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整合:“活动·探究”单元整体学习的实践路径

来源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zyk413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活动·探究”单元整体学习中“资源整合”概念的提出
  “活动·探究”单元是统编教材中一种创新性的组元类别,它以任务为引导、活动为主体、探究为路径,将语文听说读写做融为一体,形成了一个丰富多元的动态系统。活动单元设计的六要素模型如图1所示:


  依据“活动·探究”单元整体性、活动性和主体性特点,教师需要进行整体大单元设计。为此笔者提出一种“整合思维”来设计实践“活动?探究”单元整体教学。
  整合的意思是把零散的东西彼此衔接,实现学习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一个整体。正如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崔允漷说,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完整的学习故事,就是一种课程,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必须要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站位,设计单元完整学习方案。课标中指出,课程资源包括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活动?探究”单元整体学习中资源整合需要关注学生生活资源、学习支架资源、教材文本资源、与学生个体的联系等。因此,“活动?探究”单元教学设计要有一种课程意识,用“整合”思维对各资源进行整合,完成一个整体有效的学习过程。
  二、“活动·探究”单元在整合资源路径下的具体实践
  笔者以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單元教学为例,谈谈自己“活动·探究”单元的整体教学的实践路径。
  (一)活动前:依据演讲主题,确定核心任务,规划资源整合路径
  该单元学习要求学生学习演讲词,把握其语言特点,了解写作常见技法,学会撰写演讲稿,通过举办演讲比赛,在“演讲——聆听——评议”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提高在公开场合发言的表达能力。钟启泉教授说:“核心素养不是直接由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在问题情境中借助问题解决的实践培育起来的。”[1]核心素养时代,大单元教学的核心应该指向学生的深度学习,从零散走向关联,由浅表走向深入,由远离生活走向实际问题的解决。
  为此,笔者基于真实的情境,创设与学生经验密切相关且与该单元学习内容一致的学习任务,聚焦“演讲”,设计资源整合路径,在阅读、写作、比赛、评议、反思等语言实践活动中,整体提升演讲的能力。路径模式如下所示(图2):


  以终为始,分阶递进。单元整体设计通过项目整合“生活”“文本”“生本”“支架”资源,环环相扣,双向进阶,实现从“情境创设”到“展评运用”、“基于学情”到“发展个性”、“发掘文本特质”到“体会文体精神”、“还原现场”到“读写结合”的立体动态的单元整体学习,全程评价,完整学习过程。
  (二)活动中:整合资源,双向进阶
  1.整合生活资源:情境创设,展评运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习如果具有思想、感情、创造、美和游戏的鲜艳色彩,那它就能成为孩子们深感兴趣和富有吸引力的事情。”[2]演讲作为一种语言交际活动,学习时单纯的说教无法催发学生内在的学习主动性。笔者以校园广播主持人选拔、国旗下班级代表演讲及校园“好声音”演讲比赛为契机,出示学习任务,通过班级演讲赛,选拔相应的“未来演说家”参与学校竞选。(如图3)随后,出示“未来演说家”班级训练营进阶安排及评价方式,将整个单元学习做了整体规划,让学生了解整个活动的流程以及评价标准。真实情境的创设,让该单元成为学生学习的需要。整个单元就是一个项目学习。


  情境为始,运用为终。整合生活资源,创设真实的活动情境,将主题演讲学习从“让我学”变成“我需要”,激发学习主动性及目标性。多种主题的选择,将演讲学习从“一定要”变成“我可以”,能满足个性喜好,调动主观能动性。明确进阶目标,让主题演讲学习从“大跨步”变成“小步走”,让学习过程可视化、有痕化。“情境任务贯穿始终”是资源整合进阶学习的的原则。
  2.整合文本资源:发掘特质,领会精神
  “活动·探究”单元整体学习,需要打通整合并运用文本资源。该单元选录了四篇不同风格的演讲,通过任务单(详见表1),发掘文本特质,了解演讲要素及精神。


