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信息科技学科的教学,是让学生能够掌握信息科技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能够正确理解、选择并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学习、研究、交流的效率,发展思维,学会学习,逐步养成在信息社会生活中应有的正确态度、情感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本文主要根据教学实践,重新理解信息科技课程在当前社会时代背景下的育人价值,梳理教学中在育人方面存在的不足及现状分析,通过教学实践进行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初中信息科技;育人价值
初中信息科技学科的教学,是让学生能够掌握信息科技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能够正确理解、选择并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学习、研究、交流的效率,发展思维,学会学习,逐步养成在信息社会生活中应有的正确态度、情感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但在实践教学中发现,较难落实让学生“养成在信息社会中应有的正确态度、情感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本文主要根据教学实践,重新理解信息科技课程在当前社会时代背景下的育人价值,梳理教学中在育人方面存在的不足及现状分析,通过教学实践进行探索与研究。
一、初中信息科技学科育人价值的现状分析
学生进入初中后,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会有显著发展,不满足于简单的说教和现成的结论,但由于还不成熟,容易固执和偏激。所以在教学中要找到、找准育人的实践方法,就需要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才能够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对症下药”,提升初中信息科技学科教育质量,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一)教学内容与形式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二)教学观念影响了学生对新技术探究与适应能力;(三)教学重点和学习评价影响了学生获取信息和鉴别信息能力;(四)教师引导影响了学生在开放环境下自我约束能力。
二、初中信息科技学科育人价值的实践探索
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情需要进行不断探索,一方面,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为导向,设计好教学目标,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育人潜在点,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自然流露;另一方面,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上课类型,要充分挖掘知识内涵,能创设不同主题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增强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德育感染力。
(一)以育人目标为导向,有效设计并落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因素,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投入、过程与效果,又是科学教育的目标。只有设计好、落实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才能改变学生的思想行为倾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具有习得性和渗透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领域的内容标准常常用“体验、意识”等词语来描述、表示这些标准的习得性和渗透性,即教师不能把这些内容标准像知识技能领域的内容标准一样,通过讲解、演示、作业、考试等方式直接“教”给学生,而必须通过创设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中,产生体验,获得感悟,养成态度,内化成价值观。通过学习,感悟到肥胖的危害性,提高健康意识,弘扬热爱生命、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具有积累性和渐进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的内容标准达成过程是一个积累和渐进过程,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对活动中的体现和感悟,有些学生当场感受到,并有所表示。也有些学生当场并没有马上感受到,也没有什么明显的表示,而是作为一种潜在的体验和感悟,暂时积存在他们心中;随着学习的进程,这种积存不断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从量变到质变,产生顿悟并表示出来。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具有整体性和完整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容标准的体现应该是整体的、完整的。不能苟求每一个教学过程、每一个学习单元都有完整的体现,应在整个教材实施和教学过程中渗透性,渐进性地体现内容标准。
(二)依据不同课型,充分挖掘知识内涵,增强课堂教学德育感染力
1.新授课——教材知识点与育人点要有机结合起来
在信息科技学科新授课教学中需要自己挖掘 “育人点”,所以,课前认真备课,整合教材资源,才能在课堂知识的教学中,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自然流露,潜移默化,以提高育人的功能。
在教学过程中应逐步深入,适度分层,使育人目标具体化 。课堂教学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和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作相关的调整和细化,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具有具体性和层次性的育人目标,增强教育内容的可操作性。细化育人目标,实现有效的育人教育,不仅达到课堂教学目标,而且对学生思想产生深刻的触动。
2.综合实践课——适时变化教学方法,选择合适主题,增强学科育人感染力
信息科技学科的综合实践课常常利用项目主题来实施教学,以巩固和掌握前期新授课中所学的知识与技能,项目主题的选用应尊重学生主体,关注现实社会生活,关注家庭生活,关注校园生活,教给学生有血有肉的知识,不仅引起他们情感的共鸣,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同化。适时的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走向课本知识,又从课本知识反馈向社会。
项目活动的实施应创设情境,增强艺术性和感染力。以直观的感性材料引出项目主题,在实施中既能增加学生经验,又可变单调说理为探究学习。创设这样的情境是为了增强艺术性和感染力,促使学生能主动表达思想、积极抒发情感的目的。
3.复习课——需求分析,满足学习需要,阳光评价激发学习动力
为了应付学业考试而进行机械单调地重复技能操练,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学生会对复习产生反感。所以在复习之前,应进行需求调查和分析,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复习,在复习中的问题设计及任务能给学生留出思考和辨别的空间,努力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复习中还应构建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不单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状况的评价,更要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目标达到的程度进行综合性评价。在复习课教学中进行阳光评价,就是要赋予课堂这些新的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内在潜力,给学生一个复习课的催化剂,让课堂迸发生命活力。
