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西药房中成药与西药联合应用的探究

来源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anfranc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将中成药和西药联合使用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寻求中成药和西药更合适联合应用的组合方式,以提高效果,降低其副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3年8月~2014年8月中成药和西药的联合应用临床资料,着重研究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并分析不良反应导致的原因。结果 中成药和西药联合使用的不良反应分为毒性反应、过敏反应、二重感染、特异性反应等。在调查研究中,共有140例患者发生了药物不良反应,其中因药物的配伍不当而引发不良反应的有91例,所占比例为65%,因用药途径不规范而引起的不良反应有20例,所占比例为14.29%,其他原因导致不良反应的有29例,所占比例为20.71%。结论 医护人员在联合应用中成药和西药时要慎重,用药前要清楚地了解中成药和西药的使用禁忌,有效降低二者联合使用造成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提高中成药和西药联合应用的安全性和效果。
  【关键词】中成药;西药;联合应用;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214-02
  社会的飞速发展也推动着医学界的迅猛发展,现今,中医药的联合应用成了医学界研究的一大重要课题,而且,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中成药和西药的联合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很多医院都开始在临床上联合使用这两种药物,但是,中成药和西药的特点不同,对抗疾病的方法也不同如果在将二者联合应用的过程中不充分考虑二者的特性,就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本文就对本院近几年的中成药和西药联合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以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
  对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就诊且利用中成药和西药联合进行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其中,运用联合药物治疗产生不良反应的有140例患者,其中女性患者69例,男性患者71例,年龄均在27~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2岁,由于使用中成药和西药联合药物而引发的不良反应包括运动系统方面、消化系统方面、神经系统方面和血液循环系统方面等。所有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况等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利用对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发生不良反应情况患者的临床症状、导致原因以及治疗恢复情况等。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P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药物不良反应种类
  调查资料显示,在140例有不良反应的患者中,出现过敏反应的有57例,出现毒性反应的有49例,出现特异性反应的有8例,出现二重感染的有21例,发生其他不良反应的有5例。因而可知不良反应主要有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和二重感染等几种情况。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药物不良反应导致的原因
  有140例患者发生了药物不良反应,其中因药物的联合不当而引发不良反应的有91例,所占比例为65%,因用药途径不规范而引起的不良反应有20例,所占比例为14.29%,其他原因导致不良反应的有29例,所占比例为20.71%,经分析可知,药物配伍是否合理对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有很大影响。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经研究发现,药物配伍不当是使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因而医护人员在临床上联合应用中成药和西药时,不应该只是对具有同种药效的药物简单叠加使用,而是应该具体研究药物的特性和使用禁忌,对药物进行合理配伍。例如:牛黄解毒片联合硫酸盐等西药使用会增加药物毒性,患者长期使用易中毒;甘草片和阿司匹联合使用易导致患者消化道出血等。所以,在进行中成药和西药的联合使用时,一定要秉着科学严谨的态度,严格按照科学的医学理论进行配伍,以提高用药合理性。联合用药过程中患者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应立即减少药物的用量,使其发挥联合增效的作用。对两者药物不同的药性进行有机结合能提高应用效果如:黄连等中药和西药抗生素联合使用能起到杀菌作用;中药麻黄和西药青霉素联合使用易起到治疗细菌性肺炎的作用等。
  要想更加合理有效地联合使用中成药和西药,医生必须提高自身的医学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对药物科学配伍的知识多加学习,熟练掌握科学合理的联合用药方法,详细了解各种中成药和西药的药物成份和使用禁忌;医护人员也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在为患者提供服务的同时,不断学习新的医学知识,对患者的用药方法进行科学指导,提醒其用药的注意事项。
  中成药和西药科学合理地联合使用,能够进一步提高药效,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利用,但是,医护人员在对中医药联合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药物的合理配伍,尽量避免中成药和西药配伍不当给患者带来不良反应,提高药物联合使用的效率,达到使患者早日远离病痛折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林浩.中成药与西药联合应用不良反应分析.《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年16期
