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演出:网络时代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一种经典阅读与体验

来源 :中国大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ans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我国已快速进入网络时代。网络已成为在校大学生重要的生活空间。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我国高校各专业的人才培养都面临着如何面对网络所带来的各种问题。本文试谈谈我们在汉语言文学专业通过经典文学名著的演出来强化学生对经典文学名著的了解与理解以提高学生素质的尝试。
  
  一
  
  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一个培养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语言文学传统的专业,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学名著往往是教育学生的最重要的内容。也就是说,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对经典文学名著的了解和理解能力,掌握相关的知识,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然而,这样的要求与期待,在网络时代受到极大的冲击和影响。尽管网络为经典文学名著的来源提供了方便,省去了许多借阅之劳,但是,学生对经典文学名著反而采取了疏远的态度和行为。其原因有三:第一,从经典文学名著本身来说,由于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学名著往往产生的时代久远,难免会在语言、内容、思想、情感等方面与现代社会有较大的距离,从而引起隔膜,使学生望而生畏,难以引起阅读的兴趣和共鸣,因而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例如《诗经》、《楚辞》主要是因为语言的艰涩难懂,《西厢记》、《红楼梦》等则是因为内容与现代生活有了较大的距离等。第二,从学生本身来说,当今在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从小开始就进入了“读图时代”,即以浅层阅读为主,这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他们的阅读习惯和兴趣。进入网络时代后,网络上的各种八卦新闻成为重要的阅读内容,同时网上的聊天等活动占据了他们很多时间,因此,他们与经典文学名著的距离也就越来越远。第三,从课程设置来说,英语等公共课挤占了大量课时,特别是多数学校强行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在英语上达到一定的水平,在四六级考试上达到相应标准,否则不予毕业。而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并不扎实,水平不高,为了达标,学生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背单词、学英语,因此对经典文学名著无暇顾及。
  在当今我国高校绝大部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是最主要的主干课程,所占的课时数最多。同时还会设置一些相应的选修课,如“《史记》研究”、“史传文学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红楼梦》研究”、“鲁迅研究”、“中国现代戏剧研究”等。学习这些课程的学生,本應以阅读研究经典文学名著为基础,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但实际情况非常令人失望,大部分学生并没有直接阅读原著,最多只是读一些缩写本、简写本乃至内容提要,有的甚至只是背背笔记和文学史教材。一般而言,上述文学史主干课程大多数都有配套的作品选,并且也都要求学生购买和阅读。但是,对于这些配套的作品选教材,学生多数也懒得阅读。在目前的考试制度和考试习惯下,这样的学生大多也能应付相关的考试。于是,在当今我国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中出现了这样的怪事:学生对文学史知识往往如数家珍,对原著本身却往往缺乏了解!须知文学史是建立在具体的作品之上的,没有对原著的深入了解,学生哪来较强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了解经典文学名著,已成为当前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一项亟待解决的任务。
  
