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人 生活有情 事业有成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2800780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年一度的中国新闻奖是全中国数十万新闻人倾力角逐的奖项,各大权威媒体的记者编辑虽然占有先天优势,其中很多人仍然与获奖无缘,企业里的新闻工作者要想获得中国新闻奖更是难上加难。河南油田的李士剑以一篇《冰糖葫芦酸又甜》夺得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的故事,激励着权威媒体之外新闻爱好者采写精品的积极性。
  我和李士剑相识二十多年,亲眼目睹了他的作品一件件获得各个层次的奖励,直至获得中国新闻奖。探寻他成功的秘密,可资借鉴的有三条。
  第一,心中有人。新闻关注的中心应该是人,新闻界有人提出人文关怀,但有居高临下的味道,又有人提出平民视角,这样说作者并不把自己当成平民,只是借用一下平民看问题的角度。李士剑认为,基层作者与采访对象在一个单位工作、一个社区生活,同呼吸,共命运,比人文关怀、平民视角更容易倾注感情,写活人物。他曾经写过一篇通讯《俺知道多数星星都没有名》,写的是父女俩同在一个野外施工队,工作中互相鼓励、生活上互相照顾,虽然没有做出惊人的成绩,但一直恪尽职守,默默无闻地奉献。野外星空下小人物的命运,深深地打动了读者,从而获得了大奖。此篇《冰糖葫芦酸又甜》,写的是一名石油工人郭林祥,在支持企业改革、协议解除劳动合同离开工作岗位后,自谋生路,摆摊卖冰糖葫芦的种种努力和遭遇。郭林祥这样的小人物能够走上笔端,是因为李士剑交朋友不分贫富贵贱,熟悉他们的生活。虽然摆摊卖冰糖葫芦能够正常维持生计,在一般作者眼里算不得什么新鲜事,但是,李士剑看重的是人,是时代大背景下郭林祥不依赖组织自强不息的精神。
  第二,“魔鬼”就在细节中。新闻的真实体现在细节的真实,能否感人,且撑得起主题经得起推敲,全在细节。一位曾在李士剑身边工作,后来调到北京新闻单位的编辑李会营回忆:“老李的采访功夫颇为了得。我是半路出家搞新闻的,原是极为看重‘写’的,对采访不得要领,跟老李合作过几次,看到老李对细节的‘纠缠不休’后,才恍然大悟:噢,原来采访是需要这样的,慢慢地才有些开窍。”《冰糖葫芦酸又甜》仍然是靠细节打动人,例如,“中午,妻子做了香喷喷的西红柿鸡蛋捞面,喊一遍,他在床上起不来,喊两遍,没应声,又叫儿子去喊第三遍,他说,不饿。妻子急了,上前拉,他这才起来,挑来挑去,咽下半碗饭。”新闻不能直接写人物的内心活动,但在典型的细节中,一举手一投足无不反映着人物的内心世界,这就要靠作者从采访到写作用细节来表现。
  第三,故事本身有魅力。“文似看山不喜平”,我们的一些通讯之所以不吸引人,是因为情节无起伏,故事不精彩。故事不是靠编造,它是在深入的采访中“挖”到的。李士剑有次下班后去买馒头,见到一辆人力三轮车的篷布很别致,上面还有“地调处再就业服务中心”的字样,他没有简单地写一篇地调处工会成立再就业服务中心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报道,而是和车主攀谈,最后还作为乘客坐上车兜一圈,非要“挖”出三轮车背后的故事不可,写出的小通讯成了通讯员学习班的范文。《冰糖葫芦酸又甜》再次让我们领略了作者的讲故事功夫,文章开头“郭林祥尝到了第一口冰糖葫芦”,下岗后跑运输、卖豆浆、贩山药、倒土豆、烤面包,屡败屡战,最后还是回到冰糖葫芦上,从摆摊卖冰糖葫芦中体会到酸甜苦辣。在儿子结婚的大喜日子,郭林祥边哭边说掀起高潮:“恁爸,不容易呀,恁爸,有你们,幸福呀。知道不,我3岁,死了爹,9岁,没了娘,吃百家饭,穿百家衣,你们,好好过日子,当好人,让恁爸,放心。”
  李士剑以一个企业新闻工作者的身份获得中国新闻奖的故事,告诉新闻爱好者,要发挥身在基层融入生活的优势,把人放在突出位置,“见物见人见精神”,抓住生动的细节,再现起伏的情节,才能采写出打动人心的作品。
  (作者单位:河南石油报)
  附原文:
  冰糖葫芦酸又甜
  □李士剑
  活到42岁,郭林祥尝到了第一口冰糖葫芦,那是他在河北清源县施工的时候。张嘴一咬,酸、甜、脆、香。
  他对另外5个工友说,才5毛钱一串,咱河南油田有吗?
