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个月小婴儿早期家庭教养指导的实验报告

来源 :中国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858119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上海市教育系统已经开始重视并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的研究,并在初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供早期教养机构和婴幼儿家庭参用的《上海市婴幼儿早期教养方案(试行)》①。自2004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等六委局在《关于推进0—3岁散居儿童早期教养工作的意见》中和2006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等12个委局在《上海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06年—2008年)》分别提出,“让3岁以下儿童的家长及看护人员每年接受4次以上有质量的科学育儿指导”的要求。②、③本幼儿园所在区教育局也制定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以敦促完成此项要求。④
  此前我们曾在上海市一个中心区5个月以内的小婴儿家庭教养现状、存在问题与家庭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小婴儿家长比较重视‘睡房环境’、‘营养补充’和‘身体清洁’等显性物质条件的提供,而对玩具质量、户外活动等隐性物质条件的提供尚未给予必要的重视”;发现“小婴儿家长对物质条件的提供和心理氛围的创设比较重视,而对动作的培养相对滞后”;发现“小婴儿不良现象的总体出现率并不高,但是,哭闹现象和不易入睡等反映精神状态不良的比率要比喂养困难和体重不足等反映身体状态不良的比率要高”。⑤如何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指导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
  上海市教育系统目前对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的指导的渠道有:包括托儿所、有托班的幼儿园等教养机构对在所、在园婴幼儿家长进行的指导,早期教养指导机构对社区散居婴幼儿的家长进行的指导,幼儿园对社区散居婴幼儿家长进行的指导。幼儿园对社区散居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具有多种类型和形式,“上门指导”是“个别指导”类型中的一种形式。金山区廊下幼儿园到村级“亲子活动站”对婴幼儿家长进行“上门指导”⑥,普陀区上海市实验幼儿园、闵行区浦江镇幼儿园等组织本园教师直接走进散居婴幼儿的家庭对家长进行“上门指导”⑦、⑧,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产生一定的影响。然而,并未发现有属于教育系统的幼儿园走进0—3个月小婴儿家庭进行早期家庭教养上门指导的报道。
  本研究拟尝试以幼儿园为主体,对社区散居0—3个月小婴儿家庭和家长进行“上门指导”为主,辅以集中举办专题讲座、电话咨询等方式的早期家庭教养指导的实验,以判断这一指导模式的有效性。我们期望通过研究获得的认识能为教育系统在社区开展小婴儿家庭教养指导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的方法
  
  (一)实验的对象
  1、实验组对象的选择:从上海市徐汇区康健街道范围内选择月龄在3个月之内、在籍且家住本街道、家长愿意接受上门指导的22名小婴儿家庭为实验组对象。
  2、对照组的设置:在对实验组对象进行“上门指导”后,以家住康健街道并愿意接受调查的55名1岁内乳儿家庭为对照组对象。我们假定,对照组的情况反映了实验组在小婴儿不足1个月时的情况,并在这一基础上进行比较。
  
