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大城市,随之而来大量的流动儿童流入大城市的乡村学校。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促进教育公平和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主要瓶颈。大城市里的乡村学校流动儿童的家长作为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工作相对不稳定,工作时间长,自身文化水平又相对较低,在这些不利条件下,流动儿童的家校合作相比于一般儿童是否存在差异,又存在怎样的差异,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乡村学校;家校合作;一般儿童;流动儿童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大城市,随之而来大量的流动儿童流入大城市的乡村学校。如何在保障教育公平的前提下进一步改善和提升教育质量已成为目前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关键一环。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促进教育公平和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主要瓶颈。根据教育部1998 年颁发的《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流动儿童是指6至14周岁(或7至15周岁)、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流入地暂时居住半年以上有学习能力的儿童。为此,探讨乡村学校流动儿童义务教育质量问题并展开深入的调查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理论背景
根据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所提出的生态系统理论,儿童的发展受到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和宏观系统等一系列相互影响的环境系统的共同影响,其中微观系统指学校、家庭、社区等个体活关键系统, 其中也正包含本研究中所主要讨论的家庭与学校的联系。前人对家校关系等中间系统,对家校合作在儿童教育发展中的重要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但对流动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研究却主要集中在儿童自身的特质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与社会文化等方面独立的影响,忽视了家校合作的作用。
三、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选取青岛市城阳区夏庄街道营村小学的3-5年级的学生作为参与者,进行问卷调查,一共发放282份调查问卷,剔除不认真作答的问卷,最终有效问卷为280份,有效率为99.38%。其中三年级93(3.97 %)人,四年级92( 32.62%)人; 五年级95(33.69%)人,男生182( 65%)人,女生98( 35%)人; 流动儿童99( 64.64%)人,一般儿童181( 35.36%)人。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编家校合作调查问卷。题目采用调查类選择题,根据题干设置相应选项,绝大多数为单选题,部分题目为多选题。
除了家校合作涉及的从对目的的认识、家校合作整体情况、家长作为支持者、家长作为学习者、家长作为志愿者和对学校满意状态六个方面对家校合作的现状进行调查六个方面外,还对家长陪伴孩子阅读以及对孩子各方面发展的关注等家庭教育情况行考察。调查问卷由小学生带回家中,交由父亲或母亲一方完成,第二天上学时交回给主试。
五、结果分析
本研究运用SPSS对青岛市夏庄街道营村小学3-5年级的家长在家校合作调查问卷各题目上的选项分布进行分析,并挑选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题目,通过卡方检验探讨了流动儿童与一般儿童的家长在家校合作上是否存在着显著差异,进而分析乡村学校中的流动儿童与一般儿童父母家校合作的特点。
(一)充分并且高效沟通
家校之间要建立良性联动机制,有效的沟通是关键。调查问卷显示:90.36%的家长非常愿意与学校老师沟通,8.57%的家长选择“无所谓”,只有1.07%的家长选择“不愿意”。总体来看,家长们的沟通意愿强烈。但是在实践中,只有34.29%经常与老师联系与沟通,53.93%的家长只是偶尔与老师沟通,“几乎不联系”的家长高达11.79%。41.44%的一般儿童家长认为自己与老师经常沟通,而在流动儿童中,仅有29.30%的家长与老师经常沟通。结果表明流动儿童家长在与教师沟通频率上显著差于一般儿童家长。对于沟通障碍的认识,57.86%的儿童家长认为自己的时间少,而23.21%的家长则认为没有合适、方便的方式,还是17.14%的家长认为自己表达不清楚,不敢跟老师谈。绝大多数问题在于家长们工作繁忙,无暇跟老师沟通,又或者是自身的主动性不够。学校也应该探索多种家校合作的媒介,架起家校合作的桥梁,缩短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距离。
(二)家长志愿者活动
家长作为家校合作的一部分,需要对学校和教师开展的活动及要求给予适当的支持。在“您一学期内,几次作为志愿者参与过孩子学校的教育教学及其他学校活动?”问题中,有21.55%的一般儿童家长经常作为志愿者参加学校的活动,有9.09%的流动儿童经常作为志愿者参加学校的活动,概率远远没有一般儿童家长的一半。如表1所示:卡方值为65.814,自由度为5,大于关键值12.5916,统计量落入拒绝域,表明流动儿童家长在与教师参加学校的志愿者活动的频率显著低于一般儿童家长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本身与我国学校组织相关活动太少有直接关系,也与流动父母对参加学校活动的不重视有关.