  通过任务单梳理,发现该单元选编的四篇演讲词特点鲜明、风格各异。发挥特质,领会精神,通过联读、比读整合课内四篇风格迥异的演讲稿,了解演讲类型、演讲要素及精神。根据真实情境,学生梳理归纳任务中相应的主题演讲特质及构成要素。(详见表2)


  学为所用,根据学习任务单进行阅读活动,学生发现演讲要有针对性:首先针对某一话题或现实,其次关注受众的独特性,最后关注演讲现场。演讲要做到“心中有人”,充分考虑背景、场合、受众以确定自己的主题。整合四篇课内演讲稿的特点及精神,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撰写。(任务单如图4)


  “活动·探究”单元中的文本更多的价值在于“功能”。通过上述“比读、联读和解读”,能让学生在学习演讲过程中有的放矢,根据需求去发掘文本特质,领会演讲文体的特质。整个环节也是为下阶段撰写演讲稿、参加演讲赛作铺垫。
  3.整合生本资源:基于学情,发展个性
  撰写演讲稿的本质是写作,不仅要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思想观点,还要引导学生从自身特性出发,关注语言及材料是如何作为载体传播思想的,如何在演讲中体验自我个性。   基于学生口语交际、书面写作现有水平,整合学生自身优势,将其视为活动进行中的一项资源,进行互补分组。(小组分工如表3所示)


  发掘学生的自身优势,并当作学习资源,小组合作,全员参与,既尊重学生个性,自主选择,参与实践(读——写——评),又能发挥个性优势,取长补短,从而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锻炼,突破自我,获得进步。
  4.整合支架资源:还原现场、由讲到演
  在实际演讲中,“讲”只是一部分,还有“演”的部分,演讲稿的内容最终要通过演讲者的“演”和“讲”来共同完成。
  如学习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通过学习演讲词,学生可以感受到闻一多先生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感受到他对自由民主的执着追求等。细读演讲词,会发现闻一多在演讲词中多次采用设问句、反问句、人称的变化等来表达他的强烈感情。整合支架资源时,首先笔者借助《最后一次讲演》的影视作品,还原演讲现场,给予学生直观感受。同时让学生思考,演讲是如何做到情感的传递的?观察发现,视频中的闻一多先生除了语言表达,还有动作、神态、语气等变化。可见“活动·探究”单元中的文本与影视作品是可以相互印证的。再者利用演讲脚本的设计串联其“演”和“讲”。两种支架的整合,将演讲词的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机整合,铺设演讲教学从“善讲”“慧演”到“演讲”的指导和训练通道,逐步明确演讲教学的指向和路径,形成“语感——语言——语用”口语实践圈,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了让学生在讲演时注重自我风格,笔者随后引入了当时热播的《后浪》。设置两个问题:你觉得这段演讲视频在处理“讲”和“演”的关系时有什么特点?如果你去演讲,你会在“讲”“演”方面做出怎样的调整?让学生在反思审视中找到自己的演讲风格。因此,支架资源的整合在实践活动中既是“引入”又是“带出”,能帮助学生直观走进文本,又能帮助实现自我表达。
  5.全程评价,完整学习
  “活动·探究”单元整体学习中,根据不同进阶设计评价量表,进行全程评价。如表4是起点、中阶和终点的三份评价表,分别关注“主题与内容”“主题、内容与表达”“演讲整体的综合体现”。设计评价量表一般分评价指标、评分等级、评分描述三部分,评分标准紧扣活动目标展开。该单元学习中学生根据选择的演讲题目,自由组成小组,在组内先进行小组选拔比赛,获得推荐的成员要和小组其他成员一起合作改进演讲。最后各个小组代表之间角逐,确定推荐名单。
  主题选择:


