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uli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这些曾经的儿童启蒙经典现已走进了小学语文课堂,从学生的口里争先恐后地吐露出来,将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千丝万缕、息息相关的联系显现出来,既反映出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也体现了当前教育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那么,小学语文教学中该怎样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呢?
  一、强化自身修养,率先垂范感染学生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在不知不觉中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心甘情愿地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自己首先就要具备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这样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为学生做一个好榜样,以身作则、感染学生。因此,教师必须要博览群书,强化自身的知识修养和道德修养,使自己举手投足间都透露出谦谦君子般的儒雅风范,同时,还要在教学中融会贯通,将传统文化知识串联在一起,既能让学生接受传统儒家文化思想的洗礼,也能坚定好好学习经典的信心。
  例如,笔者在教学中就经常用《论语》等儒家思想来引导学生,用“温故而知新”教导学生的学习,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告诉学生,要怀着虚心的态度去看待人,看待事情。而谦虚,作为中国人始终坚持的优良品德,运用古人的语言来教导,效果更加显著。把“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也是合适的,远方的朋友归来,应该是高兴的、欢迎的,就算是近处的朋友来拜访也要热情欢迎,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待人处世的能力,而且能促进他们提高情商,处理好人际关系。
  二、紧抓教材内容,日常教学熏陶学生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部编版的小学语文课本对一些内容进行了改组调换,比较引人注目的就是添加了传统文化的内容。因此,语文教师要紧抓教材内容,在对教材的日常讲解教学中将传统文化一点一滴地渗入学生的脑海中,熏陶学生、教育学生。
  以一年级上册的小学语文教材为例。第一单元的《金木水火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五行”的内容,朗朗上口的诗歌形式,在学的过程中,学生了解了相关知识。“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天地分上下,日月照今古。”过去、现在、未来,就这样相联结。教师的适当拓展,加深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了解,传统文化和语文教育开始缠绵在一起。“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涵盖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日日夜夜。一年分四季,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自古而来,依然在轮回。短短的十六个字便把它们的气候特征介绍清楚,让学生知道了时令,课后拓展的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更是五千年来人们依靠生活所积累的经验,它们历经千年的岁月,始终停留在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里。“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诸葛,东方,上官,欧阳……”教师通过讲解姓氏的历史,让学生通过对《百家姓》的朗读、背诵,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了解了自己姓氏的来源,了解了绵延至今的姓氏文化。
  三、组织实践活动,积极参与影响学生
  渗透着传统文化书香底蕴的各种实践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外活动,也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为此,笔者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发掘传统文化的伟大魅力,在不知不觉中渗透传统文化。
  以“京剧”为例。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京剧可作为课外知识的拓展延伸。在学生欣赏京剧时,笔者利用资料为他们讲解剧中透露出的华夏民族历久弥新的故事和道理,同时,让学生亲自动手去画京剧脸谱,在浓墨重彩中感受京剧的内涵和魅力。
  又如,语文课本中还有一个对戏剧再扩展的戏种——藏戏,似乎为学生带来了不同于京剧的另外一种冲击力。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传承千百年的传统戏剧文化,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戏剧文化知识大赛”,以必答、抢答等竞答方式将各种戏剧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对这种古老的文化艺术发出由衷的赞叹,进而产生“我是中国人”的自豪感。
  再如,学习了《各具特色的民居》后,学生对传统文化建筑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为此,笔者带领学生做了一次“民居展览”,将学生搜集到的各种图片资料、房屋模型等一起展出,当这些传统文化展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为之惊叹赞美,并以此为傲。在各个地方的古建筑中,都保留着当地的民俗文化,各种民俗文化汇聚成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久远。
  四、开展课外阅读,潜移默化带动学生
  中国传统文化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单靠几十分钟的语文课堂学习是很难触碰到其底蕴内涵的。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在书香世界中接触更为深厚的传统文化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带动学生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使自己的心灵得到滋养。
  以中国的传统节日为例。“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去年元月时,花市灯如昼。”“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在这些优美的诗句背后,包含的是美好而真切的情感。为此,每到一个节日时,笔者就组织学生开展关于节日的主题阅读活动,让学生去搜集资料,诵读各种名篇佳作,不仅能让学生了解这些节日的来源,还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这些节日的文化气息,使学生在过节时,感悟到其真正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大量地穿插传统文化,一点一滴地普及传统文化知识,一点点地将之渗透,能逐步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
  五、重视日常积淀,抒发情感教育学生
  日常积累是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较有效的途径。在日常学习中,学生积累了丰厚的传统文化知识,不仅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精神教育,也将其内化为自身知识架构的一部分。
