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fei2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农村小学生,语文无疑是最难学的,学生学习时常感到吃力,笔者虽然都在农村教了十几年的语文,同样不知从何处入手来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导致了语文教学往往停滞不前,一直在不断地摸索中,现就目前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现状做一浅析,并提出笔者的愚见。
  一、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读写严重脱节
  读、写是语文教学的两大教学任务,它们相辅相成,紧密相连。教者时常未意识到两者的联系,分开进行,造成脱节的现象。我校有的教师就重读轻写,学生虽能较好地吸收文化知识,但因没有经常进行练笔,所以难以将知识融合适用,大脑所记的,都是零散的东西,充其量只不过是“两脚书橱”而已。有的教师又重写轻读,他们没有领悟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道理。在阅读量不足的情况下,即使学生心中真的有想法要表达,但因没有积累丰富的词汇,没学到前人的写作方法、技巧,同样会力不从心,做不到“吾手写吾口”。
  (二)教者的定向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
  一部书乃至一篇文章,其涉及到的内容往往是多方面的。因此,对一篇文章涉及到的一个词语也应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教者如习惯于自己的定向思维或是遵从教学参考的意见,呆板地对学生进行诠释,便会扼杀学生创造力地发展。笔者曾看到一位一年级的语文教师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春天来了,大地是一片( )。”有一位学生填下了“希望”,结果被教师打下了鲜红的叉,原因是该生没有按课文内容填下“绿色”之类的词。我们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到,这位学生是颇有创造力的,但教师的定向思维却彻底否定了他的创意。
  (三)重于德育思想教育,轻于现代意识地渗透和现代思维地培养
  教语文要结合课文内容教学生做人,如学习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的精神、生活朴素的作风,这是必要的。但应引以注意的是,学习其他的学科也同样是要学习做人的道理。语文教学无必独揽做人的大权,其更重要的教学任务是经结合学科的特点,传给学生文学常识、语法基础、写作技巧,并渗透现代的生活常识、时代的危机意识和培养学生的现代思维。
  而目前,大多语文教师都对德育思想过分注重,尤为突出的地方是表现在作文教学中,如写老师,教者则要求学生写“老师带病上课、忘我工作”;写英雄则必须“舍己救人”……并以此为标识来衡量学生的作文水准。虽然这样进行教学有一定的正面意义,但其严重的负面效果也是不难想象的。
  二、针对以上所述的现实问题,笔者认为可分两个阶段来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一)学好语文的基础阶段
  1.强调多读
  书要多读,这是千古不易的真理。先人对读书是十分注重的,知识源于生活,但书本的知识是先人生活经验的积累。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更是作家成熟文风、高超写作技巧的体现,我们将其读熟,可以化百家为己有,从而迅速地提高学生作文水准和语文素养。
  2.读写结合
  笔者于前已分析了目前普遍存在的读写脱离现象,这是一个重要问题,我们要严肃对待。关于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有些老师所提倡的“仿写”是一条可行之路。举个例子,在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中,课文对杨梅树和杨梅果进行描写,重点写杨梅果的颜色、形状和滋味,从而表现出作家对杨梅的喜爱之情。教材要求学生要仿照写法来介绍家乡的一种水果,这为初习写作的学生如何去描写一种日常见惯的水果,指明了一条可行之路,从而降低了学生动笔的难度,提高了他们写作的兴趣和信心。
  3.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
  老舍先生曾说:“每个星期才写一篇文章的作家绝对不是一个好作家。”我们虽然不一定要当作家,但要学好语文,作文还是要勤写的。每日都动动笔,不管写得精彩还是失败,让这成为一种习惯。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写一件小事甚至是一句话,这样日以继日,学生会越写越多,越写越好。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教者的引导下,学生的作文水准定会日益提高,他们不难写出有创意的佳作出来。
  4.改革落后的教学方式
  在课堂上,教师“填鸭式”地灌输或是教条化地讲授,学生对此早已厌烦。我们要努力使教学方式多样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度。笔者在教学《少年闰土》《西门豹》等课文时,曾多次让学生扮演小说中不同角色,表演课文情节。结果发现学生参与的热情出奇的高,而且有的能根据自己的想象,结合课文创造性地加入一些情节,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这种“演戏”比单调的课堂讲解,要成功得多。
  (二)提高语文能力的阶段
  1.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小学语文教材,信息量太少,单独读课文,受益还是很有限的。因此在学生读透教材之后,要充分把学校图书室利用起来,让阅读进课表,要强硬要求学生读课外书,并利用时机举行汇报会,让学生介绍所读书名、文题、内容概要等,从而吸收外面的营养来补充自己的能量。
  2.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
  不要以为文学创作只有作家才能做到。文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往往内心中有教师意想不到的创意。我们要鼓励学生将心中的想法借助文墨表现出来,学生往往因为有着教师的鼓励而成材。
  总之,在素质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需要反思自己教学的方法,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大胆地改革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我们的农村语文教学定能出现新的局面。
其他文献
