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立体化语文教学课堂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roit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遗传、环境、教育等方面的不同,因此学生在知识、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必然存在着差异。 不同学生个体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需求的差异性也日显突出。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活泼地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上就要进行多层次、多侧面的定位,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才能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而传统教学整体性,显然无法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立体化语文教学正是要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关注学生的差异,适应不同学生群体的需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能学有所获,以保证教育质量的关键,培养创新型人才。
  
  一、教学目标立体化
  
  合理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知、能的程度,年龄段心理及大纲、教材的把握。教学目标的设计既不能只顾优生,亦不能迁就学困生,教学目标的梯度性正体现了教学目标的立体化,要使教学目标契合大多数学生的学情。少数学生的思维图式要采取个别化教学去转化,设计要有准确定位。可以大致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由难到易,设置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以保证优生、中等生,学困生各有课堂突破的重点。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过程中,要坚持师生共同设计。学生的质疑和要求是教师教学目标设计的重要参考。学生可以在预习前制定听课计划或训练计划,在预习过程中要提出质疑和要求,也可在上课前先学生提出希望和要求,而教师则在初步制订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学生意见来调整和决定自己的教学目标。
  如《春》一课,针对绝大部分学生,可以在理解文章主旨的前提下,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积累名句名段,养成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精神;对于一部分优生,可以培养他们的散文鉴赏能力;而对于一部分学困生,则重点在积累名句名段,养成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精神上。
  
  二、教学内容立体化
  
  立体化的教学课堂要求教学内容是浅、中、深多层次的:大脑不可能45分钟都每分每秒都能集中精力。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让绝大部分内容适应中等生,一部分最基础的内容适应学困生,另一部分加深的内容适应优生,这样,在每一堂课上,既能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够学的内容,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又能使每一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学的东西,以使大脑得到暂时的休息。
  教学《春》第四段(春花图),可以用幻灯展示5项活动内容:第一,指出该段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各造一个句子;第二,体味“闭了眼,树上仿佛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一句的情味;第三,体味“闹”和“散”两词的妙用,并举一你在作文中用得好的词语;第四,把最末“野花”一句画成一幅画;第五,有情味的朗读这一段。这样,各种个性,各种水平的学生至少能找到一两道题进行训练,学生不仅收获了知识,还训练了学习方法。
  
  三、教学方法立体化。
  
  构建立体化语文教学课堂模式,仅靠“一读、二谈、三写”单侧面的方法是很不够的。为了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我们可以尝试将唱歌、游戏、表演等融入课堂,在轻松有趣、紧张活泼的气氛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同时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引入幻灯、录音、录像、电脑等多种现代化媒体,借助现代声光电化教学媒体,使教学手段多元化,使课堂成为超越课堂时空、背景的立体化的学习环境,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例如,教学《祥林嫂》,对于祥林嫂形象的理解,可以创设问题“为什么说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启发学生思考,促成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阅读、思考、解决能力目标的创设问题;可以课堂模拟祥林嫂的生活场景,演绎角色,增强学生的切身体验,强化课堂参与,贯彻知识目标同时强化全面的职场素养目标;可以播放《祥林嫂》电影片段,直观感悟祥林嫂形象;可以口头表达或书写
  片段作文“二十一世纪的祥林嫂”让学生在新旧社会女性生活的对比中更好的理解课文主旨。
  
