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龙夏宅是典型的藏式传统建筑,藏式传统建筑有着十分独特和优美的建筑形式与风格,它形式多样,富于变化,内容丰富。本文通过介绍贵族宅院龙夏宅的外观风格到内部构成,使读者对该种建筑类型有一个基本认识。
贵族宅院 建筑风格 民族特色
龙夏宅位于布达拉宫山脚下的雪城,雪城东西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现存古建筑22处,总面积33470平方米。雪城是布达拉宫建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其功能划分,主要有三类:一是三大领主(地方政府、贵族和寺院)设立的集行政、司法、监狱、税收、铸币等职能为一体的办公场所;二是为统治者提供生活服务的机构;三是僧俗贵族、官员的宅院及低等职员、工匠、农奴的住所。现开辟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留存并复原陈列了部分原有的建筑包括龙夏宅。
龙夏宅原为西藏地方贵族龙夏·多吉次杰的宅院,他出身于贵族世家,辛亥革命后,十三世达赖自印度返回西藏,在英国的支持下大搞“新政”。其中一项举措就是于1913年选派4名西藏贵族子弟赴英留学,由龙夏带队。在英一年,龙夏对西方民主有了切身了解。从而孕育了一些改良主义的思想。1914年9月,龙夏离开英国回藏,受到旧西藏地方政府重用,一路上升做到了藏军总司令,期间,龙夏已经私下组织了一个名为“吉求贡吞”(意即“求幸福者同盟”)的秘密组织。1933年十三世达赖喇嘛圆寂,西藏大权落入龙夏和首席噶伦赤门·罗布旺杰手中。龙夏也不失时机地抓住了这一机会,开始了自己的改革行动。龙夏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改变现行西藏的政治制度,实行英国式的民主制度。龙夏联络了百余名僧、俗官员加人了“吉求贡吞”组织,召开了一系列会议,订立了秘密盟约,签名请愿,准备上书摄政和噶厦。请愿书的主要内容为:废除噶伦终身制,改为四年任期制,噶伦必须直接从西藏民众大会的候选人中产生。龙夏希望把权力转移到“民众大会”手中,自然是对政教合一制的冲击。但首席噶伦赤门迅速设下了圈套,诱捕了龙夏,将其革职抄家、挖去双目,监禁终身。“吉求贡吞”组织的其他成员亦遭逮捕,分别处以革职、流放、罚款等处罚。龙夏的改革运动刚一开始便夭折了。
龙夏宅是典型的藏式传统建筑,藏式传统建筑有着十分独特和优美的建筑形式与风格,它形式多样,富于变化,内容丰富。在高海拔地区与雪域高原壮丽的自然景观浑然一体,给人以古朴、神奇、粗犷的整体美感,形成了个性鲜明的特点。虽然藏式传统建筑在结构形式、 门窗套型以及建筑材料的使用等方面具有相同的共性,但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每一栋建筑,又富有极其鲜明的个性。 据《西藏志》载:“前后藏各处,房皆平顶。”一般平民居住的是一层建筑,结构简单,上石围墙,以往梁作骨架,木柱截面圆形,上细下粗,柱头上依次加方形木斗和托木,再放木梁,梁上铺椽,再加树枝或短棍,最上覆以石子和粘土,有些房屋用一种当地风化了的“阿嘎”土打实抹平,以防漏雨。而龙夏宅是两层建筑,整个宅院坐东向西,一楼主要用于生产工具堆放室、储存室和马圈等,二楼主要为主人的卧房、经堂、厨房等。一楼中间是一方形庭院,通过中间的木质阶梯可达二楼。
(1)从外观看,整个是土木结构,用较规则的块石砌成50厘米厚的墙(这种石筑厚墙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住房窗户有檐,檐头用彩色方木叠起,这样既能保护窗台不受雨淋,又增加了房屋的美观。住宅所有门窗两边均用黑漆装饰,与白墙壁相互映衬,格外醒目,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
(2)从宅院房屋结构看,卧室一般以四柱房间居多,空间既不沉闷局促、又不浪费。这种比较合理的尺度除了和经济条件、生活习惯相关以外,也和拉萨气候比较寒冷,较小的房间容易保持适宜的温度有关。同时一般贵族宅院中佛堂是面积最大、层高最高、装饰最华丽的房间。佛堂既可以给喇嘛们举行宗教仪式提供一个场所,又可满足日常朝拜。 而一层的储藏房就比较简单,是主要储藏粮食、酥油、毛皮、 燃料等物品的房间。开窗较小,透光效果差,重视通风,但采光条件不佳。
(3)房屋里面的家具主要有卡垫床、小方桌和藏柜等,具有矮小、 组合、多用的特点。家具沿墙布置,充分利用室内边角空间,使得活动面积集中,方便使用。有的藏柜用料考究,精雕细刻,制作甚为精美,刷涂土漆后锃亮发光。多数藏柜是在柜的表面绘各种图案,常见的有八祥徽、仙鹤、鸟兽、花卉等,色彩十分艳丽。而龙夏宅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房屋里面有很多装饰用的西洋物品包括留声机、钟表、收音机等等,还有夫人卧室里的旧上海海报都在隐约的表达主人的品位与心性。
现作为布达拉宫雪城景点之一的龙夏宅继续以独有的特点吸引着更多的人们去欣赏去体会。
巴桑(1983年9月)、 性别:女、 民族:藏、 籍贯:西藏昌都、 職务:助理馆员、 学历:本科,单位:西藏拉萨市北京中路布达拉宫管理处 研究方向:西藏文化文物
[1]毛颖.甘孜藏族民居艺术特点探析,2005
