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男孩

来源 :少年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been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擂主:
  孙骏毅(作品号001)
  
  阿木林,人称“矮冬瓜”,粗短的身材,肉鼓鼓的脸,而且大耳朵、小眼睛、翘嘴巴,好像他爸妈的长相缺点全让他遗传了。
  阿木林有两个嗜好:一是辩论,二是足球。这两个嗜好常常搅和在一起,有时要为足球与别人辩个你死我活,有时又要为参加一场辩论赛忍痛割爱放弃看足球。他一肚子的俏皮话、歪点子,自诩“校园第一怪才”。
  “地球上有多少人,阿木林你说!”一下课,常有些不甘服输的男生在教室走廊里堵住阿木林问,想一子下难住他。
  “两个人。一个是男人,一个是女人。”阿木林搔搔乱蓬蓬的头发,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对他来说,此类问题乃是“小儿科”,那几本《魔鬼辞典》、《脑筋急转弯》,他早已翻烂了。
  “新世纪最吃香的人有几个?”
  “也是两个:伟哥和伊妹儿。”阿木林说,自己也“扑哧”一声笑了。
  有几个女生笑得直不起腰来。
  “西瓜和核桃打头,哪个最疼?”
  “头最疼。”
  除非春秋战国时的苏秦、张仪转世,否则你甭想在嘴巴上击倒阿木林。阿木林能言善辩,反应敏捷,又是笑话篓子。与他在一起,大家都觉得天天有相声。阿木林也能与人乐处,谁有了困难,比如停在车棚里的自行车气门芯忽然被人拔走了,下雨天忘记带伞了,只要叫上阿木林,他准会帮你忙,实在没辙了,就把自己的自行车气门芯拔下来给你或者让你披上他的雨披回家。缺点嘛,爱吹,也是出在这张嘴上。这不,语文课上复习教过的词语“敌意”、“距离”、“轻率”。金老师看见阿木林与同桌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就把他“吊”起来解释这几个词语。
  阿木林正与同桌小声争论今晚“十强赛”中卡之战谁输谁赢,阿木林说肯定中国队赢,米卢用兵真如神,同桌说不见得。正在这时,阿木林猛听得金老师一声喊,心“格登”蹦了起来,脸涨得通红,胡乱答道:
  “敌意——因地球上人口过密而产生的一种特别尖刻且又特殊对象的感觉。”
  “距离——富人情愿穷人永远据为己有的东西。”
  “轻率——女人特有的罪过。”
  哄堂大笑。
  “朽木!朽木不可雕!”金老师怒不可遏,声音都走调了,“胡思乱想!胡言乱语!胡说八道!”
  阿木林吓得直哆嗦,手心里攥出了汗,这才想起这几个词的本义,但一切都为时已晚。
  金老师使出“杀手锏”:家访!
  “苦也!”阿木林暗暗叫苦,恨自己这张嘴太没关拦,家访偏偏是今晚,真是要了命了!挨父母一顿臭骂加上几个“毛栗子”,他还不怕,怕的是今晚的足球看不成了!这事本来就有点悬,因为家里那台老掉牙的21●彩电图像不清,声音时断时续,看着看着,就要走过去拍拍机盖,不拍不响,一拍又响了,阿木林同父母吵过多少回了,要买一台大彩电,可父母舍不得,2千多元钱,对他们家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父母的工资加起来,全家人不吃不喝,还得攒上两个月,阿木林硬磨软缠,好不容易把母亲说动了,可这一“家访”岂不鸡飞蛋打了吗!
  阿木林懊恼极了,沮丧极了,焦躁极了,真是感受到了下雷雨前蚂蚁们的那种心情。从金老师那怒气冲冲的脸色看,她告上门来的脚步是挡不住的;今夜的足球,对阿木林这样的狂热球迷来说也是不能不看的。索性躲着不回家,到巷口新开张的“好心情”茶馆里去看电视,那儿有茶水、点心外加“球迷之夜”,可阿木林囊中羞涩,去也不会有好心情。硬着头皮回家,抢先低头认罪,可母亲的唠叨是没完没了的,没准90分钟的绿茵绿鏖战都结束了,她的话还在兴头上呢。
  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阿木林想不出该怎么办,想得出的是《魔鬼辞典》里“怎么办”的注解:“右手拿着一个柿子,左手拿着一个苹果,嘴里含着一颗葡萄,不知道先吃哪一个。”
  阿木林的心思越乱越理,越理越乱。
  
  [续写提示]
  一、 阿木林可能面临的选择:① 忽然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点子,难题迎刃而解;② 金老师因有事今夜没去家访,阿木林逃过一劫;③ 阿木林躲着不回家,去求“好心情”茶座老板给他一个看足球的座位;④ 金教师去家访,阿木林没有看成足球; ⑤ 金老师去家访,阿木林看成了足球;⑥ 所有的事都发生了,但中间来了一个“救星”,给阿木林解了围;⑦ 阿木林的父母不在,金老师家访遇到阿木林。⑧ 不知道作何种选择,插叙阿木林的其他故事,把情节线索引开去。
  只要符合阿木林的性格特点,故事怎么编都行。这里没有“禁区”,也没有固定的模式。
  二、 最理想的结局是,从各个侧面写出一个活生生的生活在你我中间的小男孩来——这是后话。
  