  “未来演说家”主题演讲评分表




  资源整合下的“活动·探究”单元整体学习原则就是学习评价引领全程。通过评估表,小组合作完善“写——讲——演”的演讲全程学习。因此,评价量表不仅是评价演讲过程和成果的工具,也是引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持续、深度开展元认知的扶手。活动过程中,评价量表随进阶逐步生成,并在相应阶段发挥其定位、纠偏的作用。
  以上整合资源的实践路径,以学校演讲比赛活动为契机,学习了统编教材里的演讲稿,撰写了演讲稿,模拟实践了演说,参加了演讲比赛,实现了“在活动中学知识,在活动中用知识”。
  三、资源整合路径在“活动·探究”单元整体学习中的价值与意义
  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从八年级开始,每册编排了一个“活动·探究”单元,单元内容分别是:新闻、演讲、现代诗歌和戏剧。与传统意义上以课文为中心的单元组织方式不同,“活动·探究”单元是以语文活动为主线组元,它以引导学生完成具体的语文任务为驱动,其学习目标主要是建构语文学科自身的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本学科知识解决本学科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在新闻实践中了解新闻,以演讲的方式学习演讲,在诗歌创作中学习诗歌,在戏剧表演中体验戏剧,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自实践,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建构知识、锻炼能力。如果用“权衡思维”设计教学,就容易将学生、文本、生活、支架等资源孤立起来,出现“教学内容割裂”“学习过程平面”“学生状态被动”等现象。
  此外,相比传统的单篇教学,“活动·探究”单元的整体学习中的资源整合更加系统。教师担任的是活动项目设计者的角色。通过项目活动将学生生活资源、学习支架资源、教材文本资源甚至学生本身特质作为活动资源整合起来。学生的学习将变成一种有生活的“情景化”学习,有自我参与的“体验式”学习,解读文本并用于表达的“输出输入并举”学习,根据需要寻找支架的“主动探究式”学习。(对比如图5所示:)


