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与发展,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已经很难适应新时代教师的需求。当前中小学教师培训形式单一,许多教师对现行培训的效果不太满意,为更好地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创新教师培训体制。本文从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出发,对教师培训工作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师培训;模式
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的培训已经越来越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视,但在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大规模的教师培训,流于形式主义;面授式的教师培训,培训形式单一;缺乏互动的灌输式教师培训,效果甚微。中小学教师培训目标主要是培养中小学教育的专业教师,中小学教师除了需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外,还需要具备管理、专业能力。创新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使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工作能够真正适应和满足中小学教师的需求。培训模式是为培训目的服务的,而培训目的又制约着培训模式,当前改进教师培训工作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就是细化培训计划,在教师培训工作中跟培训对象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需要,确定不同的培训目标,安排有差异的培训内容、方式、形式及重点等,从而通过培训使每位教师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获得进步和发展。
一、建设师资队伍,为培训开展提供保障
中小学教师是接受培训的主要对象,作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实施者,就要时时当好“楷模”。因此,做好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就需要培训机构全面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为教师培训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培训机构要做到以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以培训教师为本”“以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观念,结合新课标对中小学教师的要求,坚持“思想、业务、能力并重,聘请、培养、稳定并举”的原则,把培训者队伍的建设看做中小学培训的中心任务,开展人才培训的有效战略。为了做好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培训质量,还需要培训机构聘请更高层次、更优秀的培训人才,建立培训者队伍建设的有效机制,创新教师培训工作思路,保障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
二、教师培训的内容与模式的优化
1、以学科分班制为单位。采用分学科小班制的形式确保了培训的时空和课程有计划的实施,避免了高中、初中、小学以及幼儿园教师“共聚一堂”的现象,表面上看热闹非凡。实质上其背后是极度不和谐的局面。班级的成员来自不同学校,他们有不同的学科背景、学校文化背景,能真正实现相互间经验的分享和智慧的挑战。另外,在培训班中,教师们结识了许多新朋友,形成了有好的学习共同体。
2、专家与一线教师结合是提高培训质量的一项有力措施。培训班采取与各类院校合作的形式,邀請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省内的许多院校的专家教授,以及上海、江浙一带和本省一些有造诣、有风格、有特色的优秀学校校长、特级教师进行学科指导、谈为师的认识和经验,邀请市教科所教研员谈教育科研的方法和途径。专家与一线教师渊博的知识素养,昂扬饱满的激情,丰富的实践经验都能激发了参训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不仅仅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得到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更为他们的教学生涯指明了新的方向。
3、突出主体,创新方式。教师参与培训的目的及对培训的主管要求式各不相同的,而传统的专家讲授式的集中培训则很难满足不同教师的实际需求。期间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培训内容、方式、要求和标准的统一性与培训对象的个体差异性之间的不一致性和矛盾性,两者之间的矛盾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培训的有效性。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在培训方式的选择、培训地点的安排和培训过程的管理等方面,积极征求学员意见,激发学员的主观能动性。比如:由学员主持专家讲座全过程,专家介绍、总结点评、互动交流,“学员主持”以主人翁的姿态进入培训现场,培训气氛融洽,弥补专家讲座“一言堂”的不足,提高专家讲座的实效,论坛交流更加突出学员的主体,学员主题发言内容丰富,互动研讨气氛热烈。
4、与时俱进,开展网络学习。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对教师的需求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教师教育模式面临多方面的挑战。面对信息化教学和教师培训模式变革的双重诉求,我们必须利用“互联网+”战略对教师培训方式进行“流程再造”,才能建设“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开放教师研修环境。在网络时代,还要求教师能够熟练地运用多媒体和网络展开教学,切实做到培训课堂艺术化,培训手段多样化。这样不但让参训教师在培训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发展个性,也为教师开展教学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教师培训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科学的、高效的做好培训过程中的管理工作,才能使培训教师,在经过系统培训后表现出满意的精神面貌,科学的理念重塑和明显的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司编:《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英]约翰.怀特著:《再论教育目的》,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3]项贤明著:《泛教育论——广义教育学的初步探索》,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4]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师培训;模式
