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教学回归数学本质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mael1234567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时,教育战线上呈现了一派“喜人”的景象:老师们激情满怀地倾心演绎新理念、追求诗意新课堂。但是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由于理念把握上的偏差、行为诠释上的失当而导致了形式化、极端化,致使很多的数学课中出现了这样的现象:肢体的活跃甚于思维的活跃,形式的热闹掩盖了数学的本质。因此我们倡导:让数学教学回归数学的本质,回归教学的自然状态,回归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那么小学数学课怎样才能回归数学的本质,上出“数学味”呢?下面就《圆的周长》一课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认识。
  一、潜心研究教材,提炼教材蕴含的“数学味”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明确提出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观念,提倡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这一新的理念在新课改的长河中已经愈来愈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教材是教学的材料,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工具,是教学的重要资源。我们首先要深入地研究教材,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深入钻研教材首先要认识教材提供的素材是什么,每课时教学的主要知识点和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是什么,提供的思路和教学方法是什么。然后根据学生不同层次的认知水平,充分利用好教材的每一个素材,或适当改变教材,成为教材的主人,让教材“为我所用”,把知识学习过程中显性的和隐性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恰当的方式内化为学生自身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建构。
  例如,《圆的周长》一课,以往教学本节课时,有的老师往往只是把重点放在计算圆周长的大量题型练习上,即使是经过大量的实践操作练习活动,但学生在圆周长公式的运用上仍然存在很大的困难。究其原因,学生对圆的周长与直径或半径之间的关系是一知半解的。也就是学生对有些数学知识的本质并没有深入的理解,很多时候是处在记忆知识、训练技能的层面,而对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的理解还只是浮在表面。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认为本节课的载体是圆周率,圆周率的产生,凝聚着人类对圆的周长公式推导及计算圆周长知识建构的思考,蕴含了许多的数学思想与方法;而获得圆周长公式的过程,会积淀下不少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数学的思考。因此,只有对教材研究的“深入”,才有可能找到蕴藏着“数学味”的知识载体;只有挖掘到教材内容背后所承载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才会有课堂教学数学味的“浓郁芬芳”。
  二、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接受人类数学文化的熏陶
  数学课堂活动中体现出的“数学味”,在很大程度上,是让人感到强烈的数学文化的气息。数学本身是一种文化,数学文化的内涵既表现在知识、方法、技能与情感本身,还寓于它源远流长的歷史。数学教师的责任不止是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还应该让学生着眼生活、放眼历史、面向未来,引导学生多了解人类数学文化的发展历史,接受人类数学文化的熏陶,更深刻地体会人类的数学思想。
  例如,圆周长公式的建构在某些思想方法上具有一致性。因此,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前,我们借助网络,以专题阅读的形式,围绕圆的周长这一主题,指导学生查阅了世界各国著名的数学家对圆周率研究的历史,特别是我国伟大数学家祖冲之对圆周率研究的数学发展史。通过课外阅读,学生了解了人类对研究活动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发展过程,学生理解了为什么要学习前人所研究出来的结晶,了解了它产生的源头。借助课外阅读,把学生的数学学习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学生徜徉在人类数学文化不断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这样的阅读能拓展学生数学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形成数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接近和发现数学的本质,体会真正的数学思维过程,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成为促进学生数学创造的一种途径,使学生更容易感受到“数学味”所散发出来的魅力。
  三、拓展创造思维,在再创造中还原“数学味”
  数学思维工具具有扩张性,思维的启发可以发端于教材但不是能止于教材,课堂上的数学教学要体现思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自然的做法就是针对数学素材适时地进行思维的拓展与延伸。而“数学味”源自教师对教材的智慧加工,理性把握教材内容,善于用自己的智慧让教材中的“冰冷的美丽”变成学生“火热的思考”。弗赖登塔尔认为: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有指导的“再创造”的过程。数学学习本身是学生的“再创造”。如果学习者不进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的理解,更谈不上应用。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单纯地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圆的周长》一课中,圆周长公式的保护层,学生很难探究得出准确的数据,更能想象圆周率是怎样的一个数,我就直接告诉给学生,然后我向学生抛出了一个问题:“圆周率是谁发明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数?用你阅读到的相关知识来想一想、算一算。”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用所学到的相关计算能力来操作,慢慢地他们会发现圆周率是一个小数。以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很难算出圆周率几百位,甚至几千位后面的数位,这时我让他们再展开想象,如果像这样继续计算下去,圆周率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数呢?之后,我再通过白板动态展示出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小数数位的过程,把学生动手操作无法实现的结果展示给他们,印证他们的想象。而后再让学生在认识圆周率是一个无限的小数的基础上,针对在推导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麻烦引发学生的思考,继而思考解决的办法,无限不循环小数的结论应运而生,再现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经历圆周率的发明过程所凝结的智慧,就会被学生理解并内化为自己的一种思想。
  实施“再创造”教学,让学生在“再创造”活动中,体会“数学化”的味道,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来思考,改善学生学习数学文化的方式,从而实现数学教育的真正价值,才能让数学课的教学上出浓浓的“数学味”。