  二
  
  在长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和管理中,我们发现了一个与上述冷落经典文学名著相反的现象,即学生对经典文学名著的演出却非常感兴趣。这是因为演出对于他们来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充满着新的期望与挑战,同时也是表现自己的良机。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不能利用演出这种受学生欢迎的形式来实现让他们尽可能多地接触、理解经典文学名著的目的呢?这不也是一种让学生进行阅读与体验经典文学名著的教学方式吗?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认为,开展多种形式的经典文学名著演出活动,既是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同时本身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接触、理解经典文学名著的方式。通过演出,往往能取得课堂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首先。学生的自尊心和荣誉感促使他们为取得演出的良好效果,往往会认真阅读经典文学名著。学生所接触的经典文学名著,除了小部分的作品可以直接拿来演出之外,大部分的经典文学名著必须经过改编才能上台演出。这样,在改编的这一环节中,就必须经过两个重要的环节:一是选择,也就是选择什么作品来演出。在这一环节中,作为改编者的学生必须认真广泛地阅读有关作品,才能从中挑选出合适的作品。这一选择的过程,实际上就改编者认真阅读经典文学名著的过程。二是改编。一旦选定某部作品之后,改编者就必须认真阅读、研究这部作品,吃透作品的思想内容、情感内涵、人物性格、情节设计等。在这样的阅读研究的基础上,才可能改编出适合演出,在演出取得良好效果的较优秀作品。这样的阅读和研究的深度,是学生平时少有,并且在一般的阅读过程中所难以达到的。例如我院2003级基地班所改编的话剧《红楼梦》第四幕表现黛玉获悉宝玉娶宝钗的消息之后的绝望:
  紫鹃:(惊慌地跪下,握住林的手)姑娘!别气坏了身子啊!
  黛玉:(闭眼,转头向另一旁)雪雁,给我烧了它(指题了诗的旧帕),烧了它!
  雪雁:(惊)这……
  紫鹃:(伸手)使不得!
  黛玉扑在紫娟肩头哭泣,雪雁颤抖地将绢子放进火盆。
  黛玉:(抬起头)雪雁,我的诗本子……
  雪雁:(缓缓站起身)是,我这就去取。
  紫鹃:姑娘何苦又劳神,等好些再看吧。
  雪雁:(转身取来诗集,走到林面前又停下,犹豫着不给)姑娘,这诗本子……
  黛玉,(伸手向雪雁)拿来我看看。
  黛玉:(翻开诗集)曾记得怡红院中行新令,潇湘馆内论旧文。如今记忆未死墨迹新,诗词未变人心变。(慢慢撕下一页又一页)今日知音已绝,诗稿怎存?万般恩情无觅处,只落得一弯冷月葬诗魂!(猛然站起身,将诗页抛向空中,将剩下的诗本掷向火盆)
  紫鹃、雪雁:(惊慌跪下)姑娘!——
  黛玉坐下喘,剧烈咳嗽,继而吐血……
  这段剧情是从《红楼梦》第97回《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礼》改编而成,也是学生历来最感兴趣的作品之一。在原作中,这段描写是非常详细的。作为话剧作品,不可能像原作那样作细致的心理、动作及环境等方面的描写,于是便根据话剧的特点,作了较大的改编。这个改编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对原著的阅读及研究的过程。改编者在经过了一番阅读研究之后,进行了大量的删节,拈出了其中最典型的语言和动作,于是便有了这段以对话为主要表现方式的剧情。无论是对话和动作的设计,均较好地表现了黛玉的痛苦及绝望之情。显然,如果没有对原著的深度阅读和深入理解,是难以达到这样的效果的。
  其次,是导演、演出和舞美等工作,使学生也必须深入阅读理解经典文学名著。作为校园的演出活动,绝大部分情况下,其导演、演员、美工等演职人员均来自本专业、本班。导演是一部戏成功与否的关键人物,在 导演的过程中,他必须要认真深入阅读研究原著和剧本,才能抓住作品的灵魂,才能取得较好的演出效果。作为演员,特别是作为重要的演员,他们也必须认真阅读理解原著和剧本,并且还必须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设身处地体验所演角色的性格、心理、情感等,才可能得其神韵,最大限度地接近角色。记得2008年5月的一天,学生演出话剧《红楼梦》,扮演林黛玉的演员,演得丝丝入扣,极其投入。演出结束后很久,还沉浸在剧情中,脸上充满哀伤,令人为之动容。显然,这是认真阅读原作,揣摩人物心理、处境、性格的结果。2009年10月25日晚,学生在校园内自编自演《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扮演杜十娘的学生在演出以下这段剧情时,表现得非常出色:
  十娘:我杜媺出身不幸。误落烟花,八年风尘,强颜卖笑,好不容易积攒这些东西,原想找个诚厚君子,托付终身,从此永脱苦海,安心做人,我也就死而无憾。李甲,我原以为你是个忠厚丈夫,把终身托靠了你,你却辜负了我杜十娘一片苦心。(推倒李甲)杜十娘哪,杜十娘,你胸中有志,可眼内无珠啊!
  (说完抱着百宝箱,冷看李甲,毅然走到孙富的船上,直走到船头,仰望乌云遮盖了的天)
  十娘:天哪,我所求不多,只想堂堂正正做人。可是,人……(看着湍急的江水,毅然决然地跳下去)
  这段剧情的原文是:“(杜十娘)对李甲道:‘妾风尘数年,私有所积,本为终身之计。自遇郎君,山盟海誓,白首不渝。前出都之际,假托众姊妹相赠,箱中韫藏百宝,不下万金。将润色郎君之装,归见父母,或怜妾有心,收佐中馈,得终委托,生死无憾。谁知郎君相信不深,惑于浮议,中道见弃,负妾一片真心。今日当众目之前,开箱出视,使郎君知区区千金,未为难事。妾椟中有玉,恨郎眼内无珠。命之不辰,风尘困瘁,甫得脱离,又遭弃捐。今众人各有耳目,共作证明,妾不负郎君,郎君自负妾耳!’于是众人聚观者,无不流涕,都唾骂李公子负心薄幸。公子又羞又苦,且悔且泣,方欲向十娘谢罪。十娘抱持宝匣,向江心一跳。众人急呼捞救。但见云暗江心,波涛滚滚,杳无踪影。”显然,改编者对原文作了较大的改动,尤其是画龙点睛地增加了“天哪,我所求不多,只想堂堂正正做人。可是,人……”这几句抒情性极强的话语。当剧情推进到这里时,当时的演出给笔者留下了极深的印象。由于条件所限,当时只好采取配音的方式来演出。演员演得极为认真到位,配音的学生更是将这一段杜十娘的台词演绎得声情并茂,极其感人。当听到“天哪,我所求不多,只想堂堂正正做人。可是,人……”的时候,台上的演员和配音的学生无不声泪俱下,台下的观众无不感动得泪流满面,连笔者我这个多年以来很少被演出所打动的人,也忍不住感动得热泪盈眶。这样的演出效果,如果不是认真地阅读理解原作,体会人物的心理和情感,深深同情杜十娘的命运,无论如何是无法实现的。
  再次,是观众对演出的观看,其实也是一种对经典文学名著的阅读与接受。学生的经典文学名著演出,既是学生自导自演,同时也主要在校园里演出,因此,也主要是学生观看。由于是自己的同学所演,没有参加演出的同学往往对此有强烈的好奇心,往往乐于观看。如果再加上必要的组织,本专业、本学院大部分学生都会前往观看。所以,每次校园的演出都是人山人海,座无虚席。每看一部作品,他们都会熟悉一部。由于这样一种视觉、听觉相结合的形式比较适合网络时代的大学生的欣赏口味,给他们的影响和印象应当是纸质本所无法比拟的。同时也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唤起他们对经典文学名著本身的兴趣,进而通过各种途径,寻找纸质本加以阅读研究,这本身就加强了经典文学名著的流传和影响。
  