  因此,整个整合资源过程是教师设计和学生探究活动互为进阶的动态过程。实践中,真实情境并不是单凭教师喜好来创设的,而是“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认知起点和生活关联来设计的。“把真实情境与任务背后的‘真实世界’直接当做课程的组成部分,以实现课程与生活的关联。”[3]不同于单篇教学的精读细讲,文本作为学习资源,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部分内容作为教学目标,也可以不要求学生学习,因为其他单元也含有实现这些教学目标的文本资源。同样,支架资源在单篇教学中往往是因深度解读文本需要,而在“活动·探究”单元整体教学中,资源支架运用目标在于学生的运用,多种支架在整合中更系统、更具操作性。维果茨基认为:“教学的本质特征不在于‘训练’强化业已形成的心理技能,而是在于激发形成儿童目前尚未成熟的心理技能,强调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引导学生的发展。”[4]整合生本资源,需要站在学生立场上想问题,深入研究教材和学情,多换位思考,才可能精准找到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
  总之,整合本身就暗示着存在诸多无序、混乱和复杂。通过整合“生活”“文本”“生本”“支架”资源,实现“活动·探究”单元的整体学习。整合的目的不仅在于完整完成一个任务或项目,更在于拥有一种整合思维和整合能力,学会從这个“活动·探究”主题迁移到另一个探究主题。
  注释:
  [1]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与发展:挑战与课题》,《全球教育展望》,2016年第1期,第3页。
  [2][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唐其慈、毕淑芝、赵玮译,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56页。
  [3]崔允漷:《再谈学科核心素养呼唤大单元设计》,《上海教育科研》,2019年第4期,第11页。
  [4]曾智、丁家勇:《维果茨基教学与发展思想述评》,《外国教育研究》,2002年第11期,第23页。
  (作者单位:浙江省平湖市林埭中学)
其他文献
【教学设想】  该文选自美国生物学家、医学家托马斯·刘易斯的科学散文著作《细胞生命的礼赞》。《细胞生命的礼赞》是一部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的著作,它思想博大而深邃,信息庞杂而新奇,批评文明,嘲弄愚见,开阔眼界,激发思索。《作为生物的社会》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的课文,这篇自然科学“小论文”论述的是生物的社会行为,它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思想性于一体,阅读这篇文章,既可得到科学知识的启迪,又
期刊
一、教学设想  部编本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四篇文章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四季多姿多彩的美景,体现了“人与自然”这一人文主题。这个单元作为初中语文学习的起始单元,对培养学生的美感至关重要。《雨的四季》编排在该单元第三课,是自读课文。此课和前两篇课文朱自清先生的《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样,都体现了写景抒情散文的美,语言清新明丽、意境深远、感情真挚,值得细细品味。  《
期刊
2018年1月16日,教育部正式公布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版课标”)。结合新时代的要求和新阶段的特点,2017版课标在坚持2003版课标的基本理念的基础上,对一些重要概念作了补充和完善。其中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概念的界定与说明,是最新修订版课标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当代语文教学改革致力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2017版课标使用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
期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在第六章“实施建议”下的“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中对语文考试命题提出了三点具体要求:1.测评与考试目的;2.命题思路和框架;3.命题和阅卷原则。[1]每一条下面都有相应的解说文字。基于对新课标“实施建议”精神的解读和实践,语文学科的考查突破只注重知识和技能考查的局限,加大了对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考查。这种变革细化到试题中,体现
期刊
2020年春节上映的电影《囧妈》作为徐峥导演“囧”系列的第三部作品,讲述了缠身于家庭危机和商业纠纷中的企业老板徐伊万,阴差阳错地与母亲一同坐上了开往俄罗斯的火车并开启了一段囧事频发的俄罗斯之旅的故事。影片呈现出的儿子徐伊万与母亲卢小花、妻子张璐三人之间频繁而激烈的冲突实际上是母亲卢小花专权独断式教育理念与情感控制型教育模式的一个缩影,其将矛头直接指向了教育的重要阵地——家庭教育。为了最终能够顺利到
期刊
在多年的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笔者始终坚信,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智慧是大于教师的。一个班级有那么多的学生,每一位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都各不相同。综合起来,作为集体的学生的智慧是作为个体的教师所想象不到的。因此,无限地、完全地相信学生的潜能,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而言至关重要。  教师提问与学生提问实际上是殊途殊归的,前者旨在“学会”,后者目的在于“会学”。很多一线教师都有这样的教学体验:问题是学生自主提出的,
期刊
作為一名语文老师,听到孩子最多的真心话就是语文作业一点意思都没有,不就是一些抄抄写写背背默默吗?最近受疫情的影响,开学时间多番推迟,孩子们长期待在家中,每天除了忙于线上学习外便无所事事。而倘若家长不在家,孩子就“大闹天宫”啦!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线上语文学习如何才能更加合理有效呢?笔者设计了以下几类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孩子的线上学习与宅家生活既有滋味又有涵养。在充裕的时间里,让孩子们稚小的心灵亲近
期刊
【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1]部编本语文教材将“立德树人”作为教材使用的总要求,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元的方式来建构单元学习内容,力求在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促进其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期刊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必须深化关键领域改革,为提高教育质量创造条件;我们明白,教育教学研究无疑是这样的关键领域之一。推动教研改革,发挥其支撑作用,是深化新时代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选择,也是其根本性需要。  《意见》指出,期望发挥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研究的
期刊
在当今经济交锋、文化碰撞的新态势下,知识能否快速转化、上升成为资本,对一个国家、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基于此,人们开始将目光投向极富增值性与育人性的教育行业,于是,教师这一专业性群体便承担起了义不容辞的时代重任。其中,班主任的角色更是“任重而道远”。在与学生的朝夕相处中,班主任不仅需要传授相关学科系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其道德示范性与主观能动性的体现,更是为学生生发出拨开迷雾、指明方向的力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