  (二)实验的措施
  紫薇实验幼儿园在所属街道的支持下,组织本园青年教师,以上门指导为主、辅之讲座等方式,直接对本社区3个月以内的乳儿母亲进行早期家庭教养指导。具体做法如下:
  1、幼儿园的组织工作。(1)建立紫薇实验幼儿园小婴儿早期教养指导志愿者队伍。队伍由有过生育经验的、具有幼儿教养经验和家庭教育指导经验的、热爱本职工作的、对本研究感兴趣并愿意义务提供服务的本园在编中青年教师和社区医务工作者组成。(2)组织对这支队伍中的本园成员进行培训。培训的主要形式为:专家讲座、理论学习、讨论交流、案例的编写等。(3)组织志愿者队伍设计“上门指导”活动方案。活动方案由参与送教上门活动的老师,针对家长在家庭教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参考有关资料、结合幼儿园和幼儿园教师自身的特点和可能,自己设计的。活动方案包括感官刺激活动和生活性小游戏两类,其中感官刺激活动包括有大小动作、语言、按摩操三种,生活性小游戏活动包括有适应能力、社交行为两种。全部活动方案共36个。
  2、教师的“上门指导”。(1)上门指导的人员与时间。7名指导者分成3个组,以组的形式上门服务。一般每周上门一次,放在上午或下午,每次约45分钟。每周去前先联系好时间,然后组内协调时间,得到家长同意后一起上门。指导教师每周安排出去一个半天,每个半天走访两家庭。(2)上门指导过程。第一次上门时老师要向家长出示健康证,向家长进行比较详细的自我介绍和幼儿园的家庭教育指导特色介绍,介绍0—3个月乳儿的特点与上门服务的目的,并请家长填写《婴儿与家庭基本情况登记表》。每次上门时先换上自带的拖鞋和衣服,洗手、涂抹手霜;然后的一般程序是:①听取家长介绍。上次上门指导后家长实践的情况,检查孩子完成游戏和活动时的反应,成长中出现的新情况。②与家长讨论分析。孩子的发展,新的问题,下阶段的目标。③介绍新的活动。活动的目标,活动的过程,具体的要求,操作示范,对家长的操作进行指导。④讨论后形成建议。指导后的实践要求,出现常见问题的处理。⑤每月还要做一次儿童发展的测试。上门服务后,老师要做好上门过程的文字登记和家长反应的记录。
  3、其他辅助指导活动。(1)专题讲座。针对0-3个月婴儿的母亲,就新生儿和小婴儿在家庭教养方面的需求及共性问题,组织妇幼保健专家、有经验的幼儿园教师面对0—3个月小婴儿的家长从基础的育儿知识到操作层面上,给予家长一定的指导。在讲座后,专家和教师还会和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互动交流、答疑等。(2)电话咨询。安排每周三下午接受电话咨询。由街道退休医生和有关专家,针对小婴儿家长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解答。常见的问题包括:喂养方面:婴儿胃口不好不愿吃奶、母乳不足、人工喂养,如何添加辅食等问题;生理方面:便秘、腹泻等;睡眠方面:睡眠时间、睡眠少怎么办等;常见病:皮疹、尿布症、过敏、脐疝、哭闹及如何补钙等等。
  
  (三)效果的评价
  1、指导过程中实验组22名小婴儿智力发展的测试。
  (1)测试的时间。每当小婴儿实足年龄为30天、60天和2个月零30天时进行测试。
  (2)测试的内容。:采用高振敏主编的《0—1岁儿童智能测评与促进方案》中的智能测查和评价内容。共5组,每组涉及“大动作”、“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和“社交行为”5个方面,共25个项目。⑨
  (3)测试人与测试时间。由承担上门服务的7位指导教师经过培训学习统一要求后,在上门指导的同时进行测试。
  (4)测试的方法。实足年龄为30天的小婴儿由第1组开始测试,逐组测试,直至该组5个项目全部能不过时结束;实践年龄为60天的小婴儿从第2组开始测试,然后分别向上一组第1组和下一组第3组发展进行测试,直至该组全部项目都能不过时结束;实足年龄为2个月零30天的小婴儿从第3组开始测试,然后分别向上一组第2组和下一组第4组发展进行测试,直至该组全部项目都通不过时结束。
  (5)发展智商的计数:
  智龄(月龄)=通过项目数÷5
  智商=100×智龄÷实际月龄
  (6)发展水平的评价。将每次测试结果的发展智商与常模为100比较,判断实验组小婴儿发展水平是否良好。
  2、指导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乳儿母亲的调查
  (1)调查的对象。幼儿园直接向参与指导的22名乳儿的母亲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幼儿园同时在街道妇联的支持下,通过居委会向愿意接受调查的55名一岁内乳儿家长发放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
  (2)调查的内容。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发展状况、教养情况、对上门指导看法和对上门指导态度等五个方面。其中乳儿和家长的基本情况16项,孩子目前的发展状况10项,家长家庭教养情况9项,家长对“上门服务”的看法5项,家长对上门指导时的态度与上门指导后的实践11项,共计47项。
  (3)调查问卷见附录《小婴儿发展水平与早期教养情况的母亲调查问卷》。
  (4)调查的方法。实验组由紫薇实验幼儿园通知小婴儿的母亲到幼儿园个别填写;对照组由街道妇联组织各里委计生委干部,上门请小婴儿的母亲当场填写后收回。
  (5)数据的整理与统计。调查结果由紫薇实验幼儿园录入后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的结果
  
