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解读文本是语文老师上好课的前提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drag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州推行教学“七认真”管理已经多年,其中“认真备课”列为“七认真”之首。认真备课的第一步就是老师对文本的解读。文本解读的正确与否,解读得透彻与否,是老师能否上好课的前提。
  说也奇怪,常被语文老师挂在嘴边的“文本解读”一词,《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都没有收录。新出版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有收录:“通过分析来理解。”
  那我们语文老师如何理解“文本解读”呢?文本解读就是对文本的理解。文本理解的价值在于实现我们与作者的交流,通过自己的解读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形成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文本解读具有开放性、多元性、历史性、现实性、生成性、个性等特征。
  下面就以国标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的课文《九色鹿》作个例谈。

一、把准体裁


  文学作品的体裁有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九色鹿》应属散文体裁。按表达体裁分有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剧本、传说、寓言、笔记小说、正史、童话、对联和笑话等。《九色鹿》仍属散文体裁。散文是没有严格的韵律和篇幅限制的文学样式。这里说的散文是广义的体裁类别。继而,我们可以确认,《九色鹿》应属散文体裁类中的故事体裁。
  检索了很多老师对《九色鹿》教材的分析,也翻阅了一些教参教辅用书,有说是神话故事,有说是民间故事。那究竟怎么界定更确切呢?
  咱们不妨先来读一读学者们罗列的“神话”必须具备的几个条件:第一,必须是人类演化初期的故事;第二,必须是单一的事件;第三,述说神话的承传者一定得对所述说的内容信以为真。再来说民间故事,它一般是从远古时代起老百姓口口相传的一种题材广泛的叙事体故事。它们语言奇异,大多以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某种关系。多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常常超越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常给读者带来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感觉。对照之下,《九色鹿》应属神话故事。

二、确准题材


  题材指的是为表现作品主题所用的材料,也特指作者用以表现作品主题的素材。题材是文学作品内容的要素之一。题材有广义、狭义之分。从狭义的角度来谈,是指在素材基础上提炼出来的,用以构成艺术形象、体现主题思想的一组完整的具体的生活材料,即写进作品里的社会生活。
  再来看《九色鹿》的题材。它是由敦煌莫高窟第257窟内壁画《鹿王本生》的佛教故事改编而来的。本是个宗教故事,编者引入教材时又以童话形式作了改编。课文以九色鹿、调达、王妃、国王和乌鸦之间发生的事件,揭示了人性的善恶。课文呈现了一组完整的生活现象,也具备了人物、环境、情节这“三个要素” 。

三、文本价值取向的确定


  阅读教学必须建立在对阅读文本价值的充分考量基础上。这个价值考量中,有三个要素:文本、学生和课标。教学的过程,就是在新课标目标的导引下,解读文本的正确价值取向,以发挥其语文教育的功能,全面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
  《九色鹿》的情态价值观之一,是救助他人、不图报答的品质;之二,是谴责调达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径;之三,是教育了国王要亲贤爱民,以仁治国;之四,是九色鹿心怀天下,拯救了百姓。整篇文章字里行间流露的是惩恶扬善的核心价值观,体现了惩恶扬善的主题,对真善美的歌颂,对假恶丑的斥责。
  对于人物形象的理解,从而确定价值取向也很重要。调达是引发故事的重要人物,也是本文的惩恶对象。那调达是何许人也?百科词条检索:“调达尊者”即提婆达多。据《佛本行集经》卷十三、《大毗婆沙论》卷一一六和《增一阿含经》卷五、卷九记载,调达是释迦牟尼叔父斛饭王的儿子,即释迦牟尼的堂弟。释迦牟尼有恩于调达,是他苦口婆心,引领调达皈依佛门。可是,尊者为佛世时犯五逆罪,破坏僧团,与佛陀敌对,后堕入地狱。可见,调达性本恶。正是印证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四、文化元素的探寻:九色鹿之“九色”的含义


  “九”除了表示事物的数量和顺序以外,还常表示“多”的意思。如,九牛一毛。“九”从“多”又引出“高”“深”。如,九霄云外、九泉之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九”有着特殊的含义,是至尊、至高、至大的象征,比如:九五之尊、九天揽月、九州四海……
  以“九色”给这只鹿命名,喻示着它在这个故事中的至尊地位。
  再来具体地追究一下,“九色鹿”,到底是哪九种颜色呢?它们是白、黄、红、紫、深蓝、浅蓝、黑、绿、橙色。这九种颜色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意义。九色汇聚一身的九色鹿代表着希望。据说,这九种颜色也是最讨中国人喜欢的。

