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与泪之间的刀子

来源 :艺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fanti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契诃夫被誉为“人类灵魂的深刻精到而技巧高超的解剖者”,他关注与表现的是人类具有普遍意义的心灵状况,其绝笔之作《樱桃园》以面对过往注定要消逝的“美丽”的感伤、樱桃园中人物错位生存的人类弱点的揭示及剧中人物身在此而心系彼的逃避现实情结的精彩演绎,自问世起百年间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与共鸣。历代观众感到剧中涌动的潜流,彻悟作者的良苦用心,即“微笑地面对苦难”,以喜剧精神去观照生活中的种种磨难与无奈!
  【关键词】 《樱桃园》;契诃夫;生活本质;喜剧性;观照
  [中图分类号]J83 [文献标识码]A
  《樱桃园》是契诃夫的绝笔之作,该剧被视为他戏剧创作的巅峰而不断被搬演到各国戏剧舞台。值得一提的是,《樱桃园》自问世起每年都有舞台演出,足见其经典性和世界性。
  究其原因,正如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所言:“契诃夫是一位人类灵魂的深刻精到而技巧高超的解剖者。”契诃夫关注与表现的是人类具有普遍意义的心灵状况,由于触及灵魂深处,才会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与共鸣。医生出身的他独具表现现实生活的冷静、客观、深刻与细腻。缘此,他的剧作才具有非戏剧化倾向,看似平平淡淡、波澜不惊的日常生活,却蕴含了深厚的人生哲理,笑与泪兼具,一如生活本身。
  观看契剧如慢品一道独特的精神盛宴:初尝滋味似觉平淡无奇,再品恍然领悟,随后渐入佳境,感到剧中反映人物和事件背后所涌动的潜流,彻悟作者的良苦用心,即“微笑地面对苦难”,以喜剧精神去观照生活中的种种磨难与无奈!因此,契诃夫的剧作首演时,往往不能立即被人们所接受。以至于面对首演常常心怀戒惧,以出国云游来躲避其结果。所以,契剧是需要慢慢欣赏才能逐渐了然它的个中滋味的。
  毫无疑问,《樱桃园》是具有象征意味的:首任导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对剧名的解读为“不能带来任何经济效益,在它的花园本身,在它开放的一片花中,蕴含着过去的贵族生活的诗意”,所以,樱桃园本身就是巨大而美好的象征物。它象征着“一切虽然陈旧但毕竟美丽的事物,而在人类社会前进的进程中,人们又不得不与这些陈旧但毕竟美丽的事物告别”。因此,《樱桃园》宣泄与表达了人类对时代变迁和历史更迭发展的无奈与困惑。该剧经典之处在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艺术家对其表现主题都能做出新的解读与诠释,能常演常新。这要归功于契诃夫是站在一个高度上,俯视人间的沧桑变化。在此,我们试图对该剧所表现出的对人类生活本质的喜剧性观照加以探析。
  一、注定要消逝的“美丽”
  宁静而美丽的樱桃园颇具诗情画意和贵族生活情调,它承载着女主人公柳苞芙童年、青春及一切美好的记忆:
  柳苞芙:要知道我出生在这里,我与父亲和母亲在这里生活过,还有祖父,我爱这所房子,失去了樱桃园就会失去我的生活的意义,如果一定要卖掉,那么把我连同这个园子一起卖掉好了……(拥抱特洛菲莫夫,吻他的额头)要知道我的儿子是在这淹死的……(哭泣)可怜可怜我吧,我的善良的好人。
  特洛菲莫夫:您知道的,我全身心地同情您。
  柳苞芙:但您应该用另外一种口气来说……(掏手帕,一份电报掉落在地上)我今天心里很痛苦,您简直难以想象我多么痛苦。这里太喧闹,每一个声音都刺激我的心,我浑身发抖,但我又不能独自把自己关在房里,我害怕一个人守着这份寂寞……
  樱桃园是人类生活精神家园的象征。然而,这一切将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逝去。如同我们今日在博物馆的文物身上所间接感受到的古人所拥有的精致生活——考究精致的器皿、精美绝伦的服饰与主人严谨不苟的生活态度,这一切的“美丽”都随风而逝!如同曾经惊艳倾城的美人一般迟暮了。“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的美丽心情与勃勃兴致不再!环肥燕瘦的审美情境不再!不过,处变不惊的契诃夫自有一番理论:他认为时间的流逝与时代的更迭如同自然界的四季交替一样自然,是不可更改的规律。因此,人类面对“注定要消逝的美丽”是用“笑而不是泪”的喜剧态度来对待。 缘此,他才会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把《樱桃园》演绎成悲剧而大发雷霆,认为处理成悲剧是对他写作本意的严重误读!
