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放假了,难得的清闲与惬意,坐在窗下拥抱着暖洋洋的太阳,俯视窗外到处可见的绿色植物,领略着大自然的和谐与美景。正是在这样一种氛围下,我随手拿起书架上的一本书,安详、平和地置身于文字之中,让自己的心绪随着文字穿梭、游行,我被书中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
这本书的名字叫《母爱情深》,母亲贝丝在一次聚会中意外丢失了小儿子班迪,百般寻找也毫无踪迹。于是,痛失小儿子的母亲贝丝陷入了无限的自责和内疚里,以致同丈夫威恩和大儿子露易的关系也一度僵化,几乎令母亲贝丝痛不欲生。几年后,失踪的班迪却奇迹般地回到母亲贝丝身边,只是此时的班迪已经对自己原来的家产生隔阂,他更喜欢与养父生活在一起的快乐日子。这使得母亲贝丝更加痛苦,她明白维系一个家庭仅靠传统意义上的“血缘关系”是远远不够的,他更需要爱与交流,于是贝丝展开了母爱的力量,最终使得班迪的心灵重新回归到了母亲的怀抱。我流连在文字的跌宕起伏中,书中坚强的母亲贝丝那种博大、深厚的母爱深深地打动了我。
关于母爱,永远都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她像滔滔的江河蜿蜒不断,像潺潺的溪水绵绵流长。普天下的母亲,对儿女的要求少之又少,而为儿女付出的却是多之又多,无怨无悔心甘情愿。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这句话把母亲与儿女之间的关系描述得很贴切,母亲无时无刻不在牵挂我们,可长大了的我们却常常忘记把同样的爱与牵挂回报给母亲。
明代文学作家杨黼有这样一个故事:他要去四川拜访传说中“菩萨再世”的无际禅师,母亲担心路途遥远而苦苦挽留,但他还是执意来到四川,见到了禅师。无际禅师说:“见菩萨,不如见佛,”杨黼问:“佛在何处?”无际禅师说:“往回走,有个人身披黄色被子,倒穿木屐为你开门,那就是佛。”听了禅师的话,杨黼一路往回走,始终未见到禅师所说的佛,他很失望。数月后他回到家乡,叩响家门,自儿子走后一直茶饭不香的母亲喜出望外,来不及穿衣,扯过被子披上,也顾不上穿反的木屐,匆匆跑去开门。门开的一刹那,杨黼想起无际禅师的话,顿时跪倒在母亲的脚下,再没有离开家乡,尽心尽力侍奉母亲。这个温暖而又感人的故事告诉我们,世间最珍贵、最重要的人不在外面,而在家里。在每一个家里,都有一个曾经给予我们生命,付出无数心血来关心我们的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由此,我想到了自己的母亲。今年已经73岁的母亲一生含辛茹苦生养了四个儿女,把儿女培养成了人,参加了工作并先后入了党,又在花甲之年带大了四个下一代,一直到孙儿孙女入学。本该歇歇脚、松口气儿、享享清福了,谁曾想由于我工作调动,要到千里之外的云南去教书,只好把我的儿子、母亲最小的外孙留下。我知道对于母亲来说,千里之外的我是母亲心中永远的牵挂,老年膝下儿女不能常围绕在左右,是母亲心中永远的缺憾!为了让千里之外的我能安心工作,为了千里之外那些需要教育的孩子们,母亲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教育、照顾外孙的任务,整整六年。六年的时间里,在母亲的精心照顾下,我的儿子是学校大队部的大队长、市级三好学生、优秀的班干部,获得了班主任的一致好评。母亲就是这样把对远方儿女的担忧和思念化为一种动力,通过对外孙的培养教育,来寄托母亲内心对儿女深深地爱的情感!如今,想起往事我心怀内疚,愧对母亲,远在千里之外不能在她身边尽孝,还给母亲的晚年生活增添了很多很多的麻烦。
人只有经历过了,才知道付出的艰辛;人只有真正做了母亲,才知道爱的伟大。孩子不在身边的六年滋味儿,让我这个年轻的母亲刻骨铭心地体会到了那种牵肠挂肚的思念;那种撕心裂肺的痛;那种寂寞难耐的盼;比在孩子身边还要操心、焦虑,总想着孩子听不听话、学习好不好、和同学相处得融洽不融洽……那么相对年迈的母亲来说,骨肉分离又是怎样的一种折磨啊!