五、特殊语词的深究: “调达”读音的追溯


  调,是多音字,根据不同的詞语环境和它表达的意思,来确定该读哪个音。可是,“调达”是个人名,无法以常规的方式确定“调”的读音了。
  查百科词条“提婆达多”。“提婆达多”一词是梵语“Devadatta”的音译。除了这一译名之外,又有提婆达兜、地婆达兜、谛婆达兜等多种译法。略称为“调达”。 从汉译“提婆达多”“提婆达兜”首字可推出“调达”的“调”是平声字,读“tiáo”。
  另,台湾在线《国语辞典》“调达(音tiáo d á)”条目第二个义项解释:“人名。译自胡语。即提婆达多。见提婆达多条。”这又是一个有力的佐证。
  教材是承载知识的载体,是编者精心遴选的典型作品,也是教师用来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例子”。所以,教师上课前,一定要认真研读文本,正确解读领会文本。这样,我们才能充分用好教材,上好语文课。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秦馀小学校校长。
其他文献
现今,初中部编教材收录了不少现代诗歌,但在实际教学中的处境则相当尴尬。学生学而不知,教师教而不获,师生似乎在云里雾里不断摸索现代诗的学习路径,但一腔的热忱始终难以换回真正的效用。那么,现代诗歌在教学上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有何帮助呢?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理论的研究与最终行为实践的效果间差异太大。因此,我们迫切地希望将现代诗歌教学的诉求与诗歌的内在机理联系起来,对现代诗歌进行溯源解构,并找到若
期刊
老舍曾说:“生活是最伟大的一部活语汇。”儿童对生活中的一切都充满着好奇,拥有浓厚的探究欲望。怎样把多彩的生活引进儿童的习作视野,让孩子在生活实践中激活语言的生命呢?笔者一直在认真思考与实践着。一、着眼内需,让语言尽显质朴的色彩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习作要求中提出,懂得写作是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应该说,习作是一种心声的自然流露,真实的,才是有生命力的。  曾经聆听过江
期刊
在高中的古诗词教学中,基于教学进度的需要和高考的考试说明的要求,往往忽略了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而重视答题方法和解题方略的传授,没有完全将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美深刻地体现出来,导致学生很难深入感受古诗词所蕴含的文化底蕴。本文着重探析在古诗词的日常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一、通过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节奏美,培养学生对诗词的感悟力  古诗讲究节奏和韵律。从句式方面看,古诗一般四字
期刊
高中阶段正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阅读对人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阅读也是写作必不可少的基础。语文教师引导、组织学生做好指向写作的阅读工作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一、由当前高中作文教学现状引发的思考  为了让学生在考场上能写出一篇像样的作文,许多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方面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面对严峻的高考形势,采取一些功利的、短平快的做法让学生在考场上取得高一点的分数似乎
期刊
一、聚焦标题,精准确定教学内容  在教学之前,预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概括小说情节内容,说说小说主题,提出阅读之后疑惑不解的问题。批阅作业时,我发现学生的疑问大多数集中在对标题的理解上:文中伽西莫多是在喝了爱斯梅拉达的水后才流下了眼泪,为什么题目是“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爱斯梅拉达给伽西莫多的是一葫芦水,为什么是“一滴水”?原先教学预设是从文中人物入手,通过伽西莫多、围观群众前后变化以及伽西莫多、克洛
期刊
基于核心素养,语文教学已经开启了新的航程。古诗文教学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小学古诗文教学的现状及问题简析  古诗文教学引起了众多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关注,许多专家学者都提出了一些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如陈增菊在《新课堂新评价》中指出:希望教师在古诗词课堂教学中体现人文主义的情怀,让学生乐学、好学;黄丽娟在《美读,让诗词教学灵动起来》中强调教师要用“美”来感染学生,让他
期刊
初中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语文教师要按照他们的个人特点,去开展一些创新性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但是部分语文教师的思维过于僵化,导致学生缺乏自主选择的权利,他们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无法展现。教师应该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改变原本的教学观念,发掘学生的创新思维,推动教学改革工作的顺利实施。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学中培养初中学生的语文创新思维,实
期刊
由徐林祥教授与郑昀博士合著的《语文美育学》由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国内首部赋予语文美育独立学科地位的著作,也是国内首部基于语文核心素养指导语文美育的著作。  《语文美育学》最大的创新是将语文美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研究。该书将语文美育学作为语文教育学与美育学的交叉学科,构建了语文美育学的理论框架,系统阐述了语文美育学的研究对象、理论基础和学科特点,语文美育的目的、任务和价值,语文美育的主体、客体
期刊
21世纪,互联网以其不可阻挡之势“攻城略地”,几乎占据了各行各业,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新课标中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互联网+”已经潜入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正在对我们的教学产生着各种影响。下面,我就自己在“互联网+”背景
期刊
课程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作用于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如果没有课程来作为载体,就只能是一种无目的、无计划、无系统的随机影响而已。2001年7月,国家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新的教育哲学和课程理念指出,只有将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地域及学校的特色、学生的需求等因素融入国家课程,才能产生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真正的校本课程。  笔者所在的学校开发校本课程遵循四个原则:面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