  在语文课本中,学生可以很容易找到传统文化的影子。“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母三迁”等,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并通过与“乌鸦反哺”相结合,将“孝”文化渗透学生心中。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子》《慈母情深》时,教师让学生换位思考,体会到父母亲的不容易,“孝”的观念随著他们的学习而不断清楚、明了,从小到大、由孝至忠。又如,《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不仅写了父亲对儿子的怀念,更描写了神州大地对她哺育的儿女的惦念。在学习课文时,学生感动于这种为祖国奉献自己的壮举,周恩来先生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更是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怀。“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一份气节感染着每一位学生,他们不再局限于狭小的舒适圈而是放眼于整个国家、整个时代、整个世界。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有很多,教师要认真钻研、不断探索,以期将传统文化深深地烙在每一个学生身上。新生一代的少年们,当他们携带着中国五千年来汇聚的精华腾空起飞之时,当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永远刻在心里,拓展到行动上时,中国才是真正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中国梦才是落实到实际上。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是必不可少的章节。
  (作者单位:甘肃省通渭县第三铺小学)
  (责任编辑 岳舒)
其他文献
声势训练教学能直观地反映出音乐的律动,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基石。奥尔夫音乐教学理论强调节奏的重要性,并通过设计声势动作,将音乐节奏与肢体律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声势动作中强化对音乐的体会,欣赏音乐的节奏与旋律,进而在节奏的带动下提高音乐综合素养。因此,基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思想的声势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声势训练。  一、指导模仿节奏,在声势训练中体验节奏韵味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通
期刊
思维导图也称脑图、心智图等,在教育界,思维导图被人们认为是一种进行思维训练的工具,能让人将原本抽象的内容与具象的情境相结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将原本抽象的科学知识进行分解,形成直观图,从而深化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认知。  一、运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兴趣  现今的科学课堂虽是以科学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重在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但科
期刊
文言文相对于新文化运动之后兴起的白话文,是一种以古代书面语言、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的文字表达方式,也是我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重要成果,在现代教育工作中得到广泛重视。初中文言文教学因其与小学语文差异明显,学生的学习效果难以保证,优化教学策略显得十分必要且重要。  一、提升教学的互动性  1.互动性教学的基本思路  互动性教学的基本思路,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均进行相同内容的研究和学习,利用小组成
期刊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主动搭建平台,创设教学情境,推进良好的导入,是高中英语课堂阅读教学走向高效的重要渠道。  一、借助试听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高中英语教学除了语法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口语。其最终学习的效果,需要通过学生口语表达与交流来体现。教师应尽可能搭建平台、创设条件,让学生多听纯正的英语口语,也可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经典英文影片或者英文歌曲等,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
期刊
陶行知在《教师歌》歌词里写道:“来!来!来!来到小孩子的队伍里,解放你的小孩。你不能教导小孩,除非是解放了你的小孩。来!来!来!来到小孩子的队伍里,变成一个小孩……”他的生活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学校即社会,就好像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捉来关在笼子里一样,它从一个小的学校去把社会所有的一切都吸收进来。而社会即学校则不然,它是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它任意翱翔,是要把学校的一切延伸到自然中去。笔者以
期刊
语文课外作业是指学生在语文课堂之外,按照教师要求开展的各种语文学习活动。课外作业的功能不仅是巩固知识、培养能力,更是为了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然而,从现实来看,学生完成课外作业时,往往不能主动投入,达到全神贯注的状态,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升。人本主义心理学作为现代心理学的第三势力,于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的马斯洛和罗杰斯提出,该理论强调人的正面价值,关注人的成长和发展,为改进课外作业设计提供了新
期刊
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在于助力学生内化,为其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形成奠定基础。其实真正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最终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通过互动探究方式,在提升理论认识的同时,也能强化思想渗透内化。这还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评价方式,优化课堂,助力教学精彩生成。  一、创设生活情境,借助评价塑造理念  要真正提高课堂效率,最根本的还是改变教学方法,从学生生活
期刊
生物课程是初中学生初次接触的一门新的课程,他们都是从“同一起跑线”开始学习。在生物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生活资源进行有效利用,以各类不同的生活资源作为载体,将生物课程融入其中,实现初中生物教学的创新发展。本文分析了初中生物教学难点以及生活资源具备的教学价值,提出了运用生活资源展开生物教学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  一、初中生物教学难点及生活资源的教学价值分析  1.初中生物教
期刊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该秉承“以生为本”的理念,选择多种有效的方式,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让他们可以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对此,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帮助学生从基本的阅读技巧入手,让阅读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方式,从而体验阅读的乐趣。  一、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性  1.豐富学生的知识  按照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6~12岁这个阶段的学生课外阅读量应该是50万字左右,按照这一要求,学
期刊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将传统文化同高中语文知识巧妙地结合,在促进学生情感升华的同时,也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就现阶段的契合现状而言,部分教师的重视程度不高。针对这一现象,就要求教师秉承因材施教的原则,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寻找传统文化,灵活地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适当地扩展和延伸教学的范围,这样才能实现两者的相互契合。  一、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现状  1.缺乏创新性  虽然很多高中语文教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