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在线》一路走来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ffy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1日,正值建党85周年来临之际,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开办的《政府在线》节目也迎来了3周年纪念日。
  从2003年7月1日开播到2005年获得中国新闻名专栏奖,从第一期新闻热线直播节目的精彩开播到2006年6月底第1095期节目的成功播出,《政府在线》一路走来、一路收获:做客直播间的领导称它为“政策直通车”,更多的听众说它是群众的“连心桥”……这一路收获又带来一路的思索:一个普通的广播节目为什么既能让党和政府满意,又能让广大群众满意?一个省级电台何以在短短两年之内,打造出一个国家级的知名品牌?所谓的“弱势”媒体为什么也能打造出强势品牌?
  
  一、《政府在线》顺势而上,乘势而行
  
  媒体是时代的号角,它的任何行动都必然打上深深的时代烙印。《政府在线》节目从推出到发展,正是由于迎合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政治特征、经济特征和传播特征,才具备了旺盛的生命力。
  其一,《政府在线》节目的开播,适应了各级党和政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在“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执政过程中,非常需要有更多的渠道反映民意,利用多种形式,多策并举,解决时有发生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以便更快地实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政府在线》节目应运而生,架起了政府与百姓之间沟通的桥梁,满足了密切干群关系、建立服务型政府的需要,搭建了各级领导干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又一平台。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时任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的王明义同志先后四次做客《政府在线》节目,直接与群众对话,他说:“这种形式非常好,群众和我说实话、真话,比下去跑几天的收获还大。”省直教育、卫生、公安、民政等部门的负责同志就本部门热点问题做客直播间后一致认为,通过《政府在线》这个窗口,了解了群众提出的问题哪些是共性的、哪些是个性的,为今后把握工作方向、改进工作作风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参考。
  其二,《政府在线》节目的开播,顺应了广大群众对公众知情权和话语权的诉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民主文明进程积极稳妥的推进,受众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完全被动的接受者,他们对信息公开、信息透明的要求越来越高,民主参与意识越来越强,光靠时政新闻的传递手法不能满足,需要增加深入阐述性、互动性的宣传手段,建立一个沟通交流、平等议政的平台,通过直接对话交流,零距离沟通,解疑释惑,排忧解难,听取民意,达成共识,使党和政府的政策法规深入人心、政令畅通、政通人和,为构筑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其三,《政府在线》节目的开播,得益于党对新时期新闻改革的要求和“三贴近”原则的引领。在时代迅猛发展变化、社会思潮多元化、受众需求多样化、传播渠道过剩化、信息传播全球化的背景下,新闻媒体能否发挥引导舆论的作用,关键在于能否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加大自身的改革。广播必须改变我播你听的思维方式,要深入社会生活,善于从全党全国的大局出发,善于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人手,善于通过精心策划的节目,有声有色地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政府在线》是一档时政新闻类热线直播节目,每天早上黄金时间7点30分到8点播出,当天中午12点30分重播。每周一、三、五播出热线版,邀请厅局级以上领导干部到直播间发布政策政令信息,就热点话题与听众沟通、交流;每周二、四、六播出反馈版,主要是听众所提供新闻线索的调查情况和处理结果等;星期天为精华版,内容是一周节目集锦。3年来,在一次次不间断的调整、改进中,这档看似平常的新闻类热线直播节目,备受群众青睐,深得领导好评。