  四、教学评价“立体化”。
  
  给予学生正确、客观、公正的评价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应改革传统的“一纸分数定优劣”的评价标准,实行行之有效的评价方式,给学生一个公正的评价,让学生在评价基础上了解自己,提高自己,树立起他们学习语文的信心,培养他们的创新自信。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可以形成等级加评语的评價方式,以学习档案的评价形式,在自然的状态和开放、公开的环境下综合采用课堂表现观察记录、日常交流、作业记录、测验等多种手段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并定期向家长反馈信息,通过家校联系的渠道,向家长提供指导学生语文学习的帮助,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 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树立起学好语文的信心,促使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发展。在评价中,应坚持以激励为主,以正面肯定、鼓励为主,不求全责备,不扼杀学生创造的火花。要善于用赏识的眼光去寻找学生语文中的“亮点”,细心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最大限度地挖掘不同层次学生语文学习的优点,采用旁批、评语形式,或在讲评中及时表扬、鼓励等。当然,呵护亮点不等于迁就缺点,既要在评价中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又要用学生乐于接受的语言,指出不足和努力的方向,以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
  人是立体的,语文是立体的,面向人的教学活动的每一个教学策略都应该是立体的,新课标所确定的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里理念,要求我们看到语文教学目标的复杂性,内容的层次性,方法的多样性,评价的公正性——即语文教学的立体性。唯有立体的课堂,才有学生的个性飞扬;唯有立体的课堂,才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乐土。
  (作者单位:628400四川省苍溪县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创造性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即通过思维不仅能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能指引人们去获得新知识或以前未曾发现的问题的新解释,从而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它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产物,它是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表现。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后天培养与训练的结果。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一、发展内部言语,提高思维能力    思维就是人脑对
期刊
21世纪需要的是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现高度责任意识的一代新人,这一点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也明确指出。根据数学学土的这一总体目标,21世纪教材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作为实验教师中的一员,更是把学生创造性思维放在了首要位置,在课堂教学时,大胆实践,合理使用教材。以下是我在教学工作中的几点尝试。  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数学学习活中要使学生能够获得成功
期刊
数学教学应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不能局限于数学知识的传授与讲解,而应该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当作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完成这项任务,必须从问题入手,依靠问题的引领,提升学生数学思维的层次。    一、构造问题链,激发思维积极性    对数学教学而言,在创造过程中,有一部分内容可以用复制的方式传授,而有一些则不能。如教学中的信息摸拟,或者称之启发式的程序设计,涉及的只是思维过程的外部信息结构棗启发式的信
期刊
一、由观看全国青歌赛联想开去    最近一个多月央视三套节目每晚现场直揪全国青歌赛,节目水平之高,让全国观众直呼过瘾,尤其是近两届新增设的原生态唱法,让观众耳目一新,为之振憾。听后觉得原生态唱法博大精深,根基深厚,孕育于祖国的山山水水,植根于民间百姓之中,它是一切新生代的音乐之母,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千古流传、生生不息的音乐之魂,是一切音乐创作取之不竭、用之不完的源泉。它又象草根一样,深深扎根于泥土
期刊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大多是:1、教师提问,回顾学过的知识,特别是与本节内容相关的内容,其中也有上节作业中出现问题的纠正;2、教师讲授新课,学生专心听讲,讲完概念讲例题,力求讲深、讲透,让学生听懂,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当然在讲授新课之前也有新课的引入;3教师布置练习题,学生做练习,可模仿例题做法来做练习题,教师个别指导,发现共性问题,教师分析原因后再讲,在教师的操心下,学生听懂,会做,没有什么问题
期刊
教学目标:⑴使学生理解正多边形概念,初步掌握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的第一个定理;⑵通过正多边形定义教学,培养学生归纳、观察、推理、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正多边形的概念与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的第一个定理。  教学活动设计:  一、观察、分析、归纳  1、等边三角形的边、角各有什么性质?2、正方形的边、角各有什么性质?归纳:等边三角形与正方形的边、角性质的共同点。  二、正多边形的概念:  1、概念:各边
期刊
当今教育的主流是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是经济时代赋予教育的责任。前苏联科学家卡皮查认为,数学课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合适的学科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十分重要和切实可行的。下面,我就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过去的“教”、“学”并重的模式,实现由“教”向“学”的重心转移,力争创造适宜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发
期刊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兴起,股票、利息、保险、有奖储蓄、分期付款等经济方面的数学问题已日渐成为人们的生活常识,这些数学问题里本身就蕴含着各种各样的数学思想。那么,如何在数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呢?我认为,可以从概念数学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等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在概念数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    概念是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及其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通过感觉、知觉对客观事物形成感性认
期刊
教学目的:1、使学生能理解移项解方程的根據;2、使学生能熟练运用移项法则解方程。  教学分析:重点:利用移项解方程。难点:对移项时要改变符号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复习:1、叙述等式的性质。2、什么是方程的解,什么是解方程?  (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得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3、用适当的数或等式填空,使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并说明是根据等式的哪些性质进行变形的: 
期刊
新编小学数学教材明显特点之一,是增加学生活动和动手操作内容。为此,操作活动成了课堂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现就如何优化课堂操作活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谈谈我的粗浅认识。    一、操作过程有序    在课堂操作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是随着操作的顺序进行的,操作程序反映了学生接受的思维过程,反映了一定的逻辑顺序。如果操作的程序混乱,学生的大脑中就无法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有序的操作不但有利于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