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m_crsc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往往就只认为音乐和美术才是美育的重点,而忽略了其他学科的美育功能,其实,在初中阶段的各个学科里,都有美育的内容,特别是语文学科。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极强的学科,在美育方面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只要教师有意识地加以引导,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就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对于美的教育应该如何运用于语文课堂呢?我想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重视美的熏陶
  美读既是老师富有魅力的范读,也包括学生自己在掌握朗读技巧后的表情朗读。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优美的诗歌、散文、动人的小说、戏剧适宜于美读。通过声情并茂的反复吟诵,能传达作品和谐婉转的韵律,再现作品的意境美和形式美,通过对美再造想象的活力,在脑中再现课文的情境,从而进入作品中的意境,引起心理上的快感和审美联想。如朗读朱自清的《春》,就可以较为舒缓、轻柔、欣赏的语调和语气,使学生从坚韧的春草、温柔的春风、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和璀璨的百花这些鲜明的形象中感受到图文并茂的意境美、语文的形式美。又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文中对偶句密集,对仗工整,读来极具回环美,整体美,富有音乐感。通过美读,便可使学生感受洞庭湖阴晴变化的自然美,鉴赏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社会美;学习其结构环环相扣,语言高度凝炼的艺术美。
  当前我国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弊端是忽视美读,在课堂上听不到或很少听到朗朗读书声,在课后学生也很少吟诵课文,这是一个重大的失策。
  二、抓住美的语言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高尔基说语言是“文字的第一要素”。因此分析作品,首先要抓住作品的优美语言。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词语含义,把握词语的感情色彩,不同的句型、语调以及多种修辞手法的应用。在领略其语言美中得以美的享受。如李白的《望天门山》中的“天门中断楚江开”。“断”“开”二字传神,山断而江开,可见江水之浩大声势。“断”给人的感觉是,东西天门山原为一体,雷霆万钧的江流将它们冲断的,可以使人联想到长江波涛汹涌的情景。“开”:山断而后江开,使人的眼界突然变得开阔,能想象出长江中波澜壮阔的图景。又如,《荷花淀》中“夫妻话别”这段情节中,水生很晚才回来,水生嫂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晚了”。一个“笑”字显露了水生嫂的温柔、体贴、机敏,将她这一问题所蓄含的深深关切,轻轻责备表现出来。当水生说要报名参军,家中的事只好请她多劳累了,她的回答是:“你总是很极积的”,“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这些话语,既含怜爱又有微微幽怨,但更是深明大义,其中有言之不尽的深情厚意,活脱脱地凸现了水生嫂她善良而又贤惠的人性美。
  三、注重美的感染
  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美是在个别的、活生生的事物,而不是在抽象的思想”。美,寓于形象之中,它首先具有形象性的特点,语文教学审美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注重形象感染,对作品的形象进行有血有肉的分析,作品中不朽的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在潜移默化中熏陶着学生的心灵,富有强大的启发人、感动人、鼓舞人的艺术魅力和极高的美学价值。如魏巍的《我的老师》中的 蔡老师,她外貌温秀美丽,心地慈爱,爱孩子,关心孩子的甘苦,及时为孱弱的孩子排除痛苦悲伤,是一位老师的美好形象,使人受到美的感召而净化心灵。形象美也表现在对整体画面美的欣赏上,如月色朦胧的荷塘、虚无缥缈的海市、喷薄欲出的红日,风狂海啸的暴雨,戈壁滩上的沙漠驼铃……事实证明优美的艺术形象可以匡正粗俗或妄动;壮美的艺术形象,可以激起人们战斗的激情;悲剧之美,可以帮助人认识落后的、丑恶的事物,使人们哭着和过去告别。
  四、“披文入情,以情悟文”以情动人
  美感除了具有形象性以外,还有感染性的特点。好文章总是情深意切的,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能使人爱读或流传不衰,不仅因其语言文字美,更重要的是文中渗透着作者炽热的情感。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入情”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如教材展示了《周总理,你在哪里》的怀念之情;《我的老师》的师性情,《一面》的战友情;《过零丁洋》中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救国之情;《醉翁亭记》中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王勃的《杜少府之任蜀州》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积极、健康、的送别之情;《白毛女》中表达了作者对黄世仁的虚伪、凶狠、贪财好色,骄奢淫逸的丑恶灵魂的厌恶之情;《最后一次讲演》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屠杀革命者的无比愤慨之情,《出师表》中诸葛亮对蜀汉政权的赤诚忠贞之情,对先主刘备的怀念,景仰之情,对贤臣的爱慕渴求之情,对小人的鄙视厌恶之情等等。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把教材中表达的情感潜移默化地传给学生,使其受到熏陶感染。
  五、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语文审美教育不限于鉴赏,还必须创造。因此,语文教学还要在说写训练中让学生通过语言去创造美。这就需引导学生学习吸收古今中外优秀作品的语言材料,借鉴前人创造美的经验,表现“美”的方法,来表达对生活的各种美的感情。说话是口头语言表达的有效方法,在表现美、创造美的活动中,说话训练占有重要的地位。言为心声,说话文明,有礼貌,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的精神世界,所以要指导学生表情朗读、创造性复述、演讲辩论,一方面训练优美的音质、音律,使说话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情,另一方面训练他们说话得体,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和句子的语气,力求达到语言美。
