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适逢世界走向数据化,会有更多的新技术涌现,面对新技术的“汪洋大海”,更需要编辑去发现,并给予其最好的呈现形式。
从硅谷到北京,大数据的话题正在被传播。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数据时代,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数据的时代正在开启。各行各业中都存在着大量的数据,为了挖掘其价值,我们必须使用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工具来实现目标。而传统的商业统计软件由于功能模块比较固定,价格较高,使得业界用户开始了新的选择,开源的R语言由于其高度的灵活性、自由的可扩展性、丰富的行业应用的支持以及完全免费的特性,很快成了数据分析界的宠儿。国际上R语言已然是专业数据分析领域的标准,而在出版业还是一块亟待开垦的处女地,于是笔者针对这一出版现状精心策划了“R语言应用系列丛书”。下面结合策划的过程,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契合市场,选题的关键点
专业图书策划需要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美国著名编辑人舒斯特认为:“真正有创造力的编辑人必须成为了解专家的专家。”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编辑就要努力锻炼自身在这方面的能力。要发现专家,前提是能和专家对话,这就促使编辑要走进专家的圈子,熟悉所挖掘选题的领域。熟悉选题的渠道有很多,最快的途径是从各类科研专业论坛或官网获得信息,最直接的则是和行业内的老师、研究生、从业者交流沟通,这在获取选题方向的同时也就收获了选题资源和作译者资源。
策划“R语言应用系列丛书”的初始,笔者在网络上找到了“统计之都”网站,这是主旨为传播统计学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领域的服务平台。网站中有关于R语言的海量信息,深入考察关于这个话题的帖子以及点击率之后,不难推敲得到,只要围绕这个主题,读者群是能够保证的,这其实也是完成了一个论证选题的过程。而当时该类书籍的出版状况是,国外相关品种书籍不下200个品种,国内已经面世的出版物不超过10个品种,而且都是本版书,加上仔细听取了国外朋友对R语言在欧美发展态势的评价,笔者期望的卖方市场出现了,于是针对这一出版现状精心策划了“R语言应用系列丛书”,总的思想是借力国外已出版的优秀R语言书籍,迅速引进国外精品,同时辅以国内本版书作为补充。在很短的时间内划定了《A Beginner’s Guide to R》和《Data Manipulation with R》这两本书。中译本在2011年下半年业已推出,时隔不到一年时间均已重印一次。因此,发现契合市场的选题至关重要。
作者译者,不拘一格
在选题得以论证之后,作者成为关键。找什么样的作者呢?笔者对于这个问题有着三方面的思考。
第一,译者的年龄、阅历与选题类型要相互匹配。年轻人对新生事物有较好的接受能力,对于大数据时代中R语言这个非常新的领域,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在寻找译者之初,笔者曾尝试找过高校中奋战在教学一线的教授,但是当时得到的对R语言这类选题的答复是,他未曾学习过这门统计计算语言,而在他的博士生当中却已经有人在写论文时用过这种语言。当时带给笔者的启示是,受年龄段、群体需求的影响,对一本书的评价往往有天壤之别。年轻人更喜欢这种语言,对新知识、新技术有更加强烈的求知欲望。所以这之后笔者开始在年轻的教师队伍中以及在科研论坛中活动能力较强的技术高手中寻找译者,最终找到了合适的人选。现在证明碰钉子也是有好处的,会给编辑指明正确的方向,资深的行业专家未必就是最适合的译者。
第二,青年译者的优势。笔者接触过的年轻译者大多精力充沛,做事情能够做到亲力亲为,策划编辑也就会根据译者的个人特点确定主译者,而主译者就直接变身为项目负责人,他会动员整个团队把翻译书当成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来做。比如,在笔者策划该系列的《ggplot2:数据分析与图形艺术》一书时,译者团队为此项翻译工作启用了SVN操作平台,多线协同完成翻译工作。即使某成员出差在外,也可以随时查看到项目的进度,还可以对项目完成修改、上传等操作。而且这本书的排版也由主译者来承担,采用了LaTeX对全书排版。需要说明的是,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公认的最好的数学公式排版软件仍然是LaTeX排版系统,其在较高层次上实现了科技书排版的美感。在与这本书的主译者提前充分沟通之后,保证了该书能够按照出版要求和约定格式完美地呈现出来,既节约了出版费用也减少了排版环节,使这本书能够迅速、高效地出版占领市场。
