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洋过海的中国梦

来源 :出版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jhurfd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画书出版作为现代出版业的重要部分,除了作者、出版人,还需要更多推广人、评论者、研究者等社会力量不断加入进来,才能实现量变到质变的发展。在这条路上,中国从业者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但也看到了更多的机遇和希望。
  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表演中,《爱丽丝梦游仙境》《彼得·潘》《哈利·波特》等经典英国儿童文学中的人物登场亮相,引发全世界观众一片欢呼声,这些形象已深入全世界读者心中。目睹这一盛景的中国儿童文学作家、读者、插画师等文化人,或多或少会这么联想:假如这场表演中亮相的是中国儿童文学中的元素,那辨识度会怎么样呢?结论恐怕不乐观。
  按业界的通俗说法,图书出版早已进入“读图时代”——当然,在互联网和电子产品的冲击下,图书所谓“读图时代”,也只是相对其他门类图书而言。在市场上,相对于出版领域其他门类,图画书的发展确实更快速。然而同样不容忽视的是,与出版领域中其他门类相比,中国儿童文学与图画书,引进多、输出少(输出效果好的图书尤其少)的情形可能更为严重。2011年第18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版权输出与合作出版协议达到1652项,创造新高。但在这个数字中,中国童书的输出签约项目仅有2项,其中一种就是绘本。与此同时,引进版童书、图画书仍然占尽风光,由荷兰引进的《青蛙佛洛格》中文版销售突破200万册。
  冷热落差如此之大,不能不引发人们的思考:中国图画书的发展前景如何,会有一个更好的明天吗?中国图画书“走出去”,是否只是一个漂洋过海的梦?
  中国图画书发展的前世今生
  近年来,随着出版社、阅读推广人的共同努力,读者对图画书的认识和理解已发生很大的转变,不再认为它们只是花花绿绿的低幼读物,亲子共读已成为许多年轻父母的自觉行为。
  我们通常认为,图画书发端于西方,传到世界各地;更有人明确将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658年出版的《世界图绘》视为最早的图画书。在日本,图画书发展为“绘本”,当今日本是公认的绘本大国。而中国图画书的发展则要晚一些,虽然中国图画书市场需求旺盛,规模比较大,但离图画书生产、消费大国的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如果追根溯源,看来很“洋气”、时尚的“绘本”一词,与中国唐代流行的佛教宣传艺术——“经变”还有着紧密关系。经变是描绘佛经内容或佛传故事的图画,这些画卷传入日本后,深刻影响了日本图画书的产生和发展。经变可以说就是中国最早“走出去”的图画书。
  历史上,中国图画书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汉代的画像石,此后历朝都有所发展。比夸美纽斯的《世界图绘》更早,中国明朝时候就出现了相当成熟的早期图画书。比如万历年间著名文人焦竑所编的故事画册《养正图解》,一共选了60个故事,配60张图。该图册本是为了教育皇家子弟而作,但因画刻俱佳,富有表现力,不但受到皇室赏识,民间也大量翻刻。中国悠久的图画书历史和资源,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这笔财富是丰富本土原创图画书、推动中国图画书“走出去”的文化基础。
  近现代,发端、发展于民国时期的连环画,作为图画书的一大宗,在80年代的中国曾创造过出版和传播的奇迹。1982年,中国连环画出版达到巅峰,全年共出版连环画作品2100余种,总印量达8.6亿册,单本印量少则数万多则近百万。在那个时期,连环画不仅是青少年的重要读物,也是许多成年人文化娱乐的重要内容。一些大师根据经典名著所绘制的精品连环画堪称中国图画书的传世杰作。这情形其实颇为符合加拿大学者、图画书理论家培利·诺德曼的论述:“图画书很清楚地被当做儿童书来看待……但是,就视觉符码和语言符号的理解来说,阅读图画书还是需要有丰富的学养,才能充分了解。图画书的蕴涵观者一方面得是学养丰富的人,另一方面又要是天真直率的人。”
  20世纪90年代以后,连环画风光不再,原因复杂,形式新颖的外国漫画、动画的冲击是一个重要因素。但实际上,连环画创作也并非手法单一,其中不乏接近于如今绘本或图画书概念的作品。同样是在第18届北京图博会上,中国图画书《老虎外婆》颇受国外读者喜爱,作品风格简约传神,寥寥几笔就将老虎外婆勾勒得活灵活现。日本出版商以为发现了新的优秀中国画家,然而这本画册实际上是由已辞世的老画家于20世纪80年代创作的。
  连环画发展的黄金时期是与特定时代联系在一起的。如今社会生活发展了,人们的审美观念以及对图画书的理解不同了,我们自然无法期待连环画重新挑起中国图画书的大梁。但是对连环画艺术的发掘、借鉴、发扬光大则不会过时。日本画家在创作《三国志》时参考了很多中国连环画,叹服于其服饰、房屋、家居、车马等细节的精细。对于现在市场上大量一味模仿国外作品的图画书而言,在进一步揣摩国外同行成功经验的同时,拾回中国传统图画书的精髓,或许是更为必要的过程。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论及时下中国的图画书市场,一种普遍的描述和忧虑是:“洋绘本”泛滥,国产图画书生存维艰。一些大型书店的粗略统计数字表明,国外绘本的销售可能占到全部绘本销售码洋80%以上。在发展迅速的绘书馆、绘本书屋中,国外画图书占据主要位置。与国外“巨无霸”相比,中国图画书力量显得过于单薄,甚至连“绿叶”也还算不上。“洋绘本”是当代中国图画书的启蒙老师,现在又成了国产图画书发展的强大对手,甚至是难以逾越的发展障碍。如何与这个对手相处,如何跨越这个障碍?成了摆在中国从业者面前的难题。这也是中国图画书实现从“引进来”到“走出去”转型的一大难题。
