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明,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养使人善辩。”从著名哲学家弗兰·培根的观点看,读书能使人丰富智慧,懂事明理,修身养性。漫步经典,能使我们人生升华。
2013年教师专业素养书目中我拜读了赵希斌的《优秀教师的四项核心素质》,受益匪浅。该书全文以四项核心素质为主体,分别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作者认为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不只是教学方法和技术,还包括正确教育价值观;良好个人的素质;深厚专业素养;高效的教学能力。在这本书中,作者没有采取居高临下的态度,指责教师“你哪些地方做得不好”,而是从为教师着想的角度出发,在尊重教师、体谅教师的前提下,分析教师提高素质的意义和途径,即尝试说明“怎么做会更好”。文中“尊重学生,善待学生”、“关心人生命运,不能只是分数”、“珍视个体差异,保持学生独特性”给我深刻的启迪。
本书中很多真实、具体的案例,启发我们教师应该怎么做,或者警惕我们教师不能怎么做,有些案例可以直接借鉴,而有些却需要我们从中体会其原则和精神。读其书,思其法,悟其道,醒已身!
在这里我不想把读后感变成一种自我标榜、歌功颂德的赞歌。只想略谈自己的一点收获。
立身树德 走进学生心田
人是一根苇草,任何一点儿风暴都可能把人吹折;人是有思想的,它不怕任何狂风暴雨,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有思想。人类需要思想,犹如人类需要阳光、空气与水一样,有思想的人是成熟的人、有个性的人;有思想的教师是成熟的教师,是能成为教育专家、教育家的教师,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他们都是一个思想家、思想者。
观念新颖,思想先进,这关乎教学的灵魂和信念,这信念就会让我们的教学行为有了目标和归宿。在传统观念中,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传统的“师道尊严”的观念目前依然根深蒂固,教师的特权思想,绝对权威,要求学生在教师面前必须表现出一种绝对的服从。忽视学生主体作用,忽视学生的自由和尊严。所有这些,都制约着学生个体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发挥,制约着学生的全面发展。现代教育工作的重心业已从传授知识,转向塑造学习者的人格。教师要尊重学生,承认差别,还给学生主人的权利。只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的培养目标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的全面发展的健康个体。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抛弃旧的传统观念,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正如:“教育教学并不取决于教师的善良愿望,而是取决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活动的性质,他们之间关系的性质……必须改革琐碎监督的教育关系用创造性的共产主义同志关系取而代之。”只有这样,才能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追求人文关怀 重视心灵教育
尊严是一个人生存的支柱。学生也不例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尊严。作为教师,不仅不能认为学生是孩子而忽视了他们的人格尊严,而且应该在处理学生问题时要时刻顾及学生的人格尊严,时刻维护学生的人格尊严。但在我们现实的校园里,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仍然存在。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用四块糖果教育、感化了一个顽皮的学生;魏书生从不叫有错的学生在众目睽睽之下灰溜溜地挨训,不让孩子声泪俱下地读检讨。而是让他们唱一首歌,做一件好事。可见真正的教育家都是极其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面子,在这种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氛围的熏陶下,学生一定会成为人格健全的人,成为真正健康的个体。
学生更需要尊重,只有尊重学生,才是真正关心爱护学生。在尊重学生的过程中,发展并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的个性受到尊重,都能感受到教师本人对他的关怀。任何一名学生都不会因被怀疑没有才能而受到侮辱。在各自学校里、在各自的班级里都能受到保护。”这样,才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浮躁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每一个学生都是一粒种子,都能开花,发芽,结果,只是有的发的晚,有的发的早,有的开花在初春,有的开在晚秋,有的枝上结果,有的根上结实,有的可作为栋梁之材,有的作为医药之用,而有的则以自己的芳香和姿势去美化人们的生活。各有各的用途,读了赵希斌的《优秀教师的四项核心素质》,我便尝试着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看待,用学生的情感来体验,用不同的方法沿着不同的规律去开发,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换来学生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
