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张三三的后事

来源 :江门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oub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早晨的工地,像一块锈迹斑斑的磁铁,吸引力不大,但总能吸引几位靠卖早点在城里混生活的大叔大妈前来摆摊。
  民工张三三早上在一个摊位前喝了两碗稀饭,就着一小碟咸菜吃了两个馒头,花了一元钱。比自己煮早餐要合算。
  民工张四求也在吃早餐,他一口气吃了八个馒头、三个鸡蛋、两碗稀饭。张四求说,俺是干啥的?俺是卖力气靠干死活吃饭的。力气从哪里来?从身体里长出来。不吃饱喝足力气怎么长出来?
  张三三的个头不比张四求小,而且比他年轻,消化能力比张四求更强。若是免费放开肚来吃,那种像小孩拳头般大的馒头,张三三一口气可以吃下二十个,但他只吃了两个,他是想节约一元钱。每天节约一元钱,给漂亮的媳妇买化妆品,是张三三心中的一个秘密。中午的午饭是吃大锅饭,饭可以多吃点,张三三每日中午打饭,饭盆堆得像小山包。但是,早饭与中饭这一时间段里,他常常忍受着饿肚子的折磨。
  这天早上,张三三像往常一样,花一元钱喝了两碗稀饭吃了两个馒头,张三三不知道两碗稀饭两个馒头是他吃的最后一顿早餐。
  上午十点钟,正在建造的工厂饭堂二楼发生坍塌,一条刚拆掉模板的水泥横梁断裂压了下来,正在横梁下砌墙的张三三被压在下面,另外还有一对来自四川的夫妇也被压在下面。
  有关部门闻讯赶来施救。近百人忙活了半天,把三人从废墟中挖出来,三人已经遇难。
  
  2
  
  市里、镇里以及建筑工地所在的村里,抽掉二十人组成了事故善后小组。来自四川的那对夫妇家里接到通知后,来了十二人,个个气势汹汹,声称这事不讨个合理的说法决不罢休,言下之意这事要是处理不好,非拿刀子跟镇里的头头们拼命不可。在珠三角的这个小镇上,之前已发生过多起建筑工地意外伤亡事件,镇里领导处理善后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你们的心情,我们非常理解,我们会处理好的。”担任善后小组组长的镇长,面对来势汹汹的家属,不慌不忙,吩咐把来的客人一一安排到当地较好的宾馆住下,带他们到酒楼吃饭,口里只说他们一路奔波辛苦了,先好好休息。赔偿的事按政策办,一分钱也不敢少他们的。
  住的大运天大酒店是镇里为数不多的星级酒店,装修富丽堂皇。一辈子没出过几趟门的川西老乡,只住了一个晚上,心里就发毛:这住一个晚上得花上多少钱?
  听说一个双人套间住一个晚上要三百元,几位川西老乡吓得差点跳起来:咋这么贵?三百元,那差不多是家里一两个月的开销。当听说住宿吃饭一应费用由镇政府部门买单,川西老乡这才宽心一些。
  吃的是中高级宴席标准。卤水大拼盘、驼峰炒鲜笋、老鸭焖白薯,没见过的吃了。清蒸老虎斑、鲍汁扣鹅掌,红烧鲜生蚝,没听过的也吃了。每顿八荤两素。几位老乡说,过年吃的也没这么好。
  宾馆住了三天,丰盛菜饭吃了三天,好话听了三天,来势汹汹的家属气消了。人死不能复生,早一天处理完后事也是个理。镇长亲自出面跟他们谈:赔偿的钱是由建厂的老板出,镇政府出面来协调处理这事,这是政府在对这起事故负应负的责任。按有关部门定的最高标准,每名死者赔二十万元。
  家属代表毫不犹豫就签了字,来时他们咨询过律师,二十万是个封顶价。当天,他们火化了死者的尸体后,带着骨灰离开了小镇。
  