  中国图画书作为一个明确的出版门类,由起步至今的短暂历程中,以下几个节点是值得铭记的:
  21世纪最初的几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引进了雅诺什绘本10册,二十一世纪世纪出版社出版了恩德的幻想童话绘本系列6种。雅诺什和恩德两位德国当代儿童文学宗师的作品为中国从业者初步启蒙了当代图画书的理念和形态,展示了图画书特有的艺术魅力。
  2002年,台湾作家幾米的绘本在大陆畅销,他作品所引发的“幾米热”持续至今。对中国图画书来说,幾米的贡献至少有两个:其一,引起大家对“绘本”这一专名的关注,绘本概念由此获得广泛传播和认同。其二,使人们对“成人绘本”有了明确认识。幾米绘本属于成人绘本,而在此之前,人们普遍认为图画书只是给孩子看的。   对中国图画书来说,2002年还发生了两件重要的事:《中国儿童文学5人谈》出版,其中有一个章节,从专业角度分析了图画书在儿童文学中的重要性,反映了理论界对图画书领域日益提升的关注。与此同时,民间的“儿童阅读推广”活动也开始形成气候,第一家专门推广图画书的机构红泥巴读书俱乐部创立。
  2003年,明天出版社引进出版了瑞士女画家莫妮克的《无字书》系列8册。这套图画书正如其名,全部是图画,没有一个字,但仍能令人感受到“阅读”的魅力。《无字书》可说是真正意义上的绘本,后来引进的《爱心树》《失落的一角》等也都是这种很短而令人回味无穷的图画书。此后,国外图画书的引进风潮一发不可收拾,而上述先期引入中国图画书市场的作品,如今大都已成为口碑良好的常销书。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图画书的专业出版、推广机构不断建立。引进版图画书遍地开花的同时,人们对中国优秀原创图画书的期待也在升温。中国原创图画书就在这种期许中艰难起步了。简单来看,现在中国图画书市场相当广阔,引进版图书种类也很丰富,似乎可以满足读者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在这种情形下,中国图画书“走出去”是否还需要那么急迫?答案是势在必行!
  建设文化强国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而建设文化建国的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如今世界文化日趋多元化,中国需要理解、尊重其他文化,而要使这种理解、尊重变成相互的,必须有意识地对外传播中国文化,使其他文化语境中的人们更了解和熟悉“文化”意义上的中国,而不只是“经济”“政治”意义上的中国。具体到中国图画书这个领域,对从业者而言,这是必须迈过的一个阶段:中国的图画书出版要想真正繁荣,离不开大量的、优秀的、得到有效传播的原创作品。无论多少优秀的国外作品,在传播和理解中国文化方面都不可能代替中国原创作品。正如培利·诺德曼在《话图》中所说:“虽然生理学告诉我们眼睛所看到的世界就和真实的世界一样;但是,我们的文化和历史,却强迫我们对于眼睛所看到的意象做不同的诠释,因此我们就看到了不同的世界。”
  中国图画书并不缺乏走向国际的中国元素。好莱坞出品的《花木兰》《功夫熊猫》等热门影视作品中,大量借用和诠释了中国文化元素。就图画书领域而言,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2012年第19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美籍华裔绘本大师杨志成所带来的《月熊》,讲的是一个世界性的动物保护故事,而其艺术表现则吸收了中国传统故事和中国传统艺术的成分。这些作品在全球的传播,无疑也增加了世界各地受众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客观上说,为中国本土原创图画书等作品走出国门作了铺垫。
  但这些作品也暗示了另一种倾向:在文化生产日益国际化的今天,中国元素不再是中国作者和中国作品的专利,它们是属于世界的。据儿童文学作家、出版人熊磊的考察,第一本关于中秋节的绘本是韩国人出版的,而第一本关于春节的绘本则是美国人做的。这也为中国图画书更快地“走出去”施加了现实的压力:如果我们不做,别人就会做,抢先开发中国元素。
  图画书看似只是一些图画和简单的语言,但对于世界如何看待中国、认识中国、理解中国,却有着重要的甚或无法取代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图画书的从业者任重而道远。
  从中国元素到“中国味道”
  在中国图画书市场上,目前来看,受欢迎、影响大的作品基本是引进版。广受好评的《猜猜我有多爱你》《活了100万次的猫》《好饿的毛毛虫》等都是欧美、日本作品。而达到这种市场量级的中国原创作品几乎没有。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专注原创绘本时,这个问题更加凸显。
  诚然,“引进—借鉴—原创—输出”是必然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可能会很长,但人们仍然不免要问:中国原创图画书离世界究竟有多远?