  (一)家长接受指导的情况
  1、家长对上门指导的态度
  刚开始时,多数家庭在行为上表现出“三不”,即:不欢迎,不欢迎陌生人到家里来;不理解,不理解幼儿园的老师为什么会不请自来,上门进行指导;不信任,对青年教师有多少养育经验,上门指导能有多大效果持怀疑态度。经过一段时间的“上门指导”后,家长对待指导教师上门指导的态度一般是积极的、认真的、主动的,具体表现为:“总能做到”“上门指导前能做好准备,让孩子在指导活动过程中处于积极的状态”的占86.4%;“总能做到”“主动向老师介绍孩子的情况,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的占100.0%;“总能做到”“针对老师的介绍,提出具体的问题与老师探讨”的占90.9%;“总能做到”“对上次指导活动的效果和要求完成的情况给予积极的反馈”的占90.0%;“总能做到”“除了母亲参与指导活动外,父亲或祖辈家长也会积极参与”的占86.4%。
  2、家长在指导后的实践
  上门指导后,家长一般都能按照教师指导的要求认真实践。具体表现为:“总是能”和“经常能”做到“与孩子一起做游戏”的分别占72.7%和27.3%;“总是能”和“经常能”做到“让孩子练习趴卧动作时,能安排在孩子喂奶半小时前进行”分别占90.9%和9.1%;“总是能”做到“与孩子游戏能掌握在孩子情绪愉快时进行”的占100.0%;“总是能”和“经常能”做到“按照孩子的年龄特点来选择购买书籍和玩具”的分别占95.5%和4.5%;“总是能”和“经常能”做到“遇到孩子身心发展的问题能及时与老师联系”的分别占95.5%和4.5%;“总是能”和“经常能”做到“坚持记录孩子成长的表现”的分别占36.4%和31.8%。
  
  (二)指导后孩子的发展
  1、上门指导后小婴儿智能测验的结果。上门指导后三次测查结果智商均数分别为168.57、151.20和171.52,均超过100;单一样本的t检验结果显示,三次测评结果优于正常人群平均水平(常模100)的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可以认为,“上门指导”后随着家庭教养质量的提高小婴儿的智能明显超过一般儿童。
  2、上门指导后小婴儿发展水平的变化。实验组原来的地位,用现在对照组的地位来代表;实验组现在的地位用现在调查的结果来代表。
  (1)发展总体水平的变化。与55名对照组对象比较,22名实验组对象经指导后包括体质、动作、认知、知识、言语、创造、同情、自控、交往和合作等身体和心理共10个项目的总体水平的平均值为56.27,55名对照组的平均值为50.04;t检验的结果显示p值小于.001。可以认为,实验组小婴儿身心发展的总体水平在总体中的地位,较指导前出现了具显著性意义的提高。
  (2)发展各项目的变化。经过对各自具体项目不同等第比率调查结果的比较和卡方检验,发现:实验组小婴儿在10个项目中的每一项目不同地位分布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每一项目两组对象的差别均具有显著性意义;10个项目中,实验组对象发展水平处于前20%地位的比率超过80%的项目有动作、认知和言语三个项目。可以认为:经上门指导,身心发展的10项目实验组对象均有显著提高,特别是动作、认知和言语的变化幅度更大。
  
  (三)指导后家长家庭教养的变化
  1、家长总体水平的变化。实验组小婴儿家长在涉及教育观念、教养态度和教养能力三个方面共9个项目的总体水平的平均值为49.68,对照组小婴儿家长为46.64;t检验的结果显示,这一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可以认为,上门指导后实验组小婴儿家长家庭教养总体水平有显著提高。
  2、家长教养水平各项目的变化。经过对各自具体项目不同等第比率调查结果的比较和卡方检验,发现:9共个项目实验组小婴儿家长均优于对照组;其中第3项“掌握小婴儿家庭带养知识”、第4项“发现孩子进步,理解孩子行为”、第5项“采用言语方式与孩子沟通”和第8项“能选择和制作玩具”共4项两类对象的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这4项中的第4项“发现孩子进步,理解孩子行为”和第5项“采用言语方式与孩子沟通”2项,实验组小婴儿家长表现“很好”的比率超过对照组分别达到32.7个百分点和38.2个百分点,可以认为,在“发现孩子进步,理解孩子行为”和“采用言语方式与孩子沟通”两项目上,上门指导的效果是突出的。对第1项“对早期教育重要性有认识”、第2项“对小婴儿早教重要性有认识”、第6项“不急躁,耐心引导和纠正”、第7项“能布置适合的成长环境”和第9项“哭闹时能稳定孩子情绪”5个项目来说,两类对象的差别尚不具有显著性意义;其中第1项“对早期教育重要性有认识”和第9项“哭闹时能稳定孩子情绪”,实验组小婴儿家长表现“很好”的比率与对象组相比并没超过10%;由于第1项“对早期教育重要性有认识”实验组“很好”的比率已经达到72.7%,而第9项“哭闹时能稳定孩子情绪”实验组表现“很好”的比率仅占27.3%,可以因此认为,在“串门时稳定孩子情绪”的指导上还需要指导者给予加强。
  
