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备级理工科大学生大学英语课程需求分析

来源 :疯狂英语·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modm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形式对上海理工大学570余名预备级大学生进行调查,结合SPSS19.0软件并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考察预备级学生对教学的需求。结果表明,大多数预备级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标是为了找工作,了解国外政治、经济、科技以及丰富生活;现用的预备级教材、课程内容设置基本符合学生的需求;学生希望加强听力、口语训练,改革教学方法等。本文将基于上述需求分析结果提出相关的教学反馈建议。
  关键词:理工科大学生;大学英语;预备级;需求分析;教学反馈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5)08-0034-5 doi: 10.3969/j.issn.1006-2831.2015.03.009
   1 . 引言
  大学英语是大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强调:“鉴于全国高等学校的教学资源、学生入学水平以及所面临的社会需求等不尽相同,各高等学校应参照《课程要求》,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系统的、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导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王守仁(2013)也提出英语教学要以承认学生的需求差异为前提,让英语教学更有针对性。
   2 . 相关研究回顾
  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指通过内省、访谈、观察和问卷等手段对需求进行研究的技术和方法(转引自王恒,2010)。20世纪70年代,需求分析在国外外语教学中出现,主要是为设计成人学习专门用途英语(ESP)的课程提供依据(West, 1994)。随着教学理念的与时俱进,外语教学从以教师为核心逐渐转变成以学生为核心,需求分析逐渐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应用到普通语言教学中。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需求分析传入我国,逐渐成为我国“以学生为中心”设置课程的理论依据。
  国外基于需求分析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都已基本成熟(陈冰冰,2009)。近年来,虽然需求分析研究在国内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如申鑫,2006;潘之欣,2006;王恒,2010等),但仍有不足。国内有关需求分析理论方向的研究主要有陈冰冰、王欢(2009)对国内需求分析研究综述;王恒(2010)创建了需求分析的方法和模型等。实证方面的研究主要有:申鑫(2006)、崔景珍(2009)分别进行调查,都发现学生学习英语的“工具型”动机强烈,渴望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潘之欣(2006)对高校的在读生和毕业生进行调查发现,学校英语口语教学与工作中对英语口语的需求脱节;刘芹、胡银萍(2010)通过对理工类院校在校生、应届毕业生、历届毕业生以及用人单位领导进行调查,发现学生缺乏练习口语的时间和方法,学生在工作中运用口语的整体表达能力仍然欠缺。
  为配合大学英语教学要求,国内诸多高校实施分级教学,如上海理工大学构建教育生态环境下的分层次递进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刘芹,2013)。对分级考试产生的预备级的教学研究层出不穷,但主要是对艺术生、成人教学、高职高专学生等的研究,如邓峥、张秀峰(2008)对艺术生进行分层教学讨论研究;郭虹霞(2012)探讨了预备级教学对成人英语教学的启示等,尚缺乏针对理工科预备级大学生的需求分析研究结果。因此,本文作者对上海理工大学2013级570余名预备级学生进行了以问卷、访谈为主要形式的调查研究,以期能从多维度了解预备级学生的课程需求,从而改进理工科大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
   3 . 研究实施
  3 . 1 研究工具
  3.1.1 问卷调查
  Hutchinson & Water在1987年将学生需求分为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目标需求细分为必学知识、想学知识、欠学知识,学习需求包括学习动机、学习环境、学习策略等。本文主要基于Hutchinson & Water(1987)对需求的分类设计问题,研究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难点,以及对现有的教材、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笔者基于以上理论设计问卷,问卷分为学习目标和教学反馈两大板块共17道客观题,学习目标一栏有9题,内容涉及学习动机是否强烈,学英语的目标主要是为找工作、考研、出国留学,为了更好地学习自己的专业,了解国外的文化、政治、经济、科技以及丰富生活需要等方面。对预备级英语教学的反馈板块主要由8道客观题构成,内容涉及三个方面:(1)目前预备级教学中的语音、词汇、语法教学是否有必要;(2)读写课教材、快速阅读教材和听说教材上的课文是否喜欢、有用;(3)目前预备级教学内容对英语学习是否有帮助等。为了方便统计研究,该部分设计成Likert五级量表形式,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认可程度(-2为完全不赞同,-1为基本不赞同,0为说不清楚,1为基本赞同,2为完全赞同)。
  3.1.2 访谈
  在问卷调查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本文作者按一定比例挑选了123名学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期望能收获更多学生关于预备级教学的建议。访谈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学生最期望提高哪部分的教学;对目前的教材、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是否满意;是否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训练;其他建议等。