  二、人物错位的喜剧性生存状态
  细观《樱桃园》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剧中人物都处于一种错位状态:樱桃园女主人柳苞芙从巴黎回到樱桃园是要重温往昔的美好记忆。她手中明明有一笔钱可以买下她心目中的精神家园樱桃园。但是,她却把它花销在维持贵族生活方式的谈情说爱上,用姑妈给她买樱桃园的这笔巨款供养情人:
  柳苞芙:……亲爱的,我有什么办法,他得病了。孤身一人,很可怜,有谁能照料他?有谁能防止他犯错误?有谁能让他按时服药?有什么好隐瞒的,我爱他,这是明摆着的。我爱,我爱……这是我脖子上的一块石头,我去和它一块儿沉入河底好了,我爱这块石头,没有它我无法生活。(握紧特洛菲莫夫的手)彼嘉,别把我想得很坏,别对我说什么,别说……
  特洛菲莫夫:(含泪)请原谅我的直率;他可是把您抢光了!
  女主人公柳苞芙在樱桃园被拍卖之际,念念不忘的是情人,她以举办贵族舞会来麻醉自己、忘却困窘和支撑门面,毫不顾及美丽的樱桃园因即将易主而永远失去,任凭斧头砍伐树木的心痛声音响起!她始终不肯面对现实,最后逃之夭夭地回到巴黎。而她的兄弟加耶夫也是个缺乏担当之人,他整日耽于幻想,过着好逸恶劳的生活,甚至到了没有仆人伺候就会穿错裤子的程度,是个十足的“不中用的人”。
  这家的仆人也严重错位:小女仆杜尼雅莎处处模仿贵族小姐做派,身为仆人却小手白嫩,很少干活,整日想入非非地欲攀高枝:
  杜尼雅莎:(停下来往脸上扑粉)小姐叫我来跳舞,说男士多,女士少,而我一跳舞就头晕,心乱跳,费尔斯·尼古拉耶维奇,邮局里来的那位刚刚跟我说了句话,叫我差点喘不过气来。
  [音乐声静下来]
  费尔斯:他对你说什么了?
  杜尼雅莎:他说您是一朵花。   雅沙:(打哈欠)无知……(下)
  杜尼雅莎:像一朵花……我是个心肠很软的姑娘,我非常爱听甜美的词儿。
  费尔斯:你晕头转向了。
  而男仆雅沙虽然只是个听差,却过着阔少般的生活。他恳求与女主人回到巴黎:
  雅沙:(向柳苞芙·安德列耶芙娜)柳苞芙·安德列耶芙娜!请允许我向您提出一个请求!如果您还去巴黎,就行行好,一定把我也带上。我在这里实在呆不下去了。(环视,小声地)您也看到了,这国家多不开化。这老百姓多不文明,这里多枯燥,饭菜多难吃,而且还有这个怪模怪样的费尔斯,尽说些没头没脑的话。您行行好,一定把我也带走。
  而错位最为严重的恐怕要属87岁的老仆人费尔斯。他面对贵族生活即将成为过去,无法释怀,依旧穿着象征上流社会生活的燕尾服,念念不忘过往生活的奢靡豪华与繁文缛节的礼仪,恰似鲁迅笔下站着喝酒而唯一穿长衫的孔乙己的做派。他身为奴仆却反对废除农奴制:
  费尔斯:不大舒服,早年间,来我们这里跳舞的都是些将军啦,男爵啦,海军上将啦,而现在呢,去请邮局职员和火车站站长来跳舞,他们还摆好大的架子呢。
  ……
  柳苞芙:费尔斯,如果这庄园卖掉了,你上哪去呢?
