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职业院校德育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职教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baol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借鉴国内外关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着眼于职业院校核心素养体系与核心能力的凝练与形成,在职业院校学生教育与管理实践中将核心素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丰富和完善素质教育理论,进一步理清推进素质教育的思路。
  關键词:德育管理;核心能力;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欧阳志梅,女,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党委副书记,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德育教学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29-0072-06
  蔡元培先生在《中国人的修养》一书中说道,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此语让更多教育界人士以及父母们开始思考当下我国社会普遍缺失的个人道德素养,开始关注孩子们“人格修养”的修炼,时至2016年,与之关联一词“核心素养”再次成为教育界非常时髦的一个热词。2016年年初,《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的出台,随之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此框架将核心素养综合表现为六大素养十八个基本要点,具体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此举意为面向学生群体的基础道德修养的有力引导,关乎中国公民素质的进步,关乎一个民族的富强与文明。
  一、中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评价现状
  (一)教育部门视角
  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明确了德育目标:“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企业视角
  2015年,某网站评出“企业最关注应届生哪些能力”中前六位的依次是团队合作占84%;主动性占80%;归纳思维占47%;组织意识占22%;人际理解占16%;情感成熟占14%。同时,评出“试用期内最让企业头疼”的依次是文化融合占43%;以自我为中心占29%;跨团队合作占27%;沟通占23%。
  由此可见,企业对毕业学生的需求最期待的不是文化成绩的高低,而是学生综合表现出来的可持续发展的一些综合素养与能力,这也是国家所导向与期待的。
  二、学生核心素养概念的理解
  所谓学生素养,实质为学生素质的通称,此概念百度百科指:以学生个体的先天禀赋为前提,以后天的环境、教育为条件,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生个体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而让核心素养成为热搜,关键在于“核心”前缀[1],它不是“一般性的”素养,也不是“全面”素养,而是“关键性的”素养,是“核心的”素养,反映个性需求和社会需求,也反映本土化需求和全球化需求,即在21世纪学生最应该具备的那些“最核心”的知识、能力与态度,从教育角度一语道破我们终究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国家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就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于职业类学校来讲,如何构建“职”姓特色的素养与能力框架,并将之付诸于实践,是职教德育工作者一直在探索与思考的话题,镇江高等职业学校为之做了一些尝试。
  三、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实施路径
  核心素养不是先天遗传,而是后天教育习得,在于教育思想与教育制度的架构与健全发展。网络上关于素质与素养的关系与发展、核心素养的概念界定与研究、学科素养等研究与争论较多,但如何让“核心素养”在中高职类学校中生根、开花的探索与实践却相对较少,镇江高等职业学校着眼于五年制学生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要求,探索出一个有自己特色的“122”学生素养发展模块,让学生发展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参与与融合中得到锻炼与升华。
  所谓“122”就是确立一个核心素养发展体系,构建二维德育团队,融通两条整合路径,培养具有21世纪工作技能及核心竞争能力的职业人和社会人。
  (一)确立核心素养发展体系,明确培养方向
  国外的诸多核心素养框架并不相同,有的走的是“全面路线”,几乎涵盖学生的所有素养;有的走的是“简约路线”,只涉及关键的几个素养。中国核心素养框架简约为六字素养——可行、可学、可用。
  镇江高等职业学校着眼于职业学校“职”性特色,从2012年就提出学校“力行”德育目标体系建设(如图1所示),以“力行”文化为内核;以“三好”“四自”“五S”为主线;以课堂教学、学生社团、德育活动为主要载体,通过制度建设、团队打造、课堂阵地、活动承载、评比促进和考核保障六条途径;以队伍建设、综合考核、经费落实为工作保障,促进学生三维素养(公民素养、能力素养、职业素养)目标实现的德育目标体系,为社会培养有道德的“社会人”和高素质的“职业人”。在此基础上,2015年,又以众创为根基围绕三维素养目标提出“自信乐观、智能精湛、好学儒雅、敢为人先”十六字学生素质发展具体目标,将三维素养具体化并分阶段实施。2016年,配合“核心素养”出炉,学校抽样555人,网络投票产生了职业学校学生“核心能力”十四条(如图2所示),排在前六的依次是:社交礼仪能力、团队协助能力、明辨是非能力、遵纪守法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既体现了职业类学校本土专业发展需求,又体现了本校学生长期文化积淀的能力展示。
  三维素养、十六字素质发展目标以及核心能力十四条明确了学校 “培养什么样的人”,为学校教育指明了方向。而回答“怎样育人”就是要让核心素养在教育实践中落地、开花、结果。
  (二)构建二维德育团队,搭建培养队伍
