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不去考虑具体语境,我想,“患得患失”可能并不总是一个贬义词。
“患得患失”出自《论语·阳货》,孔子批评那些对官位垂涎欲滴的人:“其未得之也,患不得之;既得之,患失之。”所以在文中,“患得”就是“患不得”,担心自己得不到;“患失”是指担忧自己失去。后来引申为一味纠结于个人得失,对利益斤斤计较。
孔子在当时语境下的意思是,一些人过于看重名利,一心只想升官加爵,便没有心思辅佐君王,而且为了保全个人利益,很可能无所不用其极,什么都做得出来。这样的人是可怕的,不要和这种人一起侍奉君主。
抛开原始语境和感情偏见不谈,我觉得这个词倒也有几分道理。患得患失不一定不好,关键在于担忧得不到或失去的到底是什么东西,以及为其纠结到什么程度。
人总会害怕失去点儿什么,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在乎的东西。因为在乎,所以珍惜;因为珍惜,所以害怕失去。比如生命,一般来说,对生命患得患失是理所应当的,人的生存权在法律上受到保护,孩子们从小就被进行各种“珍爱生命”的教育。不爱惜自己身体健康的人总被苦口婆心地劝导,企图自杀的人也常常不能轻易如愿。当然,“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的情况另当别论。
再比如感情,无论是亲情、友情、爱情还是其他真情,在我看来都是应该适当地“患得患失”的。一个斤斤计较于感情的人是可爱的,尽管可能让人疲惫不堪,但那种认真的态度必然给人一种欣慰和感动。面对喜欢的人,内心忐忑不敢开口,是担心得不到积极的回应,更是害怕因鲁莽唐突而失去日后接触的机会。已得到的感情,需要小心翼翼地呵护,因为生怕伤害到彼此。不敢想象失去之后的空虚难过。回忆起什么旧事。在午后的阳光里眯着眼睛发一会儿呆,触碰到心底一些柔软的部分,感觉到世界的美好与温情。哪怕是对一朵小花的迷恋,都像一首赞美诗那么崇高。对这些美好的东西计较得失,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对真情的看重,意味着对他人和事物的在乎,相应也是对自己的负责和照顾。正是它们让人感觉自己不那么孤单。生存不那么艰难。
至于计较面子和名声,只要在一定限度内,也是无可非议的。荣誉。向来被看得像真理一样值得耗费毕生心血去追求,在世界级比赛中,运动员就是为国家荣誉而战。面子,是中国特有的词,其实在人类社会也很常见,换个高端一点的词就是“礼仪”。给别人面子就是讲礼貌,尊重他人;保住自己的面子就是自尊自爱。只要别把追名逐利看得太重以至于触犯其他原则,就应当得到理解和支持。
追求体面的工作,努力赚钱过上更好的生活,当然也没什么可指责的,这本身就是人类普遍的奋斗目标。有的人更重视丰富精神世界。这当然很值得尊重和提倡。不过没必要因此而贬责那些追求物质的人。毕竟“仓廪实而知礼节”,温饱一般都是最先被考虑的问题。不可否认的是,对金钱的态度确实可以反映人的心灵格局,那些为几元几角钱斤斤计较风度尽丧的人,遭到鄙夷也是活该。
什么都不在乎的人是可怕的,他们让人感到无情和冷漠,好像没有什么能够伤到他们,也没有东西值得他们付出感情和精力。他们玩世不恭,马虎随便,搪塞敷衍,懒于慎重选择。在别人为一个目标发奋努力的时候,他们可能觉得好笑,因为他们没有目标,便也找不出生活的动力。这种人可能活得潇洒轻松、无牵无绊,但也容易失去重心,像断了线的风筝,一不小心就飞到外太空去了。相对而言。有所珍惜有所顾虑的人是踏实而真诚的,对生活有热情,对生命有热爱。
一个朋友说,在她了解“患得患失”的出处之前,她以为“患得”还有“担心得到”的意思。我觉得这个角度也很有趣。并不是所有得到的东西都让人心安理得。有些不该属于自己的。以及自己无法承受的。还是不要得到比较好。比如考试作弊的学生。得到本不属于自己的好成绩、老师的表扬、同学的钦佩,大概心里也不会太好受。再如,受到关系不够亲密的人的馈赠,自己总还是会暗自打鼓,猜想对方是否有什么意图,毕竟“拿别人的手短,吃别人的嘴短”。遇到印象极好、暗自喜欢的人,最好的方式果真是接近并深入了解吗?或许结果令人失望:完美形象出现瑕疵,希望遭到现实的破坏,最终只品尝了“人生若只如初见”那句怅然。
遗憾的是,人们常常忽略这个事实:“得到”并不总是好的,即便是看上去很不错的东西。人在接受之前,最好事先掂量一下自己的水平能否与之匹配,“不患无位,患所以立”就是这个意思。面对诱人的职位或重要的角色,别急着去抢,先在心里问问自己能不能胜任。曾经有中国留学生在欧洲某国听说一栋别墅租金很低,便美滋滋地租下。本以为梦想成真。可以悠哉地享受属于自己的后花园和游泳池,结果不到两个月就乖乖回之前的普通公寓去了,因为根本承受不起高额的保养和治理费用,而且完全没有精力去打理花园的杂草和露天泳池的脏水。
说来说去,得到和失去并没有确然的好与坏之分,“患得患失”这个词还是很值得琢磨的。