  大伙儿张口来了句,等你卖呢。
  郭林祥乐了,咱堂堂的石油地质勘探尖兵,去摆摊卖这玩意儿?做梦吧。
  说话不及,才过去3年多,郭林祥真卖起了糖葫芦,真在油田摆起了小摊。
  真是,人生如梦。
  郭林祥,经历了如梦的3年。
  说来话长,新千年的第一个夏天,他和全国几十万石油工人一道,在与国企“断奶”的“协解”书上签了字。眨眼间,公家人成了社会人。
  签字那天早上,他没吃一口饭。
  失眠。夫妻俩唠了一夜,唠还没成家的大儿子,唠刚上大学一年级的小儿子,唠一直没活干的妻子,唠自己20多年石油工人的自豪历史。去签字的路上,他的脚步,沉得像拴了铁疙瘩一样。中午,妻子做了香喷喷的西红柿鸡蛋捞面,喊一遍,他在床上起不来,喊两遍,没应声,又叫儿子去喊第三遍,他说,不饿。妻子急了,上前拉,他这才起来,挑来挑去,咽下半碗饭。
  女人说,活人不能叫尿憋死,亏你还当过侦察兵。郭林祥脖子一梗,道,操闲心,人刚从正开的车上跳下来,有个惯性,懂吗?
  他又说,笑话,45岁的男人,会挺在家里等你端饭?
  说一不二,花9500多元钱,他开回一辆“时风”牌农用机动车,跑起了社会运输。
  首战失利,半年后,5000元,他卖掉了自己的第一辆车。
  又去试卖豆浆,不成。
  再去山东贩山药。他一下子买了2000多元的货,用麻袋装满一大卡车,运回南阳,到家往地上一卸,山药没一根完整的,全断成几截了。他四处求人,才卖了500多元钱。
  熟人打来电话说,商丘山东交界处,土豆俏。郭林祥不怠慢,花3500多元,收了上万斤土豆,雇车赶往山东。等卸车时一看,收时黄黄的土豆,在袋子里捂成了黑青色,加上泥巴糊,看了就不顺眼。
  货到地头死,又赔了2000多元。
  琢磨烤面包有市场,他赶到郑州,交上1500元学费,用一星期时间,掌握了技术。回油田后,他一下子雇5个人,交上每月2200元的房租,红红火火干起来,3个月下来,累得人走路飘云彩团一般。郭林祥说,小命要紧,收兵吧。
  听说,有种台湾的小西红柿,学名圣女果,在大城市很俏。郭林祥从山东贩回油田,再推上三轮车,去自由市场叫卖。
  一天中午,一不小心,秤被收了,他气,嚷,俺税也交了,证也办了,又没占道,为啥不让卖?人家想想也是,只好把秤还给他,说,行行,你还回去卖吧。按说,这事也就过去了,偏巧赶上正中午,大地阳气正足,一个中年男性的血液流通也在高峰期,这就让郭林祥越想越来气,“协解”后遇到的各种委屈、忧伤、挫折,魔法般一股脑儿涌上心头。仿佛更年期女同胞一样,他朝自个发起了无名火,不卖了,不卖了,当即叫上妻子,非要把家里的圣女果全扔掉。
  妻子心疼,叽咕道,600多斤哪,1500多元钱哪。男人火了,扔,全扔,金山银山,也扔。
  从没见男人发过这种火,妻子只好说,求求你,别在家门口扔,熟人看见笑话。
  好说歹说,两人骑两辆三轮车,大中午,奔到工程院门前一溜垃圾桶旁,一个劲闷头倒腾。
  路过的人们都惊呆了,喊,好好的,扔了干啥?有人就要去抢一点。
  郭林祥瞪着红眼嚷:坏了,吃不成了。一边用棍子来回猛戳。
  鲜红的汁液,在正中午阳光下,闪着奇彩,溅了他满脸满身。
  阿弥陀佛。
  就在他心情的天空一片雾茫茫之际,忽如一道闪电照亮夜空,咔嚓一声,记忆的底片中,3年前在河北嚼糖葫芦的场景,定格在他眼前。
  像久旱的庄稼苗得场雨一样,他又踏上了去天津的列车。
  投资3000多元,他学会了冰糖葫芦的制作工艺。
  他的聪明才智,就像拧开的水龙头,哗哗流个不停。他在天津学的冰糖葫芦,主要是以山楂为原料。卖一段后,他琢磨,水果糖有多种,瓜子有多样,冰糖葫芦也不该单一。他就慢慢改进起来:草莓、核桃、杏仁、葡萄、水蜜桃、话梅、巧克力、椰蓉、腰果,凤梨、哈密瓜、豆沙……
