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的抽象和枯燥是数学学习的最大障碍。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明确了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方法,对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有一定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兴趣激发;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难度还不算特别大,但小学数学却是很多学生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数学作为一门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广泛性的工具学科,对于知识面狭窄的小学生而言,具有较高的学习难度,学生往往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失去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这也增加了教师教学的难度。因此如何在教学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是一个非常具有实际意义的研究课题。
一、分析教学现状,更新教学理念
1.教学模式落后,教学主体不明确。即使当下大力推行新课程教学思想,但是很多老师并没有将其落实到课堂教学。当前中国特色的数学教育以知识点的讲解和灌输为主要手段,以题海战术为辅助方法,学生在这个教学模式里承担被动接受者的角色,被动接受知识,谈不上学生学习兴趣的高涨。
2.教学方法落后,课堂氛围枯燥。科学的教学方法是保障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多采用传统方法,对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多是按部就班对知识进行讲解,没有趣味性,课堂互动少,只是被动的死记硬背知识点与解题格式,思维模式逐渐僵化,往往同一类型的题目换一个表达方式就理解不到题意或者找不到正确的解题思路。久而久之,学生没有学习兴趣,甚至会产生厌学的心理。
3.数学综合性强,对学生要求高。数学的学习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学习新概念,需要理解能力;学习新符号,需要记忆能力;学习解题方法,需要逻辑思维。小学生的学习蓝图才刚刚打开,很多知识都处于探索阶段,刚刚脱离小学的纯数字计算学习,进入到了抽象的符号世界,更高难度的知识意味着需要更强的学习能力才能进入这个大门。而学习的门槛高,那获得学习成果的满足感与解题成功的正反馈变得越来越难,类似小学背诵九九乘法表就能做题的简单途径越来越少,更多的情况是花费大量时间推演一道综合题却没有得到答案,这让数学变成了天赋与努力并重的一门学科。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就是关键所在。
二、激发学习兴趣,学生主动参与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数学是社会发展的源动力,它的高度决定了人类社会的发展高度。无处不在的数学,这便是数学的魅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将这种无所不在的数学思维带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去获取数学知识,成为一个数学的探索者,而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作为学习的引导者,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组织领导学生学习活动。
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数学是实用的学科,数学来源现实而高于现实,是经过高度概括的普适规律。小学生正处于逻辑思维建立的初期,其感性思维远远高于逻辑思维,很多情况下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来自于情感经验。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将知识融入现实,建立抽象思维与情感经验之间的联系,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增加趣味性,数学是有趣的学科。数学的魅力在于数学本身,而学数学的魅力在于解题时的成就感。小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很大一个原因是做不了题,不能得到学习的正反馈。孔子曾经说过:“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意思是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做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掌握每一名学生的水平,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加强教育的针对性。
如学习三角形这个部分知识,针对基础差的学生在讲解时要重点突出基本概念,要求学生能识别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并完成教科书中的例题和基础习题;对基础中等的学生要重点讲解常规题型,要求学生完成全部习题,并能掌握相关原理;针对基础好的学生,教学的目的是拔高上限,可以适当带入一些难题,不仅要求学生完成所有习题,还要设计出类似的习题,达到融会贯通。
3.用教师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育学生做题书写规范,格式工整,那么教师在平时板书就要思路清晰,井井有条;教育学生热爱卫生,注意仪表,那么教师就要做到衣衫整洁,一尘不染。
教师融入学生,热爱学生。作为教师,要融入学生,热爱学生。教师要有与学生打成一片,深入了解学生的觉悟。教师不仅是学习的引导者,也是学生的朋友、知己。作为一名教师,仅仅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生活情况,心理状态也应该了然于胸。同时,教师也应当把自己的想法与学生进行交流,从而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建立起与学生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效率的倍增器。良好的師生关系能活跃气氛,增加课堂互动,学生会更加在意教师对自己的评价,从而主动去学习这一门课程,而教师了解到学生的变化过程,及时对学生的变化给出嘉奖,学生获得认同感,这样就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学生越学越有兴趣,教师越教越有成就感。
三 小结
数学的学科属性决定了数学的抽象性和枯燥性,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学会转变教学理念,将抽象枯、枯燥的数学问题具体化、生活化;实施分层教育、因材施教,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同时教师应积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利用老师的榜样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整体水平,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浅谈改善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现状与策略;《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16年 第11月 12期;叶小波
2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10期;肖光涛
3小学数学教学中“迁移”能力的培养《教育评论》2001年04期;王月美
4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黑龙江教育》2001年05期;邢同锐
5小学数学教学应注意课堂反馈;《教育评论》2001年02期;康贵水