  3 . 2 研究对象
  问卷调查的对象主要是上海理工大学2013级四名教师任教班上的近600名预备级学生,他们来自光电、机械、化学、数学、通信、材料等专业。参加访谈的123名对象为问卷调查对象中按性别比例及教师推荐抽取的。
  3 . 3 研究过程
  问卷调查在第一个学期即将结束时进行,共发出问卷588份,回收问卷579份,有效问卷574份,回收率99%。回收的有效问卷中男生有362人,女生132人。问卷调查结束后,对问卷进行分析,按男女生3:1的比例进行抽取,然后由教师推荐,挑选出其中123名学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    4 . 数据分析与讨论
  4 . 1 问卷调查
  4.1.1 学习目标与动机


  表1关于预备级理工科大学生学习目标与动机数据统计结果如下:
  从第1题中可以看出,80%的预备级学生希望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再者,结合表1第9题可以看出,55.5%的学生并没有觉得英语难学,在11.8%想学其他外语的学生中,非常想学其他外语的学生只占5.2%,比例较低。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学生在预备级,但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强烈。
  申鑫(2006)调查指出88.5%的学生持“工具型”动机,即为通过考试,对将来工作有帮助,刘芹、胡银萍(2010)对理工类院校的调查研究也表明,理工科大学生学英语的主要动机是为了找工作、出国旅游、社会交流等。结合表1第2~4题,80.2%预备级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找工作,这说明找工作仍然是预备级理工科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动机,与中国大学生普遍的现状相符,也契合英语成为工具的性质。同时也看到,接近一半的预备级学生(47.1%)学英语是为了考研,这说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想要通过读研进一步提升自己。再者,对学英语是为了出国和考研持模棱两可态度的学生超过三分之一,这可能是因为预备级学生是刚进入大学的新生,对未来的规划不是很清楚。
  超过一半的预备级学生把学好英语与辅助专业学习作为学英语的目标,说明他们已经认识到学好英语是专业学习的重要工具。理工科大学生是科学技术创新的主力军,而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远超过国内,因此,学好英语是大学生阅读外文文献、听懂科技讲座的前提和基础。
  从表1第6~8题的数据可以看出,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学英语是为了了解说英语国家的人及他们的文化,而超过一半的学生将了解其他国家的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状况和丰富业余活动作为学英语动机。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已经认识到英语与社会生活以及日常交流密切相关,是关注社会动态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与之相反,为了解其他国家的人以及他们的文化这一动机所占比重相对较轻,只有31.9%,其中非常赞成的只有8.1%,这可能是因为专业性质不同,相对于关注文化而言,理工科学生对经济、科技、社会的关注度相对比较高。
  4.1.2 对预备级教学的反馈


  从表2关于预备级理工科大学生教学反馈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大部分预备级学生认为语音、词汇、语法教学有必要,比例分别高达78.2%、77.9%和60.9%,远远超过一半。大部分学生认为是非常有必要的,这说明当前的预备级教学中语音、词汇、语法的教学符合学生的需要,有助于学生提高英语水平。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大部分学生只是基本赞同语法教学,态度暧昧的学生比例较高,这是因为中国的中学英语教学大多注重语法教学,而语法又是英语中比较枯燥的,学生既想学好语法,又缺乏兴趣。
  结合第4~7题可以发现,近一半的学生喜欢预备级读写课本上所选的文章且认为文章有用,这说明学生对读写课本内容比较满意。与听说能力相比,中国学生读写能力相对强一些,学生在这门课上信心充足,同时,让学生阅读(这里主要是精读)的内容趣味性强,符合学生的阅读层次和爱好,写作话题贴近生活,能引发学生的思考,这些都是他们愿意接受的原因。只有39.3%的学生喜欢快速阅读和40.5%的学生喜欢听说课本上的文章,比重相对较轻,而持反对意见的学生总体来说比较少,从这些数据可以推测,预备级教材内容基本合理,能够满足学生的需要,但仍需要改进。潘之欣(2006)调查指出,与外国人交流、休闲娱乐等场合需要较好的听力水平,因此,听说课本上的内容要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多模拟学生在生活以及未来工作中可能碰到的场景,给学生创造更多用英语交流的机会,这样才能更符合学生的需要,赢得学生的喜爱。
  总体来说,超过一半的学生能够从预备级教学中获得帮助,这说明我们当前的预备级教学大方向是合理的,基本符合学生的需求,大部分学生能够在预备级教学中得到提高,达到预备级教学的要求,但是,需要改善的地方仍然很多,值得努力的空间很大。
  4 . 2 访谈