  三
  
  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来说,经典文学名著演出只能利用业余时间来进行,因此其机会是相对较少的,参与演出的演职人员也毕竟有限,学生观看的次数也因此受到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机制,利用有限的机会,使尽可能多的学生走出网络,阅读研究经典文学名著,这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几年来,我们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
  
  (1)形成长演不衰、代代相传的演出传统,形成学生的演出和观看期待。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学生不断毕业,不断入学,但是,我们的演出始终坚持了下来,在“五四”青年节、元旦等传统节日和“中文之光”、新生入学、老生毕业晚会等活动中,形成了必演经典文学名著的传统,《雷雨》、《日出》、《于无声处》、《西厢记》、《窦娥冤》、《牡丹亭》、《杜十娘》、《黛玉葬花》、《祝福》、《阿Q正传》、《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已成演出的保留节目。因为各个年级都有各自的演绎,从而产生了诸多版本。由于是固定的保留节目,所以,每到这些传统节日和活动来临之前,学生均会主动积极准备,从而形成了演出和观看的期待。这对于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又采取措施,不断要求增添新的剧目,在评奖时,给新剧目加分,促使更多的学生投入到新剧本的创作和演出中。这无疑更扩大了学生对经典文学名著的接触和了解,从而广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2)形成编、练、演、看、评、展相结合的系列活动。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来说,经典文学名著的演出是平台和手段,并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在于促使他们接触了解经典文学名著,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素质,这与戏剧学院表演专业主要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在开展演出活动时,并不是为演出而演出,而紧紧抓住演出,将演出前的编写剧本、排练节目、演出中的演出、观看以及演后的评奖、评论、剧照展出等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形成一个锻炼学生能力、吸引学生关注经典文学名著的系列活动,使经典文学名著尽可能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中,从而实现对经典文学名著的了解与理解。
  