6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构想;《教育评论》2000年04期;廖爱兰、黄新国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兴趣激发;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难度还不算特别大,但小学数学却是很多学生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数学作为一门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广泛性的工具学科,对于知识面狭窄的小学生而言,具有较高的学习难度,学生往往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失去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这也增加了教师教学的难度。因此如何在教学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是一个非常具有实际意义的研究课题。
一、分析教学现状,更新教学理念
1.教学模式落后,教学主体不明确。即使当下大力推行新课程教学思想,但是很多老师并没有将其落实到课堂教学。当前中国特色的数学教育以知识点的讲解和灌输为主要手段,以题海战术为辅助方法,学生在这个教学模式里承担被动接受者的角色,被动接受知识,谈不上学生学习兴趣的高涨。
2.教学方法落后,课堂氛围枯燥。科学的教学方法是保障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多采用传统方法,对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多是按部就班对知识进行讲解,没有趣味性,课堂互动少,只是被动的死记硬背知识点与解题格式,思维模式逐渐僵化,往往同一类型的题目换一个表达方式就理解不到题意或者找不到正确的解题思路。久而久之,学生没有学习兴趣,甚至会产生厌学的心理。
3.数学综合性强,对学生要求高。数学的学习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学习新概念,需要理解能力;学习新符号,需要记忆能力;学习解题方法,需要逻辑思维。小学生的学习蓝图才刚刚打开,很多知识都处于探索阶段,刚刚脱离小学的纯数字计算学习,进入到了抽象的符号世界,更高难度的知识意味着需要更强的学习能力才能进入这个大门。而学习的门槛高,那获得学习成果的满足感与解题成功的正反馈变得越来越难,类似小学背诵九九乘法表就能做题的简单途径越来越少,更多的情况是花费大量时间推演一道综合题却没有得到答案,这让数学变成了天赋与努力并重的一门学科。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就是关键所在。
二、激发学习兴趣,学生主动参与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数学是社会发展的源动力,它的高度决定了人类社会的发展高度。无处不在的数学,这便是数学的魅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将这种无所不在的数学思维带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去获取数学知识,成为一个数学的探索者,而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作为学习的引导者,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组织领导学生学习活动。
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数学是实用的学科,数学来源现实而高于现实,是经过高度概括的普适规律。小学生正处于逻辑思维建立的初期,其感性思维远远高于逻辑思维,很多情况下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来自于情感经验。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将知识融入现实,建立抽象思维与情感经验之间的联系,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增加趣味性,数学是有趣的学科。数学的魅力在于数学本身,而学数学的魅力在于解题时的成就感。小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很大一个原因是做不了题,不能得到学习的正反馈。孔子曾经说过:“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意思是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做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掌握每一名学生的水平,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加强教育的针对性。
如学习三角形这个部分知识,针对基础差的学生在讲解时要重点突出基本概念,要求学生能识别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并完成教科书中的例题和基础习题;对基础中等的学生要重点讲解常规题型,要求学生完成全部习题,并能掌握相关原理;针对基础好的学生,教学的目的是拔高上限,可以适当带入一些难题,不仅要求学生完成所有习题,还要设计出类似的习题,达到融会贯通。
3.用教师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育学生做题书写规范,格式工整,那么教师在平时板书就要思路清晰,井井有条;教育学生热爱卫生,注意仪表,那么教师就要做到衣衫整洁,一尘不染。
教师融入学生,热爱学生。作为教师,要融入学生,热爱学生。教师要有与学生打成一片,深入了解学生的觉悟。教师不仅是学习的引导者,也是学生的朋友、知己。作为一名教师,仅仅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生活情况,心理状态也应该了然于胸。同时,教师也应当把自己的想法与学生进行交流,从而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建立起与学生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效率的倍增器。良好的師生关系能活跃气氛,增加课堂互动,学生会更加在意教师对自己的评价,从而主动去学习这一门课程,而教师了解到学生的变化过程,及时对学生的变化给出嘉奖,学生获得认同感,这样就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学生越学越有兴趣,教师越教越有成就感。
三 小结
数学的学科属性决定了数学的抽象性和枯燥性,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学会转变教学理念,将抽象枯、枯燥的数学问题具体化、生活化;实施分层教育、因材施教,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同时教师应积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利用老师的榜样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整体水平,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浅谈改善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现状与策略;《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16年 第11月 12期;叶小波
2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10期;肖光涛
3小学数学教学中“迁移”能力的培养《教育评论》2001年04期;王月美
4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黑龙江教育》2001年05期;邢同锐
5小学数学教学应注意课堂反馈;《教育评论》2001年02期;康贵水
6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构想;《教育评论》2000年04期;廖爱兰、黄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