  通过对按比例抽取的123名学生进行访谈,我们获得更多关于学生需求的反馈意见,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大部分学生都提出听力和口语是英语最薄弱的环节,建议增加听力和口语教学,包括语音教学,矫正发音。同时,希望能提高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能够有更多机会用英语交流;(2)对于目前的教材、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部分学生提出,目前的教材应该改善,让其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发展状况,同时,教师应该改革教学方法,改变以往死板、“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促进多元化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多组织课堂活动,结合电影、音乐、诗歌等教学形式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教学效果,这些说明学生渴望轻松的教学环境、耳目一新的教学方法,寄希望于课堂教学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英语水平的提高;(3)教师应该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训练,主要是针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阅读理解、完形填空等专项训练,增加过级率。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学英语的工具型动机强烈,关注考试的程度高;(4)其他方面的建议主要有:希望教师教学生一些词汇记忆方法,有的学生还提出应该增加作业量,增加PPT展示的机会等。
   5 . 教学启示
  为了积极贯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思想精髓,大学英语教学应该时刻关注学生动态的学习需求,使之成为确定教学目标、使用教材教法、进行评估测试的重要依据,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本研究给理工科大学生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如下:   (1)重视学生需求,使教学与需求相结合
  基于以上的数据分析,为了满足学生找工作的需要,大学英语教学应加强听、说教学,增强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同时,教师应介绍其他国家的经济、科技情况,开阔学生的视野,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丰富教学形式。
  (2)完善教材教法,使教学效果更加理想
  以上调查证明预备级教学是有必要的,但是学生的满意度并没有预期高,这就要求我们积极完善教材,使教材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同时,丰富教学方法,让教学更贴近生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3)引入形成性评估体系,使教学效果得到合理检测
  问卷数据显示,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高,大部分学生希望教师能丰富教学内容,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以此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建议引入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体系(Berry, 2008),激发学生兴趣,促进自主学习,改变对学生“一刀切”的评价方法,最终促进教学。
   6 . 结语
  预备级理工科大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学习方法不够科学,大学英语教学更应该充分了解这些学生的学习需求,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制订符合学生需要的教学目标,完善教材,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使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Berry R. Assessment for Learning[M].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08.
  Hutchinson, T. & Waters, 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 Cambridge: CUP, 1987.
  West, R. State of the art article: Needs analysis in language teaching[J]. Language Teaching, 1994(27).
  陈冰冰.国外需求分析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语教学双月刊),2009(2):125-130.
  陈冰冰、王欢.国内外语需求分析研究综述[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7):18-22.
  邓峥.艺术类学生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初探[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增刊:17-20.
  郭虹霞.预备级教学改革对成人英语教学的启示[J].成人教育,2012(4):113-114.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刘芹.教育生态环境下分层次递进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索——以上海理工大学为例[J].外语界,2013(5):51-58.
  刘芹、胡银萍.理工科大学生英语口语教学需求调查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1):86-89.
  潘之欣.大学生英语听力需求分析[J].外语界,2006(3):24-31.
  申鑫.大学生英语学习需求调查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02-104.
  王恒.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需求分析[J].读写与杂志,2010(10):29-33.
  王守仁.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J].外语界,2013(6):9-13.
