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康复训练对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作用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noha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盆底康复训练对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0月某院收治分娩后>150天的产妇12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64例,锻炼组采取盆底肌肉训练,包括生物反馈训练及电刺激训练;对照组进行常规产后健康教育训练。两组产妇每3个月进行一次调查,并进行盆底肌肉张力测试评定。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在进行训练前的盆底肌肉张力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锻炼组在锻炼3个月后盆底肌肉张力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锻炼组3个月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为18.75%,对照组为23.43%,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轮:产后盆底肌肉训练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盆底肌肉张力,并且对尿失禁的发生也能很好控制。
  关键词:盆底康复训练;产后改善;盆底肌功能
  盆底肌功能丧失也被称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此病症是女性常见病,病症包括盆腔器官脱垂(POP)和尿失禁(UI),其中,压力性尿失禁(SUI)主要表现为腹部压力骤增,如果有咳嗽、运动等震动性行为尿液会失控溢出。国外有研究指出,盆底肌肉训练(PFMT)能够对尿失禁有明显治疗作用,并且对盆腔器官脱垂也有很好的恢复作用[1]。本次研究选取128例产后妇女,对其进行盆底康复训练,观察盆底肌肉张力及盆底功能恢复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0月某院收治分娩后>150天的产妇12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资料收集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产妇64例。产妇年龄22~42岁,平均(28.5±5.21)岁。锻炼组采取盆底肌肉训练,对照组进行常规产后健康教育训练。两组产妇进行3个月的训练后,对产妇12个月内进行随访,并进行盆底肌肉张力测试评定。本次研究的纳入标准为:产后恶露干净;排除标准为:产妇患有阴道炎、泌尿系统感染以及无法按时接受随访者予以排除。两组患者的年龄、产前盆底肌肉张力能力及尿失禁发生率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产后150天左右,采用盆底肌肉康复系统对盆底肌肉进行训练,此训练系统为法国PHENIX,主要包括生物反馈和电刺激训练,每周2次,每次半小时,共进行12次训练。盆底肌肉训练结束后产妇急需使用阴道椎体进行锻炼,每周2次。
  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产后健康教育。对两组产妇每3个月进行一次盆底肌肉张力测定和产妇自行填写尿失禁发生率。
  1.3诊断标准
  盆底肌肉张力测定标准:V为无主动收缩盆底肌肉压力值,反应阴道基础张力;S为主动收缩盆底肌肉压力值,反应引导收缩持续时间并确定有效收缩。
  SUI的诊断标准:咳嗽、打喷嚏、大小、运动或体位改变时会发生不自主漏尿。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数(n)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产妇盆底肌肉张力值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組产妇的一般资料中来看,产后6周V值与S值相差不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经过锻炼后3个月,两组产妇的V值与S值均产生了变化,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持续6个月、12个月后,V值、S值和收缩时间均与对照组差别较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产妇盆底肌肉张力及收缩时间对比
  组别 产后3个月 产后6个月 产后12个月
  V值(cmH2O) S值(cmH2O) 时间(s) V值(cmH2O) S值(cmH2O) 时间(s) V值(cmH2O) S值(cmH2O) 时间(s)
  观察组 26.52±3.17 26.31±2.15 3.21±1.71 35.45±5.21 38.54±1.54 5.21±2.25 34.57±1.54 35.95±10.21 5.12±1.41
  对照组 25.37±2.12 25.51±3.10 3.09±1.51 31.52±1.51 30.58±1.95 4.13±2.35 30.12±1.29 28.54±6.54 4.12±1.15
  2.2两组SUI的情况对比
  两组产后6周SUI情况相比差异不大(P>0.05),锻炼三个月两组产妇SUI发生了变化,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SUI的发生情况对比[n(%)]
  组别 例数 产后3个月 产后6个月 产后12个月
  观察组 64 12(18.75) 2(3.12) 0
  对照组 64 15(23.43) 6(9.37) 4(6.25)
  3 讨论
  上述研究中两组产妇在通过训练3个月以后,盆底肌肉张力均有所变化,观察组3个月V值为(26.52±3.17)cmH2O,对照组3个月V值为(25.37±2.12)cmH2O,两组对比有差异,但差异性不大,6个月后差异十分明显,观察组V值为(35.45±5.21)cmH2O,对照组V值为(31.52±1.51)cmH2O。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产妇训练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SUI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3个月SUI发生率为18.75,对照组为23.43,12个月后观察组无SUI发生,对照组发生率为6.25%。说明盆底肌肉训练对SUI也十分有影响。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进行盆底肌肉训练,通过阴道生物反馈及电刺激训练,产妇学会正确的盆底肌肉收缩方法,原因是产妇在分娩后无法正确识别阴道收缩。盆底肌肉训练能够提高盆底肌肉的收缩例和持续时间[2]。同时,肌肉收缩的协调性也十分重要,需要独立收缩,避免臀部、腹部、大腿等部位受累。盆底肌肉训练由于进行肌肉收缩,能够控制尿控反射,能够很大程度上改善尿失禁现象[3]。
  参考文献:
  [1]陈勤艾.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对提高盆底肌收缩力的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4,04(05):122-123.