  应该说,《政府在线》节目开办的实践和创新,是河南广播新闻改革的一个缩影,是时代发展和媒体改革的必然产物。如果没有省委、省政府及各级党和政府对新闻宣传工作特别是对广播媒体的关注和支持,《政府在线》节目难以取名“政府”二字;如果没有国家民主化进程的推进,没有群众强烈的参与欲望,《政府在线》的热线不会这么热;如果没有新闻改革“三贴近”原则的引领,广播就难以有更开阔的视野、崭新的思路来确定《政府在线》栏目的定位及一系列的改革。当然,如果没有河南人民广播电台综合实力的提高,特别是有一支极具战斗力的采编播队伍作保障,《政府在线》节目大型直播、多方互动和户外宣传活动,就难以“上线”;如果没有兄弟台开办政风行风类节目的经验作借鉴,就没有《政府在线》节目与众不同的新的高度、新的起点。
  
   二、创新是打造《政府在线》品牌的动力
  
  创新是一切事业的不竭动力和源泉。要使广播在发展中充满生机与活力,也必须坚持创新。应当说,时政新闻类热线直播节目本身就是开拓创新的结果。开办《政府在线》在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历史上是首次,在全国是首例,没有现成经验可循,作为一档时政新闻类热线直播节目,有它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有与之相适应的操作程序和运行机制,任何一个环节和过程的闪失,都难以保证节目的正常运行。因此,只有积极探索《政府在线》的运行规律,才能在创新中前进。
  准确的节目定位是打造品牌的基础。《政府在线》不是新闻播报,而是谈话类热线直播节目;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服务热线节目,每一个话题都有很强的新闻性、政治性、政策性;它也不是针对某一个固定的听众群,而是一端连着政府、一端连着百姓,围绕一个时期政府和群众共同关注的话题特别是热点难点问题做文章。依据这些特点,《政府在线》节目的宗旨是“聚焦公众和社会关注的话题,架起政府和百姓沟通的桥梁”,通过对热点、焦点问题的关注报道,在政府与百姓间用沟通与交流搭建起畅通平台。事实上,无论是对政府,还是对老百姓来说,都需要有一个互相补正自己信息不对称的通道。《政府在线》用沟通的方式连接了政府资源和民意资源,形成了一个良性互动的通道,而不是单一的意志贯彻,这样的沟通平台,对双方都有很高的支持率和一定的建设性,同时也体现了服务。服务有两层含义,一是河南人民广播电台通过《政府在线》节目,为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为听众服务;另一层是政府有关部门通过节目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坚守沟通和服务的功能定位,就形成《政府在线》特有的核心价值,也是节目赢得社会各界关注和认同的重要因素。省直不少厅局称赞《政府在线》是民主线、连心桥、服务站、监督岗。他们一有新政策、新措施出台,便主动要求上节目。
  坚持节目定位不动摇,固守核心价值不贬损。在打造《政府在线》品牌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把功夫用在提高沟通和服务的质量上。当有人看到节目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就建议给节目组增加人力物力,以便更多地解决群众在热线中提出的个案问题,进一步提高收听率。这牵涉到《政府 在线》沿着什么方向发展的问题。怎样来解决群众提出的具体问题呢?《政府在线》节目既不是“二政府”,也不是“二法院”,更不是“二信访”。媒体不应该也没有能力包打天下、代打天下,媒体的作用是引导舆论,职能的越位只能使媒体增加不能承受之重,如果改变节目定位或越位,都会使节目失去核心价值而丧失生命力。群众要求解决的问题应该交给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来办,《政府在线》节目及时向群众反馈处理结果,反馈通过个案的解决,促使相关的政策法规进一步完善,以获得优化决策所得到的更大效益,通过加强沟通和服务,发挥舆论的引导作用。应当看到,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问题是信息不到位、政策不到位、服务不到位引起的,也反映出舆论监督不到位的问题。而借助《政府在线》这个平台进行沟通交流,听众通过热线直言矛盾,揭露问题,反映了群众对政府和职能部门的监督;政府通过节目,了解政策在基层的到位率和落实情况,反映了上一级政府对下一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的监督;《政府在线》及时反馈各个问题解决和政府部门改进情况,反映了媒体对社会的监督。于是,以沟通为方式,以服务为目的,《政府在线》起到了有效监督作用。这种方式既符合转型期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也说明舆论监督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并非单一的曝光。