  (四)小婴儿家长对早期教养指导的需求
  1、早期家庭教养指导的方式。未经过系统指导的对照组最期望的指导类别依次是个别指导(包括“在园接待咨询”占12.7%,“上门指导”占30.9%,合计43.6%)、集体指导(包括“组织集体讲座”占40.0%)和文字音像资料(包括“播放电视录像”占3.6%,“提供书籍报刊”占12.7%,合计16.3%)。经过系统指导后的实验组家长对最佳指导方式的选择全部指向“上门指导”。
  2、早期家庭教养指导的内容。未经过系统指导的对照组家长在选择最希望的指导内容时,选择“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小婴儿年龄特点”的分别占41.8%和20.0%,即对偏重理论性知识的需求达61.8%;而选择“小婴儿早教知识”和“教养内容与方法”的分别为12.7%和20.0%,两者合计即对偏重具体和操作性知识的需求占32.7%。理论的需求高于操作性需求。而经过系统指导后的实验组的数据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实验组选“小婴儿早教知识”和“教养内容与方法”的比率分别为36.4%和31.8%,反映对具体的、操作性知识的需求的合计数达68.2%;远超过反映对理论性科研课题需求的“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小婴儿年龄特点”两项合计数27.3%。实践结果表明,对小婴儿早期家庭教养指导来说,家长真正需要的是:符合小婴儿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的、具体并带有操作性的知识。
  3、对早期家庭教养指导的要求。调查结果显示,未经系统指导前的对照组小婴儿家长接近一半人的第一要求是指导者本身对早期教育理论的掌握和早期教养经验是否丰富,另一半家长的第一要求是指导者在指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语言、态度和方法。而经系统指导后的实验组小婴儿家长则不同,她们更倾向于要求指导者本身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早教经验是否丰富(达95.4%),而不看重指导者在指导过程中的语言、态度和方法。
  4、早期家庭教养指导的时间。无论是对照组家长还是实验组家长,都倾向于白天接受指导;但在双休日还是工作日的选择上,未经系统指导的对照组家长倾向于工作日和双休日非常接近(选择双休日的占47.3%,选择工作日的占43.7%),而经过系统指导的实验组家长非常明显地倾向于工作日(选择工作日的达81.8%,选择双休日的只占9.1%)。实践的结果表明,小婴儿家长更多的希望上门指导的时间安排在工作日的白天。
  5、对早期家庭教养指导者的要求。未系统接受指导的对照组家长中一半以上希望指导老师是“有经验的老教师”,比率达54.5%。而经过系统指导的实验组家长希望是“有经验的老教师”的比率仅占22.7%,下降了31.8个百分点;而希望是“自己有学前儿童的青年教师”的比率达36.4%,比对照组提高了20个百分点。这种变化反映的可能是家长对同样有学前儿童子女的青年教师的亲近感和指导的可接受性。
  
