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之路 绘本起步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zsw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绘本是以绘画和文字相结合的读本,绘画的空间占比较大,少量的文字作为阅读辅助,视觉冲击力极强。绘画的色彩丰富靓丽,故事人物灵动可爱、个性鲜明。阅读绘本的过程不仅是学生了解故事内容、掌握知识的过程,也是开启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内心世界的一把钥匙,对培养多元智力发展、熏陶朴素纯真童心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绘本教学呈现了当前语文课程的一个崭新面貌,开启了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索低年级教学的全新模式。绘本阅读可以增强学生独立阅读文字的能力。
  一、深情演绎导读,激发阅读兴趣
  作为教师,在绘本阅读教学前必须备足课,读绘本故事时要投入十足的感情,“演”绘本故事时要用丰富的动作和神态加以辅助,呈现故事内容要用生动、夸张的手法。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吸引学生自动扩展课外阅读量,还可以用预告故事精彩片段的办法加以引导。
  如《我永远爱你》讲述的就是小熊阿力和妈妈之间的一个感人的情感故事。阿力不小心打碎了一个妈妈最心爱的碗,内心十分害怕妈妈的责怪。摔碎碗后,他去找了妈妈,和妈妈玩了一次“愛的测试”的游戏。妈妈知道小阿力犯了错误,但游戏过程中仍表现得近乎完美,并一直向阿力保证“我永远爱你”,但也不忘提醒:你要勇于对自己的错误负责。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犯过和小熊阿力一样的错误,都有过相同的担忧。当教师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引导学生进行《我永远爱你》的朗读时,竟有好几个学生泪光闪烁,他们感同身受,被熊妈妈带有原则的爱感动了。在《小猪变形记》的导读中,教师运用夸张的语言,演绎幽默滑稽小猪的所作所为,学生便会在开怀大笑中感悟主题。
  二、猜读绘本内容,丰富想象能力
  低年级的学生都有爱幻想的天性,绘本猜读能充分发挥学生们的想象力,让他们根据绘本中已知的故事和图画内容,推测最终的故事结局。同时猜读的过程也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升学生的观察力,让学生的内心精神世界得到升华。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激发好奇心,让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绘本那细腻浪漫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中自由驰骋。
  如在教学绘本《想吃苹果的鼠小弟》时,在鼠小弟碰到了海狮前可以让学生猜猜它怎样才能吃到苹果,故事会怎么发展。学生猜测完后,教师再继续讲述鼠小弟遇到了海狮,学生会读得更有乐趣。在教学绘本《蚯蚓日记》结束后,可以让学生续编故事或仿写故事,学生在掌握绘本知识的同时,开动了脑筋,想象能力也得到了充分提升。
  三、表演绘本故事,飞扬纯真童心
  绘本故事中人物角色众多、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语言生动活泼,教师在引导阅读前,可以设计好故事情节内容和人物对话的角色,让学生靠近人物、融入故事,边表演边阅读,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让他们的纯真童心得到充分的飞扬。在表演过程中,学生没有必要拘泥于原文原话,在尊重原著的前提下可以进行适当的再创作,这样能在短时间内降低表演的难度,又能加深学生对人物角色的体验。
  在《不一样的卡梅拉》中,卡梅拉绞尽脑汁想出了各种夸张奇特的动作,目的就是为了生下一个蛋。学生在阅读表演时,会创造出比卡梅拉更夸张的动作,边读边演边笑,课堂上是何等轻松活跃。在阅读《想吃苹果的鼠小弟》时,学生也会被鼠小弟的滑稽形象逗乐,纷纷不由自主离开座位,模仿鼠小弟在绘本中表现出来的各种有趣动作。
  让学生爱上阅读请从绘本阅读开始。绘本阅读带给学生的是快乐、有趣和感动。教师要进一步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阅读特点和需求,探索更多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找寻更多的绘本读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他们的阅读素养,让学生在多彩丰富的绘本故事中爱上阅读,充分感受阅读的魅力。
  (作者单位:江苏启东市汇龙小学学华分校)
  责任编辑 张 艳
其他文献
统编本教材采用“双线并进”的单元组织结构,单元目标清晰。每个单元的课文都紧紧围绕单元目标精心编排,分为“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自读课文”重在“自读”,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练习用在“教读课文”中学到的读写方法与策略去感悟交流、迁移运用,从而做到知识的巩固和提升。现实中许多教师难以放手,仍将“自读课文”当成“教读课文”一样执着地教。“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叶圣陶),叶老的话指出了语文教学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识字教学曾明确要求“多认少写”,要求“会认”的字不一定要求“会写”。然而从目前实际教学情况来看,不少教师对这一教学建议较为忽视,对生字教学总是“认”“写”不分,这必然会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统编本一年级上册《青蛙写诗》一课共有11个要求“会认”的生字,其中有2个是新偏旁的,4个是要求“会写”的生字,具体内容分别为:新偏旁为“冖”“灬”,要求会认的生字有“写”“诗”