(三)关注孩子在家的学习情况
本次测查中,4.97%的一般儿童的家长和19.19%的流动儿童的家长从来不辅导孩子功课的,卡方检验结果(168.843a,df为5,p< 0.01),统计量落入拒绝域,表明流动儿童家长在关注孩子在家学习情况方面与一般儿童家长有显著差异。陪伴孩子的成长,需要老师和家长一起付出,才能取得优秀的成绩。
(四)对学校的满意度
本问卷中调查了家长对学校家校合作的满意情况。74.59%的一般儿童家长和82.83%的流动儿童的家长满意目前学校开展的家校合作活动,认为“很好”。只有2.21%的一般儿童家长不满意目前学校开展的家校合作活动,而4.04% %的流动儿童的家长不满意目前学校开展的家校合作活动,认为“不行”,百分比是一般儿童家长的两倍。卡方检验( χ2(2) = 201.179a. df=4,p < 0. 01) 显示,一般儿童家长和流动儿童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程度有显著差异。全面提高学校群众工作与家校共建工作水平,畅通家长、学生反映合理诉求的渠道,着力解决家长、学生反映的突出问题,增强教育工作的透明度和教育发展成就的知晓度,全面提高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搭建家校交流平台,完善校长接待日制度。学校推行问题学生、单亲离异家庭学生、潜能学生成长导师制,建立学生成长档案。校领导与每一位教师在教导处和班级的统一协调下,与相关学生结成帮扶对子,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认真落实市教体局开展的“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让每一位教师把教体局、学校对孩子的关爱、对家庭的关注传递给每一位家长和学生。要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委员之间的联系,研究当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动态,商讨家庭教育指导的措施和方案,协调、参与学校管理,提高家长委员会的工作实效。 (五)堅持亲子阅读情况
教育的基础得靠阅读来奠定,大量阅读是基础教育的起点。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和孩子一起读书,是家庭教育中一项重要的活动,也是家校合作非常重要的一环。
调查显示只有7.18%的一般儿童很少陪伴孩子读书,但是19.19%的流动儿童家长很少陪伴孩子读书。坚持陪伴孩子阅读,可以让孩子与家庭的联系更加紧密;并且提升孩子的规则建立和社交能力,也能提高孩子社会适应能力和矛盾处理能力;亲子阅读也让儿童的阅读兴趣得到充分的刺激并最终养成优秀的阅读习惯;长期的阅读可以极大地丰富儿童的知识面,沟通表达、观察力、创新能力和思考、提问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很好的提升,从而提高儿童的学习能力。
六、研究启示
(一)平等对待,公平待遇,分类实施
首先我们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孩子,对孩子的关爱、对家庭的关注传递给每一位家长和学生,给予一般儿童和流动儿童同等的机会和待遇。与此同时,要本着分类实施的原则,全面强化家校沟通:对优秀学生,邀请家长进校进班,交流经验;对一般儿童,按家长对学校工作的认同程度,区分不同情况,实行“请进校”与“走进家”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沟通成效;对流动儿童,采取更加灵活的形式,加大与家长的沟通力度,要重点抓好与家长的学情分析与交流以及“ 一对一”帮扶措施的研讨与执行,切实增进家长和老师之间的沟通理解,增强家校合作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二) 家校合作制度化与常态化
本调查研究发现:学校流动儿童家庭和一般儿童家庭在家校合作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需要从家长和教师双方配合和合作。对于教师方面,学校应将家校合作更加制度化,进一步细化教师的责任,明确教师应在家校合作中进行的具体工作,可以考虑将成果与教师的绩效相联系。对于家长方面,学校应将家校合作常态化。这样,家长才将家校合作作为学校的常规要求,潜移默化、习惯性地参与到家校合作中来,并从实际合作中逐渐体会家校合作的魅力,最终自觉、自发地投入到家校合作中来。
(三)定期组织电话回访活动,及时反馈与纠正
学校将不定期组织电话回访,回访工作严格落实问题通报,并且建立整改回复制度,对不满意或提出问题的家长,要在一定期限内制定好整改方案,并采取灵活有效的方式进行回复,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关问题的说明与宣传,确保既能促进学校工作效率的提升、又能让家长的满意度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 田贵辰,刘学军,魏喜凤.中小学家校合作现状与对策[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0(11).
