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deli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会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过程与方法:经历计算、对比、发现,归纳总结乘法分配律的探索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难点:揭示乘法分配律的特点。
  【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发现式教学法。
  学法: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团结合作。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让学生口头复述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回答下列各题:
  17×25=25×( )
  49×35=( )×49
  a×b=b×( )
  39×2×35=39×(□×□)
  40×(15×38)=(40×□)×38
  (a×b)×c=a×(□×□)
  师:前面我们经过计算、分析、比较,发现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索乘法还有什么定律。
  二、探索新知
  1.设置情境,提出问题
  师:每年3月12日是“植树节”,很多同学参加了植树活动,让我们看看同学们积极植树的场面。
  出示植树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已知的条件。经过学生仔细地观察、寻找、整理,发现已知条件:一共有25个小组参加植树活动,每组有4名同学负责挖坑、种树,有2名同学负责抬水、浇树。
  让学生根据已知的条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师生共同解决。这时,有学生提出: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1) 教师先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再分小组议一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经过学生的思考、讨论、分析,让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本组的解答方法。
  方法一:先求每组的人数,再求总人数。
  (4 2)×25=6×25 =150(人)。
  方法二:先分别求出负责挖坑、种树和抬水、浇树的人数,再求总人数。
  4×25 2×25 =100 50=150(人)。
  (2)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区别这两种方法的异同之处。
  解题思路不同、列算式不同,但是最后计算结果是相等的,所以(4 2)×25=4×25 2×25。
  思考题:25×(4 2)○25×4 25×2,应该填什么符号。
  (3) 归纳总结定律。
  师:从上面的等式中你能判断出是不是类似的算式都有这样相等的关系呢?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合作,并让学生仿照上面的例子举一些类似的算式,并算一算,再进行检验。
  (15 13)×4=15×4 13×4;
  (7 3)×12=7×12 3×12;
  (21 37)×13=21×13 37×13。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乘法分配律。在(4 2)×25=4×25 2×25等式中,左边算式的运算顺序:先求和,再求积;右边算式的运算顺序:先求积,在求和。
  师生共同归纳等式的特点:“先求和,再求积”=“先求积,再求和”。
  小结: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师:如何简便地表示乘法分配律呢?a×(b c)和a×b a×c相等吗?
  (4)比较区别乘法分配律与结合律的不同点。
  师:乘法分配律和结合律一样吗?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比较,然后以小组为单位选派代表发表各小组的意见,并相互交流。学生得出结论:乘法结合律是三个数相乘,而乘法分配律是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
  三、课堂练习反馈
  1.完成课本第36页“做一做”。
  下面哪个算式是正确的?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56×(19 28)=56×19 28 ( )
  32×(7×3)=32×7 32×3 ( )
  64×64 36×64=(64 36)×64 ( )
  先组织学生读题,弄清楚题意再思考,然后在小组内相互讨论交流。
  2.完成课本38页练习第7题。
  下面每组算式的得数是否相等?如果相等,选择其中一个算出来。
  (1)25×(200 4);25×200 25×4。
  (2)35×201;35×200 35。
  (3)265×105-265×5;265×(105-5)。
  (4)25×11×4;11×(25×4)。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加深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四、课堂小节
  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
  五、课后作业
  1.不计算,把下面得数相等的式子用线连起来。
  59×29 59×71 48×5-18×5
  57×(20-18) (28 72)×25
  28×25 72×25 57×20-57×18
  (48-18) ×5 59×(29 71)
  2.填一填。
  134×4 134×6=□×(□ □)
  4×a a×5=(□ □)×□
  (45 55)×72=□×□ □×□
  【教学反思】
  本节课先设置情境,再让学生观察,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解决有针对性的数学问题。该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勇于探索、大胆表达自己观点的学习精神和创新意识,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过程充满趣味,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并感知到现实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和知识,充分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生是学习知识的主人,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思维方式,亲身探索知识,并自我总结经验,这样才能将新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所以课堂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想说、多说、爱说,给学生探索和表达的时间和空间。