第三,业内有影响力的作者更加给力。在出版了这个系列最初的两本书,即《R语言数据操作》和《R语言初学者指南》以后,笔者就开始思考关于这个系列的进阶篇应该什么时候出版,找谁来编写更合适呢?经论坛里的朋友推荐,找到了就职于企业界的一位数据专家,他从2002年开始接触R语言,是国内的第一批R语言用户及推广者,在业界数十年已积累了丰富的R语言实战案例。当笔者提出计划围绕R语言策划出版一本对职场人士有所帮助的图书之后,他也认为这个选题的推出能够改善当前国内该领域的书籍理论多、实例少的现状。这个建议,同样引起了不少专家的共鸣。更欣慰的是,他利用在业界的号召力找到了他有真正实力的伙伴一同参加到书稿的创作过程中,不仅能够高效地提交高水平的书稿,而且这对出版社而言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为今后的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营销桥梁,从点到面
就编辑自身的工作特性来说,营销应该算是“点”式营销,具体来说就是:在论坛里扎根,在会议中参与,在微博和邮件中凝聚资源,各点都要有所斩获。从“R语言应用系列丛书”的过程中,笔者有三点重要的体会。
第一,在论坛里营造人气。对于“R语言应用系列丛书”营销,笔者一开始觉得读者定位仅仅局限于专业爱好者和职场技术人员,因此选择到相关的论坛宣传进行宣传,碰碰运气。笔者在“人大经济论坛”的“统计论坛专区”发了一个书帖来介绍该系列最初的两本书,当时国内成系统的书确实不多,所以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围观,这个帖子的点击量至今已达5800多次,50余条回复,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另外从网友的回帖当中,编辑不仅能从中汲取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而且客观上在对这个系列做后续开发时也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第二,积极参与行业会议。关注行业会议新闻,积极利用会议营销教材产品。笔者在2011年和2012年连续两次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中国R语言会议”,并收获颇丰。在会上还争取到了发言时间,借大会之机为这个系列的《R语言的科学编程与仿真》《ggplot2:数据分析与图形艺术》作了预热宣传,强化了读者对该领域出版物的品牌认可度。同时也完成了招募作译者的工作,得到了专家的支持,继续开发这方面的教材,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利用邮件和微博加强交流。通过邮件和微博的交流就更具针对性,邮件和微博中相互交流的对象一般都是对双方的工作特性以及兴趣爱好比较了解的教授或读者,他们能够较深入地探讨出版过程中或是学术出版、学科建设中的某个问题。比如,通过豆瓣读书的豆邮我就结识了现在的译者,译者介绍了R语言领域的经典著作和重要人物,建议以此为线索引进国外优秀作品或组织国内的领军人物开展创作。当时适逢该品种图书处于发展起步阶段,为陆续开展全方位选题、占领市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目前微博营销的工作内容主要以信息发布为主,是一种“推”的营销方式。日常的工作就是精确抓取微博文本吸引粉丝的眼球,还会不定期地举办一些晒书有奖、转发有奖等活动,加强和读者的互动,正在摸索中逐渐发展。
适逢世界走向数据化,会有更多的新技术涌现,面对新技术的“汪洋大海”,更需要编辑去发现,并给予其最好的呈现形式。相信数字时代的出版还需要编辑,继续去发掘数据时代的预言家,而我只想潜心做一个出版业的守望者。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1]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 大数据时代 [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1.
[2]吕佳丽,李仙华.让专业图书多赢的方法——《混凝土外加剂实用技术大全》编后感[J].科技与出版,2012(11).
