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线路设备是铁路行车的基础,保持线路设备的稳定是线路设备养护、维修的根本目的。近些年,大型养路机械取得了快速发展,在改善线路设备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小型养路机械的地位依然无法替代,它在线路设备养护、维修方面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对目前工务小型养路机械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改进小型养路机械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小型养路机械 管理 维修
1、小型养路机械发展
小型养路机械在铁路养路机械化方面扮演者重要角色。中国小型养路机械起步较晚,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才逐渐形成规模,成为铁路养护、维修的主力军。之后,随着大型养路机械的快速发展,部分小型养路机械逐渐退出了线路维修主流,主要是小型清筛机;但是其他的道床捣固作业设备,钢轨作业、轨枕作业机械如钢轨的切割、钻孔、校直、拉伸作业,机动螺栓扳手等设备在铁路工务设备的养护、维修作业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2、小型养路机械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理念落后
工务段各级管理人员对小型养路机械管理认识不清。一方面,工作重点倾向于服务方面,以调配、联系维修设备,购置机具配件为主要内容,对于小型养路机械管理缺乏整体认识,缺少过程控制概念。另一方面,作为使用主体的各线路车间缺乏主人翁意识,粗犷式管理。不规范使用、维修保养不到位造成设备损坏,使用习惯不同造成设备闲置等成为基层车间的普遍现象,致使小型养路机械完好率达不到80%。
2.2管理体制不完善
工务段小型养路机械现有管理体制不完善。工务段技术科设置一个设备主管,负责小型养路机械设备管理,下级各使用车间没有专人负责机具管理,对于基本的设备保养、维修缺乏足够认识,工区只负责使用,缺乏有效管理。
2.3国产设备工艺落后,质量无保障
铁路工务系统维修机具设备“大、笨、粗”的特点,加之生产准入门槛较低,各铁路局各自为政,造成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铁路小型养路机械停滞不前。当前,小型养路机械生产厂家大都规模不大,资金、技术有限,生产设备落后,工艺简单,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
3、关于小型养路机械管理的建议
3.1 树立小型养路机械管理理念。小型养路机械的管理必须贯彻“依靠技术进步,促进生产发展和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技术管理与效益管理相结合,维护、修理与适时更新相结合”的原则。
3.2 完善管理体制。
实行路局、站段、车间三级管理,明确各级管理职责。
路局工务处要贯彻执行国家、铁路总公司有关小型养路机械的方针、政策、标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结合局情制定管理办法。检查、指导、考核各工务段小型养路机械的管理、保养及修理工作,探索和推行切实可行的修理体制。组织工务系统小型养路机械设备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定期组织召开小型养路机械管理工作会议,交流管理经验,解决各段间小型养路机械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工务段要贯彻执行国家、铁路总公司、铁路局有关小型养路机械的方针、政策、标准、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安全操作规程,制定本单位小型养路机械管理考核办法,并组织具体实施。明确小型养路机械归口管理部门及管理职责,明确专兼职管理人员和管理职责。掌握本单位小型养路机械种类、数量、技术状态、使用动态,建立健全相关台账,统计和分析小型养路机械运用管理技术指标。定期检查车间有关规章制度、安全措施的执行情况,解决本单位小型养路机械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小型养路机械的“管用修”情况纳入段验收、检查、考核。小型养路机械管理、使用、维修人员的技术业务培训纳入本单位全员教育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小型养路机械操作、维修人员技术比武。