  如果说精彩纷呈的外在“感性美”是数学课堂中一片片丰润的绿叶,那么充满数学味的“理性美”便是一朵朵鲜艳的红花。数学课要上出数学味,只有在“数学化”上下功夫,才会有精彩的课堂。红花娇艳盛放,绿叶暗香流动,你映我衬,才是和谐画面。只有把数学的“根”留住,让数学课堂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数学味”,我们的数学教学才会有属于自己的精彩。
其他文献
小学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一样,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一般指完成学习活动的本领,它包括完成学习活动的手段和途径,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方式和方法,以及必要的心理素质等。研究和探索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小学数学的方法,是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值得重视的课题,,下面就谈一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尝试。  一、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给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听课及课后复习的方法  (一)课前预习  预习是小学数
期刊
长期以来学生都是靠“写”出成绩,教师都是靠学生“写”出成绩,应试教育的局限性大大地影响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然而,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一个人仅靠伏案挥毫很难与人沟通,与社会合拍,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了让学生所学更好地服务社会,报效祖国和人民,培养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的重任已刻不容缓地摆在我们这些语文教师面前。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最基础阶段,如果能在小学阶段就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
期刊
英语课程的学习,不但是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更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英语的魅力,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磨砺学生的意志,拓展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个性。如何使小学英语教学从枯燥的语言知识的讲解和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中解脱出来,怎样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内容,设计出既让他们感兴趣,又能促进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怎样提高小学英语的课堂效率?根据我多年的
期刊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4-6人为一小组,将一个班级的学生按照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的差异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颖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个体的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形成一个有利于全体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发展的教学流程。通过多年的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探索,笔者小有一些拙见。  一、合理分组,以优带差  要进行有
期刊
口语交际是培养学生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表达情感、学习规范语言的教学平台,可以为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二十一世纪人才必备的能力。”我们农村孩子由于受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影响,大多胆小害羞,见识少不善言辞,课外读物少,语言交际氛围欠缺,加上日常生活中习惯使用本地方言,对第二语言不甚理解和不感兴趣等诸多原因,形成了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令人担忧的现状
期刊
小学语文课本所编选的课文,是言语的海洋。各种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言语,丰富多彩,应有尽有。那些经过选词、炼句,使用了修辞手法的言语,是语言中的精华,这些言语,或经过千锤百炼,或妙手偶得,无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修辞更是这些语言中的一朵朵艺术奇葩,往往被我们的教师忽略了,或者在教学中失误了;因而,大多数小学生对修辞格感到深奥,或一知半解,或一片茫然,没有很好地珍惜它就一晃而过。《语文课程标准》(实
期刊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运用新颖的课件,可以在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优化课堂结构,改进一些陈旧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效率。充分利用课件上课使课堂教学更精彩具体表现如下。  一、营造音乐氛围,和谐“两脑”的发展  国内外有大量的实践证明,在一定的音乐氛围中进行学习,能收到明显的
期刊
一、粉尘爆炸实验的有趣改进  (一)化学反应原理  干燥的粉尘遇明火在有限的空间内剧烈燃烧发生爆炸。  (二)教材中粉尘爆炸实验的简述及不足  教材中的粉尘爆炸实验采用的是靠外界彭气扬起小塑料瓶内的粉尘遇金属罐内的烛火在有限空间剧烈燃烧而产生爆炸。该实验理论上还行,但实际操作过程却难以有机地把握,过去我曾多次的尝试,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因为鼓入空气的速度很难控制,鼓入空气的速度太快或扬起的粉尘太多都
期刊
一、课题的背景分析——为什么  (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学生缺乏空间想象能力,较复杂的形体难以理解透彻,而“图形与几何”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脱离生活实际。《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新课标的阐述表明,学生的学习必须基于生活,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二)国内外的现状述评  1.国内研究现状  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洛社中心小学在“九五”期间研究过“构建生活教育模式,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
期刊
在新课改的热潮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教师们所演绎的各式各样的观摩课、示范课和优质课,课堂虽精彩,但缺乏真实感,让人难以亲近。常态课是相对这些课而言的。实际上,常态课堂才是小学英语教育的主体,想要真正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效果,我们就必须从根本上注重、改善和构建常态课堂。  一、农村小学英语常态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近几年的教研活动、学习培训,都发现农村小学英语课堂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其突出问题的是教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