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名著阅读”题成了中考的常客,在试卷中的地位日益提高,题型也不断翻新,不断改革的新命题技术以切合学生的学习实际,从而真正检测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体现了命题者的人文关怀。可是,名著阅读由于城乡的差异、地区的差异,学生兴趣及教师重视程度的不同,至今仍处于被动地位,仍不是学生语文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特别是农村学校名著阅读存在可有可无、可看可不看的问题。语文教育如果只通过课堂教学这一途径进行,要实现新课标有关阅读的标准确实难如登天。如何才能使农村学生尽量多而有效地阅读名著呢?这引起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思索。
一、制订合理的阅读计划
名著阅读计划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名著阅读活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并通过指导写读书笔记、组织名著赏析活动、专题讨论会、故事会等形式,把课外阅读与写作训练、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结合起来,还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初步培养学生一定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如读《汤姆·索亚历险记》、《西游记》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水浒传》时,合理指导学生的写读书笔记,积累语言,训练语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初步培养学生文学欣赏能力,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快乐;读《格列佛游记》、《朝花夕拾》时,教会学生阅读名著的正确方法,学会揣摩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分清作品中的精髓与糟粕,逐步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二、培养阅读兴趣
农村初中学生阅读名著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学生普遍反映名著容量太大,没有耐心读下去,有的读起来没意思。他们的某些想法符合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因为他们还处于青春发育期,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形象思维比抽象思维强。
面对这样的现状,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果学生不愿读,名著阅读教学只能是一句空话。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呢?
1.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现在某些学校对读书很重视,利用标语、橱窗等对学生开展读书教育,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书香校园,以此促进学生读书。但只有学校大环境的影响远远不够,还要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实践证明,爱读书的家长更容易培养出爱阅读的孩子,我们应该以各种方式和家长沟通,一起努力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在与家长沟通时,除了给家长介绍读书的重要性外,更重要的是告诉家长应该怎样做。
2.开展读书活动,激发读书兴趣。
读书贵在坚持,只有长期坚持才能见效,而孩子读书有时就是图一时新鲜,很难持之以恒,所以要使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还要不断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
(1)和孩子们一起读书。阅读需要意志力的支撑,毛泽东就曾说阅读是一种苦读。当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经常就会打退堂鼓,所以每周阅读课老师应该和孩子们一起读书,或为孩子们解难,或读一些对孩子们来说有一定难度但又感兴趣的作品,或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对一些作品的见解等。
(2)开展演讲比赛。书不仅要读,而且要讲,比如《娘讨来的三袋米》,这部作品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忍辱负重、善良诚挚母亲的形象,在贫困面前,母亲没有选择退缩,一个巴掌表明了母亲的决心,她的无奈、她的哀求,怎不令人动容?三只蛇皮袋装的岂止是米,那是母亲如山重的恩情,故事情节扣人心弦,感动了每一个人。
在讲的过程中学生慢慢被书的魅力所吸引,不知不觉地爱上阅读。
(3)评选“读书之星”。根据课堂演讲的表现、借书的记录、读书笔记的质量等,每周评选出若干“读书周之星”,每月评选出若干“读书月之星”,并颁发奖品。这些评比活动不仅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潜移默化地陶冶了自己、丰富了自己。
三、加强教师指导
针对农村学生阅读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用以下方法进行指导。