  张秀峰.艺术类学生英语学习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报告[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增刊:91-95.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以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汉译字幕自建小型语料库,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出发,探讨汉译字幕为达到功能对等采用的翻译策略,以期促进翻译的教与学。方法上采用定性分析电影字幕中功能对等翻译的特点,辅以定量分析,旨在为影视翻译提供指导,使目标语观众更好地接受源语作品,同时对翻译教学产生启发作用。  关键词:语料库;功能对等;字幕翻译;翻译教学;了不起的盖茨比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
期刊
摘 要:身为女性作家的代表,艾丽丝·门罗主要以女性为小说创作对象,以自己的真实生活作为参照蓝本,择取女性生命中重要的节点时刻(女孩、少女、妻子、母亲)来透析主人公女性意识的发展历程,并由此揭露出其背后隐藏的社会历史原因。本文结合门罗生命中四个重要节点时刻的代表作《男孩和女孩》《乞女》《办公室》《母亲的梦》,探析她如何在作品中象征性地表达自己的“女性身份”主题。  关键词:艾丽丝·门罗;女性意识;女
期刊
摘 要:地方本科院校在经历了由专科学校蜕变而诞生以及发展过程之后,又面临着新时期的转型发展。在转型过程中,其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服务面向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优化结构中突出对工科专业的发展,无疑对大学英语的教与学带来了挑战。期末考试是评估学生学习状况的一种量化工具,本研究通过对2014级4个班级大学英语期末考试成绩结果对比分析,从而得出地方本科院校在转型中应该改革大学英语学科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考试
期刊
摘 要:顺应术语学的描写趋势,研究者不再对术语与词语做截然的划分,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也开始在术语学和专门语言研究领域得到应用。受此驱动,Faber(2012)探讨了认知语言学对专门用途英语研究和术语研究的启示。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该书的主要内容,然后评述了该书的主要特点与不足。  关键词:术语学;专门用途语言;框架术语学;认知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期刊
摘 要:本文以龙虎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料翻译为例,深入剖析环鄱阳湖经济圈旅游景点翻译中存在的译名前后不一、单词拼写错误、词法搭配错误以及文化因素缺失等问题,用广告语言的特色及广告文体的功能和特点来指导这一类型的翻译活动,以期提高该地区广告翻译的总体质量,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旅游景点翻译;旅游资料翻译;龙虎山风景名胜区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当今,中国旅游业高速发展,来华游客与日俱增,这就对中文旅游文本的翻译产生了巨大的需求。而目前,我国旅游文本翻译质量仍不尽如人意。因此,如何提高旅游文本翻译的质量很具有研究意义和价值。本文从目的论出发,对镇江景点旅游文本的英译进行了研究,主要讨论了适合旅游文本翻译的四种方法:增词法、删减法、类比法、改译法,并且通过一定的实例来说明这些方法的适用性。分析得出,考虑目的语接受者对译文的接受情况是
期刊
摘 要:作为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英语写作一直以来是学习者的难点。由于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策略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英语写作水平不容乐观。文章针对目前大学生英语写作学习和教学现状,以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从认知的角度分析大学生写作过程中所使用的策略,并通过写作测试来探讨过程教学法对英语写作策略的影响,结果显示大学生在英语写作过程中使用最多的策略为汉英转换、构思等策略;教师采用过程教学法影响学生
期刊
摘 要:林纾的翻译生涯中先后存在三位重要的赞助人,分别为魏瀚、汪康年与高梦旦。魏瀚对林纾的赞助造就了被谦称为“游戏之作”的《茶花女》译本;汪康年重印《茶花女》并公开发售,营造了《茶花女》不胫走万本的辉煌局面;高梦旦则借助商务印书馆的影响力,大力推广“林译小说”品牌。从“游戏之作”到“林译小说”,随着赞助人影响力的提升,林译活动中的商业味道日趋浓烈,林纾的创作态度、经济地位和社会身份也发生了极大的变
期刊
摘 要:电影作为全球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影视字幕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翻译形式为我们理解电影提供了新视角。通过字幕翻译,人们可以清晰和透彻地通晓电影所传达的意义。我国鲜有影视字幕翻译方面的专业研究,而从释意理论这一视角研究影视字幕翻译的更少。本文以《肖申克的救赎》为例,结合实例和电影字幕翻译的特点,探讨释意理论在影视字幕翻译中的应用及意义。研究发现,在《肖申克的救赎
期刊
摘 要:模因是文化传递的复制单元,是模仿的单位。根据此理论,我们可以把语言本身看作是模因,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就是对语音模因、词汇模因、句子模因、语法模因以及篇章结构模因进行模仿、复制和传播的过程。基于模因论的观点考察语言模因在《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二版)综合教程中的具体表现,探讨如何使教程中的各种语言模因达到有效的运用和交流,从而最终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听、说、读、写的综合应用能力。  关键词:模因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