以爱投教 温润敦促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谈不上教师能和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教师,最可贵的是有一颗热爱学生之心。在关心学生学习的同时,更要关心学生的心理需要,要平等的关爱每一个学生,无论是优等生、后进生,还是那些位居中游的普通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被关爱被重视的感觉。
教学中我们都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基础较差,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率不高,学习热情不大。因上述原因学生表现出上课思想开小差,不集中精神听课,有时忘记做作业,甚至还重复犯同一种错误。赵希斌老师告诉我们要热爱每一个学生,不论哪一个学生犯错误.都应该积极引导,纠错改错;同时学会用宽容的眼光去看待,而不应该一味的严厉批评,严厉指责;宽容是教师对犯错误学生最可贵的爱。只有以宽容、平和的心态看待学生,热爱学生,才能对学生做出正确的评价;只有把他们作为值得尊重、值得欣赏的人来看待,才能让学生健康发展。宽容地善待每一个犯错误的学生,多给学生一些悔过的机会,用我们的爱心去打开一把把“心锁”。
陶冶情操 诗意栖息
教师具备深厚的人文素养能激发自身的创造性,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能够启迪学生的灵性。教师要充分认识个人素养的重要性,它是优化师生情感关系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保证。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热爱,就得有内在的个人魅力。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增强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完善自己的个性。教师得到学生的真心爱戴,学习就会变成一种和谐、愉快、充满感情交流的过程。
提高自己的素养不仅带给学生愉悦的享受,同时也能使自己诗意的栖息。
书中写道“最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都是乐观主义者和无悔的理想主义者。”值得庆幸,作为教师我固守着一份稳定的职业。执著地创造着诗意的教学空间,无悔地品味着幸福的教育生涯。
教育工作中我们或许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不如意。也许我们抱怨过,也许我们彷徨过……赵希斌老师教给我们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要学会舍弃,舍弃疲惫,舍弃烦恼。“一叶落,荒芜不了整个春天”,拥有一种阳光的心态,才能在繁杂的工作中体验到工作的快乐;拥有一种阳光的心态,才能在喧闹的生活中体验到生活的宁静;拥有一种阳光的心态,才能享受到一个教师的幸福。
教师的幸福既在心灵深处,也在我们眼前手边,所以我们要满足于学生的点滴进步,感激生活中的每一点理解、宽容、信任,甚至是压力和埋怨……
纵观全书,书中对很多教育中永恒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包括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与成就学生、教学方式及其优化、学习动力的类型及激发等等。一个“基础教育之外的人”写的书能够让我们以一种新的思维和立场来审视我们已经似乎非常熟识的教育,这也许是该书最大的魅力之所在。
2013年教师专业素养书目中我拜读了赵希斌的《优秀教师的四项核心素质》,受益匪浅。该书全文以四项核心素质为主体,分别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作者认为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不只是教学方法和技术,还包括正确教育价值观;良好个人的素质;深厚专业素养;高效的教学能力。在这本书中,作者没有采取居高临下的态度,指责教师“你哪些地方做得不好”,而是从为教师着想的角度出发,在尊重教师、体谅教师的前提下,分析教师提高素质的意义和途径,即尝试说明“怎么做会更好”。文中“尊重学生,善待学生”、“关心人生命运,不能只是分数”、“珍视个体差异,保持学生独特性”给我深刻的启迪。
本书中很多真实、具体的案例,启发我们教师应该怎么做,或者警惕我们教师不能怎么做,有些案例可以直接借鉴,而有些却需要我们从中体会其原则和精神。读其书,思其法,悟其道,醒已身!