  落实核心素养和核心能力内化于心的渠道之一,就是将核心素养具体化为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具体素质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镇江高等职业学校依据五年制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专业学习特点,确立学生发展阶段性目标(如图3所示):精学业、高就业、善创业。通过目标设立阶段化,让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不断拥有成就感。   把核心素养细化为不同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新加坡在此方面做得很好,值得我国借鉴。镇江高职校通过构建二维德育团队,将学生发展目标按照“社会人”和“职业人”两个维度进行分解培养(如图4所示)。二维德育管理团队是指纵向团队与横向团队,以常规管理和专业建设为平台,其中,纵向团队以专业为单位组建,着力于学生在专业成长过程中目标素养的达成;横向团队以年级为单位组建,着力于学生在生理心理发展中目标素养的达成。二者为学生素养达成分阶段实施提供有效抓手和检测平台,共同构成对学生开展教育管理的立体网络。“社会人”目标:围绕将“学校人”培养成为有道德“社会人”的目标,横向团队着力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的合格公民;“职业人”目标:围绕将“学校人”培养成为高技能“职业人”的目标,纵向团队着力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和合格建设者。
  (三)融合两种路径,盘活培养方式
  核心素养是整体的、综合的、交融的。[2]作为学习共同体,学校的教育使命旨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国民教育的课程体系来铸造未来国民的核心素养;另一方面,通过参与有真正文化意义的活动,投身于具有学习价值的探究活动,来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国民核心能力。
  镇江高职校,一方面,通过融合积极探索“1+X+Y”课程结构,落实素养教育;另一方面,通过创新“项目化”德育活动运行方式,提升学生发展核心能力与核心素养。
  1.德育实践课程化,充实素养内容。镇江高职校立足职业特点,对各种教育资源进行渗透式、融合式整合,积极优化课程结构,超越于学科的知识、能力,指向于核心素养,形成1+X+Y课程结构,“1”项(国家基础性课程)与“X”项(实现专业化发展的专业课程)与“Y”项(实现个性发展的活动课程)三者之间的相辅相成,形成合力。1+X主要通过课堂主渠道来落实和实施,而Y则通过跨越学科的主题教育活动进行课程转化和升华。
  在“Y”项活动课程建设上,学校将一些跨学科素养的课程形态趋向于多样化,将之与德育活动消弭式整合[3],超越学科边界,将学生的学习与其社会生活、实践打通,不拘泥于同一个教室、同一班同学,以活动项目为主线,形成富有个性特色的校本化德育课程。学校以主题班会、文韵校园、礼仪教育、社团建设、创业实践等教育活动为抓手,围绕学生人文素养与职业素养的养成,采取整体设计、分步实施、总结反馈的推进策略。目前,构建了三个校本化德育课程:“德技双馨——力行主题班会”“明礼修身——文明礼仪值周”“文韵讲坛——力行素养讲座”,通过在某一实际生活情境下“体验、整合、实践、创造”,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创新能力。
  比如,“明礼修身——文明礼仪值周”课程(如图5所示),分三个教学环节:(1)晨课(训)(每天15分钟),自主学习校本教材《八礼四仪读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本》,一周时间完成通读;(2)午课(训)(每天15分钟),按照《值周晨午课安排》开展教学活动;(3)文明礼仪岗位实践(其他在校时间)。将“八礼”“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要求分解融合在文明礼仪值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这样的安排有自主学习、理论学习阶段,也有老师教学示范培训、实践锻炼阶段,做到了“学中做,做中学”。全班按照任务模块被划分到不同的小组承擔不同的任务,考核采用学生行为自评、责任点教师点评、班级值周工作总结、职能部门总评等四个环节对值周班级、学生进行课程评价。通过一周一班的文明礼仪实践轮训和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学生的基础文明行为习惯达成率明显提高,学生在参与体验中,所学知识得到拓展或深化,学生社交礼仪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探究问题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一切素养都在参与和实践中悄然生长。
  2.活动项目化,落实素养内容。核心素养不应该只是一个抽象的、理论性的框架,而要根据学生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特点,把核心素养落实到不同教育活动中,并产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效应。
  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突出教育活动的顶层设计,服务层(部门)把德育内容有机分解到相对独立的主题活动项目中,布置到操作层(系部、二维团队)进行落实。督查层配合服务层通过六条教育途径进行检查、考核,逐步形成一套相对固定的项目工作流程。
  比如,在“文韵校园”主题活动项目(如图6所示),由“古韵朗朗”“史韵悠悠”“书韵潺潺”“艺韵汩汩”四大版块组成,汇集了十多项具体教育活动。学校“力行·科艺节”主题活动项目,由专题讲座类、科技与专业类、文化与艺术类三大模块构成,具体又包括十多项教育活动。所有活动围绕职业学校德育大纲6+1条德育内容展开,殊途同归,针对五年制学生不同阶段身心特点、兴趣点和关注点等不同,将一系列教育内容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全方位渗入到不同的德育具体活动中,并产生润物细无声的内化效应,最终达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和核心能力。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只有这样,它才能坚硬,什么都不惧怕。人的成长历程也是如此,每个学生的核心素养都是在动态过程中不断发展的,学校的意义就在于不断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可能性,通过文化引导、课程改革、主题教育等多维度的立体化途径,促进核心素养的可持续发展。当然,学校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还需建立一个连贯的支持系统,既包括系统内的有关部门、教学研究机构等多层级的支持,也需要系统外的社会组织、企业、社区、家长及社会公众等多方面的广泛支持与协助,合力打造促进素养教育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系统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 褚宏启,张咏梅,田一.我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其培育[J].中小学管理,2015(9):4-7.