  3
  
  张三三的家属,直到这拨人走后才从贵州老家赶来。张三三的家属代表只来了一个人,那就是他的妻子吴莺。以往处理的多起善后事宜,死者家属少则来上七八个,多的来一二十人。这一次死者家属只来一位,令善后小组感到惊讶,甚至不可思议。
  吴莺说,张三三的父亲腿有残疾,行走不便,张三三的母亲患有心脏病,善后的事是她接到音讯后瞒着二老一个人出来的。
  三十出头的吴莺长得很漂亮。漂亮得使人怀疑她不是民工张三三的妻子。一身素衣打扮的她,显得非常悲切。刚在宾馆安顿好,她就提出要到殡仪馆与丈夫见上一面。善后小组的工作人员感到有些为难,张三三被横梁压在下面,身体已变形,善后小组的工作人员担心她见到尸体后,无法接受,从而失去理智,为善后工作增加难度。
  “你理解不了我现在的心情?”吴莺不哭不闹,只是缓缓说起她和张三三认识的过程。她说她原来在镇上的一个剧团做过业余演员。后来剧团解散了,她正想外出打工,父亲病了,病得很重,路也走不了。去医院看病需要人背着去,到医院要走一公里路。吴莺是女人,力气小,背不动。她弟弟才十五岁,更没有力气。于是,她想出一个办法,出钱雇人来背,每背一次,给三元钱。
  在镇上打散工的张三三,知道后接了这活,把老人背到医院后,他就坐在外面等。赔上半天时间,才挣到三元钱,后来得知老人家中生活也不宽裕,他主动提出,每背一次只收一元钱。
  “这孩子心眼实,是个过日子的男人。”三个月后,老人病好了,就做主把女儿许配给张三三。
  吴莺一开始没同意。她说之前她曾结过一次婚,男人是剧团的头头,但心太花,新婚没出三个月,就把一个刚进剧团的小姑娘睡了。吴莺离婚后,没几天剧团也垮了。虽说,她结过一次婚,但因为人长得漂亮,前来求婚的男人还有不少。现在老人做主把她许配给一位黑黑的没多少文化的农民,她心里不乐意。
  张三三知道后找到老人,也一个劲地说:“这事不成。我不敢娶这么漂亮的媳妇。我配不上吴莺。”
  吴莺听了就有些感动,觉得张三三心地好。再想想,要碰上这么实心眼的男人不容易。动了心转了意,就嫁给了他。
  
  4
  
  “张三三一直想要个孩子,但是这个心愿直到他离开人世也没有实现。”吴莺还在缓缓地说。她与张三三结婚两年了,一直没有生孩子,是因为家里太穷,两位老人身体不好,家里负担重,生了小孩也没有能力养,就一直没敢要孩子。
  看着村里与他同年结婚的男人有了孩子,做了爸爸的幸福样子,张三三特别眼馋。夜里,吴莺曾多次听到张三三这样说梦话:“就是卖血挣钱,我也要生个孩子。”
  张三三想了不少挣钱的法子。村里的张四求是最早来广东做泥水工的,忙活一年也能挣上四五千,比种地强多了。张三三想跟着张四求出来,加入建筑工行列,但又舍不得放下妻子一人在家,两人一起外出打工,家里老人又没人照顾。想了几天几夜,张三三还是决定不出来。他卖掉家里上千斤粮食,把得来的二百多元钱用来做本钱,骑着一辆破旧自行车走村串巷收废旧物品,驮到镇上收购站转卖。跑上一天,还挣不到五元钱。忙活大半年,手上只多了二百元钱。在他的农村老家,生一个孩子,没有二千元钱是不够花消的。
  转年开春,张三三带着打工积攒一笔钱后才回家与妻子生小孩的美好愿望,跟随张四求来到了这个工地,做一个月可以得到八百元。认真算起来,他来到这个工地打工才五个月。
  “张三三饭量大,在家里一顿饭能吃上三海碗米饭,烤红薯一口气能吃下五大条。”吴莺又说,出来打工后,他每顿早餐只吃个半饱,从口里挤出一元两元攒起来,是为了给她买化妆品。上个月,张四求的老母亲过八十大寿,他回了一躺家。张四求把张三三托他带的一瓶大宝面霜和一支润唇口红带给吴莺时,吴莺才知道,张三三已有三个月没吃饱过一顿早餐了。吴莺说到这里忍不住哭起来,听的人也流起了眼泪。
  善后小组的人就请示镇长。镇长说,可以去,但只能在殡仪馆冷冻室的门口看一眼。
  吴莺从殡仪馆出来,整个人像虚脱了一样,是由陪同的人搀扶着到宾馆的。
  
