爵买下一个手摇风琴的音乐盒,接着拍卖大吊灯在揭开罩着的灯布的一瞬间主题音乐响起,庄重的管风琴重复下行上行的半音阶动机,给人一种神秘、诡异的感觉,接着在一支雄伟的旋律带领下由弦乐、铜管乐和急促的鼓点奏响,使音乐更加宏伟。影片画面也有黑白转变为彩色,展现给人们的是19世纪70年代剧院热闹非凡的场景。
在克莉丝汀代替卡洛拉演唱《Think of me》大放光彩后,人们都欢呼庆祝,赞助商也是她小时候的玩伴拉乌尔去后台找她,要和她一同晚餐,拉乌尔出去叫马车时魅影出现在克里斯汀的房间,他先是傲慢的谴责了拉乌尔,接着出现在镜子里召唤克莉丝汀,这也是克莉丝汀和魅影的第一次见面,当克莉丝汀把手交给魅影时,主题曲第二次响起,这次和之前的音乐有所不同。当标志性的半音阶出现时,交响乐队和加入了摇滚乐的电声乐队相配合,使音乐风格转变的更加辉煌有力。魅影带着克莉丝汀进入了地下通道,克莉丝汀还是难以置信两人叙事般的展开对话“In sleep he sang to me ,in dreams he came”这次主题曲是以二重唱的形式出现,克莉丝汀第一次见到魅影有些激动但又带着敬畏,而魅影是自负的威严形象。两人对话般的独唱段落结束之后,克莉丝汀和魅影的合唱美妙和谐,接着音乐情感不断上升,克莉丝汀的声音也越来越高,“这段对演唱技能的要求非常高,基本上都是由长乐句组成,中间是不可以随便换气的。”[2]在到达high C、high E的高音区时需要很强的气息撑持不能出现松懈。在魅影的多次引导下,克莉丝汀轻松的唱出全曲的最高音high E,随着全曲终止戛然而止。这是主题曲在影片中出现的第一次高潮。两人的情感出现反差,魅影把克莉丝汀当做艺术品,他对自己艺术品的赏识和强烈的占有欲。而克莉丝汀对魅影的是崇拜和在音乐上的依靠,这两种不同的情绪形成强烈的对比,把电影的戏剧色彩渲染的淋漓尽致。
电影中第三次出现主题曲是在剧院《哑巴》新剧演出时,剧院经理没按照魅影分配的角色让克莉丝汀演主角,于是魅影毁了卡洛拉的嗓子,使他正在演唱时发出了蟾蜍的声音,又杀了布克并将他吊在舞台中,这时台上台下一片混乱,伴随着尖叫声主题音乐再次奏出,衬托出魅影的阴暗以及剧院经理的愚蠢和对他们的嘲笑。克莉丝汀害怕魅影伤害拉乌尔带着他边向剧院的顶楼跑去边进行了二重唱,但和上次与魅影合唱的不同之处是克莉丝汀这次演唱表达出的是对魅影的恐惧和同情,而拉乌尔演唱中满满的是对她的保护与关爱。
在楼顶上拉乌尔和克莉丝汀互诉衷肠表达爱意离开后,一直躲在阴影后的魅影出现,他听到克莉丝汀接受拉乌尔的爱意后先是伤心失望接着又转为愤怒,伴随着他那歇斯底里的声音,主题旋律第四次响起,仅一点点的半音阶的前奏衬托出魅影当时的心情,为他后来因嫉妒而做出失去理智的事情作了铺垫。
主题曲的第五次是在《化妆舞会》上出现,拉乌尔和克莉丝汀秘密订了婚,一片祥和的新年舞会上,所有人都在欢快的跳舞唱歌时,半音阶音乐动机响起,魅影出现在楼梯顶端,他身穿红色礼服戴着白色的面具,在颜色上形成强烈的对比,众人看到他都害怕的往台阶两边站,主题音乐的出现衬托出魅影的恐怖形象以及人们对他产生的恐惧心理。
拉乌尔担心克莉丝汀的安危,就一直守候在她的身旁,拉烏尔在门口犯困不小心打盹了,克莉丝汀悄悄拿了衣服出来坐车去她父亲的墓园,她不知道魅影已经在她来之前打晕了车夫,自己带着她离开。这时拉乌尔听到动静立马跟下来骑着白马跟着他们去了墓园,在途中克莉丝汀清唱了主题曲的独唱部分,从中体会到克莉丝汀心中的迷茫。接着出现了主题旋律,这已经是剧中第六次出现了,再次与魅影的恐怖相衬,同时也揪紧观众的心。
主题曲最后一次出现是在《唐璜的胜利》演出时,拉乌尔设局让克莉丝汀伴演女主角并当诱饵引出魅影抓捕他,而魅影不惧陷阱杀了男主角自己来演,两人同台演出时克莉丝汀已认出魅影而没过早揭穿,快到结束时正在投入演唱的克莉丝汀忽然掀开了魅影所戴的面具,人们看到魅影可怕的脸大声尖叫。这时主题旋律奏起,提前埋伏好的人准备动身抓捕他,他愤怒之下砍了大吊灯的铁链并劫走了克莉丝汀,台下观众一片大乱,和影片开头相呼应。韦伯对这次的旋律进行了变奏,速度明显的变快表现出当时紧张的氛围,扣人心弦,这是在影片中第二次出现高潮。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这首精彩的二重唱,两人一唱一和诉说着各自内心的渴望。”[3]主题曲是电影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它为韦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荣誉,使他在音乐剧史上“音乐剧之王”的地位更加稳定,同时也给听众带来了精神的享受,这首经典的艺术作品也成为许多优秀演员表现高难度技能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冯刚.从《歌剧魅影》看电影音乐表现的手段和功能[J].电影文学,2012,(15).