  [2]马刘根.中成药与西药联合应用引起不良反应的情况分析.《医学信息》 .2014年17期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了解北京市老年人社区护理工作现状,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为社区护理提供科学的管理模式。方法 本文检索近5年的文献,从社区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以及疾病的特点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老年人是社区护理的主要服务对象,老年人的身体各系统机能退行性改变、慢性病患病率上升,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与自理能力,然而社区老年人护理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许多被忽视的环节,将有待于改善和提高护理管理。结论 为老年
期刊
【摘要】学生是中国未来的希望,是中国未来的栋梁.高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的阶段,但面对紧张的学习和生活,他们心理压力不断增加。如果饮食不当,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得不到补充,就会造成精力不充沛、体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本文通过调查乐山市罗城中学高三学生饮食习惯及身体健康状况,了解当地高三学生日常生活水平,综合分析后,提出一些参考性意见和方法来提醒广大高中生要把学习和健康一起抓。 
期刊
【摘要】健康体检是指对一般的健康个体进行医学评估与辅助检查并作出医疗诊断的过程,主要明确是否存在健康问题。本文作者总结了健康体检中出现的常见的健康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健康指导以及特殊的中医养生指导。  【关键词】健康体检;常见健康问题;保健指导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204-01  健康体检是指通过医学手段和方法对受检者
期刊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208-01  采血车是血站的流动采血点,承担着献血者的招募、血液采集任务。这种工作方式,在方便献血者的同时,也扩大了无偿献血的社会影响力,赢得了人民群众对献血事业的了解支持和信任,促进了无偿献血工作的顺利发展[1]。采血车是血站的窗口科室,任何疏忽大意和管理不善都可能酿成严重不良后果。笔者总结了近几年来流动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在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4年6月我院护理管理中的260例患者作为观察目标,按照1:1比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30例患者,对照组未进行风险管理,实验组采用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纠纷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实验组护理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比较意义。  1.2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患者专科疾病用药的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和方案,评价品管圈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结果:通过品管圈的应用,患者专科疾病用药的依从性漏服率从14%提升到4%。结论:品管圈的应用可有效提高患者专科疾病用药的依从性。  【关键词】品管圈;患者;提高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增强妇科内分泌健康意识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将本院所辖社区的688例女性自愿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观察组给予妇科内分泌健康意识教育,对照组患者不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发生情况;结果:通过开展健康意识教育,观察组患者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发病率为2.18%,未进行干预教育的对照组患者临床发病率为10.03%,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方
期刊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213-01  产后出血是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出血可发生在孕期、产时和产后,故医生对产后出血的病因诊断处理和预防得当,便可降低产后出血的死亡。我院近四年来共抢救产后出血性休克260例,因失血性休克伴DIC死亡1例,抢救成功率占99.62%,死亡率占0.38%。历年产后出血特殊处理者约5%。  1 病因治疗
期刊
【摘要】目的:应用品管圈的方法管理和改善体检中心单位团体体检的漏检情况。方法: 2014年6月~2014年12月在本院健康体检中心单位团体预约体检人数达70247人,漏检者达12429人.开展品管圈活动,通过开会确定活动主题,共同讨论分析主要原因,根据主要原因拟定活动计划,制定改进对策,实施一个季度后对比评价效果。规范工作流程降低漏检率。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满意度的目标达成率102%,进步率5.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学龄儿童的龋齿发病特点及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抽取6所幼儿园中乳牙列期儿童1439人的临床资料。结果1439人有935人患龋,共有龋齿4441颗,龋坏牙面数为6606个,患龋率为64.98%;504人无龋,无龋率为:35.02%。龋均(dmft,受检人群中每个人口腔中的平均龋失补牙数)和龋面均(dmfs,受检人群中每个人口腔中的平均龋失补牙面数)分别为3.1和4.6,龋齿充填率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