  5
  
  张三三的老乡张四求在这天夜里,来到善后小组的办公点,对工作人员说::“俺不知吴莺跟你们说了啥,俺只知道这个女人靠不住,她嫁给张三三,就是盼着他出事,拿到赔偿款后,去过她的好日子?”
  工作人员见突然冒出张四求说出这样的话,感到事关重大,连忙把镇长找来。
  “你是张三三的什么人?”镇长有些威严地对张四求说,“你要知道说假话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自小俺爹就告诉我做人要踏踏实实,俺干嘛要说假话?”张四求说,吴莺这个女人,原来在镇上的剧团做过业余演员,听说为了演好角色,就主动和剧团的团长好上了。这事被团长的老婆知道了,找到吴莺一顿狠揍,就差没把她的脸撕破。吴莺在剧团呆不下去,回到家里啥也不干,过了一段窝火日子。就在这个时候,吴莺的表姐夫在山西一个煤矿做挖煤工出了事,被埋在井下,连遗体也没找到。吴莺跟随她的表姐去了一趟山西,也没怎么交涉,当地政府部门出面协调,吴莺的表姐得到了二十万元的赔偿款。这笔钱对于生活在城里的人来说,一点也不算多,但是对于靠耕地和打工挣几个小钱过日子的农村人来说,就是一笔巨款。吴莺说表姐这是因祸得福,心里对表姐很羡慕。吴莺很有心计,也就盘算着也嫁一个挖煤工,然后等着他出事获得赔偿金。
  “吴莺四处打听,知道张三三准备前去山西挖煤,就主动和他好。”张四求说,在成家前,他们说好结婚后,吴莺在家里照顾老人,他去挖煤挣钱。若不是有这样的盼头,漂亮的吴莺凭啥会嫁给他?
  “张三三没去山西挖煤,是因为矿难事故连连发生。”张四求说,张三三的父亲说,人活一条命,不能这样冒险,就是穷到去讨饭也不准儿子去做矿工。张三三没去挖煤,吴莺可生气了,晚上就不和他办事。
  镇长没听明白:“办啥事?”
  张四求说:“就是……就是过夫妻生活。张三三生前曾和俺说过,他不去挖煤,老婆碰都不让碰一下,他说,觉得老婆和他不是同一条心。张三三生前还和俺说过,不管咋样,生个小孩有个后代也好向老人交待,但是老婆碰都不让碰一下,又怎么能生小孩?每次说起这事,他就觉得窝心。”
  张四求说,张三三老在想办法使老婆开心。出来打工后,他有些开窍,认为老婆与他不同心,主要是日子过得太难。没给老婆买像样的衣服,没为她买化妆品,她能开心吗?张三三就省早餐,每天从牙缝里省一元钱。上个月俺回家时,他用牙缝里省下的六十元,给他老婆买了大宝面霜和口红。吴莺见了竟还有些不高兴,似乎在说这样牌子的化妆品档次不够高,比不上她以前用过的。
  张四求说:“我怕张三三伤心,回来后没跟他说实话,只说他媳妇收到化妆品后特高兴。但是,俺心里不好受啊。张三三忍饥挨饿,从牙缝里省下几个钱,给他媳妇买化妆品,她竟不领情,你说,若你娶上这样一个媳妇,你心里会咋想?”
  镇长说:“你跟我们说了半天,你到底想说啥?”
  张四求说:“俺听说,张三三出了事,老板将会给一笔赔偿款。俺认为这钱不能给他媳妇,这钱应给他的父母养老?”
  