[2]吴圆圆.音乐剧《西区故事》和《歌剧魅影》中美声唱法的表现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10.
[3]丁倩.浅谈韦伯音乐剧《歌剧魅影》中咏叹调歌曲创作[J].北方音乐,2015,(06).
【关键词】:韦伯;《歌剧魅影》;主题曲;情感表现
《歌剧魅影》原本是法国作家勒鲁写的一本小说。它于1911年出版,原名为《歌剧院的幽灵》。相传,韦伯之所以选择把《歌剧院的幽灵》改编成音乐剧是因为他观看电影《迷失的方舟》后受到了启发,当时《迷失的方舟》上映后很受人们欢迎,也引起了一时轰动。韦伯对它受欢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从而掌握住观众的喜好便开始创作。1986年在伦敦的女王剧院《歌剧魅影》初次上演成功,当时叫做《剧院魅影》,接着于1988年登陆了百老汇。这部音乐剧以美妙经典的音乐和悬疑惊险的故事情节完全征服了观众,可以说是一炮走红,成为历史上最负盛名的音乐剧之一。
《歌剧魅影》在剧院演出所取得的成功韦伯似乎并不满足,他一直想把它拍成电影,但受各方面限制一直没能实现。最终在2004年各方面条件成熟,韦伯自己作编导,他找来乔·舒马赫来导这部音乐剧,充分运用了电影表现手段和电影语言使一些因种种限制而不能在剧院中展现的壮观华丽的场面,在大屏幕上表现的淋漓尽致。韦伯和莎拉·布莱曼有过一段情史,韦伯创作的歌曲也是受她的启发,在《歌剧魅影》中大多作品都是根据她的音域所写,《The phantom of the opera》这首歌就是为她量身制作,也是送给她的礼物。“在这部电影中,舒缓、紧迫、狂躁、激情的音乐不断交替,其中《The phantom of the opera》这首主题曲贯穿于整部电影之中。”[1]
主题曲《The phantom of the opera》穿连在整部电影中,影片开始采用主题曲的旋律以倒叙的方式展开故事情节,为以后的故事发展作铺垫,随后每次这个旋律的开始都伴随着魅影的出现,刻画了人物形象,奠定了人物情感。
主题曲的第一次呈现是在1919年剧院的拍卖会上,年老的子爵买下一个手摇风琴的音乐盒,接着拍卖大吊灯在揭开罩着的灯布的一瞬间主题音乐响起,庄重的管风琴重复下行上行的半音阶动机,给人一种神秘、诡异的感觉,接着在一支雄伟的旋律带领下由弦乐、铜管乐和急促的鼓点奏响,使音乐更加宏伟。影片画面也有黑白转变为彩色,展现给人们的是19世纪70年代剧院热闹非凡的场景。
在克莉丝汀代替卡洛拉演唱《Think of me》大放光彩后,人们都欢呼庆祝,赞助商也是她小时候的玩伴拉乌尔去后台找她,要和她一同晚餐,拉乌尔出去叫马车时魅影出现在克里斯汀的房间,他先是傲慢的谴责了拉乌尔,接着出现在镜子里召唤克莉丝汀,这也是克莉丝汀和魅影的第一次见面,当克莉丝汀把手交给魅影时,主题曲第二次响起,这次和之前的音乐有所不同。当标志性的半音阶出现时,交响乐队和加入了摇滚乐的电声乐队相配合,使音乐风格转变的更加辉煌有力。魅影带着克莉丝汀进入了地下通道,克莉丝汀还是难以置信两人叙事般的展开对话“In sleep he sang to me ,in dreams he came”这次主题曲是以二重唱的形式出现,克莉丝汀第一次见到魅影有些激动但又带着敬畏,而魅影是自负的威严形象。两人对话般的独唱段落结束之后,克莉丝汀和魅影的合唱美妙和谐,接着音乐情感不断上升,克莉丝汀的声音也越来越高,“这段对演唱技能的要求非常高,基本上都是由长乐句组成,中间是不可以随便换气的。”[2]在到达high C、high E的高音区时需要很强的气息撑持不能出现松懈。在魅影的多次引导下,克莉丝汀轻松的唱出全曲的最高音high E,随着全曲终止戛然而止。这是主题曲在影片中出现的第一次高潮。两人的情感出现反差,魅影把克莉丝汀当做艺术品,他对自己艺术品的赏识和强烈的占有欲。而克莉丝汀对魅影的是崇拜和在音乐上的依靠,这两种不同的情绪形成强烈的对比,把电影的戏剧色彩渲染的淋漓尽致。