  孙骏毅电子邮箱:
  E-mail:sunjunyi @ pub.sz.isinfo.net
  参赛方式:
  《少年文艺》期刊(函寄或E-mail,来稿请特别注明“文学擂台”字样)与《少年文艺》网上论坛(BBS:snwy、netsh、net)同时进行。
其他文献
我是在上学的路上遇到他的。  那是一个很安静的男生,他和我一样走路上学。很多的早上和黄昏,他都是走在我的前面,背着一个和我的书包一样大的大书包。最初吸引我的是他的白袜子,他总是穿着干干净净的白袜子,球鞋倒是常换,蓝色的,黑色的,还有紫红色的,都很好看。他真的很安静,灰尘在他的脚下乖乖的,一点也不飞扬。不像我们班的男生,一分钟也安静不下来,压根不会走路,说得难听点,只会蹦。  所以他让我觉得新奇。 
期刊
一    早晨自习课,班里乱哄哄的。  原因是班主任小白没来。  小白一贯是个认真的班主任,没有一节早自习会不来的。  语文课代表是维丹利,他去了小白的办公室一趟,一无所获地回来了。  “找不到他!”维丹利说。  大家都骂维丹利多事,“没有小白的日子里,你就放纵你自己!”飞猪大胆地大声篡改歌词。  我问咪咪:“该不是煤气中毒,全家身亡了吧?”  咪咪震惊,问我:“你有这么恨小白吗?”  我赶紧摇头
期刊
五颜六色的花朵,在微风中轻轻地舒展着身子,在阳光中灿烂地微笑。  “做一朵花多好啊!没有忧愁,没有烦恼,可以用香气引逗蝴蝶起舞翩翩,可以用色彩博得人们赞赏连连。她们真是一群不知忧虑为何物的快乐仙子呢!”我对着花儿自言自语。  “不,不是的”风中飘来一个细小的声音,“你错了,我们并不是像你想像的那样。我们惧怕烈日,惧怕暴雨,惧怕狂风,惧怕寒霜,惧怕人类的攀折,惧怕害虫的啃噬。不仅如此,我们还有自己的
期刊
有没有人告诉过你,感冒是一种很伤感的病。  我喜欢早些年那个还没长大的范晓萱,喜欢那个用非常认真的声音和表情在漫天飞雪的圣诞节一边感冒一边唱“雪一片一片一片一片”的小女孩。如果分别,如果思念,如果刚好这个南方的冬天有雪,如果你早已在我的心中种下痼疾,那么这一场病又怎么能逃得开?没有比一场久治不愈的感冒更适合这个伤感的季节。枕边的纸团越积越多,终于像一座小山的高度。长长一卷卷纸竟也所剩无多。秋天已近
期刊
当你在繁华拥挤的霓虹街头邂逅我时,当你看见我匆匆地斜眼瞥你一下再优雅从容地与你擦肩而过时,当你发现我穿着简单的长裙蹬着复杂的皮鞋冷漠地穿梭于人群甬道时,请你不必惊讶。我对现在的自己已无异议,我的长久以来积累的改变,冲淡了内心曾经极度的恐惧与惶恐。也许这样的麻木很好,让我不再抗拒真实,不再反映时间的溃烂。那么,也请你不要讶异了。我不喜欢你用这样惊愕的眼光看我,我不是异类,和你们一样,我只是一只每天为
期刊
展览馆没有想到过要飞行,他觉得在城市里,站在一个地方挺好的。白天,可以看街道上的人呀,车呀,晚上,就跟展览馆里的画聊聊天,听听他们来到展览馆的故事。  一天晚上,展览馆盯着一个画框看了半天。画上的大树还在,草还在,风还在,就是停在大树上的鸟不见了。天快亮的时候,展览馆看见鸟飞回来了,鸟根本不回答展览馆的问题,急急忙回到大树上。  接下来的白天,展览馆不再看人和车了,一门心思想鸟的飞行。鸟飞到了什么
期刊
教育家叶圣陶在《吕叔湘先生说的比喻》里转述道:“教育的性质类似农业,而绝对不像工业。”他又提到丰子恺画的一幅名为《教育》的漫画,“一个做泥人的师傅,一本正经地把一个个泥团往模子里按,模子里脱出来的泥人个个一模一样”。  我想,这些泥人一定至少是精细的。因为“模子”一定是精雕细琢而成的,饱含了责任感和对成品的期待。  如果,这些泥人会说话,一定是小说《标杆》中的这一句:“灰突突的笔袋、灰突突的笔记本
期刊
一    “玉泥!等一下!”乌瓶在背后叫住我。  我皱着眉回头看她。教室里的钟指在9点,已经很晚了。  “今天早上英语课,你说的那个词,嗯,就是那个‘上帝的速度’,可以不可以再跟我讲一下?”乌瓶露出很“职业化”微笑。  这家伙虚伪得让我讨厌,不由刺她一句:“你以后是不是想当公关小姐?或者去给美国老板当女秘书?”  她立刻睁大“纯洁”的双眼:“你说什么呀?”  “没什么。”我耸耸肩,转了转眼睛看别处
期刊
屋子里没有装窗帘,清晨的阳光长驱直入,明白无误把我从沙发床上的美梦中掀翻。我“哗”地睁开眼,觉得自个儿又像新床单一样干净,在白天里重新展开。我坐起来,美滋滋地盘算—  多好呵,天暖和了,不用去租场地了。这个城市有很多免费开放的公园和绿地,沿着城市的高架路就有不少。静安公园、天山公园,富民路、重庆路都有很大片的绿地,它们都可以做天然的练舞场。我打着如意算盘:省出租仓库练舞的钱,也许可以多出点上艺校的
期刊
很多个不被意识到的下午,是在漫无目的的阅读和浏览中悄然流走的。  书店的午后美妙悠长,如果不是周末,大多是很安静的。所有的书铺陈在墙边、桌上,目光从一排书架移向另一排书架,忽然逗留,随手取下。被一句句子击中,那个人,仿佛前世里已经相识,把我无法说出的话说得如此圆满完美。被一大片标题钉住,站在那里,翻了又翻,脚发酸了,轮换着两只脚做重心。  不知上海这个包容万象的都市里究竟有着多少家书店,隐隐于大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