  凡人自有凡人的活法。
  郭林祥家的冰糖葫芦,个大,味美,质优,一来二去,比得其他同行眼热,惹得回头客不断。熟悉的工友们,路过他家小摊,不喊老郭,喊老板。
  郭林祥那圆脸上,就慢慢堆了笑。
  树叶般稠密的日子一天天过去了,郭林祥的生活也像天气预报一样常有变化。
  今年“五一”节那天,在采油二厂古城油矿上班的大儿子,把身穿婚纱的俊俏新娘,抱进了家门。晚上,彩灯把满屋贴的大红喜字、飘曳的彩带照得眩目,全家人坐在圆圆的小餐桌旁,新娘端起一小杯葡萄酒,喊声爸,双手献给一家之主郭林祥。望着仙女般的新娘,瞧瞧坐旁边马上要大学毕业的老二和他的靓丽女友,郭林祥笑眯眯接过杯子,正要一口喝干,手一颤,两行泪珠,噗噗嗒嗒溅进酒杯。
  他的手,抖得像放在震荡器上,小孩一样号啕大哭起来,边哭边说,恁爸,不容易呀,恁爸,有你们,幸福呀。知道不,我3岁,死了爹。9岁,没了娘,吃百家饭,穿百家衣,你们,好好过日子,当好人,让恁爸,放心。
  2004年“五一”节晚上,儿子大喜日子,郭林祥全家人,哭得泣不成声。
  这时候,楼上不知谁家,正传出那熟悉的歌声:都说冰糖葫芦甜,甜里边它带着酸……
  编校:张红玲
其他文献
2006年11月30日上午10时45分许,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杨波同志致电文汇报党委书记吴谷平同志,转达温家宝总理对本报11月28日一篇报道的好评。温家宝总理29日打电话给杨波同志,说他28日夜里阅读文汇报时,在第五版“新闻点击”看到《信任是最强的凝聚剂——杨福家教授以亲身经历谈国家领导人对知识分子的信任》,称赞这篇报道写得好。报纸记者从中央台新闻节目获取信息后再进行深入采访,也说明在目前电视媒体
期刊
2006年11月10日,几乎所有的美国报纸都在头版以图片新闻的方式报道了一位新闻工作者去世的消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60分钟》(60 Minutes)的主持人布莱德利(Ed Bradley)因患白血病在纽约曼哈顿西奈山医院(Mount Sinai Hospital)去世,终年65岁。“以报道天下新闻为己任”的《纽约时报》也在头版右下角用较大篇幅加以报道。《华盛顿邮报》头版还加边框突出了这
期刊
1964年夏天,中国举行了首次大型的国际会议——北京科学讨论会。  这次讨论会将在北京西郊新建成的科学会堂举行。为了做好这次讨论会的宣传报道工作,新华社组成了由十几位记者参加的报道组。因为这是在我负责的科学领域里首次举行的大型的国际盛会,因此,编辑部要我负责采写每天的大会综合新闻。除此之外,还要我访问几位中国当代著名的科学家,其中有著名建筑史学家梁思成。  接受采访任务之后,我一面紧张地做准备工作
期刊
7月1日,正值建党85周年来临之际,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开办的《政府在线》节目也迎来了3周年纪念日。  从2003年7月1日开播到2005年获得中国新闻名专栏奖,从第一期新闻热线直播节目的精彩开播到2006年6月底第1095期节目的成功播出,《政府在线》一路走来、一路收获:做客直播间的领导称它为“政策直通车”,更多的听众说它是群众的“连心桥”……这一路收获又带来一路的思索:一个普通的广播节目为什么既能
期刊