  6
  
  张四求走后,善后小组的工作人员对镇长说:“看来这里面有问题,是不是先弄清楚吴莺的身份再说?”
  镇长问:“吴莺来的时候有没有带来结婚证书、户口本、村委会的证明等资料?”
  工作人员说:“齐备。”
  镇长就有些生气地对工作人员说:“既然手续齐备,干嘛还那么多事?”
  工作人员不知道镇长的想法。镇长的想法只有一个:快快处理完后事,越快越好。省里、市里的媒体接连几天在报道这事。时间拖得越长,对镇里造成的负面影响就越多。至于,赔偿的钱归谁所有、归谁支配,他管不着,也不想管。
  当天晚上,善后小组又一次前去征求吴莺的赔偿意见,吴莺只字不提赔偿数额,抽泣着只说:“赔再多的钱也不能使我丈夫生还了,赔再多的钱,他也不能和我回家生小孩了。”
  镇长听了这事,头皮有些发麻说,这事有些不对劲。以前来处理善后事宜的,要死要活哭喊哭叫只想能得到高数额的赔偿,这一次这个女人却不主动提出赔偿。不主动提赔偿的,往往会提出其他的条件,比如追究生产安全责任人,这样处理起来时间就会更长。
  镇长说,这事不能拖。次日早上,镇长亲自去找到吴莺,对她说:“二十万赔偿费是个封顶价,考虑到你的家庭困难,再另外给你二万元的补偿费。”
  “赔再多的钱也不能使我丈夫生还了。”吴莺还是重复了那一句话。
  镇长说:“人死不能复生,还请你为你丈夫着想,让他早日入土为安。”
  吴莺这才在赔偿协议上签了字。按赔偿协议的约定,签字后,善后小组工作人员带她到一家银行,把二十二万元赔偿款打入她的户头。
  从银行出来后,吴莺支开工作人员,把那笔钱又转存到了另一个事先开好的银行账户上。
  
  7
  
  按协议约定,当天下午,火化张三三的尸体。镇长担心吴莺伤心过度,特地叫了两个医生跟了去。
  但是,骨灰出来后,吴莺竟然不见人影。她一个人悄悄的跑掉了。再一问,按协议约定要家属支付的五千多元火化等费用一分钱也没有交。
  镇长说:“看来我们被这个女人耍了,她就是不想出这五千多元才开溜的。”
  镇长就叫张四求前来帮忙找吴莺。张四求把电话打到村里惟一的一家小卖部,一问,吴莺没有回家,也不知去向。张三三的父母年纪大身体又不好,根本就无法前来领取骨灰。张三三有个表哥口里答应能来,但出不起几百元的路费。给镇里回话:镇里能出这笔钱就来。
  镇长还为吴莺阴一套阳一套、不肯交付五千元善后费用的事生气,一听又说要镇里给路费,一口回绝:一分钱也不会出。张三三的表哥就没有成行。
  善后小组的人去找张四求,让他回家的时候顺路把张三三的骨灰带回去。
  张四求说,按他们家乡的风俗,客死异乡者的骨灰须由家属带回。别人带回将会招致霉运。也不知是真是假,说了几次,没有结果。张三三的骨灰被当成无人认领处理。
  一年后的清明时节,植树时张三三的骨灰被埋进了一棵树底下。张三三从此彻底离开了这个世界,再也不被人提起,也不再被人怀念。
  张三三父母也在这一年中,相继双双殒命。
  