语文教材是富于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的教学资源,它已基本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材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新课程标准提出整体把握的概念,使这一内涵赋予了重要性,意在指课程学习中学生对文章要有一个大体的、初步的理解和认识。教材作为一种教学工具,教师在在教学中,须要做到创造性使用教材,充分运用语文教材的资源优势来帮助学生提高整体把握能力。  一、整体把握能力的认识  整体
期刊
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现在一些学生对政治课有一种逆反心理,缺乏热情。因此,要使现在的中学生能够对政治课感兴趣,对老师讲的理论能够“洗耳恭听”,教师就必须花大力气研究上好政治课的讲课技巧,尤其是语言艺术。因为语言艺术是传播思想、阐明道理、表达感情的工具,所有政治老师要用形象、生动、富有哲理、情趣的语言来“粘”住学生,激发他们对政治课丰富的想象力,使他们不仅受到政治理论的启迪,而且得到知识的滋养。下面就
期刊
一、引言  翻译可以看作是一项跨文化交际的行为,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存在语言符号的转换,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的交流。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应强调文化与翻译的关系,注意文化背景对于翻译教学的影响以及如何教给学生正确的翻译手段,使学生认识到运用正确翻译手段的必要性。译学界自古以来就存在归化与异化、直译与意译、神似与形似孰优孰劣之争。  二、什么是归化与异化  1813年,德国著名社学家、古典语言学家、翻译理论家
期刊
一、小组合作在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一直以来,高中英语教学几乎是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而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没有时间主动思考知识,导致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降低,阻碍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合作为形式,为了同样的学习目标共同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策略。小组合作学习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集体合作能力以及提高教学效果起
期刊
2012年是广西普通高中开始全面实行新课程改革,百色市高中历史科用的是人民版的教材(简称人教版),现行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中插入了大量的“材料”。高中历史教材“材料”的增加丰富了历史教材的内容,补充教材的内容,添加了历史教材的难度和生动性,拓展学生知识面,又加强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重视高中历史教材中“材料”的教学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根据自己的教学研究和问卷调查,从学生不重视教材“材料”原
期刊
一、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  (一)教学预设  所谓“教学预设”,指的是教师课前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的预先设计。具体来说包括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对象等各方面的预设。  预设可以使教师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从而利于保证教学活动的计划性和效率性。  (二)教学生成  “生成”,是新课程理念倡导下出现的一个重要教学概念,它是相对于“预设”而言
期刊
“老师,学语文要数写作文最难了,对吗?”一个刚入学连汉语拼音都没学完的小女孩问我。我陷入了思考:“作文难”的概念为什么如此之深,几乎成了学生们的口头禅;连最天真、最纯朴的儿童都烂熟于心。孩子们刚迈入校园就对作文望而生畏,这样我们的作文教学能成功吗?作为小学语文老师,我们该怎样帮助孩子们习作呢?作为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老师,我们该怎样让孩子们喜欢写话,学会写话呢?在多轮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着,反思着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的成败,与作文教学水平的高低息息相关。农村中学由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等诸方面原因,普遍存在作文教学水平比城市中学较低的现象。如何才能更好地改变这一现象以提高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水平呢?针对这一问题,本人根据农村中学的特点,并结合自己多年农村中学任教的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几点见解。  第一,指导学生体验生活,注重写作素材积累。  苏轼主张:“博观而约
期刊
手是我们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俗话说,手巧则心灵,对幼儿来说,动手是他们认识事物,探索世界的重要途径,关系到幼儿方方面面的发展。科学研究证明:手的活动与精细的动作可以刺激大腦皮层的运动中枢,同时运动中枢又能调节手指的活动,神经中枢和手指反复地互相作用能促进大脑的发育及其功能的完善。心理学家一致认为手指是“智慧的前哨”,这说明手的动作发展是多么重要。因此,注重幼儿动手能力的
期刊
众所周知,语文是由语言文字组成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程,绚丽多姿的语言犹如语文课上一道亮麗的风景,让语文课堂熠熠生辉,而由这些语言文字构成的每一篇文章又都是作者情感活动的伴生者,是作者思想情感的主要载体。那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该如何把作者所体现的情感传达给每一位学生呢?我认为这首推品读。因为只有通过品读,我们才能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只有通过品读,我们才能更深刻的挖掘作品的内涵;也只有通过品读,我们才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