编辑/梁宇清
“患得患失”出自《论语·阳货》,孔子批评那些对官位垂涎欲滴的人:“其未得之也,患不得之;既得之,患失之。”所以在文中,“患得”就是“患不得”,担心自己得不到;“患失”是指担忧自己失去。后来引申为一味纠结于个人得失,对利益斤斤计较。
孔子在当时语境下的意思是,一些人过于看重名利,一心只想升官加爵,便没有心思辅佐君王,而且为了保全个人利益,很可能无所不用其极,什么都做得出来。这样的人是可怕的,不要和这种人一起侍奉君主。
抛开原始语境和感情偏见不谈,我觉得这个词倒也有几分道理。患得患失不一定不好,关键在于担忧得不到或失去的到底是什么东西,以及为其纠结到什么程度。
人总会害怕失去点儿什么,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在乎的东西。因为在乎,所以珍惜;因为珍惜,所以害怕失去。比如生命,一般来说,对生命患得患失是理所应当的,人的生存权在法律上受到保护,孩子们从小就被进行各种“珍爱生命”的教育。不爱惜自己身体健康的人总被苦口婆心地劝导,企图自杀的人也常常不能轻易如愿。当然,“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的情况另当别论。
再比如感情,无论是亲情、友情、爱情还是其他真情,在我看来都是应该适当地“患得患失”的。一个斤斤计较于感情的人是可爱的,尽管可能让人疲惫不堪,但那种认真的态度必然给人一种欣慰和感动。面对喜欢的人,内心忐忑不敢开口,是担心得不到积极的回应,更是害怕因鲁莽唐突而失去日后接触的机会。已得到的感情,需要小心翼翼地呵护,因为生怕伤害到彼此。不敢想象失去之后的空虚难过。回忆起什么旧事。在午后的阳光里眯着眼睛发一会儿呆,触碰到心底一些柔软的部分,感觉到世界的美好与温情。哪怕是对一朵小花的迷恋,都像一首赞美诗那么崇高。对这些美好的东西计较得失,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对真情的看重,意味着对他人和事物的在乎,相应也是对自己的负责和照顾。正是它们让人感觉自己不那么孤单。生存不那么艰难。
至于计较面子和名声,只要在一定限度内,也是无可非议的。荣誉。向来被看得像真理一样值得耗费毕生心血去追求,在世界级比赛中,运动员就是为国家荣誉而战。面子,是中国特有的词,其实在人类社会也很常见,换个高端一点的词就是“礼仪”。给别人面子就是讲礼貌,尊重他人;保住自己的面子就是自尊自爱。只要别把追名逐利看得太重以至于触犯其他原则,就应当得到理解和支持。
追求体面的工作,努力赚钱过上更好的生活,当然也没什么可指责的,这本身就是人类普遍的奋斗目标。有的人更重视丰富精神世界。这当然很值得尊重和提倡。不过没必要因此而贬责那些追求物质的人。毕竟“仓廪实而知礼节”,温饱一般都是最先被考虑的问题。不可否认的是,对金钱的态度确实可以反映人的心灵格局,那些为几元几角钱斤斤计较风度尽丧的人,遭到鄙夷也是活该。
什么都不在乎的人是可怕的,他们让人感到无情和冷漠,好像没有什么能够伤到他们,也没有东西值得他们付出感情和精力。他们玩世不恭,马虎随便,搪塞敷衍,懒于慎重选择。在别人为一个目标发奋努力的时候,他们可能觉得好笑,因为他们没有目标,便也找不出生活的动力。这种人可能活得潇洒轻松、无牵无绊,但也容易失去重心,像断了线的风筝,一不小心就飞到外太空去了。相对而言。有所珍惜有所顾虑的人是踏实而真诚的,对生活有热情,对生命有热爱。
一个朋友说,在她了解“患得患失”的出处之前,她以为“患得”还有“担心得到”的意思。我觉得这个角度也很有趣。并不是所有得到的东西都让人心安理得。有些不该属于自己的。以及自己无法承受的。还是不要得到比较好。比如考试作弊的学生。得到本不属于自己的好成绩、老师的表扬、同学的钦佩,大概心里也不会太好受。再如,受到关系不够亲密的人的馈赠,自己总还是会暗自打鼓,猜想对方是否有什么意图,毕竟“拿别人的手短,吃别人的嘴短”。遇到印象极好、暗自喜欢的人,最好的方式果真是接近并深入了解吗?或许结果令人失望:完美形象出现瑕疵,希望遭到现实的破坏,最终只品尝了“人生若只如初见”那句怅然。
遗憾的是,人们常常忽略这个事实:“得到”并不总是好的,即便是看上去很不错的东西。人在接受之前,最好事先掂量一下自己的水平能否与之匹配,“不患无位,患所以立”就是这个意思。面对诱人的职位或重要的角色,别急着去抢,先在心里问问自己能不能胜任。曾经有中国留学生在欧洲某国听说一栋别墅租金很低,便美滋滋地租下。本以为梦想成真。可以悠哉地享受属于自己的后花园和游泳池,结果不到两个月就乖乖回之前的普通公寓去了,因为根本承受不起高额的保养和治理费用,而且完全没有精力去打理花园的杂草和露天泳池的脏水。
说来说去,得到和失去并没有确然的好与坏之分,“患得患失”这个词还是很值得琢磨的。
编辑/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