  坚持节目定位不动摇,还体现在节目话题的选择上。《政府在线》的目标受众是最需要传媒的群体,每期节目不仅要求围绕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也要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选题,注意新闻性、时效性、针对性;同时,还要按照“领导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可以解决”的原则,注意选择那些具有根本性、典型性、普遍性和可操作性的话题。为此,在话题选择上注意防止以点代面、以偏赅全、以主观臆断代替客观事实;防止在敏感话题上盲目决断,诱发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事实表明,话题选得越准确、鲜明、富有代表性,贴近性就越强,节目就越有活力,党和政府就越重视。
  坚持节目定位不动摇,强化《政府在线》节目沟通和服务的功能,还需要坚持并提高节目的权威性和公信度。《政府在线》节目请来的嘉宾,都是负责某方面工作、有权威的政府官员,能够向群众说明政策法规出台的来龙去脉,向群众解疑释惑,使信息的沟通具有权威性,增强了节目的公信度,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和信赖。
  坚持节目定位不动摇,也需要弘扬先进文化,文化是广播节目的基础和底蕴,先进文化是节目的旗帜和灵魂,是构成核心价值的核心内容。因此,不管节目怎样创新,先进文化不能背弃。背弃了先进文化,就失去了核心价值。一些创新节目可以是“另类”但必须在“类”,在先进文化这一“类”。3年来,《政府在线》没有刻意包装,不搞新闻娱乐化,始终坚持用积极、健康、昂扬向上的精神统领节目内容和形式,以庄重、大气、真诚、热情的风格和有效服务,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魅力,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深入开发节目资源,延伸品牌的价值。资源是节目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当然也是打造节目品牌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品牌的质量取决于节目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而一旦节目品牌打造成功之后,又可以通过延伸品牌价值链,再度整合节目资源,培育新的开发点。
  一是深入开发核心资源,提升节目引领水平。3年来,我们重点开发的是民意资源和政府资源。《政府在线》通过沟通让老百姓说出他们的意愿,宣泄他们的情感,使他们与政府、与媒体心灵拉近,情感拉近,促进了社会的和谐,起到了参政的作用。
  二是不断改变宣传形式,继续深化主题。2004年,《政府在线》在直播间就“解读中央一号文件”这个话题进行连续宣传的同时,又及时推出“惠农政策到农家”现场热线直播节目,省领导及省农口相关部门的领导,在武陟县农民的田间地头与群众面对面,现场解答农民提出的问题。既创新了节目的宣传形式,又深化了活动的主题,引起报纸、电视、网站等省内外多家媒体的重点关注。
  三是发挥品牌效应,整合节目资源,培育新的优势。2005年8月,《政府在线》被评为中国新闻奖名专栏后,面临着是保牌子还是继续创牌子的问题。一个品牌的培育和提高,是离不开活生生的社会实践的,应该把它放在新闻宣传的主阵地上挑大梁,再提高。2005年底,河南人民广播电台经过精心策划和充分准备,推出“《政府在线》大型系列热线直播节目——谁不说俺家乡好”。节目从河南山水、河南文化、河南名人、河南品牌等十个方面,多角度全方位展示河南“亮点”。这次活动前后持续5个月,由《政府在线》节目做龙头,整合有利资源,派生了征文、摄影、DV大赛、明信片发行、出版书籍、大型演出等多项活动,举办新闻发布会6次。这次大型活动的开展,不仅检验了《政府在线》知名品牌的质量和实力,而且使之经受了新的锻炼和考验。节目的策划能力、组织能力和驾驭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提高了品牌的成熟度。更重要的是,通过内外各方面的资源整合,为节目培育出新的发展优势。
  四是延伸品牌价值链,提升广播媒体的社会形象。品牌有自己的价值链,开发它的潜在优势,对节目、对广播媒体都大有裨益。2004年,当我们得知部分已被录取的大学生因家境困难无法入学时,就与省扶贫办联合,以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政府在线》的名义,向全社会发起扶贫助学活动,得到了有关部门和企业界的广泛响应和支持,在全省救助了100名贫困大学生,使他们愉快地走进了大学校园。这次扶贫助学活动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有群众来信说:河南人民广播电台的《政府在线》不愧是国家级的名牌栏目,他们不仅为政府服务,还时刻想着群众的困难,这牌子在俺老百姓的心里扎根了。
  
   三、《政府在线》节目的品牌质量验证广播实力
  
  2005年8月,《政府在线》摘得了中国新闻奖新闻名专栏的桂冠,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等栏目,同时赢得了中国新闻奖的最高奖。在当前媒体激烈竞争、广播资源并不优越的情况下,人们自然会问:“弱势”广播何以能打造出强势品牌?