  作文是书面语言表达活动,是综合性的创造性的智力训练。用书面语言描绘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这是一种难度更大的创造美的过程,因此,要循序渐进地进行,以读促写,由模式到创造,逐渐达到创造美的境界,另外要引导学生在观察生活中挖掘思想深度,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在创造性思维方面下功夫。也许这样的文章不一定是好文章,它也会有许多不足,但这毕竟是自己的创造,它显示了创造美的能力。
其他文献
低耗高效的常态课是品德教学追求的理想境界,而“真实”是实现这一理想的捷径。  一、制定精准的教学目标  叶澜教授说:“目标的设定要建立在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状态的分析、对可能的期望发展的分析基础上。”真实的品德课要求教师首先要把握整套教材编排意图,依据教学主题目标和学生实际制定一个精准的课堂教学目标。  1.教材编排特点——目标制定之“指针”  品德教材编写呈螺旋上升的特点,因此我们应该统揽整套教材来
期刊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以创新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核心。适应这种形势,教育改革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而如下的新课程改革正体现了创新思想。要想把今天的学生培养成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即创新人才,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改革中重视教学观念,重视人的个性和才能的发展,重视学生思想观念中想象能力的培养,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  一、数学教育的特点与目标  数学是人们生活、生产、劳动和学习必不可
期刊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应基于学生的需要,立足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灵活选择最佳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式,通过启发、引导、锻炼、鼓舞、激励,促使学生自主发展,使学生能够通过层层阶梯,能力和素质得到全面提升。英语课应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把教学从枯燥的语言知识的讲解和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中解放出来,把学习英语与用英语交际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强烈愿望,使他们喜欢学、乐于学,并且随时随地可以学
期刊
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词句的含义,能够诵读浅易文言文,理解文言课文中的深层思想内涵,形成一定的文化积淀,联系实际、古为今用,最终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但是反观当前的文言文教学,却不尽人意。因而,笔者认为要应对新课程标准下文言文教学要求的调整,就必须重新梳理文言文的文本特征及教学价值,进一步明确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提出调整文言文教学的策略。 
期刊
在当今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社会,民办学校教师的过客思想是一种流行病,在各种传媒上,过客思想早已是热议的话题。按说,时至今日,过客思想不应作为论题了。但是,站在一个偏僻落后山区办学的实际,作为管理者可以仰望星空,但必须要高度重视、低头去思考并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这无疑有利于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质量,助推学校品牌效益。  笔者认为,过客思想源于民办学校人文与自然环境的好坏、工作强度及责任大、亲情的
期刊
造成学生阅读能力普遍低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通过分析,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目前,很多教师将阅读的着眼点放在文章的内容、思想和情感上。这些着眼点都属于一般意义上的“文章阅读”的范畴,而语文教学中的“语文阅读”,应在获取信息的同时,以认识掌握负载信息的载体(即语言)为主要目的,要更多地着眼于书面语言。但在现实教学中,“阅读能力”往往被窄化了。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沉下心来,自主阅读,潜心会文,尽自己之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假如没有兴趣,无论学生怎么学,都是学不好英语的。学生只有有了兴趣,他才会乐于学、主动学,学习过程才会轻松。如果对英语有深厚的兴趣,学生自己就会努力克服困难,这样我们才能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很重要。导入设
期刊
有多少学生害怕厌烦作文?又有多少语文教师深感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艰难,整天埋在作文堆里?语文教师每次批改作文,既有眉批,又有总批,字斟句酌,红圈、线条布满本子。可这些精批细改过的作文发下去后,学生并不领情,粗略看看分数,合上本子就完事,又有几个学生能去领会、揣摩和修改作文?怎样才能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呢?我认为必须改变过去那种老师改学生看的做法,改革作文批改的方法,探索出一条学生互改作文的新路子,为此
期刊
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古人也说得好: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是一名语文老师,也是一位班主任,做初中教师已有二十年时间,期间我深深地感悟到,尊重和爱护学生是做一位好教师,也是当好班主任的前提,必竟孩子们正在发展、成长,有个性、有思维、有丰富的想像力,你用一颗心爱他们,他们会用几十颗心来回报你,就像上几届的同学们说我“与其称他为老师,倒不如说她是我们的朋友
期刊
小学生的写字情况一直是各位教育者所关注的。《小学语文课标》中有着明确的要求: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始终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培养学生在写字时的注意力、观察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指导学生写好汉字等。然而,目前,学生的写字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在教育意识淡薄的农村,教师的作用更显得重要。作为一名从教十多年的语文教师,我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谈谈自己的在教学中的体会。  一、培养学生的写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