  四、分析与讨论
  
  (一)结论。1、通过上门指导,小婴儿家长的态度由不欢迎、不理解和不信任开始向积极、认真和主动变化;家长能够按照教师指导的要求改进家庭教养实践。研究者认为,幼儿园教师对小婴儿家庭教养进行“上门指导”是家长可以接受的。2、通过上门指导,小婴儿家长家庭教养的总体水平较指导前有显著提高;特别是在“发现孩子进步”和“采用语言方式与孩子沟通”上效果突出。研究者认为,幼儿园在街道社区的支持下采用“上门指导”为主、辅助以“专题讲座”和“电话咨询”的指导模式能够提高小婴儿家长的教养素质和家庭教养质量。3、通过上门指导,小婴儿智能发展水平较大幅度超过同年龄的常模;3个月后身心发展10个项目的发展水平在同年龄群体中的位置都超过3个月前的位置。研究者认为,幼儿园在街道社区支持下采用“上门指导”为主、辅助以“专题讲座”和“电话咨询”的指导模式能够通过提高小婴儿家庭教养质量,促进小婴儿身心发展。
  (二)我们的看法。1、小婴儿家长更需要面对面的直接指导,更需要个别指导,更需要上门指导。根据上海市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的情况,目前幼儿园对社区散居小婴儿家庭教养的指导,采取面对面的、个别的“上门指导”形式是一种可行的、有效的形式。2、幼儿园要通过“上门指导”的方式做好社区散居小婴儿家庭教养指导工作,必须组织、培训并经过实践检验的一支“上门服务”的志愿者队伍。这支队伍应该具备较强的小婴儿家庭教养的业务能力、善于与小婴儿家长沟通的能力、较强的为小婴儿家庭服务的意识。同时需要看到,在“上门指导”的准备过程和实践过程中这支队伍的每一位参与者的专业化水平也能得到快速提高。3、幼儿园对社区散居小婴儿家庭教养的“上门指导”和开展的其他家庭教养指导活动应该在街道社区的支持下开展,在提高小婴儿家长教养素质、提高家庭教养质量、促进小婴儿健康成长的共同目标下加强与社区有关部门的合作,充分并合理地利用各自的早期教养资源,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争取最佳的效果。4、小婴儿早期教养应该教养结合。在重视教的同时,仍要以养为主。幼儿园经组织经过培训的教师上门指导时许多家长会提出许多生理、卫生方面的问题要求教师给予指导。对缺少小儿医学卫生知识的老师来说必须谨慎对待,不作没有把握的评价、不进行没有把握的指导;同时,幼儿园指导教师应该努力学习婴幼儿医学卫生知识,提高自己这方面的素质;为了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吸纳更多的医务保健工作加入我们的上门指导队伍也是非常需要的。
  (作者单位:上海市徐汇区紫薇实验幼儿园)
  