  勇于超越自我、更新观念,是创品牌的前提。客观地看,在新媒体不断涌现,当广播在人们接受信息的选择排列上已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它的发展确实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面对这样的形势,广播还能不能发展、能不能创出名牌,关键在于广播人能不能辩证地认识强与弱的关系,从而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广播人只有勇于突破自己的过去,又要善于超越别人的《政府在线》记者在田间地头采访。现在,才能在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为此,我们在3年前果断决策,推出《政府在线》节目,并使之成功运行。
  扬长避短,善于把广播优势变成强势,是创名牌的重要策略。作为沟通党和 政府与人民群众桥梁和纽带的媒体,广播具有方便快捷、互动性强、参与度高、影响力大、时效性强的传播优势。《政府在线》作为热线直播节目,就是设法将广播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打造其他媒体无法替代的强势,形成广播独有的影响力。节目紧紧抓住广播的互动性这一最大特点,实现主持人、嘉宾和听众三方互动,有效沟通,把广播独特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特别是记者型的主持人在节目中发挥了中心主导作用,经受了锻炼和考验,并日臻成熟。听众通过热线电话或者短信参与到直播节目中,与主持人、嘉宾直接互动;节目编辑把听众来电来信反映的问题转交有关部门,问题调查处理后在反馈版中播出,是与主持人、嘉宾的间接互动。多方互动、纵向深入、横向拓展、立体交叉的沟通体系,有效地调动了听众的参与热情。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开发品牌的价值链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搭建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信息系统,可以实现音频内部流转、异地传输、信息集成、资源共享等功能。《政府在线》节目在直播间能够把声音、声讯、电话、网站的功能融合在一起,实现点对点的互动,还能实现异地多方互动。听众服务中心搭建的信息平台实现了《政府在线》节目的网上在线收听、信息发布,保证了节目全天候地收集广大听众的意见、建议,及时进行反馈。资料中心保留和刻录了每一位嘉宾的珍贵资料,《广播与受众》杂志发表了《政府在线》的每一次重要活动的信息、图片。由于多种手段并用,把更多的受众吸引到品牌节目中来,《政府在线》节目的影响力大大提高。
  建立激励机制是打造品牌的有力保障。打造《政府在线》节目使之成为品牌的背后,是整个频率乃至整个广播团队力量的凝聚;《政府在线》品牌的效应又为广播带来良性发展态势,提供了共享的资源。因此,打造品牌首先要打造培育品牌的环境,建立一个崇尚科学、勇于创新、不怕困难、相互支持的团队精神;同时建立一套激励机制,理直气壮地把荣誉和物质奖励给那些勇于实践、不断创新、勤奋工作、乐于奉献的人;还要建立一整套科学管理制度,加强考评,量化管理,奖优罚懒,优胜劣汰,发挥品牌的拉动作用。一花引来满园春,让更多的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名播音、名导演以及学术带头人脱颖而出,充分发挥广播媒体的优势,实现广播发展新的跨越。
  一个品牌节目获奖不是目的,更好地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不断提升广播的影响力,实现广播可持续发展才是目标。《政府在线》一路走来,此时此刻更需要保持清醒,继续努力!