线路车间要执行本单位有关小型养路机械技术标准、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安全操作规程。车间指定一名干部负责小型养路机械具体管理工作。每设置不少于一名专门进行保养及参与管理人员。班组设置兼职维护人员。将小型养路机械保养工作纳入班组日作业计划,现场班组负责人为班组小型养路机械管理第一责任人。安排并实施定期保养工作。安排故障及损坏送厂或专修单位修理。
3.3规范小型养路机械维修保养。
小型养路机械的检修应严格遵守修理规范,认真执行检修技术标准,努力缩短停修时间,降低修理成本。小型养路机械维护以日常保养、定期保养为基础,巡检与故障修相结合方式进行,使小型养路机械经常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延长使用寿命。
3.3.1日常保养由使用班组负责,以清洁、紧固、调整、润滑等为主要内容。
3.3.2 定期保养主要由运用车间组织。制定计划,定期更换易损件、密封垫、液压油等,定期全面檢查、调整、紧固、润滑。
3.3.3专业性修理由工务段综合机修车间(工厂)负责。主要工作内容:按照检修范围和换修标准对小型养路机械精检细修,保证修理质量;制定小型养路机械巡检制度。巡检周期(原则上以季度为周期)内要对各车间全覆盖。检修人员到现场检修主要小型养路机械,同时对车间班组维护保养人员进行指导培训。
3.4建立小型养路机械日常培训机制。
3.4.1机械操作手必须经培训合格取证后,方可上岗作业,定人定机,操作手对小型养路机械使用过程中的技术状态和使用安全负责。
3.4.2小型养路机械管理、使用、维修人员的技术业务培训纳入本单位全员教育培训计划;重点机具操作手每年需进行一次不少于3天的业务培训。
3.5 规范小型养路机械的检查与考核。
小型养路机械管理纳入各级检查验收考核范围。结合工务系统开展季度验收、专业管理评价等活动,抽查各段型养路机械管理使用情况,检查结果纳入相应考核并适时进行通报,以督促各段在小型养路机械日常管理、运用、保养、检修等方面进行规范。
4、结语
随着铁路的发展,密度大、速度高的运输特点使“天窗修”成为历史趋势,新形势对小型养路机械提出新的挑战。为了使小型养路机械发展适应铁路发展形势,我们在搞好管理的同时也应该把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引入小型养路机械,使小型养路机械更加智能、轻便、高效以适应工务系统“天窗修”需要。小型养路机械和大型养路机械的有机结合,发挥各自长处,才可以有效保证铁路安全、通畅。
参考文献
1.何俊.小型养路机械实用手册.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
关键词:小型养路机械 管理 维修
1、小型养路机械发展
小型养路机械在铁路养路机械化方面扮演者重要角色。中国小型养路机械起步较晚,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才逐渐形成规模,成为铁路养护、维修的主力军。之后,随着大型养路机械的快速发展,部分小型养路机械逐渐退出了线路维修主流,主要是小型清筛机;但是其他的道床捣固作业设备,钢轨作业、轨枕作业机械如钢轨的切割、钻孔、校直、拉伸作业,机动螺栓扳手等设备在铁路工务设备的养护、维修作业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2、小型养路机械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理念落后
工务段各级管理人员对小型养路机械管理认识不清。一方面,工作重点倾向于服务方面,以调配、联系维修设备,购置机具配件为主要内容,对于小型养路机械管理缺乏整体认识,缺少过程控制概念。另一方面,作为使用主体的各线路车间缺乏主人翁意识,粗犷式管理。不规范使用、维修保养不到位造成设备损坏,使用习惯不同造成设备闲置等成为基层车间的普遍现象,致使小型养路机械完好率达不到80%。
2.2管理体制不完善
工务段小型养路机械现有管理体制不完善。工务段技术科设置一个设备主管,负责小型养路机械设备管理,下级各使用车间没有专人负责机具管理,对于基本的设备保养、维修缺乏足够认识,工区只负责使用,缺乏有效管理。
2.3国产设备工艺落后,质量无保障
铁路工务系统维修机具设备“大、笨、粗”的特点,加之生产准入门槛较低,各铁路局各自为政,造成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铁路小型养路机械停滞不前。当前,小型养路机械生产厂家大都规模不大,资金、技术有限,生产设备落后,工艺简单,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
