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ycsn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因材施教在数学教育教学中举足轻重,教师要正视学生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寻求恰当教学方式,不断创新求变,将学生的特性发挥到极致,尤其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培养数学素养,值得数学教师深思。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造性思维;教学策略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性,千篇一律地施教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也是教育者的失败教育。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只是单纯传授书本中的数学公式和习题答案,而是在传授知识点的基础上,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挖掘学生的独特思维,引领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从而使得学生从不懂到懂,从懂到通,从通到变,不断地产生新的学习效果。本文以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出发,探讨以下几种方式,以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一、开启小组讨论,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在数学的教学中,应做到师生积极参与,授与学良好互动。因此,教师要适时“避嫌”,引导学生主动出击,把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特性发挥出来,才能达到有效教学。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时,笔者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模式,先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统一规格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測量长方形以及正方形各个边的长度,让学生自己找出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及不同之处。学生们开始纷纷动手操作,然后同组的学生各自向同伴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老师在巡视课堂时又启发学生动手操作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在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中融入语言的交流、思想的碰撞,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收获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真正的参与机会,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学生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性参与还是形式性参与;是有效参与还是无效参与;是全面、全过程的参与还是片面的、阶段性的参与。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全面性、积极性、实质性、长期性。在传授新知识点的时候,提前做好铺垫,利用已知内容引出新的知识点,新旧知识做到良好的衔接,从而减轻学习的难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二、设计趣味问题,激发学生的灵感
  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促使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学生,尽可能恰当地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学习乘法意义时,当出现2 2 2=6, (3 3) 3 3=12,5 5=10后,则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三个算式,让学生通过算式间的联系找共同点和规律,激发学生的思维,从死板的算式里面跳了出来,从中学到有用的思考方法。
  因此,教师应吃透教材,从教材中挖掘学生的兴趣点和有效归纳、活用知识点,将一些公式公理通过场景再现或趣味问题带动学生走进思考之门。学生有了探索思路的兴趣之后就会跟着教师的思路去主动归纳、积极思考。
  三、丰富知识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怀
  数学中每一个概念、定理及公式,都是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形成的。首先有人提出疑问,然后进行试验,演算,归纳,最终得到验证,这个过程是曲折而漫长的过程。教材中列举的解决方法,只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只是把数学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走过的思维路径某一部分展示在学生面前。教师可以在教到某一个知识点时,提前了解该知识点的形成过程和历史背景,使学生了解到数学的奥妙之处,与伟大的数学家得到思想上的接触,了解他们是怎样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创造的欲望。另外,适当地介绍我国数学家取得的伟大成就,不仅可以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而且还可以帮助他们树立学习榜样,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引领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进入数学的知识殿堂。
  四、注重个性,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数学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同样的一道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解法。这是因为每个人的思维都是具有个性化的,教师应该允许数学教学中的“百花齐放”,让学生的思维都跑出来,让学生都说一说、做一做,有时候,老师也会有意外的收获。另外,由于学生思维层次的不同,创造性的评价也不同,比如,由老师或学生先示范,然后其他学生进行的动作模仿或语言模仿,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创造,只不过是最简单的模拟创造,而有些题目要求有不同解法或简便解法,这种求异思维就是高层次的创造。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哪个层次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应给予肯定和引导,让学生产生信心,不断地激发潜能。
  五、培养积累知识习惯,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俗话说:“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学习也是一样,数学的学习,不在于一朝一夕,而是通过长期的知识积累。天才之所以有发明,就是因为他有大量的积累。当积累成为一种习惯时,学习数学是毫不费力的。如,做一道习题,一题多解是创造,敢于思考科学领域悬而未决的难题也是创造。既重视积累,又重视创造,通过积累实现创造,通过创造进行积累,这是两个相辅相成的过程。积累如果适应创造,并转化为创造,积累也就更多,灵感思维也就更活跃,创造力也就更强。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的教学一旦有了因材施教的意识,有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加以上述的一些方法,相信学生学起数学来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而将是一种学习的享受,并将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刘伟生.浅谈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2(15).
