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乡之美在召唤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m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
  先贤的话语掷地有声,又充满神秘的美感。拨开时间的迷雾,我们可以看见这些座连绵的茶山——
  冈峦缠绕,兀立奇峰幽谷,其变万状,为天造地设;山色如黛,遍布林木茶园,峰峦叠翠,如古意丹青;又云蒸霞蔚,妖娆妩媚,而有素湍绿潭,泉水叮咚,如诗似画,情趣盎然。再缀以云山烟村、农舍茶亭、畲家茶女……这里的茶山,自然是摄影者的天堂。
  白茶山在闽东北的福鼎,是为海上仙都太姥山。而整个福建,遍布这样美丽的茶山与茶乡。
  自古名山出名茶,享誉海内外的正山小种、闽红工夫、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天山绿茶、福鼎白茶、福州茉莉花茶等福建名茶分别产自武夷山脉、太姥山脉、戴云山脉、鹫峰山脉等。
  闽茶文化凝聚着地理灵性,八闽大地宛若一片茶叶,而上述山脉则像是叶片之上的脉络,串起了福建省一个个著名的茶乡。每个茶乡的生态不同,茶园茶树各异,有碧水丹山,有云蒸霞蔚,有层层云梯,有竹木相拥,有岛雾氤氲……
  茶之美丽身姿和迷人风韵摇曳于福建的每个角落,她不仅展现给人们绿色、生态、美丽,更重要的她已是千百万茶农的绿色银行,助推各地农业经济的崛起。茶为和谐饮料,吹奏着新时代的和谐之歌。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美丽中国”是美学概念、生态学概念和社会学等多学科概念的统一,是环境之美、时代之美、生活之美、社会之美、百姓之美的总和。福建茶之美,茶乡之美,是建设美丽福建,乃至美丽中国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寻找美丽茶乡,就是在这和谐美好之歌上添韵,借助摄影家美的镜头,以独特的视角,丰富福建茶叶的文化价值和美学内涵。
  茶的性格如水,清幽、儒雅、隽永,如高山云雾,如七月巧云,如清池碧波,她可以抱山襄堤,内涵和容量巨大,能与各种文化结缘,产生出许多脍炙人口、怡人耳目的茶诗、茶画、茶帖,她还与各种民间艺术和社会生活结合,产生茶歌、茶舞、茶谚、茶会、茶故事、茶建筑……今天,让我们以美为媒介,让茶与摄影相结合,让茶的文化走向更宽阔和辽远的所在……
  茶山含隋,茶乡含笑,我们还等待什么!
其他文献
洗春  茶品:冰岛生茶  茶席设计:玩茗堂老九  茶具:台湾老岩陶煮水壶、台湾土陶盖碗泡茶组、孟宗竹茶托、软木壶承、湘西苗族土布蜡染、纳西东巴手编土布  春日,叶已绿,草还枯,春意渐浓。湖畔,水如碧玉山如黛,让人不忍打搅这清宁。土陶、土布设席,取“道法自然”之意,采新发绿芽枝条,用烧过树根为香,几缕淡烟,与茶香相融,嗅之,竞让人颇有出尘之感。一席茶洗尽浮华,春的气息,想来也有这一味吧。  青·花 
期刊
新北市坪林的文山包种茶,集香、浓、醇、韵、美于一身而闻名。在质量的鉴别上,首重香气且须带有明显的花香,其次滋味要活泼甘醇,再者茶汤要呈亮丽的绿黄色。坪林乡前乡长郑金连表示,坪林包种茶曾是上世纪50年代台湾外销东南亚最夯的商品,当时坪林人只作批发,将黄片与梗剔除后,由茶贩载至大稻埕再分装为小包。  尽管今天早已卸任乡长职务,但郑家却始终传承优良的制茶技艺,胞弟郑添福不仅连续多年勇夺坪林包种茶特等奖,
期刊
上世纪70年代晚期开始,茶界兴起茶文化复兴风潮,经过三十多年各方的投入工作,茶文化今呈蓬勃的态势:茶界充满各类积极创新的经营手法,人们对茶文化可以自由地发表各种学术思想论说,社会也更加相信和尊重茶学家、茶人与茶道艺术家们的个人价值和力量,与40年前之喝茶情况相比成了鲜明的对照。但由于各地的茶文化现象引发之变化不尽相同,时段也並不一致,我们观察到:茶文化如果要再往前迈进,摆脱茶停留在漫不经心的日常饮