  不妨看看邻近的日本、韩国的情况:大约在其图画书产生20年后,该产业开始蓬勃发展。当然,因时代原因,这个参照系可能已不适用,但对于刚起步十几年的中国业界而言,最近几年无疑到了一个产业发展的“临界点”。
  近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同样引人关注,这给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而根本性的因素还是国内快速增长的文化需求。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国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文化需求日益提升,人们更加关注真正有利于孩子成长和心理健康、有利于培养亲子关系的阅读方式,这是国内图画书热起来的内因。因为易于传播、易于判断和评价,图画书常常会被作为评判各个国家儿童读物质量的一种标准。相对于其他图书门类而言,图画书在翻译方面遇到的困难也小得多。在中国本土原创日益发展的同时,走向国际便顺理成章。
  当然,拥有中国元素并不意味着就是地道的中国作品。观察一下我们引进的世界各国绘本不难看出其各自独特的民族性,德国绘本有德国的味道,法国绘本有法国的味道,日本绘本有日本的味道,印度绘本有印度的味道……中国的原创图画书,当然也不能满足于简单地利用中国元素,而应该更具有“中国味道”。什么是图画书的“中国味道”?恐怕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讲清楚的。但简单地模仿欧美、日本,或者平铺直叙地重绘传统故事,恐怕都不会是正宗的“中国味道”,这一点则是可以肯定的。
  值得欣慰的是,已有一批中国图画书作者和出版人在探索“中国味道”方面迈出了坚实的脚步。在中国原创图画书中,周翔创作的《荷花镇的早市》是一部极具“中国味道”的成功作品。这本书故事恬淡典雅,讲述的是小男孩随父母回江南水乡给奶奶祝寿的经历。作品具有鲜明的中国江南水乡风情,而画面所表现的小镇早市尽展浓郁的中国风俗魅力,故事情节的安排也颇具中国特色,作品具有深沉的亲情和怀旧色彩。作者周翔是资深插画家,在艺术表达上已达到国际高度。
  在2011年11月《纽约时报》公布的2011年度“最佳儿童图画书”排行榜中,明天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原创绘本《团圆》上榜。这是中国图画书首次进入美国主流图书排行榜。《团圆》从一个小女孩的视角讲述父亲(打工者)回家的故事,无论从情节还是技法看,都是一部具有地道“中国味道”的作品。在输出国门之前,此书已获得国内图画书最高奖,被公认为中国绘本的代表作,它能陆续被日本、韩国、英国等国引进出版,并非偶然。此外,熊磊、熊亮兄弟创作的“绘本中国”系列,保冬妮创作的《离别》和“北京记忆——小时候”系列图画书等,也都在探索图画书的“中国味道”。
  与引进版图画书中的知名作品相比,上述中国原创作品在市场方面的表现仍有差距,这也影响了“中国味道”的传播效果。图画书出版作为现代出版业的重要部分,除了作者、出版人,还需要更多推广人、评论者、研究者等社会力量不断加入进来,才能实现量变到质变的发展。在这条路上,中国从业者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但也看到了更多的机遇和希望。
  (作者单位:五洲传播出版社)
其他文献
尽管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举世公认,但是当代华文出版还远远未能把这种传统文明转型为针对全球的出版文化影响力,我们只有在不断地学习、交流中谋求发展,充分发挥好优势,才能增强华文出版的国际实力,才能以国际性视野面向华文出版的未来。  华文出版,主要指的是承载中华文化,并以中华民族的任一民族语言文字作为出版语言的出版。如今我们所说华文出版,更重要的是其背后的文化风格——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精髓。《传家》一书出
期刊
对出版单位而言,充分利用微博这个新的营销平台,开展图书营销,提升营销业绩,不仅具有实践意义,同时对拓展图书的现代营销渠道,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探索的意义。  微博综合了博客、即时通讯、手机的传播优势,是最能代表自媒体发展的典型表现形式,它秉承着自由、开放、平等和共享的网络精神,与以往的传统媒介形式相比,前所未有地赋予了每一个拥有微博的主体自由表达和交流的渠道、平台,微博的信息传播特征凸显了自媒体时代的
期刊
阅读这美妙篇章的同时,些许迷惑又在我心中渐渐涌起。面对残酷的现实,这样纯真美好的文字细细品味起来,又觉得有些清浅——现实中的情感、世相纷繁复杂,冰辉的文字则滤掉了这纷杂的尘沙,留下“有点儿甜”的山泉水。  在中国文化历史的长河中,文学向来被喻为“不朽之盛事”,一说起文学,总会有种正经端坐的敬意油然而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些许的疏离感。日常生活中的文学意趣,则与作者的生活趣味有关,如苏辙在黄州快哉亭