电影中第三次出现主题曲是在剧院《哑巴》新剧演出时,剧院经理没按照魅影分配的角色让克莉丝汀演主角,于是魅影毁了卡洛拉的嗓子,使他正在演唱时发出了蟾蜍的声音,又杀了布克并将他吊在舞台中,这时台上台下一片混乱,伴随着尖叫声主题音乐再次奏出,衬托出魅影的阴暗以及剧院经理的愚蠢和对他们的嘲笑。克莉丝汀害怕魅影伤害拉乌尔带着他边向剧院的顶楼跑去边进行了二重唱,但和上次与魅影合唱的不同之处是克莉丝汀这次演唱表达出的是对魅影的恐惧和同情,而拉乌尔演唱中满满的是对她的保护与关爱。
在楼顶上拉乌尔和克莉丝汀互诉衷肠表达爱意离开后,一直躲在阴影后的魅影出现,他听到克莉丝汀接受拉乌尔的爱意后先是伤心失望接着又转为愤怒,伴随着他那歇斯底里的声音,主题旋律第四次响起,仅一点点的半音阶的前奏衬托出魅影当时的心情,为他后来因嫉妒而做出失去理智的事情作了铺垫。
主题曲的第五次是在《化妆舞会》上出现,拉乌尔和克莉丝汀秘密订了婚,一片祥和的新年舞会上,所有人都在欢快的跳舞唱歌时,半音阶音乐动机响起,魅影出现在楼梯顶端,他身穿红色礼服戴着白色的面具,在颜色上形成强烈的对比,众人看到他都害怕的往台阶两边站,主题音乐的出现衬托出魅影的恐怖形象以及人们对他产生的恐惧心理。
拉乌尔担心克莉丝汀的安危,就一直守候在她的身旁,拉烏尔在门口犯困不小心打盹了,克莉丝汀悄悄拿了衣服出来坐车去她父亲的墓园,她不知道魅影已经在她来之前打晕了车夫,自己带着她离开。这时拉乌尔听到动静立马跟下来骑着白马跟着他们去了墓园,在途中克莉丝汀清唱了主题曲的独唱部分,从中体会到克莉丝汀心中的迷茫。接着出现了主题旋律,这已经是剧中第六次出现了,再次与魅影的恐怖相衬,同时也揪紧观众的心。
主题曲最后一次出现是在《唐璜的胜利》演出时,拉乌尔设局让克莉丝汀伴演女主角并当诱饵引出魅影抓捕他,而魅影不惧陷阱杀了男主角自己来演,两人同台演出时克莉丝汀已认出魅影而没过早揭穿,快到结束时正在投入演唱的克莉丝汀忽然掀开了魅影所戴的面具,人们看到魅影可怕的脸大声尖叫。这时主题旋律奏起,提前埋伏好的人准备动身抓捕他,他愤怒之下砍了大吊灯的铁链并劫走了克莉丝汀,台下观众一片大乱,和影片开头相呼应。韦伯对这次的旋律进行了变奏,速度明显的变快表现出当时紧张的氛围,扣人心弦,这是在影片中第二次出现高潮。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这首精彩的二重唱,两人一唱一和诉说着各自内心的渴望。”[3]主题曲是电影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它为韦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荣誉,使他在音乐剧史上“音乐剧之王”的地位更加稳定,同时也给听众带来了精神的享受,这首经典的艺术作品也成为许多优秀演员表现高难度技能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冯刚.从《歌剧魅影》看电影音乐表现的手段和功能[J].电影文学,2012,(15).
[2]吴圆圆.音乐剧《西区故事》和《歌剧魅影》中美声唱法的表现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10.
[3]丁倩.浅谈韦伯音乐剧《歌剧魅影》中咏叹调歌曲创作[J].北方音乐,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