期刊
关于茶的音乐听过很多张,每张各有千秋,就像一壶茶摆在那儿,每个人能品出每个人的感受,音乐也是。把一种滋味表现成一种意趣、意境,考验的不仅仅是作者的审美和修养、触类旁通的超然想象力,也还考验听者心有灵犀或者心有戚戚的领悟。听了一张不算太老的生僻专辑叫《午后红茶》,就想说说感受。  红茶的颜色是红色,可是,关于红茶的音乐是什么颜色呢?或许,就是刘悦的专辑《午后红茶》里这种清淡去火、恬然自若的色彩,随着
期刊
闻香品茗时,总喜欢欣赏些小清新的物件,认为茶是清雅之物。唯有色彩淡雅、造型柔美的器物才与之匹配。后来在越来越多品茶之所见到茶客们喜用厚重的铁壶煮水或用深色的陶罐煮茶,虽然少了几分清新,倒也多了几许古朴与醇和。  这一季,春末夏初之时,友人小苏带来了几款名为“铁锈釉”的茶器套组,它们敦厚的造型、颗粒粗糙而又有光泽的深棕色釉面,讓人为之眼前一亮。  看着这些极富个性的器具,我们想到了辩证学里说的“任何
期刊
那块刻着“莲花荼襟太丙元子”的摩崖石刻。足以使人无限牵念。一直以来我就有这样的心愿,亲手触摸并感知那些时间的沧桑,这一次终于成行。  其实莲花峰离城市并不远,虽然在行政上划归于泉州南安,实际上离古老的泉州城更近一些。莲花峰至今仍盛产石亭绿茶,二月的春风,桃李已俏枝头,茶香应该也近了。从福州到泉州。乘坐飞驰的动车,一个多小时就可以到达。南安丰州镇上桃源故间,物事皆见古风,古镇又以桃源村遗风为浓,古迹
期刊
但凡喝茶有些年头的茶客,自不免见识过形形色色的各类茶馆。有些茶馆装饰豪华,馆中多是名贵家具古玩和富丽的装潢,让人领略茶的贵气和卓尔不凡。此类茶馆,多见于一些百年老店或时下著名茶企的形象店面;有些茶馆则是以古朴儒雅见长,琴棋书画应有尽有,是更着意于烘托茶文雅的气质;有些则以简朴别致为尚,馆内不事装点,但有斗笠、草席、石磨等诸般,兼有农野情趣,主人大概着重的是体现茶的“清净无为”。  据说旧时北京的茶
期刊
茶叶的传统用法,起初更偏于药用。  至唐,汉语出现“茶药”一词,源于茶疗之始祖陈藏器。其人自幼酷爱医学,遍尝百草。特重以茶制方入药,医病救人,屡展神效。合平生经验,著成《本草拾遗》一书,作是言:“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对茶的药效推崇极高。“茶为万病之药”的说法,也由此展开。  与此相应,宋代林洪著《山家清供》,更直白地说:“茶,即药也”。《山家清供》是闽菜食谱名著。全书广收博采,详略备至
期刊
《舌尖上的中国》中有一集说到,中国人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总可以在获取食物的活动中崭露出非凡的智慧。普洱茶本来是用来喝的,如果把它加入菜肴的制作中,可以说是别具风味。“益健艺”本是一间茶室,深谙普洱养生之道的主人黄典淦夫妇也颇具料理天赋,精心研究出了数道美味的普洱菜肴,约上三五好友一起来品尝,那是一次沁满茶香的奇妙之旅。食物在醇厚的茶汤、香甜的茶叶的烹调和烘托下,味蕾可以在瞬间激活关于云南的所有记忆
期刊
茶艺不仅是基于一种典礼或仪式、茶艺不仅是基于一种知识上或哲学上的满足、茶艺不仅是基于一种休闲或社交的机会、茶艺不仅是基于对日常生活磨难的一种逃避。茶艺是培育持续及稳固的觉知能力,透过自我观察的技巧,如实观察茶艺本然的实相,在实际经验的层面上,体验和认识到“自我”,净化身心的一种活动过程。首先,在茶艺的过程中,藉由观察呼吸使心专注,接着以敏锐的觉知,开始观察身和心不断在变化,体验无常的特性。  茶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