读了《母爱情深》这本书,让我的心灵怅然感悟出了很多很多,让我更加理解了母爱所蕴育的深刻含义,更加深了我对母亲的钦佩和敬重。每一位母亲身上都有一段令人感动、释怀的故事,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大家都来关心、呵护母亲吧,无论离母亲是近还是远,心里要时时关心和牵挂着母亲,这就是对母亲最好的报答。“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就是人间的佛,母亲的爱就是我们生命温暖的开始,母亲就是我们幸福的归宿。
(作者单位:玉溪市第一幼儿园)
编辑/张俊英
这本书的名字叫《母爱情深》,母亲贝丝在一次聚会中意外丢失了小儿子班迪,百般寻找也毫无踪迹。于是,痛失小儿子的母亲贝丝陷入了无限的自责和内疚里,以致同丈夫威恩和大儿子露易的关系也一度僵化,几乎令母亲贝丝痛不欲生。几年后,失踪的班迪却奇迹般地回到母亲贝丝身边,只是此时的班迪已经对自己原来的家产生隔阂,他更喜欢与养父生活在一起的快乐日子。这使得母亲贝丝更加痛苦,她明白维系一个家庭仅靠传统意义上的“血缘关系”是远远不够的,他更需要爱与交流,于是贝丝展开了母爱的力量,最终使得班迪的心灵重新回归到了母亲的怀抱。我流连在文字的跌宕起伏中,书中坚强的母亲贝丝那种博大、深厚的母爱深深地打动了我。
关于母爱,永远都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她像滔滔的江河蜿蜒不断,像潺潺的溪水绵绵流长。普天下的母亲,对儿女的要求少之又少,而为儿女付出的却是多之又多,无怨无悔心甘情愿。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这句话把母亲与儿女之间的关系描述得很贴切,母亲无时无刻不在牵挂我们,可长大了的我们却常常忘记把同样的爱与牵挂回报给母亲。
明代文学作家杨黼有这样一个故事:他要去四川拜访传说中“菩萨再世”的无际禅师,母亲担心路途遥远而苦苦挽留,但他还是执意来到四川,见到了禅师。无际禅师说:“见菩萨,不如见佛,”杨黼问:“佛在何处?”无际禅师说:“往回走,有个人身披黄色被子,倒穿木屐为你开门,那就是佛。”听了禅师的话,杨黼一路往回走,始终未见到禅师所说的佛,他很失望。数月后他回到家乡,叩响家门,自儿子走后一直茶饭不香的母亲喜出望外,来不及穿衣,扯过被子披上,也顾不上穿反的木屐,匆匆跑去开门。门开的一刹那,杨黼想起无际禅师的话,顿时跪倒在母亲的脚下,再没有离开家乡,尽心尽力侍奉母亲。这个温暖而又感人的故事告诉我们,世间最珍贵、最重要的人不在外面,而在家里。在每一个家里,都有一个曾经给予我们生命,付出无数心血来关心我们的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由此,我想到了自己的母亲。今年已经73岁的母亲一生含辛茹苦生养了四个儿女,把儿女培养成了人,参加了工作并先后入了党,又在花甲之年带大了四个下一代,一直到孙儿孙女入学。本该歇歇脚、松口气儿、享享清福了,谁曾想由于我工作调动,要到千里之外的云南去教书,只好把我的儿子、母亲最小的外孙留下。我知道对于母亲来说,千里之外的我是母亲心中永远的牵挂,老年膝下儿女不能常围绕在左右,是母亲心中永远的缺憾!为了让千里之外的我能安心工作,为了千里之外那些需要教育的孩子们,母亲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教育、照顾外孙的任务,整整六年。六年的时间里,在母亲的精心照顾下,我的儿子是学校大队部的大队长、市级三好学生、优秀的班干部,获得了班主任的一致好评。母亲就是这样把对远方儿女的担忧和思念化为一种动力,通过对外孙的培养教育,来寄托母亲内心对儿女深深地爱的情感!如今,想起往事我心怀内疚,愧对母亲,远在千里之外不能在她身边尽孝,还给母亲的晚年生活增添了很多很多的麻烦。
人只有经历过了,才知道付出的艰辛;人只有真正做了母亲,才知道爱的伟大。孩子不在身边的六年滋味儿,让我这个年轻的母亲刻骨铭心地体会到了那种牵肠挂肚的思念;那种撕心裂肺的痛;那种寂寞难耐的盼;比在孩子身边还要操心、焦虑,总想着孩子听不听话、学习好不好、和同学相处得融洽不融洽……那么相对年迈的母亲来说,骨肉分离又是怎样的一种折磨啊!
读了《母爱情深》这本书,让我的心灵怅然感悟出了很多很多,让我更加理解了母爱所蕴育的深刻含义,更加深了我对母亲的钦佩和敬重。每一位母亲身上都有一段令人感动、释怀的故事,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大家都来关心、呵护母亲吧,无论离母亲是近还是远,心里要时时关心和牵挂着母亲,这就是对母亲最好的报答。“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就是人间的佛,母亲的爱就是我们生命温暖的开始,母亲就是我们幸福的归宿。
(作者单位:玉溪市第一幼儿园)
编辑/张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