  [2]魏雅娜.阴道分娩对盆底肌功能的影响及产后康复治疗的临床应用研究[D].福建:福建中医学院,2012.
  [3]姜海燕,叶丽华,赵如萍,等.盆底肌功能训练、生物反馈加电刺激及阴道圆锥训练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对比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2,05(30):4815-4816.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观察益气养血方在改善肿瘤患者疲乏方面的作用,阐述中医药治疗癌性疲乏的特色和优势。方法:将72例肿瘤疲乏患者分为中药干预组和空白对照组,中药干预组患予中药口服8周,通过中医症候积分,观察患者疲乏程度及中医症候的变化,空白对照组则不予中药干预。结果:在肿瘤治疗过程中两组疲乏程度及中医症候得分均不同程度上升,但干预组低于对照组。中医症候比较:干预后第4周、第6周干预组中医症候明显改善,8周结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对血透患者的血管通路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血透患者4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20例,以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20例,以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护理。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经过不同方式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其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双倍剂量氨溴索口服液治疗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54例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双倍剂量的氨溴索口服液开展治疗过程,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的氨溴索口服液开展治疗过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临床症状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前的症状评分是(8.41±1.68)分,对照组治疗前的症状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如何对腹腔镜下肾切除手术患者进行优质的护理。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6例腹腔镜肾切除患者,对患者进行相应的临床护理,并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腹腔镜手术结合优质护理,可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的康复。结论:对腹腔镜肾切除患者进行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
期刊
摘要:神经内科疾病发生医院感染治疗比较棘手,死亡率较高,所以必须加强神经内科疾病感染危险因素的认识,严格掌握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注意无菌操作,积极治疗原发病,增强医护人员无菌观念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神经内科;医院感染;因素;防治  作为本地神经内科的重点科室,我院接收本地绝大多数神经内科患者的病症治疗,多年来监测资料显示,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神
期刊
摘要:本文笔者主要通过173例桡骨远端骨折,阐述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是骨科常见的骨折,约占四肢骨折的17%,多为粉碎性关节内骨折,骨折不稳定,并累及关节面,按AO/ASIF系统分类属C型骨折,如果早期处理不当,常导致骨折畸形愈合和腕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导致腕关节无力、畸形、疼痛及旋转功能障碍,因此手术恢复关节面的平整、桡骨长度、掌倾角及尺偏角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纳洛酮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肺性脑病的疗效。方法 将8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肺性脑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6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肺性脑病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疗效显著。  关键词:慢性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外伤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并给予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90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分析患者的伤情、颅底骨折、脑疝、低血压或者是休克、止血药、脱水药等相关因素,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和综合治疗。结果:患者伤情重、颅底骨折、脑疝、低血压或者休克、止血药使用不当以及脱水药过度使用等都和外伤性脑梗死有关,90例患者中24例经
期刊
摘要:目的:主要研究手足口病在小儿中传播的特点和途径等,同时探讨治疗和预防的措施。方法选取我社区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接收治疗的78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研究传染的途径和治疗措施及临床效果等。结果经过及时的分诊和有效治疗,其中有86例患儿症状较轻者经过口服以及静脉注射抗病毒药物,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另外14例患者症状较重,接受丙种球蛋白以及糖皮质的激素进行治疗。结论由于小儿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七氟醚吸入麻醉联合喉罩在子宫粘膜下肌瘤电切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 将ASAⅠ-Ⅱ级60例子宫粘膜下肌瘤电切术病人随机等分为七氟醚组(A组)和七氟醚联合喉罩组(B组)两组。观察并记录麻醉诱导前,睫毛消失后,手术开始后,术毕及苏醒后各时点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变化;动脉血气分析;麻醉恢复期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病人术中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均有轻度下降,较术前差异有显著性(P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