  [2] 钟启泉.核心素养的“核心”在哪里[N].中国教育报,2015-04-01(7).
  [3] 窦桂梅,汤卫红.核心素养的学校应答——以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为例[J].中国德育,2016(1):32-34.
  [责任编辑 李 漪]
其他文献
摘 要:职教教师关系到高等或中等职业院校办学质量的高低,更直接地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后期推动力。介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对于如何培养出适应新时期发展的人才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而这项重大任务便落到职业院校特别是职教教师身上。目前,对于培养职教教师主要采取职后培养方式为主,试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探索职教教师职前培养问题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职教教师;职前培
期刊
摘 要:为解决新型城镇化社区普及中职教育中,缺乏实训设备和企业技师指导等问题,一方面,需要实现社区普教与企业深度合作,紧扣企业转型升级,将新技术及时渗透到社区职教之中;另一方面,需要紧扣农民工市民化,实施以现代企业文化为主导的城市文明教育。为此,需要建立起地方政府主导的“社区-企业”深度合作宏观机制;社企深度合作普及支柱专业的中观机制;协同开发课程与教学资源的微观机制。以此切实推进新社区普及中职教
期刊
摘 要:教师事关重大,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提高中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性工作在于提高平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键取决于教师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实施能力。“课例研究”作为一种“架构”的技术,对成就“教师即研究者”梦想有积极地促进作用。从“是何”“为何”“如何”维度,梳理课例研究的发展过程,分析实现中职学校内涵式发展的现实需要,并以吉林省延边州的实践为例,从教研部门、基层学校、研究小组三个层面,概要性介
期刊
摘 要:根据FPA性格色彩理论,充分了解大学生性格特点,以影视动漫专业为例,匹配企业实际岗位,实现项目小组人员优化配置。研究方法是:选取117名学生,采用由乐嘉编写的《性格色彩速写与解读》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为:学生性格在红色和绿色里面分布较多,黄色偏少。实际项目中,学生未考虑性格因素推选组长,导致项目质量不佳。在项目课程小组人员配置时要综合考虑学生实际能力、兴趣与性格因素,才能够实现项目效果最
期刊
摘 要:中职音乐课应合理规划欣赏课,音乐教师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增强中职生参与欣赏课的兴趣,从而提高中职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中职;音乐教学;音乐欣赏;审美素养  作者简介:刘娟,女,江苏省宿城中等专业学校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33-0051-03  音乐欣赏课是中职音乐課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中职生
期刊
摘 要:数学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现实且应用于生活,教学过程是帮助学生把现实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为例,从情境引入的生活化、知识建构的数学化以及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教向学的转变三个层面入手,开展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充分展示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凸显生活现象的数学化。  关键词:数学教学;情境引入;知识建构;生活化;数学化  作者简介:陆静,女,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
期刊
摘 要:现代职业教育和企业发展需要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而“研”则是产教深度融合后的必然发展阶段。产学研结合的关键是构建良好的机制,为确保校企深入、持久地开展产学研合作,惠山中等专业学校积极探索构建了一套良好的产学研结合运行机制,即物质供给机制、人员保障机制、经费投入机制、风险管理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和成果转化机制,以此提高产学研成员合作的积极性,保证产学研结合的可持续性。  关键词:高职校
期刊
摘 要:借助会计电算化专业成为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契机,构建由培养目标、培养要素和培养形式三个维度组成,以工作任务、业务流程为载体,随着财政规章的变化而更新调整,融“教、学、做”三位一体,动态的、立体的实践教学魔方体系。探讨模拟单元实践、仿真岗位实习、全面综合实训三级实践教学系统魔方的运作模式,倡导师资队伍、实训设施、管理制度三个方面保障工程。通过专业建设、校企合作和服务社区等方面,验证实践教学魔方体
期刊
摘 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时代,以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研究为背景,以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发展研究为切入点,分析了“十二五”时期苏州经济转型升级与高职教育发展现状,指出了苏州高职教育创新创业面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改革背景下苏州高职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  关键词:高职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苏州  基金项目:2016年度
期刊
摘 要:现阶段,高职院校已经越来越重视社会服务职能,通过各种途径激励教师参与到社会服务中去,但服务意识与自身能力服务途径不畅、激励机制欠缺等因素均制约了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效率和效果。高职院校应通过建立开放式的高职院校教师引进与培养机制、采取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搭建社会服务平台等途径,以促进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提升  基金项目:2014 年度浙江省现代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