信息科技学科育人价值的落实点主要在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全面地准备“过程”,要重视学生精神世界的建设,在兴趣、能力、思辩、行为等方面给学生加以引导,以灵活、变通和启发式的教学模式与策略,突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信息科技课堂教学走向“过程育人”。
关键词:初中信息科技;育人价值
初中信息科技学科的教学,是让学生能够掌握信息科技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能够正确理解、选择并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学习、研究、交流的效率,发展思维,学会学习,逐步养成在信息社会生活中应有的正确态度、情感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但在实践教学中发现,较难落实让学生“养成在信息社会中应有的正确态度、情感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本文主要根据教学实践,重新理解信息科技课程在当前社会时代背景下的育人价值,梳理教学中在育人方面存在的不足及现状分析,通过教学实践进行探索与研究。
一、初中信息科技学科育人价值的现状分析
学生进入初中后,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会有显著发展,不满足于简单的说教和现成的结论,但由于还不成熟,容易固执和偏激。所以在教学中要找到、找准育人的实践方法,就需要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才能够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对症下药”,提升初中信息科技学科教育质量,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一)教学内容与形式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二)教学观念影响了学生对新技术探究与适应能力;(三)教学重点和学习评价影响了学生获取信息和鉴别信息能力;(四)教师引导影响了学生在开放环境下自我约束能力。
二、初中信息科技学科育人价值的实践探索
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情需要进行不断探索,一方面,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为导向,设计好教学目标,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育人潜在点,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自然流露;另一方面,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上课类型,要充分挖掘知识内涵,能创设不同主题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增强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德育感染力。
(一)以育人目标为导向,有效设计并落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因素,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投入、过程与效果,又是科学教育的目标。只有设计好、落实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才能改变学生的思想行为倾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具有习得性和渗透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领域的内容标准常常用“体验、意识”等词语来描述、表示这些标准的习得性和渗透性,即教师不能把这些内容标准像知识技能领域的内容标准一样,通过讲解、演示、作业、考试等方式直接“教”给学生,而必须通过创设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中,产生体验,获得感悟,养成态度,内化成价值观。通过学习,感悟到肥胖的危害性,提高健康意识,弘扬热爱生命、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具有积累性和渐进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的内容标准达成过程是一个积累和渐进过程,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对活动中的体现和感悟,有些学生当场感受到,并有所表示。也有些学生当场并没有马上感受到,也没有什么明显的表示,而是作为一种潜在的体验和感悟,暂时积存在他们心中;随着学习的进程,这种积存不断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从量变到质变,产生顿悟并表示出来。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具有整体性和完整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容标准的体现应该是整体的、完整的。不能苟求每一个教学过程、每一个学习单元都有完整的体现,应在整个教材实施和教学过程中渗透性,渐进性地体现内容标准。
(二)依据不同课型,充分挖掘知识内涵,增强课堂教学德育感染力
1.新授课——教材知识点与育人点要有机结合起来
在信息科技学科新授课教学中需要自己挖掘 “育人点”,所以,课前认真备课,整合教材资源,才能在课堂知识的教学中,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自然流露,潜移默化,以提高育人的功能。
在教学过程中应逐步深入,适度分层,使育人目标具体化 。课堂教学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和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作相关的调整和细化,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具有具体性和层次性的育人目标,增强教育内容的可操作性。细化育人目标,实现有效的育人教育,不仅达到课堂教学目标,而且对学生思想产生深刻的触动。
2.综合实践课——适时变化教学方法,选择合适主题,增强学科育人感染力
信息科技学科的综合实践课常常利用项目主题来实施教学,以巩固和掌握前期新授课中所学的知识与技能,项目主题的选用应尊重学生主体,关注现实社会生活,关注家庭生活,关注校园生活,教给学生有血有肉的知识,不仅引起他们情感的共鸣,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同化。适时的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走向课本知识,又从课本知识反馈向社会。
项目活动的实施应创设情境,增强艺术性和感染力。以直观的感性材料引出项目主题,在实施中既能增加学生经验,又可变单调说理为探究学习。创设这样的情境是为了增强艺术性和感染力,促使学生能主动表达思想、积极抒发情感的目的。
3.复习课——需求分析,满足学习需要,阳光评价激发学习动力
为了应付学业考试而进行机械单调地重复技能操练,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学生会对复习产生反感。所以在复习之前,应进行需求调查和分析,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复习,在复习中的问题设计及任务能给学生留出思考和辨别的空间,努力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复习中还应构建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不单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状况的评价,更要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目标达到的程度进行综合性评价。在复习课教学中进行阳光评价,就是要赋予课堂这些新的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内在潜力,给学生一个复习课的催化剂,让课堂迸发生命活力。
信息科技学科育人价值的落实点主要在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全面地准备“过程”,要重视学生精神世界的建设,在兴趣、能力、思辩、行为等方面给学生加以引导,以灵活、变通和启发式的教学模式与策略,突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信息科技课堂教学走向“过程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