[3]陈建华.浅析新形势下的大学出版社终端营销[J]. 出版广角,2012(6).
从硅谷到北京,大数据的话题正在被传播。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数据时代,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数据的时代正在开启。各行各业中都存在着大量的数据,为了挖掘其价值,我们必须使用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工具来实现目标。而传统的商业统计软件由于功能模块比较固定,价格较高,使得业界用户开始了新的选择,开源的R语言由于其高度的灵活性、自由的可扩展性、丰富的行业应用的支持以及完全免费的特性,很快成了数据分析界的宠儿。国际上R语言已然是专业数据分析领域的标准,而在出版业还是一块亟待开垦的处女地,于是笔者针对这一出版现状精心策划了“R语言应用系列丛书”。下面结合策划的过程,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契合市场,选题的关键点
专业图书策划需要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美国著名编辑人舒斯特认为:“真正有创造力的编辑人必须成为了解专家的专家。”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编辑就要努力锻炼自身在这方面的能力。要发现专家,前提是能和专家对话,这就促使编辑要走进专家的圈子,熟悉所挖掘选题的领域。熟悉选题的渠道有很多,最快的途径是从各类科研专业论坛或官网获得信息,最直接的则是和行业内的老师、研究生、从业者交流沟通,这在获取选题方向的同时也就收获了选题资源和作译者资源。
策划“R语言应用系列丛书”的初始,笔者在网络上找到了“统计之都”网站,这是主旨为传播统计学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领域的服务平台。网站中有关于R语言的海量信息,深入考察关于这个话题的帖子以及点击率之后,不难推敲得到,只要围绕这个主题,读者群是能够保证的,这其实也是完成了一个论证选题的过程。而当时该类书籍的出版状况是,国外相关品种书籍不下200个品种,国内已经面世的出版物不超过10个品种,而且都是本版书,加上仔细听取了国外朋友对R语言在欧美发展态势的评价,笔者期望的卖方市场出现了,于是针对这一出版现状精心策划了“R语言应用系列丛书”,总的思想是借力国外已出版的优秀R语言书籍,迅速引进国外精品,同时辅以国内本版书作为补充。在很短的时间内划定了《A Beginner’s Guide to R》和《Data Manipulation with R》这两本书。中译本在2011年下半年业已推出,时隔不到一年时间均已重印一次。因此,发现契合市场的选题至关重要。
作者译者,不拘一格
在选题得以论证之后,作者成为关键。找什么样的作者呢?笔者对于这个问题有着三方面的思考。
第一,译者的年龄、阅历与选题类型要相互匹配。年轻人对新生事物有较好的接受能力,对于大数据时代中R语言这个非常新的领域,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在寻找译者之初,笔者曾尝试找过高校中奋战在教学一线的教授,但是当时得到的对R语言这类选题的答复是,他未曾学习过这门统计计算语言,而在他的博士生当中却已经有人在写论文时用过这种语言。当时带给笔者的启示是,受年龄段、群体需求的影响,对一本书的评价往往有天壤之别。年轻人更喜欢这种语言,对新知识、新技术有更加强烈的求知欲望。所以这之后笔者开始在年轻的教师队伍中以及在科研论坛中活动能力较强的技术高手中寻找译者,最终找到了合适的人选。现在证明碰钉子也是有好处的,会给编辑指明正确的方向,资深的行业专家未必就是最适合的译者。
第二,青年译者的优势。笔者接触过的年轻译者大多精力充沛,做事情能够做到亲力亲为,策划编辑也就会根据译者的个人特点确定主译者,而主译者就直接变身为项目负责人,他会动员整个团队把翻译书当成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来做。比如,在笔者策划该系列的《ggplot2:数据分析与图形艺术》一书时,译者团队为此项翻译工作启用了SVN操作平台,多线协同完成翻译工作。即使某成员出差在外,也可以随时查看到项目的进度,还可以对项目完成修改、上传等操作。而且这本书的排版也由主译者来承担,采用了LaTeX对全书排版。需要说明的是,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公认的最好的数学公式排版软件仍然是LaTeX排版系统,其在较高层次上实现了科技书排版的美感。在与这本书的主译者提前充分沟通之后,保证了该书能够按照出版要求和约定格式完美地呈现出来,既节约了出版费用也减少了排版环节,使这本书能够迅速、高效地出版占领市场。