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的培训已经越来越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视,但在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大规模的教师培训,流于形式主义;面授式的教师培训,培训形式单一;缺乏互动的灌输式教师培训,效果甚微。中小学教师培训目标主要是培养中小学教育的专业教师,中小学教师除了需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外,还需要具备管理、专业能力。创新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使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工作能够真正适应和满足中小学教师的需求。培训模式是为培训目的服务的,而培训目的又制约着培训模式,当前改进教师培训工作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就是细化培训计划,在教师培训工作中跟培训对象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需要,确定不同的培训目标,安排有差异的培训内容、方式、形式及重点等,从而通过培训使每位教师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获得进步和发展。
一、建设师资队伍,为培训开展提供保障
中小学教师是接受培训的主要对象,作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实施者,就要时时当好“楷模”。因此,做好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就需要培训机构全面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为教师培训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培训机构要做到以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以培训教师为本”“以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观念,结合新课标对中小学教师的要求,坚持“思想、业务、能力并重,聘请、培养、稳定并举”的原则,把培训者队伍的建设看做中小学培训的中心任务,开展人才培训的有效战略。为了做好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培训质量,还需要培训机构聘请更高层次、更优秀的培训人才,建立培训者队伍建设的有效机制,创新教师培训工作思路,保障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
二、教师培训的内容与模式的优化
1、以学科分班制为单位。采用分学科小班制的形式确保了培训的时空和课程有计划的实施,避免了高中、初中、小学以及幼儿园教师“共聚一堂”的现象,表面上看热闹非凡。实质上其背后是极度不和谐的局面。班级的成员来自不同学校,他们有不同的学科背景、学校文化背景,能真正实现相互间经验的分享和智慧的挑战。另外,在培训班中,教师们结识了许多新朋友,形成了有好的学习共同体。
2、专家与一线教师结合是提高培训质量的一项有力措施。培训班采取与各类院校合作的形式,邀請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省内的许多院校的专家教授,以及上海、江浙一带和本省一些有造诣、有风格、有特色的优秀学校校长、特级教师进行学科指导、谈为师的认识和经验,邀请市教科所教研员谈教育科研的方法和途径。专家与一线教师渊博的知识素养,昂扬饱满的激情,丰富的实践经验都能激发了参训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不仅仅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得到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更为他们的教学生涯指明了新的方向。
3、突出主体,创新方式。教师参与培训的目的及对培训的主管要求式各不相同的,而传统的专家讲授式的集中培训则很难满足不同教师的实际需求。期间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培训内容、方式、要求和标准的统一性与培训对象的个体差异性之间的不一致性和矛盾性,两者之间的矛盾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培训的有效性。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在培训方式的选择、培训地点的安排和培训过程的管理等方面,积极征求学员意见,激发学员的主观能动性。比如:由学员主持专家讲座全过程,专家介绍、总结点评、互动交流,“学员主持”以主人翁的姿态进入培训现场,培训气氛融洽,弥补专家讲座“一言堂”的不足,提高专家讲座的实效,论坛交流更加突出学员的主体,学员主题发言内容丰富,互动研讨气氛热烈。
4、与时俱进,开展网络学习。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对教师的需求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教师教育模式面临多方面的挑战。面对信息化教学和教师培训模式变革的双重诉求,我们必须利用“互联网+”战略对教师培训方式进行“流程再造”,才能建设“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开放教师研修环境。在网络时代,还要求教师能够熟练地运用多媒体和网络展开教学,切实做到培训课堂艺术化,培训手段多样化。这样不但让参训教师在培训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发展个性,也为教师开展教学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教师培训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科学的、高效的做好培训过程中的管理工作,才能使培训教师,在经过系统培训后表现出满意的精神面貌,科学的理念重塑和明显的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司编:《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英]约翰.怀特著:《再论教育目的》,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3]项贤明著:《泛教育论——广义教育学的初步探索》,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4]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