  〔参考文献〕
  一、本调查报告为“0—3个月婴儿家庭教育指导模式的研究”的研究成果,该课题为“全国学前家庭与社区教育研究‘十五’规划”立项课题和“上海市徐汇区教育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重点课题。
  二、参与本研究的主要研究人员还有:钱炯、郑剑云、曹璐、万蔚蕴、周雷、金山等。
  三、紫薇实验幼儿园为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办的公办幼儿园。
  四、紫薇实验幼儿园以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作为自己的办园特色。
  ①.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试行)》的通知,沪教委基〔2003〕66号,2003年8月4日。
  ②.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等6委局,关于推进0—3岁散居儿童早期教养工作的意见,沪教委基〔2004〕9号,2004年1月18日。
  ③.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教委等十二部门制订的《上海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06年—2008年)》的通知,沪府办发〔2006〕30号,2006年9月28日。
  ④.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局,徐汇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06年-2008年),2006年11月4日。
  ⑤.潘玲珠、鲍蓉晖,1—5个月婴儿家庭教养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报告,上海教育科研,2006年第5期。
  ⑥.廊下幼儿园,廊下幼儿园上门指导村级“亲子活动站”活动,金山教育网/金山教育新闻,2005—12—01。
  ⑦.宋丽萍,中国首届幼儿园园长大会——0—3岁婴幼儿早期指导与教育专题研讨纪要,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网,2006—12—3。
  ⑧.火鸿霞,送教上门提高农村0—3岁婴幼儿爱教育率的实践研究,上海学前教育网,2005年5月26日。
  ⑨.高振敏,0—1岁儿童智能测评与促进方案,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版。
其他文献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我国正努力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更应以现代文明礼仪教育下一代。世纪之初,人类的社会是以文明、和平、发展为主流的信息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日渐频繁、密切。在交往与合作过程中,人们的礼仪是否周全,不仅显示其修养、素质和形象,而且直接影响到某项事业、业务的成功。人们的精神要求日益发展,人人都在寻求一种充满友爱、真诚、理解、互助的温馨和谐的生存环境,寻求充满文明与友善,
期刊
课外教育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之外有目的、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各种教育活动。长期以来,课外教育以其灵活性、开放性、综合性、兴趣性、自主性和实践性等诸多特点受到中小学生广泛喜爱,培育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聪明才智和健康体魄,造就了他们正直、善良、勤勉、合作等优秀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如果说课堂教育是当之无愧的教育主渠道,那么,课外教育则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第二渠道,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
期刊
一元伊始,万象更新。元月6日,是2007年的第一个周末,对人勤春早的江苏海门人民来说,这个周末不属于休闲不属于娱乐,也不属于工作不属于劳累,而是属于家庭教育。整整一天,在这个小小的苏中县城,总数超过10000人次的学生父母用对家庭教育的渴望与热爱,和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家庭教育专家一起欢度了当地历史上的第一个“家庭教育日”(据悉这在全国也属首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目前中央提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要以
期刊
一.研究的缘起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学前教育学、儿童心理学及神经科学等学科的深入研究,0~3岁儿童的早期教养问题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大众的关注。“不要让孩子输到起跑线上”,“开端重要”,“良好的早期教育对孩子一生发展有重要意义”等观念深入家长之心。同时,0~3岁儿童的早期教养问题也得到了行政部门的重视,如上海市教委在2003年《上海市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的通知中
期刊
从上个世纪末开始家庭教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了相关的文件。1988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的教育工作的通知》、1992年《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更加明确将家庭教育纳入中央的正式文件中。为了落实《纲要》中家庭教育的目标,提高全民族的家庭教育水平,《全国妇联、国家教委特别研究制定全国家庭教育工作"九五"计划》(1996年9月16日)规定各省、自治
期刊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1.5亿农民外出打工,①其中能够随父母进城的儿童只占极少数,绝大部分被留守在户籍所在地生活、接受教育。全国农村目前有留守儿童2000多万,②并且每年呈递增的趋势。尤其是在我国西部农村地区,由于多种原因,其留守儿童的数量尤为庞大,问题日益突出,日益受到社会有关部门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所指的“留守儿童”是指在甘肃农村贫困地区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被迫留在家里,处在学龄阶
期刊
玛丽亚·蒙台梭利(1870~1952)是意大利著名的医生、幼儿教育家。1907年蒙台梭利在罗马平民区创办了她的第一个“儿童之家”,采用特殊的教育方法培养儿童,短期内取得明显效果。蒙台梭利特别强调儿童个性的自由发展,反对以成人为中心的传统教育,她认为成人的职责在于为儿童提供符合他们发展规律的环境,保证儿童有充分的自由,观察和了解儿童并在必要的时候给儿童以适当的引导,以帮助儿童实现自我发展。在蒙台梭利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从5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实行户籍管理制度,在当时,以寻求异地就业为目的的劳动力自由流动几乎是不存在的。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后,情况有所改变,到1993年、1994年,开始出现民工潮。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很多夫妻双双外出打工,他们年幼的孩子被留在了农村,这就是本文所研究的“留守幼儿”——特指因父母双双长期外出务工而被留在家中并被托给祖辈抚养的幼儿。  相对于普通的农村家庭而言,农
期刊
家庭教育作为现代国民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对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所起的作用具有基础性、关键性和根本性。家庭教育的核心问题则是家长教育问题,即通过实施特定的教育促进家长育人素质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从而实现家庭教育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任何社会事业只有在党的统一领导下,由各级政府统筹规划,才能理顺各种关系,整合各方资源,明确各自职责,实现全面、和谐和持续的发展。家庭教育事业
期刊
一、问题提出    家庭是特殊儿童生活的场所,也是他们接受教育、健康成长的重要阵地。对特殊儿童施以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特殊儿童存在或潜藏的障碍,挖掘特殊儿童的潜力,促进其身心发展。所谓特殊儿童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环境中对身心异常儿童进行的教育,包括两种形式:1.由特殊教育教师或其他专业人员进行个别教学和辅导,对象是因某些疾病或其他原因不能到校学习的学龄特殊儿童和学龄前特殊儿童,同时为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