  (作者系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台长)
  编校:施 宇
其他文献
2005年的夏天,被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电视“选秀”活动搅动得沸沸扬扬,来自央视的“梦想中国”,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星空卫视的“舞动中原”,还有各式各样的模特大赛、DV大赛、少儿大赛等,为郑州原本燥热的夏天又增添了另一种热度。由河南电视台电视剧频道主办的“新声带”影视歌手大赛在这场“秀”中,独树一帜,以其原创、新颖、平和、参与性强等特质,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电视活动中脱颖而出。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电
期刊
《对话》栏目是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2000年7月全新改版之后推出的一档演播室谈话节目,每次时长60分钟,为目前中央电视台播出时间最长的严肃节目。它以时代前沿的思考,重量级的嘉宾和创造性的表达方式构成其独特魅力,据央视索福瑞调查结果显示:《对话》栏目已经成为央视最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栏目之一。  《对话》的节目定位是关注经济生活的经济界精英人士。在媒体都追逐于平民化的时候,《对话》独树一帜,将节目的主要
期刊
2006年,东口村被评为省级卫生村。对温县东口村的村民来说,这无疑是个天大的喜讯。  从一个远近闻名的穷村乱村,到如今的环境优美,经济繁荣,东口村在短短几年内经历了由蛹到蝶的巨变。而这场巨变的领头人——东口村党支部书记马海棠,则因一以贯之的雷厉风行敢闯敢干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爱戴。近年来,她辛勤的汗水也换来了累累硕果:2004年被授予焦作市建设希望学校特别贡献奖,2006年被评为焦作市巾帼科技致富带
期刊
2006年7月以来,襄城县阳光社会福利院院长牛志远成了河南省的又一个名牌,他的名字他的身影频繁出现在国内各大媒体上,央视《新闻会客厅》央视《共同关注》新浪网新华网搜狐网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湖南卫视凤凰卫视上海卫视等媒体都给予了极大关注。然而,引起他们关注的线索都来源于《河南日报·农村版》2006年6月28日一版的两篇报道,一篇是消息《襄城县阳光福利院17个孤儿考上大学》,一
期刊
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生活类时尚专刊作为新闻媒体的一部分,显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它不仅能够指导我们提升生活质量,而且能够让我们的生活充满和谐,所以探讨如何办好生活类时尚专刊显得非常迫切。  关于生活类时尚专刊,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根据其不同的性质,生活类时尚专刊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专业的针对消费群体的有自己的刊号的自负盈亏的综合类时尚刊物,如《时尚芭莎》《瑞丽》《男人装》等。另一类则是栖身于
期刊
在第二届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评选结束后仅10余天的时间,经济与科技类金奖获奖作品《中国农村城市化改革第一爆》就被质疑为合成照,最终被取消了参赛和金奖获奖资格。其原因是,该获奖结果公布后引起网友的强烈质疑,认为获奖者用电脑软件对照片上的内容进行了结构性剪贴,并在网上登出了当时《深圳特区报》、《晶报》、《南方日报》和作者在《深圳商报》上发表的照片,以及与获奖照片所作的比较。这个消息立即引起了同
期刊
编者按:  1月11日,湖南省郴州市转发市委宣传部《关于进一步支持新闻媒体工作的意见》,其中提到设立舆论监督奖专门奖励记者。此意见一出,立即在各媒体引起了热议,有质疑的,有支持的。现将部分有代表性的文章选摘如下,以飨读者。    (1)对丑恶现象加以披露也是重大贡献    1月11日,湖南省郴州市转发了市委宣传部《关于进一步支持新闻媒体工作的意见》,其中提到设立“舆论监督奖”。据1月13日《新京报
期刊
2006年11月30日上午10时45分许,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杨波同志致电文汇报党委书记吴谷平同志,转达温家宝总理对本报11月28日一篇报道的好评。温家宝总理29日打电话给杨波同志,说他28日夜里阅读文汇报时,在第五版“新闻点击”看到《信任是最强的凝聚剂——杨福家教授以亲身经历谈国家领导人对知识分子的信任》,称赞这篇报道写得好。报纸记者从中央台新闻节目获取信息后再进行深入采访,也说明在目前电视媒体
期刊
2006年11月10日,几乎所有的美国报纸都在头版以图片新闻的方式报道了一位新闻工作者去世的消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60分钟》(60 Minutes)的主持人布莱德利(Ed Bradley)因患白血病在纽约曼哈顿西奈山医院(Mount Sinai Hospital)去世,终年65岁。“以报道天下新闻为己任”的《纽约时报》也在头版右下角用较大篇幅加以报道。《华盛顿邮报》头版还加边框突出了这
期刊
1964年夏天,中国举行了首次大型的国际会议——北京科学讨论会。  这次讨论会将在北京西郊新建成的科学会堂举行。为了做好这次讨论会的宣传报道工作,新华社组成了由十几位记者参加的报道组。因为这是在我负责的科学领域里首次举行的大型的国际盛会,因此,编辑部要我负责采写每天的大会综合新闻。除此之外,还要我访问几位中国当代著名的科学家,其中有著名建筑史学家梁思成。  接受采访任务之后,我一面紧张地做准备工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