[2]陈耀东.中国藏族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徐宗威.西藏的传统建筑文化. 城乡建设,2004
贵族宅院 建筑风格 民族特色
龙夏宅位于布达拉宫山脚下的雪城,雪城东西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现存古建筑22处,总面积33470平方米。雪城是布达拉宫建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其功能划分,主要有三类:一是三大领主(地方政府、贵族和寺院)设立的集行政、司法、监狱、税收、铸币等职能为一体的办公场所;二是为统治者提供生活服务的机构;三是僧俗贵族、官员的宅院及低等职员、工匠、农奴的住所。现开辟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留存并复原陈列了部分原有的建筑包括龙夏宅。
龙夏宅原为西藏地方贵族龙夏·多吉次杰的宅院,他出身于贵族世家,辛亥革命后,十三世达赖自印度返回西藏,在英国的支持下大搞“新政”。其中一项举措就是于1913年选派4名西藏贵族子弟赴英留学,由龙夏带队。在英一年,龙夏对西方民主有了切身了解。从而孕育了一些改良主义的思想。1914年9月,龙夏离开英国回藏,受到旧西藏地方政府重用,一路上升做到了藏军总司令,期间,龙夏已经私下组织了一个名为“吉求贡吞”(意即“求幸福者同盟”)的秘密组织。1933年十三世达赖喇嘛圆寂,西藏大权落入龙夏和首席噶伦赤门·罗布旺杰手中。龙夏也不失时机地抓住了这一机会,开始了自己的改革行动。龙夏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改变现行西藏的政治制度,实行英国式的民主制度。龙夏联络了百余名僧、俗官员加人了“吉求贡吞”组织,召开了一系列会议,订立了秘密盟约,签名请愿,准备上书摄政和噶厦。请愿书的主要内容为:废除噶伦终身制,改为四年任期制,噶伦必须直接从西藏民众大会的候选人中产生。龙夏希望把权力转移到“民众大会”手中,自然是对政教合一制的冲击。但首席噶伦赤门迅速设下了圈套,诱捕了龙夏,将其革职抄家、挖去双目,监禁终身。“吉求贡吞”组织的其他成员亦遭逮捕,分别处以革职、流放、罚款等处罚。龙夏的改革运动刚一开始便夭折了。
龙夏宅是典型的藏式传统建筑,藏式传统建筑有着十分独特和优美的建筑形式与风格,它形式多样,富于变化,内容丰富。在高海拔地区与雪域高原壮丽的自然景观浑然一体,给人以古朴、神奇、粗犷的整体美感,形成了个性鲜明的特点。虽然藏式传统建筑在结构形式、 门窗套型以及建筑材料的使用等方面具有相同的共性,但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每一栋建筑,又富有极其鲜明的个性。 据《西藏志》载:“前后藏各处,房皆平顶。”一般平民居住的是一层建筑,结构简单,上石围墙,以往梁作骨架,木柱截面圆形,上细下粗,柱头上依次加方形木斗和托木,再放木梁,梁上铺椽,再加树枝或短棍,最上覆以石子和粘土,有些房屋用一种当地风化了的“阿嘎”土打实抹平,以防漏雨。而龙夏宅是两层建筑,整个宅院坐东向西,一楼主要用于生产工具堆放室、储存室和马圈等,二楼主要为主人的卧房、经堂、厨房等。一楼中间是一方形庭院,通过中间的木质阶梯可达二楼。
(1)从外观看,整个是土木结构,用较规则的块石砌成50厘米厚的墙(这种石筑厚墙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住房窗户有檐,檐头用彩色方木叠起,这样既能保护窗台不受雨淋,又增加了房屋的美观。住宅所有门窗两边均用黑漆装饰,与白墙壁相互映衬,格外醒目,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
(2)从宅院房屋结构看,卧室一般以四柱房间居多,空间既不沉闷局促、又不浪费。这种比较合理的尺度除了和经济条件、生活习惯相关以外,也和拉萨气候比较寒冷,较小的房间容易保持适宜的温度有关。同时一般贵族宅院中佛堂是面积最大、层高最高、装饰最华丽的房间。佛堂既可以给喇嘛们举行宗教仪式提供一个场所,又可满足日常朝拜。 而一层的储藏房就比较简单,是主要储藏粮食、酥油、毛皮、 燃料等物品的房间。开窗较小,透光效果差,重视通风,但采光条件不佳。
(3)房屋里面的家具主要有卡垫床、小方桌和藏柜等,具有矮小、 组合、多用的特点。家具沿墙布置,充分利用室内边角空间,使得活动面积集中,方便使用。有的藏柜用料考究,精雕细刻,制作甚为精美,刷涂土漆后锃亮发光。多数藏柜是在柜的表面绘各种图案,常见的有八祥徽、仙鹤、鸟兽、花卉等,色彩十分艳丽。而龙夏宅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房屋里面有很多装饰用的西洋物品包括留声机、钟表、收音机等等,还有夫人卧室里的旧上海海报都在隐约的表达主人的品位与心性。
现作为布达拉宫雪城景点之一的龙夏宅继续以独有的特点吸引着更多的人们去欣赏去体会。
巴桑(1983年9月)、 性别:女、 民族:藏、 籍贯:西藏昌都、 職务:助理馆员、 学历:本科,单位:西藏拉萨市北京中路布达拉宫管理处 研究方向:西藏文化文物
[1]毛颖.甘孜藏族民居艺术特点探析,2005
[2]陈耀东.中国藏族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徐宗威.西藏的传统建筑文化. 城乡建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