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四季拍卖总成交6000万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33923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封面拍品张大千《天女散花》是高潮
  
  
  中国近现代书画专场的拍卖现场可谓十分精彩,中年12点15分,拍卖会已经持续了将近3个小时,买家显得有些劳累,然而,当拍卖师宣布,“下面,将拍卖张大千的《天女散花》,也就是本场图录的封面”时,场上气氛立刻紧张了起来,所有买家的注意力又恢复到高度集中,观察着场上的一举一动。“80万!”,拍卖师喊出了这件作品的起拍价,场上立刻有买家应价。起初,有2、3位买家参与竞拍,当价格飚升到120万、160万的时候,分别有新买家加入,随后,委托席的牌子也举起来了,场内外形成6、7位买家争夺的情形。最终,这件拍品经过50轮的激烈竞价,以236.5万元成交。此幅《天女散花》描绘天衣飞扬的女仙,手持莲瓣,“散尽天花”的景象,所绘人物气象安详娴静,造型雍容华贵,线条的运用圆润自如,转折之处顿挫有力且富于节奏感,整幅作品尽显唐人气度。作品上分别有大干居士乙亥(1935年)和甲申(1944年)的题跋牙口自作绝句一首,尽道此画的创作原委。这一时期也是张大千绘画创作从“师古人”转为“师造化”的时期,无论清、明、元的笔墨情韵,抑或宋、唐、晋的气象意境,上下千年,张大千都能“溶古人而有我”,做到融会贯通而自成风格。在人物画创作方面,30年代之初,张大干开始探索较为工致的人物画画法,其绘画风格由追摹陈洪绶转向明代吴门的唐、仇,加之游历日广,得观诸多唐宋明迹,亦吸收了不少唐宋绘画的特色,因而造就了这一时期兼工带写的人物画风格。
  
  明清女画家的作品引来藏家青睐全部成交
  
  在古代书画专场中,明清17位女画家的作品引来了许多藏家青睐,17件作品全部成交。在古代,女画家的作品或生平不约而同地被人们所忽略,关于她们的记载可谓凤毛麟角,古代女画家的整体面目充满了神秘感。如今,我们在欣赏和研究她们的作品时不难发现,在绘画水平方面,留传于世的诸多女画家的作品不乏精彩,作品中更多地流露出细腻、恬静的情感,令人眼前一亮。从市场前景来看,近几年,古代女画家的作品作为书画投资市场的一类特殊题材,得到了越来越多藏家的关注,作品从几万元至几百万元不等,无疑有着广阔的升值空间。在本场中,李因的《菊鸡图》拍出了4.18万元。李因是著名的画家兼诗人,善作水墨、写意、画鸟,名扬钱塘。
  
  当代书画市场依然坚挺,成交率颇高,许多在市场上活跃的画家拍出了较为理想的价格。其中,杨延文的《仙乡水云图》和石齐的《雪雉图》分别以227元和20.9万元成交。
  
  瓷器工艺品
  
  瓷器工艺品专场总成交1699.67元,成交比率65.14%。清雍正粉青釉盖罐是本场的最高价,以68.27元被一位买家收入囊中。此罐造型为清代宫廷御用小茶叶罐,北京故宫藏《乾隆雪景行乐图》中有相似形制瓷器。明嘉靖斗彩灵芝纹盘为存世量极少的嘉靖斗彩瓷佳作,从3万元起拍,最终以38.57元成交,相同作品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有收藏。这件瓷器属官窑,盘心绘环套如意纹饰,外壁绘七朵灵芝,其造型、图案及款书形式均仿自成化斗彩,标志着嘉靖朝恢复了在弘治、正德两朝停滞了数千年的御窑斗彩技法。另一件清乾隆官窑斗彩团菊罐虽有小伤,却拍出了27.5万元的高价,斗彩团菊罐为清代官窑传统品种,制作精良遵乾隆御窑法度。特别之处在于其囊匣包装极为考究,以红木透雕嵌象牙为座,以红木嵌金丝楠木为外盒。可见其当年为藏者所珍视之程度。盒面刻字:“庚子劫后得乾隆官窑斗彩花尊,纨绔名士题”,盖内墨书:“癸卯得自吴式钊同年,怀希”。经搜求考证,盒内墨书题字者为光绪民国间合肥收藏家龚心钊(字怀希),龚氏于1903年得此罐于他的进士同年吴式钊。吴式钊光绪时任翰林院编修,盒盖上的题刻应为吴氏自题。他应在1900年庚子事变即八国联军对北京劫掠之后得到此官窑小罐,故精心包装,视若供璧。此外,明晚期犀角雕松鼠葡萄杯和清乾隆白王兽耳海棠形带流玉壶,分别拍出了49.5万元和41.87元。另一件兼具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的唐长沙窑褐彩题“相思”诗注壶,也以7.927元成交。
  (刘婉)
其他文献
丁念先(1906—1960),字守棠,浙江上虞人。早岁入海上题襟馆,故宫博物院古物南迁,任行政院驻沪监盘委员。喜藏书,当其任职于上海市政府、主管出版事务时,各书店送审之书均多附一册赠之。故抗战胜利后,上海各书局出版之图籍,丁氏几乎全部有藏。丁氏善书,于《乙瑛》、《史晨》、《华山》诸碑致力尤深。夫人谢圣镛为其表妹,亦善书,以王大令为宗,偶作梅竹小册亦清秀可喜。当其订婚之时,海上名人二百数十人诗画以贺
期刊
                    