  责 编:鄢文江
其他文献
作为一名普通管理人员,我感到很苦恼,因为我总感到我不能被别人理解。其实我已尽力了,为什么总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呢?  上司总抱怨我的管理力度不够,不能实现他的管理期望,可他哪里知道我的管理有多难,厂里待遇不好,员工根本不把这份工作放在心上;下属总对我的安排有意见,工作一点积极性也没有,对什么也无所谓,可他们哪里知道我肩上的压力,对他们所关心的待遇问题,我也极力争取了啊;同事总指责我的工作不到位,错误总
期刊
病房里躺着一位深沉昏睡着的少女。高耸的胸脯随着呼吸一动一动的。圆圆的脸蛋儿细腻光滑很耐看,但就是面色有点苍白。她已经三天三夜昏迷不醒了,她是遭车祸后被送进医院的。  少女的床前,坐着一位头发蓬乱大约50多岁的男人。男人愁眉苦脸。时而目视一下病床上的女孩儿,时而低下头去唉声叹气。男人是女孩儿的爸爸。他一直陪护着她,两眼熬得红红的且眼袋有点儿浮肿,身体也疲惫不堪。  女孩儿的爸爸手足无措地坐在床前,神
期刊
那个周末黄昏。我又像往常一样去郊外散步。路上,看见一个中年男人正蹬着一辆28寸的自行车上斜坡,车尾架载着一袋沉甸甸的东西,车子发出“吱呀吱呀”的声音,仿若不堪重负的老人。  看到这一切,我不禁想起了在粤西老家的那辆已走过二十多个春秋的自行车。听母亲说,它是父亲用挖煤赚来的钱买回来的,父亲亲昵地叫它“大罗马”。那时,村里交通闭塞,去墟镇要走七八里的山路,挺折磨人的。有了它以后,父母就不用挑着担子,光
期刊
作者简介:  吕啸天,1970年出生于广东省丰顺县,曾在深圳等地打工多年,现居广东佛山。1992年开始写作,已发表30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作品散见《作品》、《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黄金时代》、《佛山文艺》和《江门文艺》。从1998年至今,先后出版了《七彩谬斯梦》、《七彩青春路》《路迷文化园》、《解读秋天》等五本文学专著,纪实作品由深圳市红荔影视创作中心改编成电视剧本。先后获得全国报告文
期刊
1    李想是来到南方过年时,失去一只手掌的。  李想的父亲李求和母亲白菜,在南方这个小镇上已打工多年。李求在一家塑料厂做门卫。白菜在一家服装厂做车工。春节时他们没有回家,夫妻俩来回一趟车费要用掉一千多元,那是他们打工两个月的纯收入。李求读高二的儿子李想,从贵州老家来与父母一起过春节,这比李求与白菜一起回家能节约大半车费。  腊月二十,李想是一个人带着一身疲惫从贵州山村来的。走进出租屋,李想的第
期刊
“崔老板,生意兴隆啊!来三斤五花肉!”一个五十来岁的顾客来到“崔一刀肉店”。“哎,好嘞——”崔一刀一面高声应和着,两臂将袖子往上一捋,右手用那把牛耳尖刀朝悬挂的肉块上一划,一条肉便应声而下,不待它落地,左手已爽利地接住,递给顾客:“王掌柜,若是差半两,这三斤肉我白白奉送。”王掌柜笑道:“有您崔一刀在,我放一百二十个心!”崔一刀很自得地笑了笑。  崔一刀送走王掌柜,正哼着《棒打鸳鸯散》的曲儿,蓦然瞥
期刊
A.进武汉寻找阳光    2000年初,当人们正在欢庆新世纪的到来之时,我的世界却是一片黯淡。开学的日子已经过了,尽管爸妈日夜操劳,东拼西凑,可仍旧凑不到学费的一半。身为长子的我望着窗外满树努力寻找阳光的绿叶,心如刀割——我已经长大了,不能老依靠父母。几天后,我不得不放下未读完的高中学业,在爸妈的叮咛声中离开了故乡,独自去寻找生命中除了读书之外的另一束阳光。  我的第一站是离家乡最近的省城武汉。下
期刊
我和女友春兰是一同进精细工艺厂的。  在此前的几天里,我们一直都寄宿在老乡阿旭的出租屋里。一连找了几天工作都没有着落,我和春兰越发焦躁起来。眼看着从家里带来的钱快要花光,生活即将陷入困境。无奈,我们便决定壮着胆子进精细工艺厂。  一听我们要进精细工艺厂,阿旭惊愕得半天没说出话来。阿旭以前就曾在精细工艺厂做过,深知其中的内情,他曾不止一次告诫我们说:“宁愿街头去流浪,不进精细工艺厂。”  我相信老乡
期刊
1    走出殡仪馆,竹君忽然松了一口气,不知是不是因为吴铭终于死了,从此不再缠着她不放。她知道许多人说她残忍冷血。就算竹君的父亲,也无法理解她,在吴铭追求她的将近一年时间里,他不止一次骂竹君“不懂得珍惜,人家好歹是公安局长的儿子”。在吴铭多番利诱威迫之下,竹君终究选择了忠于自己,但不可否定,吴铭在竹君身上付出了感情,花费了心血,因此她坚持去殡仪馆送他。  刚上了一辆红色出租车,手机就响了,竹君来
期刊
语言已飘向遥远的地方,而记忆宛如天边的云烟,亦真切亦朦胧。现在的忙碌已经很难让我有太多的宁静,但再忙碌,曾经的美好,依然像一个幽灵一样游荡于你的心间,不时地向你发出呼唤。这时候,那些零零碎碎的梦幻般的往事则会应声从沉睡的脑海中慢慢浮上来……  那天是我一辈子铭刻于心的时刻,我几近衰竭的肌体和极度虚空的内心还在做着最后的希望和祷告,心情复杂透了。但是再阴沉的雨天也会有云开的时候,也许这就是冥冥之中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