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再创造教材中向学生传播探究意识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5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的教学旨在让学生体会和感受声音是怎样发生的,体会和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增强学生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的理解。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是按照教材的编排,由几个简单的实践体验直接引出声音的产生原因和传播条件,而特级教师陈红在江西省特级教师研讨会上讲这一课时,却打乱了原教材的编排顺序,创新设计了由“体验→猜想→动探→再探→扩展”的探究过程,通过再创造教材向学生传播探究意识,学生在一系列的体验和探究过程中直观地感受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片段一】
  师:请同学们向左转,今天来了许多领导和专家,让我们以熱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学生鼓掌)
  师:昨天南昌降温了,我们手感觉到了冷了,同学们可怎样取暖?
  生:搓手。
  师:请同学们搓一下,并听一下。
  (学生搓手)
  师:同学们听到声音了吗?
  生:听到了。
  师:今天我们要来探究声音是怎样发生的,请同学们阅读课本。
  【赏析】课题的创新引入是这节课的一个亮点,原教材直接通过叙述一些声音发生的现象来提出问题,引入课题,略显“生硬”。陈老师通过创设“鼓掌”和“搓手”两个体验性的活动,拉近了学生与问题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到本课题探究的问题就发生在身边,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意识,激发了他们的探究热情。
  【片段二】
  1.提出猜想,初步探究声音的产生。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书本探究,你认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生:我认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起码跟振动有关。
  师:这是我们的猜想,现在我这里有一面锣,怎样能让锣发出声音?
  生:敲一敲。
  师:请一位学生来敲一下。
  (学生敲锣,发出声音)
  师:怎样让锣不发声?
  生:使锣不振动。
  师:怎么使锣不振动?
  生(操作):用手摸一下,声音停止。
  师:刚才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
  2.学生分组实验:利用橡皮筋、刻度尺探究怎样让它们发声和停止发声,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3.创设演示实验1:喇叭发声的同时看到放在喇叭上的彩色米粒“跳舞”,被弹出,加深对声音由振动产生的理解。
  4.液体发声。
  师:固体能够振动发声,哪么液体呢?
  生1:冰融化水滴入池塘中发声。
  生2:水在瓶子里摇动发声。
  生3:水龙头打开听到流水声。
  师:下面我们通过一个视频,来感受一下海浪声。
  (播放视频)
  5.气体发声。
  师:固体能振动发声,液体能振动发声,哪么气体呢?
  生1:呼吸时能听到呼吸声。
  生2:刮风的时候听到风声。
  生3:自行车放气时能听到声音。
  生4:往气球内吹气时也能发声。
  (教师演示吹笛子,学生现场练习吹气发声)
  师:为什么气体能发声?
  生:气体振动。
  6.归纳总结提高。
  师:我们经过这么多的讨论,那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声音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生:气体、固体、液体在振动时产生的。
  师:这些正在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源声音是由振动而发生的。
  【赏析】原教材只利用两个简单的固体发声实验探究就得出了固体、液体、气体都是由于振动发声的结论,不能令人信服。在引导学生探究声音是怎样发生的过程中,陈老师通过创设学生敲锣发声与不发声的探究体验,引入“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发生的”这一猜想,接着通过学生分组实验继续探究两种固体的发声来验证,再通过演示实验进一步加强对固体发声的认识,学生结合日常的生活体验和一个海浪发声的视频认识到液体发声的原因,最后通过生活体验和吹笔管实验来认识到气体的发声原因,从而经过体验、探究、猜想、初探、再探、分析、归纳、总结,由浅入深,顺利而令人信服地得出结论:固体、液体、气体都是由于振动而发声的,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发生的。
  【片段三】
  师:下面大家来感受、体验一下我们是怎么发声的。请大家用手指触摸在声带处,齐声朗读课本中关于声音传播的有关内容。
  (学生朗读)
  师:谁来说一下刚才朗读的感受。
  生:声带在振动,手指感觉到振动。
  师:声音是靠振动产生的。我们能够听到声音,能够很自由地在这里交流,这是因为声音能够从声源向外——
  生:传播。
  师:下面我们来讨论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赏析】原教材的编排是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和朗读体验就直接得出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结论,陈老师通过自己的再创造成功地得出固体、液体、气体都能振动发声的结论,再利用朗读体验加深对振动发声的理解,并把话题引入下一教学环节,是承上启下的点睛之笔。
  【片段四】
  1.演示实验2:利用发声喇叭使放在喇叭上方隔着空气的保鲜膜上的米粒跳动,说明空气把喇叭的振动传到保鲜膜,即空气能够传递声音。
  2.演示实验3:打开手机,把手机用塑袋密封包扎好,浸入水中,打手机,听到手机铃声,说明水能传播声音。
  3.学生实验:用一只耳朵(另一只耳朵用棉花堵住)伏在桌子上听敲桌子声,说明固体能传播声音。得出结论: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递声音,能够传声的物质叫介质。
  4.演示实验4:创设实验2中,把喇叭和保鲜膜之间空气抽掉一部分,可见米粒跳动减弱。