期刊
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它不仅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书写载体,更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造型艺术。自仓颉造字之始,书法作为一种美观与实用相交融的独有艺术,便一直生生不息,成为中华民族传统艺术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殷周以来,遗留百种以上的不同体裁、风格的碑帖字迹。大体说,字的形体可分为篆、隶,真、行、草等五大类。同时,各个时期涌现出各具特色的书法名家、大家,他们为后世留下一笔独特而又非常珍贵的文化艺术遗产
期刊
右影印汉三老碑朱拓本是潮汕谢然宣氏的珍藏。2000年秋,谢氏从北京碑版收藏家高氏庋藏中商求转得。    此本由传拓名师傅大卣拓制。高手精工,神采奕奕:朱着色亮丽细匀,华贵高雅;界线、字口朗晰传神:碑缘周线与碑面的损破泐痕细微处,捶拓均精准到位。与笔者所藏的西泠印社早期拓本相比较纤毫不差,此朱拓本确是原石真拓毋庸置疑。  清咸丰二年(1852)三老碑出土,同治年间,著名金石鉴藏家魏稼孙亲往捶拓,他记
期刊
谢稚柳给吴灏(子玉)写的这面《雨余富春山色图》,为丙申(1956年)四月所写。原先背面有对题小跋,后来已散失。其题云:“顷游富舂,泛江数百里,乃知大痴山居图出于臆造特多。元章谓北苑平淡天真一片江南景,江南山势几无一非北苑画笔。米老自是解人,其言弥足征信,书似玉弟以为如何?稚柳”。  此扇为谢公46岁时之作,时值风华正茂,落笔细腻温婉,水墨色泽层次分明,其笔墨点染均用披麻皴,用董巨法,力追董源之平淡
期刊
庚子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城后,一名西方传教士模样的人骑着马在英军占领区里似乎在寻找着什么。终于,他在宣武门内南沟沿南头的象房桥停了下来,看到一座朱漆大门紧闭的“大宅门”。原来这里是刑部官员殷柯庭的私宅,当时殷柯庭全家已经逃离北京,教会便乘机占了殷宅,并拆了宅子修建教堂。后来虽然殷柯庭的儿子极力阻止并要求归还,但教会仍然置之不理,最后迫于教会的势力,殷家无奈签立契约,将当时价值几万两银子
期刊
屏风,《释名》称:“可以屏障风也。”它是中国古代用作室内挡风和遮蔽作用的家具。《史记》卷七十五记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可见我国很早就有使用屏风的记录。其实,在更早的时期,类似我们称作屏风的东西已经存在,但当时并不叫作屏风,而是称作“黼依”,其作用也不单单用于障风,而是天子的礼器之一。《周礼·春官·司几筵》称:“凡大朝觐、大飨射,凡封国命诸侯,王位设黼依。”原注云:“斧谓之黼
期刊
“85以来的现象与状态系列展”是对中国当代艺术进程发生过重要影响的一些区域及重要学术现象为研究样本,探询这些现象及艺术创作的发展脉络和现状,对其背后隐藏的文化能量和历史价值进行深入、客观和更其本土特质的学术研究和阐述。在展览构思上,对中国当代艺术进行学术梳理和考察时候,遵循这样的原则:既要考虑在发起发动时期——80年代,尤其是85美术运动时期与当时中国整体文化发展状况及特点的关系;又要考虑到中国当
期刊
梁山“七器” 西周太保鼎    清咸丰年间(一说道光年间),山东寿张县粱山出土了七件青铜器。它们是小臣蜍犀尊、太保簋、大史友獻、太保鼎等。这些商周青铜器,器型庄严厚重,纹华丽繁缛,是商周青铜器的典型代表,被誉为“梁山七器”。一时间,学者们研究著录,收藏家们争相收藏,成为清末民国初金石学界的大事。目前在天津博物馆的西周太保鼎,是唯一一件收藏在国内博物馆的“梁山七器”。    西周太保鼎自出土之日,
期刊
在悠久的中国艺术文明长河中,许多精美的雕塑艺术作品被保留了下来。在此次的中国古董专场上,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作品。    殷周时期唯美的青铜重器    商代晚期鸮尊。该作整体作鸮(俗称猫头鹰)形,昂首挺胸,盖为鹃首,立耳,圆眼尖喙,盖上有一尖喙卧鸟:器为尊体,双翅并拢,宽尾垂地与双爪巧妙地构成一个三角支撑,使鸮形尊体稳稳地站住。鸮尊颇为少见,著名的安阳殷墟妇好墓曾出土过一对。    西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