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问”意识提高思维品质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shuai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善于“问”是善于学习的标志,它能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问”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学问;思维品质;有效性
  新课改以后,教师得教学观念得到了很大的改变,比如传统课常上,教师问、学生答,学生答得流畅,即为成功。在提倡“以学为本”的今天,学生的问又显得比答重要。所谓“问”,就是在教学中鼓励学生问,引导学生问,以问促学、促思,问中求解、求法。本文以“整数、带分数化成假分数”为例,谈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的意识。
  “整数、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编排于“分数的意义”与“分数的基本性质”之间,有三个例题。前两个例题讲如何把整数化为假分数,借助图形和数轴,根据分数的意义,把l化为不同分母的假分数,把2、4化为指定分母的假分数,然后以填空形式提示方法。第三个例题讲如何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同样借助图示法,根据分数的意义,把2化为假分数,最后以填空形式揭示方法。笔者在教学时,一反启发引导、师问生答的一贯做法,而是引导学生学着问,以问为主线,边问边学,不但收到了好的教学效果,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布置学生“問”,培养思维主动性
  本次课前预习的要求,不再是“看课文读一遍,照例题做一遍,选习题练一练”,为上课时准确回答教师的一个个问题做好准备。当教师出示预习任务“学例题,读课文,提问题,编习题”时,学生一开始大感意外,面露难色,而紧随其后的是积极、兴奋。学生提了许多问题。有的模仿课本设问,如:1里面有多少个,多少个?3里面有多少个,,?有的独立思考,自主提问,如5=中3×5是什么?这些问题的提出,表明学生在预习中已变成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同时也呈现了学生预习时的学习指向和学习程度,为教师安排课堂教学提供了依据。
  二、引导学生“问”,培养思维深刻性
  本节教材的编排特点是,重点在先,难点在后。无论从算理还是从算法的角度来看,整数化为假分数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带分数化为假分数的基础。而整数化为假分数又是学生易于学懂的,这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学、问”的积极性。
  首先,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问。如图1,提出“怎样把整数l化成分母是2的分数?”讨论的结果是1里面有2个,1=。接着将图1改为图2,教师随即导问,“现在的问题是什么?”于是,学生的思维有了明确的指向,思路打开,问题就来了:怎样把1化为分母是4、8、16的分数?整数1可以化成的分数有多少个?……
  其次,引导学生深入地问。教师顺势加以引导,学生就能顺着刚才的思路产生“怎样把2化成分数?分母是几,分子又是多少?4可以化成分母是4的分数吗?谁能将5化为分母是4的分数?”等问题。学生的思考步步深入,算理已经明了,揭示算法也就一点即通了。紧接着教师可以安排一定量的专项强化训练。
  再次,引导学生大胆联想。当一项新知识被学生初步接受后,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了暂时的满足,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这时需要教师及时引导,以防止因这种情绪滞留的时间过长,而阻碍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学生已知整数可以化成分母是任意自然数的假分数,即联想到“3可以化成分母是4的假分数”,教师在此基础上出示图,让学生联想到“怎样把3、2等化为假分数”,最后总结出带分数化假分数的方法。
  教学时导问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求异求新的积极性持久不衰。教师导问得法,学生的思维就会变得流畅,变得富有创意,变得深刻。
  三、调动学生“问”,培养思维灵活性
  新授课后组织训练的目的,除了为了加速学生对新学知识的内化,使学生熟练掌握解题方法外,也是为了帮助学生我出各知识点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点、知识与运用的结合点、创新思维的生发点。因此,在练习时还要适时地调动学生问。该时段应调整问的角度,开放问的空间,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本课时的练习阶段,笔者做了两方面的尝试。一是调动学生找思维的发散点。出示数轴进行练习时,学生能在1和2两个整数点写出对应的假分数,应该说已经完成任务了。此时,可以调动学生继续找问题,直至在几个非整数点也写上对应假分数。二是调动学生找思维的逆向点。
  “学问”与“学答”,不只是教法的不同和教学形式的简单转换,从“学答”到“学问”,是教育思想的一大更新。早在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言简意赅地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有问题虽然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就一定没有创造。教育部袁振国副司长最近专门发表了题为《问题与答案哪一个更重要?》的文章,大声疾呼“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用国外同行的眼光看“没有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我们提倡“学问”并不是否定“问答”,我们只是提倡在教学中营造一种“学问”的氛围,创造学生“学问”的条件,贯彻“学问”的思想。
其他文献
英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手段,也是英语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应正确地理解作业的价值,更新教育观念,落实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本,优化英语作业的设计、方式、批改和评价,实现“减负增效”,实现真正的“人本回归”。本文结合职高英语教学特点,谈谈对优化英语作业的思考。  一、精心设计作业类型  优化家庭作业,首先要精心选择和设计作业,使每个练习都有实际的价值和意义。现在不少