近几年来,阅读教学倡导大语文观教学,由一篇向一类文本的拓展已经成为阅读教学的基本趋势。如何引领学生以教材文本为基点,坚持“读”的教学主线,在不同课时、不同目标的支撑下,将课文读实、读活、读广?我以《掌声》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一、以“实”为基,在第一课时将课文读扎实  第一课时的閱读教学,学生依照自学要求进行朗读之后,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初读展开检查与交流,包括对生字词的理解和对
教学主线,即课堂教学的思路,主要是指教师在反复钻研教材后确定下来的整体教学架构。在阅读教学中,课堂的成功与否,与教学主线是否明晰、是否能够贯串课堂始末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课堂上,如果教师东抓一把、西搂一耙,课堂便会显得杂乱不堪,主次不明,教学效果甚微。然而,教师如果一切都放手,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不闻不问,那么,学生的学习也就成了夹生饭,不利于阅读水平的提升。因此,教师要关注对教学主线的优化,以提升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然而,受到生活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学生在习作的语言表达方面,还存在着较多问题:阅读量不够,语言积累薄弱,词语贫乏,缺少文采;过于注重外在形式,好说大话、空话、套话,滥堆词藻,语言表达粗俗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特别重要,如果没有做好识字教学,学生的学习便会受到影响。字理教学法是基于汉字的特点,围绕字理来析形索义,基于义来让学生记忆字形,从汉字的形和音、义的关系出发来展开识字教学。这种方法非常有效,学生的识字能力能得到提升。  一、借助字理认识象形字  教学象形字时,需要基于字的变化来展开。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展示相关实物图片,再展示古人所记录的图案,最后将字的演变过程展示给学生。这
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优秀文化与智慧的结晶。在古诗词教学中,一直都是以学生的朗读、背诵、体会诗词所流露的情感为主,而对古诗词特有的韵味等方面挖掘不深,导致如今的古诗词教学缺少了一种独有的味道。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依据古诗词的特点以及课标的要求,笔者认为,教师只有结合古诗词语境才能真正使学生在正确
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经过不同层次和不同维度的阅读,学生才能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中获得对文本内容真正的感悟与体验。基于这点认识,采取三级阅读的教学形式,可以使学生真正读懂文本,走进阅读的深处。《金色的草地》(统编本三上)一文主要写了两件事,一件事是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另一件事是发现草地变色的原因。怎样才能通过阅读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笔者主要以“三级阅读”
【设计思路】  统编本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题为“中华传统节日”。教材要求学生收集几大传统节日的名称、时间和习俗,学生们照做了,但大多数只停留在泛泛的了解上。本单元导读里写着“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这样笼统的学习让我觉得遗憾。讲完这一单元课文,时令上恰逢清明节,于是我便设计了这一节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将清明节的来历、习俗与相关古诗词的教学结合起来,带领学生探究清明节深厚
统编本教材的识字板块以全新的思维与编排特点呈现在大家面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遵循认知特点;内容更接地气,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思维与审美训练,助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教学更是促进学生学习汉字的重要手段与途径。低年级识字教学,需围绕“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逐步提升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为学生的发展打好扎实的基础。  统编本教材把读书最需要先认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