  费尔斯:听您吩咐,您叫我上哪去,我就上哪去。
  在樱桃园——费尔斯的生活家园已经失去之际,他还回忆着“早年间”舞会贵客临门的奢华场面,仍心有不甘地想继续跟随着主子为之效力。费尔斯作为旧日俄罗斯的象征在幕落时直挺挺地躺在舞台上,成为樱桃园的殉葬品,与旧日生活一起落寞孤寂地消逝而去!
  还有那个“永远的大学生”特罗菲莫夫,他赖在学校里,不肯走向生活,走向社会,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对现实的逃避态度!他代表着自诩清高、永远为理想高歌而愤世嫉俗、难以融入现实生活的一类人。因为面对现实的复杂状况,他会因缺乏行动力和应变能力而寸步难行!
  三、身在此而心系彼的逃避现实情结
  樱桃园的女主人柳苞芙从巴黎回到梦萦魂牵的故乡,本想挽回樱桃园被拍卖的命运,却无力回天。贵族的生活方式已经使柳苞芙姐弟俩只知伤感空谈,而拿不出挽救樱桃园的良策。最后,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美丽的樱桃园易主。柳苞芙又逃避现实回到巴黎,可是,回到巴黎又能怎样呢?囊中羞涩而贵族派头十足、一掷千金的柳苞芙日后生活的窘迫可以想见!
  契诃夫的另一部名作《三姐妹》亦然:她们都向往回到莫斯科,回到属于她们的过去的生活富裕、受到良好教育的美好生活氛围,用以逃避对现实的种种不满。她们反复说着到莫斯科去,渴望回到莫斯科以逃避并改变现实生活。在此,莫斯科已经不再是一座名城,而是成为企图改变现实的象征。但是,剧中的“莫斯科”只意味着过去,即便是回到“莫斯科”面对现实也会出现新的问题。所以,“莫斯科情结”只能像海市蜃楼一样虚幻迷离,是永远无法实现的幻梦!
  契诃夫用他精到细腻的笔触以及对人类弱点的悲悯情怀,以喜剧性观照的方式,通过《樱桃园》揭示了人类生活本质,让今人含着悲喜交集之情感受着其用“笑与泪之间的刀子”解剖生活的韧性与力度,从而与之在情感上穿越时空相契合——同欢喜、共伤悲!
  参考文献:
  [1](苏)叶尔米洛夫.论契诃夫的戏剧创作[M].张守慎,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
  [2]董晓.感受冷酷的喜剧精神[J].艺术评论,2010(11).
  [3]焦菊隐.《樱桃园》译后记[J].戏剧艺术,1980(3).
  [4]童道明.一座永不凋谢的“樱桃园”契诃夫剧作《樱桃园》赏析[J].剧本,2011(8).
  作者简介:高晶,天津艺术职业学院副教授,公共课教学部主任。
其他文献
导语:2013年10月4日,携带一本《基耶斯洛夫斯基谈基耶斯洛夫斯基》,笔者从阳光寂静的小岛厦门飞向晚秋尚未冻结的华沙平原。基耶斯洛夫斯基是笔者此行最重要的目的。作为一名华沙大学的交换生,笔者每天穿越于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片场——科学文化宫的地下通道、克拉科夫大街的圣十字教堂以及耸立哥白尼雕像的波兰科学院。推开华大古老教学楼厚重的大铁门,听从来不微笑的Miroslaw Jelonkiewicz 教授郑
期刊
【摘要】 音乐剧《三峡石》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散文化的诗化结构、浪漫的舞台写意美学以及歌、舞、剧三者的水乳交融构成了该剧的主要艺术特色。  【关键词】 音乐剧;《三峡石》;诗化结构;舞台写意  [中图分类号]J81 [文献标识码]A  在雄伟壮观的三峡工程建设背后,发生了无数与之息息相关动人的故事,由此而产生的三峡题材的舞台艺术作品也备受政府和民众的关注。由湖北省歌舞剧院创作排演的音乐剧《
期刊