  (3)以演促读,以读促演。以演促读,就是要求每一位参加演出的学生认真深入地阅读原著,写出对角色、人物的分析报告,以此作为演出的基础。以读促演,就是在演出前,安排教师开出专题讲座或进行集体分析,讲授分析将要演出的作品,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提高演出水平。这样,演与读之间就形成了一个相辅相成的循环系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尽管我们的“课堂+舞台”实践教学新模式已实施多年,但是,如何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摸索出更好的方法,在理论上更具深度、理念上更具先进性,则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努力。我们也希望与国内同行共勉,共同走出一条网络時代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路。
  
  [责任编辑:陈立民]
其他文献
摘 要:对国内96所本科医药院校高等外语教育现状调查发现,除北京大学自设的生物医学英语复合型专业之外,40所院校设置了涉医外语专业,22所院校开设了涉外医药专业,语种均以英语为主;其中,9所院校两类专业兼而有之。对具有代表性的两所医药院校涉医外语专业和涉外医药专业的数据对比研究表明,二者均有着相同的支撑学科,但其专业分野体现在其主导学科取向和人才培养类型的定位,而课程设置模式成为二者在实践中的专
期刊
“十二五”期间,湖南省将以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为指针,以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为基础和核心,以专业建设和课堂教学为突出重点,力求在专业结构調整、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训练、课堂教学质量保障、教学改革创新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多样化的高素质人才。    一、調整优化专业结构,增强人才培养的适
期刊
实验教育在现代生命科学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基因工程实验是综合性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和医学、农林院校相关专业的重要实验技术课程。其涉及的知识面广,同时又处于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之中,新理论、新技术层出不穷。基因工程技术正以其巨大的活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展示着惊人的发展潜力和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面对生物技术学科的快速发展,为体现生物技术专业的特色,适应社会特别是研究机构以及生物高新
期刊
摘要: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通过和金融机构共同组建银领学院,强化人才培养的机制建设,打造校企合作育人平台。以就业为导向,以订单为载体,对金融“银领”人才进行大规模、全程式的订单式人才培养,解决了人才培养与企业标准和需求相脱节、财经类院校学生工学结合及顶岗实习难、专业教师脱离实践、高职教育办学封闭等一系列难题,取得较好的人才培养效果。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银领学院;“银领”人才;校企合作;订单培养  
期刊
摘要: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起点,如何抢抓机遇,将育人为本、教学为重落到实处,形成支持教学的文化氛围,是高等教育实行文化管理的大势所趋。本文从树立先进的观念文化、创建优良的环境文化、完善科学民主的制度文化、引领创新文化和构建合作文化等五个方面,就如何实现从文件到文化的转变,营造支持教学的文化氛围进行了初步思考。  关键词:文化;教学;管理    刚刚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期刊
摘要:培养创新人才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一个热点。本研究基于学习者自身的视角,通过实证调查来研究学校对其创新能力进行培养的现状,揭示大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    大学教育担负着培养和造就创新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任,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期刊
摘 要: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于2008年荣获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2009年荣获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该团队始终坚持在教学与科研的双向互动中,规范课程设置,编写新型教材,建设教学资源,改革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方法,攻克科研难题,真正实现以科研带动教学、以教学引导科研,努力建设高水平的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  关键词:教学团队;课程设置;教材编写;资源建;教学科研相长       
期刊
摘要:针对当前高等农林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对学生计算机实践创新能力的要求,本文介绍了我校具有鲜明农林高校特色的基于开放、综合、创新的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及其具体实践探索。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体系;开放式;教学改革    近年来,计算机基础教学面临两大挑战:一是要促进计算机与其他学科专业交叉与融合,二是要努力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对挑战的有效路径之一是要按“以人为
期刊
一、建设1000个重点专业,打造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新高地  江苏省将以全省现有的国家和省级特色专业为基础,在“十二五”期间重点遴选建设1000个高校重点专业。江苏省重点专业建设将以国家和省人才需求为导向,立足学校的办学定位与优势特色,做到“扶需、扶特、扶强”。通过加大投入、重点建设,在凝炼先进的教学理念、制定高水平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取得突破。充分发挥重点专业
期刊
摘要:當前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多元化外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以山东大学的“外语+x”双学位人才培养模式为例,探讨了外语专业如何从培养单科人才向培养宽口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转变。该模式通过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等一系列改革,在保证学生的外语学习质量的同时,突破单一学科限制,整合多学科资源,实行通识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证明,该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