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音乐欣赏“三步曲”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muye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音乐教育的总目标是:“通过音乐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小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可见,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音乐欣赏在一般人看来似乎“有点难”。听音乐并不等于听懂音乐,听懂是需要经过学习和训练的。美国作曲家艾伦·科普兰提出,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是在三种不同的层次上听音乐的,即感官层次、表达层次和纯音乐层次。那么,小学生音乐欣赏就可以以这“三步”为标准,将小学生带进音乐的殿堂。
  一、全身心的聆听
  聆听音乐是为了愉悦聆听者的身心。当一个人找到自己喜欢的、觉得好听的、适合时下自己心情的音乐时,就会让耳朵和当下自己的心情得到满足,这是音乐欣赏的第一步——“感官层次”的欣赏。这个时候聆听者可以不用思考,边享受边毫无压力地沉浸在音乐中,音乐的力量就可以把聆听者带进或春雨绵绵的暖春,或热情似火的炎夏,或凄婉悲凉的深秋,或瑞雪纷飞的寒冬……音乐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一响起就瞬间改变了当下的氛围。
  教师组织小学生聆听古典音乐时,可反复聆听多遍,为后续的欣赏奠定基础。若想把欣赏古典音乐当作一件平常的事,满足感官体验则是接近古典音乐最容易的途径,尤其对于刚开始欣赏古典音乐的人来说。这一层次的欣赏,只需聆听,用心感受即可,只要学生真正地享受音乐,那就是踏入音乐殿堂的第一步。
  享受音乐是第一层次,但音乐欣赏教学绝不该只停留在最表层的感官享受。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能只停留于对音乐表层的喜爱,要带领他们进一步探索作品背后的内涵。
  二、全开放的交流
  1.音乐欣赏的第二层次“交流”,是表达对音乐的理解
  人们总喜欢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但是,音乐带给人们的感受有时是难以表达的,而且在不同的音乐、不同的人以及不同情况下,感受都是不同的。人们都试图从音乐中找到所要表达的含义,正是这个原因也使许多人觉得古典音乐难以欣赏。这是人们的错觉,觉得不知道作品具体表达了什么内容,就是听不懂音乐。即便有着自己的感受,又怕自己理解的不准确。虽然音乐是可以表达意义的,很多人以为每一首作品都应该只有唯一的含义。但是,若试图让人们对同一首音乐作品用非常准确的话语来解释它的含义,这是不切实际的,而且也不是正确的音乐解读之道。
  人们习惯于用具体的画面来欣赏音乐,它在不同的情境下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而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境中聆听,其感受有时是相反的。人们听得懂《浏阳河》,却觉得听不懂传统筝曲《柳青娘》,好像用文字来描述《浏阳河》的曲子更容易。而一首曲子如果总是重复同样的信息,慢慢地就会感到枯燥乏味。但是,每次听同一首曲子都有细微差别的音乐,会让人更加喜欢这首曲子。所以,音乐可以表达某种含义,但不要用死板的、准确的语言来为音乐定性。
  教师只要秉承上述音乐欣赏全开放的原则,不给小学生任何的标杆、思路、暗示,让他们自由地欣赏,交流他们从内心产生的感受,鼓励他们表达出自己与别人的不同理解,用全开放的态度欣赏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殿堂里自由徜徉。
  2.音乐欣赏教学能够培养小学生的感受能力
  在开展音乐欣赏课程时,教师辅以图片、舞蹈、录像、诗歌等,再结合听觉、视觉、动觉帮助小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增强小学生的想象力。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指引小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欣赏活动,不拘一格地表达对音乐的感受,用不同的感官、不羁的语言,用多种艺术形式表现对音乐的感受。另外,教师还可设计音乐创编活动,但要注意不对小学生的欣赏活动作明确的指向性暗示,让小学生全开放地演绎音乐、表达情感,注重个性化情感的表达。同时,教师应积极倡导和提供一个让小学生轻松、放手表现表达和表演交流的氛围,让他们在音乐欣赏中真正活跃起来。
  例如,在欣赏《龟兔赛跑》时,教师就可引导小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旋律的起伏,用乌龟爬、兔子跳的动作,用自身的身体发自内心的感受做出的动作来表现乌龟与兔子在不同情境下的情感。又如,在欣赏《运动员进行曲》时,教師可以组织小学生结合律动,用踏步走与队形变化表现音乐的节拍和情节,这样可以加深小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感受和记忆。另外,在音乐欣赏中,教师还要引导小学生体验不同的音乐风格。
  三、与音乐对话
  1.所谓的纯音乐层次
  大多数教师的教学都止步于带领学生到达音乐欣赏的第二层次——表达音乐。那么,所谓的欣赏音乐的第三层次——纯音乐层次,是什么意思呢?音乐欣赏除了使人感到愉悦和寻求意义以外,还有什么呢?