其他文献
【摘要】传统钢琴教学是一对一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式整体性不足,学习进度慢,虽然兼顾了各个学生的学习进度,但在一定程度上对整体的教学效果产生影响。为此电钢琴集体课教学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对教学结构进行优化,针对性较强,在音乐院校的各专业中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电钢琴集体课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对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文就对电钢琴集体课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
【摘要】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民族声乐作为一门必修科目,极少在传统民间音乐资源中出现,根据调查显示,高校声乐教学较为重视西洋美声科目,如果声乐教学朝着这样的趋势发展,那么将导致传统文化逐渐消失。因此,想要唤醒学生对传统民间音乐的热衷与追求,声乐教师必须在声乐教学中结合相关传统民间音乐元素。本文主要阐述高校声乐教学与传统民间音乐的结合,希望广大声乐教师可以通过本文的研讨与分析,更好的推动传统民间音乐的发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养成了记数学笔记的习惯,学生易错的题、延伸题、新颖的题等等我都记下来,一年记一本,循环的时候再补充,日积月累,数学笔记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数学笔记积累的不仅仅是题目,还有教学的经验、方法和教学的智慧。  一、记典型错题,及时纠正  在平时批改作业过程中,发现出错率较高的题目,我就及时记录下来。比如在学混合运算时,我记下了学生的几道易错题:“25 75÷5=(25 75)÷5=1
【摘要】中职钢琴教学期待创新设计,教师要展开多重教情和学情调查,从建构视角展开教学设计,整合钢琴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训练,强化学生钢琴实践训练,从不同维度出发展开教学实践创新尝试,为钢琴教学方法全面升级作出积极努力。  【关键词】中职;钢琴教学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中职学校钢琴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有建构意识,正视不同教学制约因素的客观存在,注意整合钢琴教学内容、
新世纪素质教育的基本要素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基本目的是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而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显然是无法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充分发挥的。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必须改进教学策略,立足于研究学生的“学”,促进学生自主能动地参与学习。  一、精心设置教学情境,促进学生自觉学习  基于小学生的生理、心智特点,在课堂上,我们要善于从各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学
“启蒙”一词,在词典中有两项注解:①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②普及新知识,使人们摆脱愚昧和迷信。由此我们可以这么理解“阅读启蒙”:使初学的人得到阅读的相关基本的、入门的知识,并将之普及。  最后也就可以理解“一年级学生阅读启蒙”了,即使一年级学生得到阅读的基本、入门的知识,并普及到每一个孩子。  一、一年级阅读启蒙的可行性  我们所有版本的教材一年级上册都有编入课文,每篇课文后面基本都有
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其他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现行的数学教材中不仅有专设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教材还把“问题”隐含在一定的情境当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并作出解释。我们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能用数学知识来解释、解决生活中遇到的
数学日记是一种展示孩子真实内心,沟通师生真挚情感,体现数学和生活密切联系的最佳平台。其本质就是通过记日记的方式,把数学学习的一些体会、收获、疑惑甚至于创新的想法及时记
一、明确听和问的目的  “听”是我们提高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技能,新课标在语言技能中对“听”的目标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然而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学生往往对教师上课的内容不感兴趣;教师提的问题少有人回答,迫于教学进程的安排只好以问代答,或自问自答自圆其说,课堂上根本产生不了思维的火花,交流成了困难。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笔者认为这与学生的认真倾听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教师在课堂之初应明确听的目的,着力培养
【摘要】本文简要阐述了钢琴表演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必备条件,对钢琴表演学派概念及其层次划分进行了分析,对其结构性特征进行了具体界定和阐释,并对一些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师承脉络进行了简短介绍。  【关键词】钢琴表演学派;历史背景;概念;层次;代表人物  【中图分类号】J613.3 【文献标识码】A  钢琴表演学派是音乐艺术和专业音乐教育领域发展到顶峰的产物。欧洲钢琴学派形成的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