[2]马忠虎.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52.
[3]周世界. 语言统计理论与实践[M].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乡村学校;家校合作;一般儿童;流动儿童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大城市,随之而来大量的流动儿童流入大城市的乡村学校。如何在保障教育公平的前提下进一步改善和提升教育质量已成为目前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关键一环。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促进教育公平和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主要瓶颈。根据教育部1998 年颁发的《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流动儿童是指6至14周岁(或7至15周岁)、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流入地暂时居住半年以上有学习能力的儿童。为此,探讨乡村学校流动儿童义务教育质量问题并展开深入的调查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理论背景
根据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所提出的生态系统理论,儿童的发展受到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和宏观系统等一系列相互影响的环境系统的共同影响,其中微观系统指学校、家庭、社区等个体活关键系统, 其中也正包含本研究中所主要讨论的家庭与学校的联系。前人对家校关系等中间系统,对家校合作在儿童教育发展中的重要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但对流动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研究却主要集中在儿童自身的特质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与社会文化等方面独立的影响,忽视了家校合作的作用。
三、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选取青岛市城阳区夏庄街道营村小学的3-5年级的学生作为参与者,进行问卷调查,一共发放282份调查问卷,剔除不认真作答的问卷,最终有效问卷为280份,有效率为99.38%。其中三年级93(3.97 %)人,四年级92( 32.62%)人; 五年级95(33.69%)人,男生182( 65%)人,女生98( 35%)人; 流动儿童99( 64.64%)人,一般儿童181( 35.36%)人。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编家校合作调查问卷。题目采用调查类選择题,根据题干设置相应选项,绝大多数为单选题,部分题目为多选题。
除了家校合作涉及的从对目的的认识、家校合作整体情况、家长作为支持者、家长作为学习者、家长作为志愿者和对学校满意状态六个方面对家校合作的现状进行调查六个方面外,还对家长陪伴孩子阅读以及对孩子各方面发展的关注等家庭教育情况行考察。调查问卷由小学生带回家中,交由父亲或母亲一方完成,第二天上学时交回给主试。
五、结果分析
本研究运用SPSS对青岛市夏庄街道营村小学3-5年级的家长在家校合作调查问卷各题目上的选项分布进行分析,并挑选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题目,通过卡方检验探讨了流动儿童与一般儿童的家长在家校合作上是否存在着显著差异,进而分析乡村学校中的流动儿童与一般儿童父母家校合作的特点。
(一)充分并且高效沟通
家校之间要建立良性联动机制,有效的沟通是关键。调查问卷显示:90.36%的家长非常愿意与学校老师沟通,8.57%的家长选择“无所谓”,只有1.07%的家长选择“不愿意”。总体来看,家长们的沟通意愿强烈。但是在实践中,只有34.29%经常与老师联系与沟通,53.93%的家长只是偶尔与老师沟通,“几乎不联系”的家长高达11.79%。41.44%的一般儿童家长认为自己与老师经常沟通,而在流动儿童中,仅有29.30%的家长与老师经常沟通。结果表明流动儿童家长在与教师沟通频率上显著差于一般儿童家长。对于沟通障碍的认识,57.86%的儿童家长认为自己的时间少,而23.21%的家长则认为没有合适、方便的方式,还是17.14%的家长认为自己表达不清楚,不敢跟老师谈。绝大多数问题在于家长们工作繁忙,无暇跟老师沟通,又或者是自身的主动性不够。学校也应该探索多种家校合作的媒介,架起家校合作的桥梁,缩短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距离。
(二)家长志愿者活动
家长作为家校合作的一部分,需要对学校和教师开展的活动及要求给予适当的支持。在“您一学期内,几次作为志愿者参与过孩子学校的教育教学及其他学校活动?”问题中,有21.55%的一般儿童家长经常作为志愿者参加学校的活动,有9.09%的流动儿童经常作为志愿者参加学校的活动,概率远远没有一般儿童家长的一半。如表1所示:卡方值为65.814,自由度为5,大于关键值12.5916,统计量落入拒绝域,表明流动儿童家长在与教师参加学校的志愿者活动的频率显著低于一般儿童家长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本身与我国学校组织相关活动太少有直接关系,也与流动父母对参加学校活动的不重视有关.