  5.视频:把正在玻璃罩内发声的闹钟周围的空气抽掉,闹钟声逐渐减弱;放入空气后声音加强,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赏析】原教材仅通过两个学生实验得到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而陈老师设计了实验2、实验3和学生实验,分别探究得出了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再通过设计的实验4和视频,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结论。学生在感受和体验中感受到科学探究的魅力,在探究中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实验意识。(作者单位:江西省高安中学)■
  □责任编辑 邓园生
  E-mail: jxjydys@126.com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作文的提法从三年级开始有所变化,由“写话”改为“习作”,可见,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是引导学生从说话、写话到习作的过渡阶段。“过渡”就是承上启下。如何顺利完成这个过渡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认识“过渡”的特点    学生一开始接触写作都会出现“怕作文”的现象,原因多种多样,其中教师没有充分把握三年级习作 “过渡”的特点,采取适合学生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教学,
期刊
新一轮课程改革之“新”,在于转变师生教与学的方式,在于强化三级课程管理,在于落实三维课程目标,在于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多种实践性课程形态纳入课程体系……  与传统课程模式相比,上述所有的“新”,都让师生们期待不已。  然而,三级课程如何在学校可持续发展?当课程改革不再那么“新”时,当原有的“新”被我们习以为常时,当热闹过去、一道道难题横亘在面前等待我們去破解时,当外
期刊
【编者按】在新课改背景下,教材一“标”多“版”。不管何种版本,正式发行的教材会聚了大量的专业智慧和实践经验,编者、专家作了严格审核。但百密一疏,有些教材可能隐藏了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或缺陷。当今的教师不再满足于当教材的忠实执行者,在钻研教材的同时,还敢于审视教材、质疑教材。本期,我们通过几位作者研读教材之后,就教材的编校提出的问题,引发教师重视对教材的审读,期望大家能在教学过程中驾驭教材,或调整教材、
期刊
图画书,是近年国内兴起的一种备受关注而又独特的儿童文学类型。它起源于西方,英文叫 Picture Books,日文常譯为“绘本”。一般而言,“绘本”用于较为严格意义的图画故事书,而“图画书”的界定有时更为广义。“图画书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即图文合奏。”“在图画书里,图画不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图书的生命,甚至可以见到一个字也没有的无字书。”(彭懿)图画书与插图书不同,在图画书中,“
期刊
提起阅读教学,我们就会想到一系列与之相关又正风靡的“热点”:文本细读、课堂理答、多元感悟……然而纵观语文课堂教学,唯独忽视了学生的说话质量。在有的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或话不成句、词不达意,或絮絮叨叨、结结巴巴;而在另一些课堂上,学生却能侃侃而谈,妙语连珠。两种课堂,两般情景,直接反映出学生“说”的能力的高下。我们可在特级教师于永正、孙建锋等的三组课堂教学中洞察问题的实质。  【片段一】追寻话语的本
期刊
【片段】  师:我们先从孝文帝改革后北方人民生活习俗上的变化来看。(出示图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妇女服饰,北魏帝后礼佛图)这些都是哪个民族的典型服饰?  生:这些都是汉族的服饰。  师:这种服饰在少数民族中流行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北方少数民族在服饰上逐渐汉化。  师:与此同时,汉族在与少数民族的交往中,服饰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出示图片:裤褶服,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南北朝武士复原图)  生:比较
期刊
【片段】  师:同学们初读了课文,现在,请你们从长相、身份、工作态度、性格特征及为“我”所做的事情等方面对阿长作一番介绍,并说说你对这个人物的看法。  生:她长得黄胖而矮,是我们家的长工,是“我”的保姆,名字也不是自己的,是一个乡下人。  生:她迷信、粗俗,还特别喜欢唠叨。  生:我有点讨厌她的睡相。她睡觉时总是在床上摆一个“大”字,把“我”挤得难以入睡,侵犯了“我”的睡觉权。(众生笑)  生:我
期刊
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校本教研可以如同茶文化的熏陶,引领教师在教与研的理性享受中完成个体修养,从而实现校本教研的和谐之道。  一、制度把关,汲泉烹茗  好茶的冲泡必须有好水的加入和火候的到位,学校建立教科研领导小组和制定制度就如同这好茶冲泡前的预备程序。  1.设立教科研三级网络负责制。校长任教科研工作领导小组的组长,每年在学校工作计划中提出科研发展的目标与要求;分管校长、教科处长和教研组长
期刊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的农村人口拥入城市,瑞昌市城区的教育同样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大班额居高不下,学校规模也在急剧膨胀。2004年瑞昌市政府决定建设一所新的初级中学,瑞昌市第五中学应运而生。   瑞昌素有“教育强市”的美誉,当地其他几所中学由于办学时间较长、文化底蕴相对厚重,发展势头依然强劲。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大环境中,这所势单力薄的瑞昌五中进入 “教育竞争场”,能为瑞昌这座迅猛发展
期刊
随着数学课程课标的进一步修订,数学教学目标也由传统的“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逐渐发展为“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认识方程”是一个传统的教学内容,也是公开教学和教学展示中常选的课题。这样的经典内容,如何在立足“双基”的基础上观照“四基”的有效达成呢?前不久,我参加了一次“有效教学专题研讨活动”,一位老师所上的“认识方程”一课让我很受启发。  【教学片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