3、关于小型养路机械管理的建议
3.1 树立小型养路机械管理理念。小型养路机械的管理必须贯彻“依靠技术进步,促进生产发展和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技术管理与效益管理相结合,维护、修理与适时更新相结合”的原则。
3.2 完善管理体制。
实行路局、站段、车间三级管理,明确各级管理职责。
路局工务处要贯彻执行国家、铁路总公司有关小型养路机械的方针、政策、标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结合局情制定管理办法。检查、指导、考核各工务段小型养路机械的管理、保养及修理工作,探索和推行切实可行的修理体制。组织工务系统小型养路机械设备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定期组织召开小型养路机械管理工作会议,交流管理经验,解决各段间小型养路机械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工务段要贯彻执行国家、铁路总公司、铁路局有关小型养路机械的方针、政策、标准、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安全操作规程,制定本单位小型养路机械管理考核办法,并组织具体实施。明确小型养路机械归口管理部门及管理职责,明确专兼职管理人员和管理职责。掌握本单位小型养路机械种类、数量、技术状态、使用动态,建立健全相关台账,统计和分析小型养路机械运用管理技术指标。定期检查车间有关规章制度、安全措施的执行情况,解决本单位小型养路机械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小型养路机械的“管用修”情况纳入段验收、检查、考核。小型养路机械管理、使用、维修人员的技术业务培训纳入本单位全员教育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小型养路机械操作、维修人员技术比武。
线路车间要执行本单位有关小型养路机械技术标准、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安全操作规程。车间指定一名干部负责小型养路机械具体管理工作。每设置不少于一名专门进行保养及参与管理人员。班组设置兼职维护人员。将小型养路机械保养工作纳入班组日作业计划,现场班组负责人为班组小型养路机械管理第一责任人。安排并实施定期保养工作。安排故障及损坏送厂或专修单位修理。
3.3规范小型养路机械维修保养。
小型养路机械的检修应严格遵守修理规范,认真执行检修技术标准,努力缩短停修时间,降低修理成本。小型养路机械维护以日常保养、定期保养为基础,巡检与故障修相结合方式进行,使小型养路机械经常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延长使用寿命。
3.3.1日常保养由使用班组负责,以清洁、紧固、调整、润滑等为主要内容。
3.3.2 定期保养主要由运用车间组织。制定计划,定期更换易损件、密封垫、液压油等,定期全面檢查、调整、紧固、润滑。
3.3.3专业性修理由工务段综合机修车间(工厂)负责。主要工作内容:按照检修范围和换修标准对小型养路机械精检细修,保证修理质量;制定小型养路机械巡检制度。巡检周期(原则上以季度为周期)内要对各车间全覆盖。检修人员到现场检修主要小型养路机械,同时对车间班组维护保养人员进行指导培训。
3.4建立小型养路机械日常培训机制。
3.4.1机械操作手必须经培训合格取证后,方可上岗作业,定人定机,操作手对小型养路机械使用过程中的技术状态和使用安全负责。
3.4.2小型养路机械管理、使用、维修人员的技术业务培训纳入本单位全员教育培训计划;重点机具操作手每年需进行一次不少于3天的业务培训。
3.5 规范小型养路机械的检查与考核。
小型养路机械管理纳入各级检查验收考核范围。结合工务系统开展季度验收、专业管理评价等活动,抽查各段型养路机械管理使用情况,检查结果纳入相应考核并适时进行通报,以督促各段在小型养路机械日常管理、运用、保养、检修等方面进行规范。
4、结语
随着铁路的发展,密度大、速度高的运输特点使“天窗修”成为历史趋势,新形势对小型养路机械提出新的挑战。为了使小型养路机械发展适应铁路发展形势,我们在搞好管理的同时也应该把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引入小型养路机械,使小型养路机械更加智能、轻便、高效以适应工务系统“天窗修”需要。小型养路机械和大型养路机械的有机结合,发挥各自长处,才可以有效保证铁路安全、通畅。
参考文献
1.何俊.小型养路机械实用手册.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