期刊
纵然生活中,脚步再匆忙,也请每天都留一些时间,品味改变人类世界、关于幸福的第四只“苹果”。  微博上有个著名的段子,三个苹果改变了世界,一个诱惑了夏娃,一个砸醒了牛顿,还有一个掌握在乔布斯的手中。象征着欲望、知识和激情的苹果,为人类开启了一扇扇通向未知世界的门。  事实上,改变世界并让我们内心不断丰盈、有所增益的第四只“苹果”,始终在我们的心中,形影相随。安徽出版集团总裁王亚非给自己的新书《非名言
期刊
百道网是我国图书出版产业的权威门户网站,其精选各类书业信息,汇合产业内外智力资源,借助技术优势构建一个高效的书业信息服务平台。“百道网人才频道”作为百道网新兴的业务版块,一经推出便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全国各大出版社和几千家出版企业纷纷在这里发布最新的编辑出版人才招聘信息,广招行业英才。发展至今,百道网人才频道已经成为出版业内最具权威的图书编辑专业化网络招聘渠道,其发布的信息具有很高的行业影响力,能
期刊
畅销书排行榜作为读者及其审美心理的缩影,是出版社策划组稿的参考依据,以接受美学理论为支撑,出版社要面向读者,留意读者阅读心理以及审美接受水平,细分读者市场。出版社在宣传营销时,更应将接受理论贯穿出版始终,开展全方位营销。  畅销书是图书出版与读者消费的风向标,不仅遵循流行文化的发展规律,贴近当下生活现实,也满足了大众读者的阅读需求。分析畅销书排行榜,可把握时代风貌和读者群审美认知水平。接受理论兴起
期刊
2013年4月13日,由北京大学新闻与出版学院现代出版研究所、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百道网、《出版人》杂志社、《出版广角》杂志联合发起的博雅出版论坛第一期在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9层会议厅举行。北京大学新闻与出版学院肖东发教授、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现代出版社有限公司总编辑臧永清、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出版研究所所长徐升国等嘉宾出席并发表了主题演讲。  读书改造国民精神,增强国民素质,实现文化强国
期刊
倘若工伤保险类普法图书能够把关怀的目光投向这类急需帮助的人群,不单单会得到经济上的收益,还能够建立起出版业的社会责任,赢得良好的社会声望,这种双赢的局面何乐而不为?  工伤保险又称职业伤害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或在规定的特殊情况下,遭受意外伤害或患职业病导致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死亡时,劳动者或其遗属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工伤保险类普法图书之所以能成为法律普及类图书的一
期刊
适逢世界走向数据化,会有更多的新技术涌现,面对新技术的“汪洋大海”,更需要编辑去发现,并给予其最好的呈现形式。  从硅谷到北京,大数据的话题正在被传播。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数据时代,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数据的时代正在开启。各行各业中都存在着大量的数据,为了挖掘其价值,我们必须使用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工具来实现目标。而传统的商业统计软件由于功能模块比较固定,价格较高,使得业界用户开始了新的选择,开
期刊
[摘要]随着出版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民营出版在出版行业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已经成为我国出版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由于某些因素的制约,民营出版机构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中南博集天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京磨铁图书有限公司和天津华文天下图书有限公司三家民营出版机构进行对比分析,总结民营出版机构面临的问题以及发展策略,对民营出版机构未来发展道路进行探索。  [关键词]民营出版机构 博集天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