其他文献
【摘要】在城乡之间固有的二元结构以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农村地区的很多青年选择外出务工,同时因为各种原因并没有将子女一同带出,而是将其留在老家,由祖辈以及其他监护人照顾。而这些留守儿童由于没有及时得到父母的关爱与教育,加之受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在心理上出现问题。基于此,本文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对策进行分析,以期让学校、家庭、社会都能够关注留守儿童,从而促进其健康成
众所周知,小组合作是数学课堂中的一个重要的授课方式和学习方式,为了更好地解决此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在经过大量的实践考察后,笔者有以下三点意见。  一、建立实力较为均匀、合理的小组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个良好的、科学的小组学习环境可以促进学生们多方面的发展。此外,合理的小组环境会使学生们的个性和共性、学习和生活、智商和情商、专业知识和为人处世等方面有着一个较为稳定的发展态势。所以构建
[关键词]合作学习;概述;实施策略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早在2500年前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合作学习的教育思想。而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提出,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要求。现今,合作学习已成为新课程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将小组合作学习引进英语课堂,能改变以往的师生关系,更新课堂模式,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小学语文阅读中引入翻转课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知识,提高阅读知识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积极探索阅读知识教学的方式方法,然后结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展开阅读知识的教学,让学生能够明确地掌握阅读知识的注意事项。这样就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阅读知识学习的效果,培养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翻转课堂;有效开展  小学阶段学生要想学好语文知
【摘要】抓好后进生的转化,不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也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本文提出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就要懂得洞察学生的心理,可以采用“攻心为上”“齐心合力”“真心真诚”等方法,促其转化。  【关键词】后进生;洞察心理;转化  相信每个班都会有一些“后来进步”的学生,就是我们眼中的后进生。他们在学习、纪律、行为习惯上都比同龄的孩子差一些,表现在作业方面就是没有别人完成得认真
在传承中创新,走幸福育人之路,让每位受教育者都有一种成长感,归属感和成就感,达到心灵幸福,这是教育应有的终极追求。   ——题记  育心,是学校教育之灵魂。  学校为了丰富和充实现代心育的内涵,培育学生幸福观的思想,首要任务就是探索形成学生幸福感的结构及其发展规律,从形式、方法、途径上为学校心育提供创新发展的新思路。  江门市新会圭峰小学(以下简称“圭峰小学”)复办于1994年,这是一所年轻的学校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要求在为学生开展各教学内容讲解的同时,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要注重渗透德育。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在教学工作中注重引导学生,落实采用多样化的手段来开展德育工作。其中,角色互换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能够让班主任站在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提升德育的广度以及深度,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德育体系,促进其健康成长以及全面发展。本文围绕初中班主任德育中角色互换的整合应用为主题
【摘要】小学语文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发现学生的习作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平平淡淡,千篇一律,了无创意,没有自己的特色和特点。其实,习作就是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笔写出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抒发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情感,写出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习作来。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体验生活;赏识鼓励;真实真情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学生一谈到写作文就感到害怕。如何提高他们的习作水平,消除学生对
爱迪生曾说过:“个性就是差别,差别就是创造。”诚如他所言,个性就是人的风格、长处和才能,是创新的基础。一棵树上很难找到两片叶子形状完全一样,大千世界也很难找到思想、情感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在班级语文教学时,面对独一无二、绝无雷同且不可复制的学生个体,该如何在面向全体的同时,时时处处“同中求异”,凸显学生的个性,促进其语文个性素养的发展呢?在语文教学中,笔者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课前预习样式“个
父亲角色行为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并不小于母亲,甚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亲这一角色从多方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社会性发展,进而促使父亲们普遍投入教育孩子的工作,然而虽然很多父亲有这种意识,但缺乏相关的理论指导。近几年来,人们对父亲角色行为和幼儿社会性发展有所重视,或从单方面研究和关注,而往往未把二者结合起来去探讨。本文着重把父亲的角色行为与幼儿社会性发展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结合起来探讨,更注重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