  音乐原本就是由基本的素材构成的,包含了节奏、旋律、和声、音色。通常人们最容易关注旋律是否好听,其次是节奏,尤其是带有律动的节奏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声偶尔也会有人关注,但结构形式几乎没人关注了。音乐作为时间的艺术,在聆听时要把之前某个时刻的音乐与前不久刚听到的和即将听到的音乐联系起来,因为音乐描写的东西比较抽象,只有将音乐素材串联起来才容易理解。但这并不容易操作,人们必须记住那些不同时刻出现过的素材,慢慢地才能像读书一样,找到其中的脉络或者门道。
  其实,所谓的欣赏音乐的第三层次是以前两个层次为基础,是对音乐熟悉之后的融合,是与音乐的对话。首先,“感官层次”得到满足是因为舞台上站着的不同演员以及华丽的着装、布景、灯光等,这些元素让人们体会到愉悦的、具有仪式感的氛围。其次,“表达层次”来自舞台上发生的各种故事情节,人们被感动、被逗乐,这种具有某种意义的内容跟音乐中要表达的某种含义很接近。最后,剧情是如何铺陈发展的,就是所谓的欣赏音乐的“纯音乐层次”。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只需引导小学生用更加积极的态度去欣赏音乐,让小学生更加有意识地带着与音乐对话的心情踏上与音乐对话的纯音乐欣赏之途。
  2.音乐欣赏教学的“第三层次”
  如何引领小学生走上欣赏音乐的艺术旅途,需要教师的耐心和智慧。教师不仅要通过多种途径,让小学生喜欢聆听音乐、表达音乐,而且要在此基础上让他们学会享受音乐、与音乐对话。音乐欣赏教学要走出传统教学的藩篱,既要让小学生利用音乐知识和乐曲作者的背景帮助他们理解音乐,又不能让所谓的音乐知识和作者背景故事干扰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根据教材内容和小学生实际,采用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让小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小学生阳光的审美情趣,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学无止境,教无定法,音乐欣赏教学要不断创新求异,才能将音乐欣赏教学质量推上更高的层次。
  总之,音乐教师需要秉持开放性的教学理念,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做好小学生的良师益友,要注重引领小学生的心灵与音乐去交流、去体悟,让他们情不自禁地融入作品情境中,在好的音乐作品中汲取积极情感,身心得到愉悦的体验,从而真正提升小学生的音乐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五里树小学)
  (责任编辑 岳舒)
其他文献
在当今教育领域,“强化生命教育,培养学生的生命理念”已经成为教育者的共识。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学科,语文教师要责无旁贷地承担起生命教育的重任,让学生懂得关爱生命、珍惜生命。本文立足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深入分析生命教育的渗透策略。  一、鼓励个性解读,培养生命意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文本的解读,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观点。笔者认为,真正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应该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观点,可以畅所欲言,表达自我,无
期刊
如果将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比作一条浩浩荡荡的大河,那么古诗词无疑是其中的珍宝。不仅如此,古诗词还是对学生进行古典文学启蒙的最佳媒介。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需要利用多元路径展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以提升语文教学有效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需要引起教师重视。如果教师可以创新教学策略,为学生营造诗情画意的氛围,将能有效帮助学生感受诗词之美。  一、创设情境,丰富过程  利用多元化教学方式,能有效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深入,教育体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小学语文教学同样经历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对语文教师而言,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他们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只有持续不断地优化教学策略,才能让阅读效率持续、稳步提升。本文探究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关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  在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常常忽略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但是很难达到目标。事实上
期刊
小学阶段是综合素养形成的奠基时期,教师需要高度重视训练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奠定终身发展的基础,让学生受益终生。在具体的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情况,采用分级阅读的形式,增强英语阅读训练的针对性,提升阅读训练的实效性,促使学生在行之有效的阅读中提升英语阅读素养。  一、全面了解真实情况,科学制定分级阅读计划  学生作为英语阅读的主体,学生的英语水平、能力、兴趣等都是开展分
期刊
在小学阶段,信息技术教学主要以激发兴趣、学习初级操作知识为主。所以,真正重要的并非学生掌握了多少计算机知识,而是能否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探究兴趣,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机应用习惯。对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现代教育资源,赋予信息技术课堂更多精彩。  一、引入生活资源,促进学以致用  所谓生活资源,主要指的是生活场景、案例、经历、素材等。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元素若能出现在课堂上,势必能增添信息技术教学
期刊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大部分教师比较关注知识的传授,心理健康教育常常被忽视,这是片面的教育观念。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快速阶段,各科教师均肩负着培养他们健康心理的重任,这也是《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因此,在新时代下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需依据学生心理特点科学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将英语知识与心理学有机整合,深入发掘教材中隐含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从而升华英语课堂,发展
期刊
“教学做合一”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育理念,他认为“教学做合一”是对生活现象和教育现象的说明。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认识到语言的功能是交际与运用,要积极融入“教学做合一”教育理念,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动起来,使其乐于学习、学会学习,建立英语课堂新天地。  一、努力践行在做中教,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在传统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占据着绝对权威的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影响他们的学习热
期刊
高效课堂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教师的专业成长,构建高效课堂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教学常态,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日常教学中,无论教师的讲解多么细致入微,学生还是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疑问。当学生出现疑问时,如果教师置之不理,学生就会感觉很是失落,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对于学生的疑问,教师必须要认真对待,巧妙地利用这些“疑问”,
期刊
留白是艺术创作中最常用的技法,其效果是增强欣赏者的想象空间,实现“无声胜有声”。同样,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的课文,也会因作者含蓄的风格产生一定的空白。教师如能借助这些艺术空白引导学生填补,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走近文本,补白情节  对一些文学创作者而言,在创作过程中,为了布局谋篇、构思或者炼意的需要,他们常常会有意省去部分情节。对于这类“留白点”,教师需要引导学生
期刊
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由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学习能力四个维度构成,其中思维品质是在思维活动中得到训练和培养的,思维活动要经过“发现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动机—分析问题—绘制图式—运演图式去解决问题”等过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优化语篇教学,通过有效提问、读前预测、构建思维导图、读后写作等活动来训练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进行有效提问,开启思维活动  思维过程的开端是发现问题。面对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