第三,业内有影响力的作者更加给力。在出版了这个系列最初的两本书,即《R语言数据操作》和《R语言初学者指南》以后,笔者就开始思考关于这个系列的进阶篇应该什么时候出版,找谁来编写更合适呢?经论坛里的朋友推荐,找到了就职于企业界的一位数据专家,他从2002年开始接触R语言,是国内的第一批R语言用户及推广者,在业界数十年已积累了丰富的R语言实战案例。当笔者提出计划围绕R语言策划出版一本对职场人士有所帮助的图书之后,他也认为这个选题的推出能够改善当前国内该领域的书籍理论多、实例少的现状。这个建议,同样引起了不少专家的共鸣。更欣慰的是,他利用在业界的号召力找到了他有真正实力的伙伴一同参加到书稿的创作过程中,不仅能够高效地提交高水平的书稿,而且这对出版社而言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为今后的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营销桥梁,从点到面
就编辑自身的工作特性来说,营销应该算是“点”式营销,具体来说就是:在论坛里扎根,在会议中参与,在微博和邮件中凝聚资源,各点都要有所斩获。从“R语言应用系列丛书”的过程中,笔者有三点重要的体会。
第一,在论坛里营造人气。对于“R语言应用系列丛书”营销,笔者一开始觉得读者定位仅仅局限于专业爱好者和职场技术人员,因此选择到相关的论坛宣传进行宣传,碰碰运气。笔者在“人大经济论坛”的“统计论坛专区”发了一个书帖来介绍该系列最初的两本书,当时国内成系统的书确实不多,所以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围观,这个帖子的点击量至今已达5800多次,50余条回复,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另外从网友的回帖当中,编辑不仅能从中汲取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而且客观上在对这个系列做后续开发时也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第二,积极参与行业会议。关注行业会议新闻,积极利用会议营销教材产品。笔者在2011年和2012年连续两次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中国R语言会议”,并收获颇丰。在会上还争取到了发言时间,借大会之机为这个系列的《R语言的科学编程与仿真》《ggplot2:数据分析与图形艺术》作了预热宣传,强化了读者对该领域出版物的品牌认可度。同时也完成了招募作译者的工作,得到了专家的支持,继续开发这方面的教材,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利用邮件和微博加强交流。通过邮件和微博的交流就更具针对性,邮件和微博中相互交流的对象一般都是对双方的工作特性以及兴趣爱好比较了解的教授或读者,他们能够较深入地探讨出版过程中或是学术出版、学科建设中的某个问题。比如,通过豆瓣读书的豆邮我就结识了现在的译者,译者介绍了R语言领域的经典著作和重要人物,建议以此为线索引进国外优秀作品或组织国内的领军人物开展创作。当时适逢该品种图书处于发展起步阶段,为陆续开展全方位选题、占领市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目前微博营销的工作内容主要以信息发布为主,是一种“推”的营销方式。日常的工作就是精确抓取微博文本吸引粉丝的眼球,还会不定期地举办一些晒书有奖、转发有奖等活动,加强和读者的互动,正在摸索中逐渐发展。
适逢世界走向数据化,会有更多的新技术涌现,面对新技术的“汪洋大海”,更需要编辑去发现,并给予其最好的呈现形式。相信数字时代的出版还需要编辑,继续去发掘数据时代的预言家,而我只想潜心做一个出版业的守望者。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1]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 大数据时代 [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1.
[2]吕佳丽,李仙华.让专业图书多赢的方法——《混凝土外加剂实用技术大全》编后感[J].科技与出版,2012(11).
[3]陈建华.浅析新形势下的大学出版社终端营销[J]. 出版广角,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