江苏省淮北地区,是我国农村实行“大包干”生产责任制后,新崛起的商品粮基地,著名的“粮仓”。可就是这个新兴“粮仓”所在的四个市——徐州连云港盐城和淮阴(现为淮安和宿迁)的广大农村,1989年春天,却发生了人们难以想像的“春荒”,200多万农民缺粮断炊,没有饭吃,不得不转而靠政府发放救济粮,糊口度日。  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年3月下旬,我与我的同事孙参一起,对淮北农村所发生的这场“春荒”作了为期近10天
期刊
2004年2月由湖南卫视首次推出的《超级女声》,作为大众声乐文化活动通过电视通信等现代科技和现代媒介迅速走红,如今《超级女声》的喧闹声在比赛结果水落石出后逐渐远去,可是当初与“超女”等一起“暴发”的“PK”一词却在媒体上丝毫不减火爆,成为2005年流行语,我们只要稍稍留意一下报纸杂志网站等各类媒体,就会立即感觉到“PK”的运用之广作用之大。    一“PK”溯源    关于“PK”一词的来源,大体
期刊
随着中美媒体文化的相互渗透以及文化比较的发展与流行,对中美新闻报道的对比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是中美两国最具代表性的高质量报纸,因而也就成为国内新闻界与外语学者作为对比分析的有效语料资源。  随着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及其影响,对媒介素养(media literacy,也译为媒介认知能力)的探讨和教育应运而生。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媒介素养主要是指对媒介机构媒介类型与惯例媒介技
期刊
新闻媒体的特许报道权是指新闻媒体所享有的根据权威消息来源进行报道而免除对报道内容真实性和合法性的审核责任,并不受法律追究的权利。特许报道权这一概念是舶来品,来自英美法系诽谤法中的“特许权抗辩”原则。  按照国际诽谤法,特许权是指为了公共利益或为保护个人合法权益,可以作诽谤性的陈述而不需承担法律责任。这种特许权分为绝对特许权(abso1uteprivilege)和有限特许权(qualifiedpri
期刊
采访名人往往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名人有着自身的特点:大多没有充裕的时间接受采访;接触记者多,对采访者的要求较高等。所有这些,都要求记者睿智并在采访中掌握技巧,“七分采,三分写”,采写名人稿件采访过程尤为重要,只有采访成功才能从他们身上挖到有价值的新闻。    采访前的准备:了解名人—准备提纲—打探行程    对名人的采访活动,由于其目的性时间性很强,大多需要一次性完成,故而难度很大,准备工作就显得尤
期刊
神州迎春绿,江山映日红。在舞钢市龙泉湖畔马鞍山南麓,一座座工厂矗立,一颗颗新星升起,一曲曲凯歌奏响,一条条捷报频传。国营民营企业像雨后春笋,茁壮成长。举目四望,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一切,都与院岭街道党工委书记陈金甫的将旗帅风分不开。  院岭街道地处石漫滩水库上游,马鞍山南麓,紧靠平桐公路,下辖4个村,11个居委会,总人口2.3万人,非农人口2万人,农业人口0.3万人。辖区有邯钢集团舞钢公司舞钢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