1.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在的学生对较长篇的名著都持望而生畏的态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指导尤为重要。教师应该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如默读法、跳读法、精读法、略读法、速读法等),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如圈画法、提纲法、写心得体会法等),然后以阅读课作为学生训练材料,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知识的迁移与能力培养。如读《我的叔叔于勒》时,我尝试给学生作范例,根据课文的内容出示几个相关的问题:①“于勒”的作用;②不要忽视那句永不变更的话;③母亲的语言;④文中若瑟夫的作用;⑤“吃牡蛎”的细节赏析;⑥“变”中的“不变”;⑦小说中的“信”;⑧说说故事情节的戏剧性。
由此,把问题告知学生,即欣赏小说的方法:①整体性品评,体会小说谋篇布局、刻画人物、展现情节的妙处。②线条式品析,从人物语言,行动、神态、心理的刻画,环境描写,对比手法的运用,修辞方法的运用等诸条线条中抽出“一条”咀嚼。③局部品评,挑细节认真欣赏、分析。介绍方法后让学生在模仿中学会深入思考,进一步挖掘小说的主题。
2.统筹安排,精心测算。
由于名著整本书容量较大,必须让学生课外完成,而要保证课外阅读的进行,必须合理安排阅读时间。
首先教师要对新课标建议的初中阶段阅读书目心中有数,不必拘泥于教材安排的顺序,在日常单元文章的阅读教学中可见机引导学生阅读同一作家的其他作品。如教完《智取生辰纲》后,教师可布置学生阅读《水浒传》,让学生对这部描写中国农民起义的作品更有全面的理解。
其次教师要科学安排每天的阅读时间,关键是布置适当的阅读量。根据学生每天读多少页,从而推知读完一本书大约需多长时间。要给学生相对充裕的时间读书,读完名著是读名著的根本。
最后教师要合理安排阅读的密度。学生的功课不仅语文一科,且不同年级又有不同。七年级时每天可安排一个小时,八年级时可安排半个小时,九年级可安排在睡前十分钟至二十分钟。寒暑假尽量多安排一些。
总而言之,教师的指导既要达到阅读教学的目标,又要照顾到农村初中学生的特点和兴趣。
四、定期检查
阅读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如何检测呢?可尝试如下方法:
1.成果展示会。
要求学生把精彩片断、读书随想记载下来,装订成册,然后通过成果展示,使学生在交流中受益。
比如,在阅读《水浒传》时:①要求学生每个星期读一定的页数,然后写300字的读后感;②全书读全后,要求学生将各篇读后感装订成册,并设计封面,在后面写上后记,评价自己的阅读态度、收获及存在的问题;③同学之间交换阅读读后感。在交换阅读时圈出错字病句,并写下评语并签上自己的名字;④返回原作者,请其订正错字病句。
2.知识竞赛。
教师把一定阶段所阅读的名著知识编成竞赛题进行知识竞赛。设计为:①必答题;②抢答题;③讲述最喜欢人物和文章等几个部分。还可模仿电视里的竞赛形式进行比赛。
定期的检测与检查,使学生去获取、去探求、去掌握名著,加深对名著的理解,培养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乐趣,激发他们更强烈的读书欲望,提高文学素养。
让孩子爱上名著阅读,享受名著阅读的无限乐趣,是所有语文老师追求的目标,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目标一定会很快实现。
一、制订合理的阅读计划
名著阅读计划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名著阅读活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并通过指导写读书笔记、组织名著赏析活动、专题讨论会、故事会等形式,把课外阅读与写作训练、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结合起来,还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初步培养学生一定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如读《汤姆·索亚历险记》、《西游记》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水浒传》时,合理指导学生的写读书笔记,积累语言,训练语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初步培养学生文学欣赏能力,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快乐;读《格列佛游记》、《朝花夕拾》时,教会学生阅读名著的正确方法,学会揣摩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分清作品中的精髓与糟粕,逐步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二、培养阅读兴趣
农村初中学生阅读名著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学生普遍反映名著容量太大,没有耐心读下去,有的读起来没意思。他们的某些想法符合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因为他们还处于青春发育期,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形象思维比抽象思维强。
面对这样的现状,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果学生不愿读,名著阅读教学只能是一句空话。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呢?