在这里我不想把读后感变成一种自我标榜、歌功颂德的赞歌。只想略谈自己的一点收获。
立身树德 走进学生心田
人是一根苇草,任何一点儿风暴都可能把人吹折;人是有思想的,它不怕任何狂风暴雨,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有思想。人类需要思想,犹如人类需要阳光、空气与水一样,有思想的人是成熟的人、有个性的人;有思想的教师是成熟的教师,是能成为教育专家、教育家的教师,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他们都是一个思想家、思想者。
观念新颖,思想先进,这关乎教学的灵魂和信念,这信念就会让我们的教学行为有了目标和归宿。在传统观念中,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传统的“师道尊严”的观念目前依然根深蒂固,教师的特权思想,绝对权威,要求学生在教师面前必须表现出一种绝对的服从。忽视学生主体作用,忽视学生的自由和尊严。所有这些,都制约着学生个体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发挥,制约着学生的全面发展。现代教育工作的重心业已从传授知识,转向塑造学习者的人格。教师要尊重学生,承认差别,还给学生主人的权利。只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的培养目标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的全面发展的健康个体。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抛弃旧的传统观念,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正如:“教育教学并不取决于教师的善良愿望,而是取决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活动的性质,他们之间关系的性质……必须改革琐碎监督的教育关系用创造性的共产主义同志关系取而代之。”只有这样,才能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追求人文关怀 重视心灵教育
尊严是一个人生存的支柱。学生也不例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尊严。作为教师,不仅不能认为学生是孩子而忽视了他们的人格尊严,而且应该在处理学生问题时要时刻顾及学生的人格尊严,时刻维护学生的人格尊严。但在我们现实的校园里,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仍然存在。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用四块糖果教育、感化了一个顽皮的学生;魏书生从不叫有错的学生在众目睽睽之下灰溜溜地挨训,不让孩子声泪俱下地读检讨。而是让他们唱一首歌,做一件好事。可见真正的教育家都是极其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面子,在这种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氛围的熏陶下,学生一定会成为人格健全的人,成为真正健康的个体。
学生更需要尊重,只有尊重学生,才是真正关心爱护学生。在尊重学生的过程中,发展并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的个性受到尊重,都能感受到教师本人对他的关怀。任何一名学生都不会因被怀疑没有才能而受到侮辱。在各自学校里、在各自的班级里都能受到保护。”这样,才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浮躁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每一个学生都是一粒种子,都能开花,发芽,结果,只是有的发的晚,有的发的早,有的开花在初春,有的开在晚秋,有的枝上结果,有的根上结实,有的可作为栋梁之材,有的作为医药之用,而有的则以自己的芳香和姿势去美化人们的生活。各有各的用途,读了赵希斌的《优秀教师的四项核心素质》,我便尝试着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看待,用学生的情感来体验,用不同的方法沿着不同的规律去开发,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换来学生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
以爱投教 温润敦促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谈不上教师能和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教师,最可贵的是有一颗热爱学生之心。在关心学生学习的同时,更要关心学生的心理需要,要平等的关爱每一个学生,无论是优等生、后进生,还是那些位居中游的普通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被关爱被重视的感觉。
教学中我们都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基础较差,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率不高,学习热情不大。因上述原因学生表现出上课思想开小差,不集中精神听课,有时忘记做作业,甚至还重复犯同一种错误。赵希斌老师告诉我们要热爱每一个学生,不论哪一个学生犯错误.都应该积极引导,纠错改错;同时学会用宽容的眼光去看待,而不应该一味的严厉批评,严厉指责;宽容是教师对犯错误学生最可贵的爱。只有以宽容、平和的心态看待学生,热爱学生,才能对学生做出正确的评价;只有把他们作为值得尊重、值得欣赏的人来看待,才能让学生健康发展。宽容地善待每一个犯错误的学生,多给学生一些悔过的机会,用我们的爱心去打开一把把“心锁”。
陶冶情操 诗意栖息
教师具备深厚的人文素养能激发自身的创造性,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能够启迪学生的灵性。教师要充分认识个人素养的重要性,它是优化师生情感关系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保证。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热爱,就得有内在的个人魅力。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增强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完善自己的个性。教师得到学生的真心爱戴,学习就会变成一种和谐、愉快、充满感情交流的过程。
提高自己的素养不仅带给学生愉悦的享受,同时也能使自己诗意的栖息。
书中写道“最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都是乐观主义者和无悔的理想主义者。”值得庆幸,作为教师我固守着一份稳定的职业。执著地创造着诗意的教学空间,无悔地品味着幸福的教育生涯。
教育工作中我们或许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不如意。也许我们抱怨过,也许我们彷徨过……赵希斌老师教给我们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要学会舍弃,舍弃疲惫,舍弃烦恼。“一叶落,荒芜不了整个春天”,拥有一种阳光的心态,才能在繁杂的工作中体验到工作的快乐;拥有一种阳光的心态,才能在喧闹的生活中体验到生活的宁静;拥有一种阳光的心态,才能享受到一个教师的幸福。
教师的幸福既在心灵深处,也在我们眼前手边,所以我们要满足于学生的点滴进步,感激生活中的每一点理解、宽容、信任,甚至是压力和埋怨……
纵观全书,书中对很多教育中永恒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包括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与成就学生、教学方式及其优化、学习动力的类型及激发等等。一个“基础教育之外的人”写的书能够让我们以一种新的思维和立场来审视我们已经似乎非常熟识的教育,这也许是该书最大的魅力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