【摘要】 《无人区》与宁浩之前的“疯狂”系列电影一样,采用了多条线索相互交叉的叙事方式,以及相对固定的角色设置,显现出商业电影成熟的类型特征。而在看似相同的故事框架和角色设置里,宁浩又力图在《无人区》中突出不同于往的人性言说和现实指认,使电影呈现出一些新的精神气质。  【关键词】 叙事伦理;语境;张力;个体;现代性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正如李安把少年“派”的故事场景展开在广
期刊
【摘要】 本文分析了忻东旺油画肌理在产生、发展、成熟及新的尝试等几个阶段的特点和变化,揭示了忻东旺油画肌理形成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忻东旺;油画;肌理;笔;画刀  [中图分类号]J22 [文献标识码]A  忻东旺的英年早逝是中国油画界的巨大损失,他表现农民工形象的油画是中国肖像画创作中最为成功也是最为深刻的作品之一。这些农民工形象几乎都是写生绘就的,他们真实而又感人。画面上那些特有的肌理就像
期刊
【摘要】 一部好的歌剧,不仅仅需要用音乐以及舞台效果这些直观外显的能量来塑造人物形象,更需要优秀的脚本为歌剧建构框架,通过文字能指与所指间的转换来把握故事矛盾冲突的原因,而演员也需要展现给观众文字带来的想象与启发,让观众有更深刻的体悟,从而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更加到位。由莫凡先生创作、上海歌剧院排演的歌剧《雷雨》就是这样一部成功的剧作。  【关键词】 歌剧《雷雨》;世俗性;错位性;语言抒情性  [中图
期刊
【摘要】 本文对忻东旺绘画作品中微张的嘴、粗大的手以及有意味的场景细节等个性化细节做了审美描述与精神意义的解读,指出忻东旺的农民工肖像创作有着表现历史主体、浮现历史现场的文化意义,这种文化意义的表达体现出他“大处着眼”的一面。而作品中一个个富于个性并见出特定精神的细节,则体现出忻东旺创作上“小处着手”的精微与专注。这些个性化细节既表现出忻东旺的创作个性与美学精神,更服务于作品主旨与人物精神的表达。
期刊
【摘要】 宋代山水画的精神是天人合一,山水境界是绘画的主角,沈彤山水画继承了宋代山水画的基本特征,始终让境界成为山水画的主角,不让笔墨越俎代庖。此即“境通两宋”。沈彤山水画既有传统性,又有时代性,吸收了西方风景画的写实观念和技法,故称“技采中西”。写实法的引进,引起了山水画的一系列变化,表现于风格、空间、感觉性、色彩等方面。  【关键词】 沈彤;山水画;境界;笔墨;写实  [中图分类号]J22 [
期刊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降,来自亚细亚的大师们,以独特的银幕景观,以拙朴而不寻常的光荣,诠释了当代电影新势力的内涵。这是推崇人伦亲情,信守中庸哲学,坚持“主情主义”风格、大众主义路线,重视与自然相融的空灵、典雅的东方情致的电影。作为世界影坛的一种“逆生长”,亚洲新电影融汇着世俗化的儒教、佛教和道教观念,体现着“仁者爱人”、“慈悲为怀”的向善自觉,渗透着禅学的精神法则,不断揭示现实、讲述现实,在
期刊
【摘要】 电影《BIRDY》和话剧《鸟人》这两部作品,跨越时间、地域以及艺术形式,均选择以“鸟”为中心意象,并通过对鸟人的刻画,以小见大地探讨了现代人在身份认同上所遭遇的焦虑,并且都形成了忧郁的艺术氛围,本文旨在将两部作品结合进行评述。  【关键词】 鸟;困境;身份认同  [中图分类号]J13 [文献标识码]A  科学研究表明,鸟类大约出现在1.5亿年前,远早于人类,可以说,自人类诞生以来在,鸟一
期刊
【摘要】 微电影作为新兴的电影形态,本身是大众文化兴起的表征。其代表的是一种个性化的艺术制作与认知图式影像化的可能,也为以往电影传播中的“观众”提供了自我影像化书写的一种路径。然而微电影理论建设还相对滞后,相较于传统电影复杂的影像语言,微电影的摄制应该考虑保留基本的技术手段,去除不必要的复杂形势,在镜头语言上有所创新。  【关键词】 微电影;艺术形式;文化;理论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