1.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现在某些学校对读书很重视,利用标语、橱窗等对学生开展读书教育,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书香校园,以此促进学生读书。但只有学校大环境的影响远远不够,还要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实践证明,爱读书的家长更容易培养出爱阅读的孩子,我们应该以各种方式和家长沟通,一起努力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在与家长沟通时,除了给家长介绍读书的重要性外,更重要的是告诉家长应该怎样做。
2.开展读书活动,激发读书兴趣。
读书贵在坚持,只有长期坚持才能见效,而孩子读书有时就是图一时新鲜,很难持之以恒,所以要使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还要不断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
(1)和孩子们一起读书。阅读需要意志力的支撑,毛泽东就曾说阅读是一种苦读。当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经常就会打退堂鼓,所以每周阅读课老师应该和孩子们一起读书,或为孩子们解难,或读一些对孩子们来说有一定难度但又感兴趣的作品,或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对一些作品的见解等。
(2)开展演讲比赛。书不仅要读,而且要讲,比如《娘讨来的三袋米》,这部作品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忍辱负重、善良诚挚母亲的形象,在贫困面前,母亲没有选择退缩,一个巴掌表明了母亲的决心,她的无奈、她的哀求,怎不令人动容?三只蛇皮袋装的岂止是米,那是母亲如山重的恩情,故事情节扣人心弦,感动了每一个人。
在讲的过程中学生慢慢被书的魅力所吸引,不知不觉地爱上阅读。
(3)评选“读书之星”。根据课堂演讲的表现、借书的记录、读书笔记的质量等,每周评选出若干“读书周之星”,每月评选出若干“读书月之星”,并颁发奖品。这些评比活动不仅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潜移默化地陶冶了自己、丰富了自己。
三、加强教师指导
针对农村学生阅读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用以下方法进行指导。
1.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在的学生对较长篇的名著都持望而生畏的态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指导尤为重要。教师应该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如默读法、跳读法、精读法、略读法、速读法等),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如圈画法、提纲法、写心得体会法等),然后以阅读课作为学生训练材料,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知识的迁移与能力培养。如读《我的叔叔于勒》时,我尝试给学生作范例,根据课文的内容出示几个相关的问题:①“于勒”的作用;②不要忽视那句永不变更的话;③母亲的语言;④文中若瑟夫的作用;⑤“吃牡蛎”的细节赏析;⑥“变”中的“不变”;⑦小说中的“信”;⑧说说故事情节的戏剧性。
由此,把问题告知学生,即欣赏小说的方法:①整体性品评,体会小说谋篇布局、刻画人物、展现情节的妙处。②线条式品析,从人物语言,行动、神态、心理的刻画,环境描写,对比手法的运用,修辞方法的运用等诸条线条中抽出“一条”咀嚼。③局部品评,挑细节认真欣赏、分析。介绍方法后让学生在模仿中学会深入思考,进一步挖掘小说的主题。
2.统筹安排,精心测算。
由于名著整本书容量较大,必须让学生课外完成,而要保证课外阅读的进行,必须合理安排阅读时间。
首先教师要对新课标建议的初中阶段阅读书目心中有数,不必拘泥于教材安排的顺序,在日常单元文章的阅读教学中可见机引导学生阅读同一作家的其他作品。如教完《智取生辰纲》后,教师可布置学生阅读《水浒传》,让学生对这部描写中国农民起义的作品更有全面的理解。
其次教师要科学安排每天的阅读时间,关键是布置适当的阅读量。根据学生每天读多少页,从而推知读完一本书大约需多长时间。要给学生相对充裕的时间读书,读完名著是读名著的根本。
最后教师要合理安排阅读的密度。学生的功课不仅语文一科,且不同年级又有不同。七年级时每天可安排一个小时,八年级时可安排半个小时,九年级可安排在睡前十分钟至二十分钟。寒暑假尽量多安排一些。
总而言之,教师的指导既要达到阅读教学的目标,又要照顾到农村初中学生的特点和兴趣。
四、定期检查
阅读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如何检测呢?可尝试如下方法:
1.成果展示会。
要求学生把精彩片断、读书随想记载下来,装订成册,然后通过成果展示,使学生在交流中受益。
比如,在阅读《水浒传》时:①要求学生每个星期读一定的页数,然后写300字的读后感;②全书读全后,要求学生将各篇读后感装订成册,并设计封面,在后面写上后记,评价自己的阅读态度、收获及存在的问题;③同学之间交换阅读读后感。在交换阅读时圈出错字病句,并写下评语并签上自己的名字;④返回原作者,请其订正错字病句。
2.知识竞赛。
教师把一定阶段所阅读的名著知识编成竞赛题进行知识竞赛。设计为:①必答题;②抢答题;③讲述最喜欢人物和文章等几个部分。还可模仿电视里的竞赛形式进行比赛。
定期的检测与检查,使学生去获取、去探求、去掌握名著,加深对名著的理解,培养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乐趣,激发他们更强烈的读书欲望,提高文学素养。
让孩子爱上名著阅读,享受名著阅读的无限乐趣,是所有语文老师追求的目标,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目标一定会很快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