(三)关注孩子在家的学习情况
本次测查中,4.97%的一般儿童的家长和19.19%的流动儿童的家长从来不辅导孩子功课的,卡方检验结果(168.843a,df为5,p< 0.01),统计量落入拒绝域,表明流动儿童家长在关注孩子在家学习情况方面与一般儿童家长有显著差异。陪伴孩子的成长,需要老师和家长一起付出,才能取得优秀的成绩。
(四)对学校的满意度
本问卷中调查了家长对学校家校合作的满意情况。74.59%的一般儿童家长和82.83%的流动儿童的家长满意目前学校开展的家校合作活动,认为“很好”。只有2.21%的一般儿童家长不满意目前学校开展的家校合作活动,而4.04% %的流动儿童的家长不满意目前学校开展的家校合作活动,认为“不行”,百分比是一般儿童家长的两倍。卡方检验( χ2(2) = 201.179a. df=4,p < 0. 01) 显示,一般儿童家长和流动儿童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程度有显著差异。全面提高学校群众工作与家校共建工作水平,畅通家长、学生反映合理诉求的渠道,着力解决家长、学生反映的突出问题,增强教育工作的透明度和教育发展成就的知晓度,全面提高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搭建家校交流平台,完善校长接待日制度。学校推行问题学生、单亲离异家庭学生、潜能学生成长导师制,建立学生成长档案。校领导与每一位教师在教导处和班级的统一协调下,与相关学生结成帮扶对子,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认真落实市教体局开展的“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让每一位教师把教体局、学校对孩子的关爱、对家庭的关注传递给每一位家长和学生。要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委员之间的联系,研究当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动态,商讨家庭教育指导的措施和方案,协调、参与学校管理,提高家长委员会的工作实效。 (五)堅持亲子阅读情况
教育的基础得靠阅读来奠定,大量阅读是基础教育的起点。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和孩子一起读书,是家庭教育中一项重要的活动,也是家校合作非常重要的一环。
调查显示只有7.18%的一般儿童很少陪伴孩子读书,但是19.19%的流动儿童家长很少陪伴孩子读书。坚持陪伴孩子阅读,可以让孩子与家庭的联系更加紧密;并且提升孩子的规则建立和社交能力,也能提高孩子社会适应能力和矛盾处理能力;亲子阅读也让儿童的阅读兴趣得到充分的刺激并最终养成优秀的阅读习惯;长期的阅读可以极大地丰富儿童的知识面,沟通表达、观察力、创新能力和思考、提问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很好的提升,从而提高儿童的学习能力。
六、研究启示
(一)平等对待,公平待遇,分类实施
首先我们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孩子,对孩子的关爱、对家庭的关注传递给每一位家长和学生,给予一般儿童和流动儿童同等的机会和待遇。与此同时,要本着分类实施的原则,全面强化家校沟通:对优秀学生,邀请家长进校进班,交流经验;对一般儿童,按家长对学校工作的认同程度,区分不同情况,实行“请进校”与“走进家”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沟通成效;对流动儿童,采取更加灵活的形式,加大与家长的沟通力度,要重点抓好与家长的学情分析与交流以及“ 一对一”帮扶措施的研讨与执行,切实增进家长和老师之间的沟通理解,增强家校合作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二) 家校合作制度化与常态化
本调查研究发现:学校流动儿童家庭和一般儿童家庭在家校合作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需要从家长和教师双方配合和合作。对于教师方面,学校应将家校合作更加制度化,进一步细化教师的责任,明确教师应在家校合作中进行的具体工作,可以考虑将成果与教师的绩效相联系。对于家长方面,学校应将家校合作常态化。这样,家长才将家校合作作为学校的常规要求,潜移默化、习惯性地参与到家校合作中来,并从实际合作中逐渐体会家校合作的魅力,最终自觉、自发地投入到家校合作中来。
(三)定期组织电话回访活动,及时反馈与纠正
学校将不定期组织电话回访,回访工作严格落实问题通报,并且建立整改回复制度,对不满意或提出问题的家长,要在一定期限内制定好整改方案,并采取灵活有效的方式进行回复,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关问题的说明与宣传,确保既能促进学校工作效率的提升、又能让家长的满意度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 田贵辰,刘学军,魏喜凤.中小学家校合作现状与对策[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0(11).
[2]马忠虎.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52.
[3]周世界. 语言统计理论与实践[M].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