期刊
摘 要:大多数来自农村高中的美术特长生由于教育环境等因素,从小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美术培训,即便自身有良好的美术天赋,也没有通过正规教育实现潜能的开发。本文针对如何将美术技能较差的农村美术特长生转化为具备美术特长的美术人才,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速写教学方法。  关键词:农村高中;美术特长生;速写教学  教农村美术生速写时,必须结合当前高考艺考的形式开展。速写本身强调的是自由性与概括性,虽然速写在某种程
期刊
摘 要: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改变了过去那种单一枯燥的教学结构和气氛,能够寓教于乐,使学生乐中求学,学中益智健身;改变了过去那种教师强制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扭转了学生被动学、违心学的局面,能够使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激发学生参加身体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  关键词: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游戏;快乐体育  体育游戏是一种集运动与娱乐于一体的体育活动项目。它不仅能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娱乐身心,培养学生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广大的学生则是21世纪中国最雄厚的创新资源,在他们身上蕴藏着丰富的、巨大的创新潜能。在当今知识经济竞争的时代,培养广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显得重要而迫切。美术教育是一种形象塑造与艺术欣赏的特殊文化教育,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和创造能力的提高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一、中小学美术课的特点  1.形象思维的自主性  美术属于造型艺术,是既没有声
期刊
一、引言  随机化是临床科研的重要方法和基本原则之一。在科研设计中,随机化方法包括两种形式:第一,随机抽样,指被研究的对象从被研究的目标人群中选出,借助于随机抽样的方法,使目标人群中的每一个体都有同样的机会被选择作为研究对象。第二,随机分组,将随机抽样的样本(或连续的非随机抽样的样本)应用随机化分组的方法,使其都有同等机会进入“试验组”或“对照组”接受相应的试验处理。这样就能使组间若干已知的或未知
期刊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就要求教师树立全新的教材观,做到“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作增删、归并、挖掘或创造性地使用,使之符合小学生的语言习得规律,符合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材发挥最大的功效,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一、科学解读,驾驭教材  有效教学首先基于对教材资源的充分运用。教材是学生学习语
期刊
建构主义创始人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语文教学是帮助学生建构自身语言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语言元素,让学生感悟文本语言,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从而全面提高语文素养。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呢?  一、唤醒语言,激发表达欲望  建构主义提倡教学要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这能拉近师生的距离,
期刊
摘 要: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本文从创设情境、巧妙设疑、竞争意识和自我评价等方面阐述了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教学效果;学习兴趣;学习效率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动力。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就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培养学生
期刊
摘 要:优质的试卷编制不仅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也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本文根据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状况,提出试题命制的策略建构。实践证明,教师加强命制策略的研究,能以此为导向,反思与改善教学环节,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试卷命制;教学相长  试卷(评价)是教学评价的一种形式,是检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种平台,也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参照。专业教师除了要对教学进行钻研外,还要
期刊
一、课堂讨论必须组织合理  首先,讨论小组的建立可以同桌为单位,也即双人讨论。两人一组的讨论学习是其他合作方式的基础,每个人都是这个小组的主角,这种学习活动简便易行。或者是前后排的学生分成小组开展讨论,也即3~4人一组讨论学习,这种方式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也是课堂中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当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习惯、性格、兴趣、需要等因素加以分组。小组讨论这种学习方式可以适度引进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