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操作,让“剩余”合理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clovero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有余数的除法》是二年级上学期学过的《表内除法》的后续和扩展,这两部分内容是相互联系的,它们具有互补性,也是今后继续学习多位数除法和小数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中,应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余数”的产生,在自我探究中把问题符号化、表征化,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切身感受到“余数比除数小”这一结论的合理性,从而自主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关键词】操作 有余数 合理
  一、操作中感悟、认识到“平均分有时会有剩余”
  1.回顾旧知: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用除法计算
  师:请同学们先把10支铅笔分给小朋友,每人分2支,可以分给几人?在小组里摆一摆。
  (1)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
  (2)能把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10 2=5(人)。
  师: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说出各个数字在除法算式里的名称及读法。
  2.承上启下:平均分后,有时会有剩余
  师:如果把10支铅笔分给小朋友,每人分3支、4支、5支,可以分给几人呢?请同学们摆一摆,并小组交流:
  (1)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能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1:10 3=3人余1支。
  生2:10 4=2人余2支。
  生3:10 5=2(人)。
  笔者接着引导学生:“这里的数是有单位的,规范算式的写法:10 3=3(人)……1(支),这种写法既简单又美观。”
  师:谁来说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通过自己动手分铅笔,学生们很容易理解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从刚才的操作过程中,我们还抽象出一组算式,填写在表格内。
  3.感悟认识:初步认识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分了2次铅笔,在这2次分配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先小组同学讨论,再回答。
  观察表格中的这些算式,引导学生自己做总结:“平均分”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没有剩余”,比如:10 2=5,10 5=2;另一种是“有剩余”,比如:10 3=3……1,10 4=2……2,不够分的那部分就是余数,“余数”这个概念的揭示就水到渠成了。
  反思:教学中,笔者首先通过“将10支铅笔平均分,每人分2支、3支、4支、5支,可以怎么分”的操作,让学生在分东西的过程中形成:无论是按每几个一份去分,还是平均分成几份,都会出现“正好分完”和“有剩余”两种情况。接着在这样的图像表征中逐步建立“余数”“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引入有余数的除法,同时揭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以及“余数”的概念。然后是有余数的除法横式和没有余数(表内)除法的横式的对比,通过结合操作过程让学生在对比中,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横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以及每个数表示的含义。通过这样的对比,不仅可以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加深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对原有认知结构的扩展,为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操作中比较、归纳出“余数都比除数小”
  1.列式填表:不同情况的平均分会怎样
  师:刚刚我们是把10支铅笔平均分的,现在我们再试一试其他情况。我们知道,4根小棒摆1个正方形,8根小棒可以摆2个,像这样用12、13、14、15、16根小棒摆正方形,结果会怎样?
  师:如果用17根小棒去摆,会得到怎样一道算式呢?出现了这样两种情况:
  2.比较归纳:余数都比除数小
  师:你觉得哪道算式正确?为什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通过交流,大家形成了统一的见解,“17 4=4(个)……1(根)”这道算式是正确的,他们认为:
  生1:如果余5根,我们就可以再摆1个正方形了,所以余数不可能是5。
  生2:17 4,最大可以商4,四四十六,所以应该是17 4=4(个)……1(根)。
  生3:我们可以观察前面已经得到的算式,会发现余数只有1、2、3这三种情况,也就是余数都会比除数小。
  师:为什么“余数都比除数小”呢?
  生:除数是4,如果余下的数又满4根,表示剩下的小棒中还够摆一个正方形,那就没有分完,要繼续摆下去,直到不够摆为止,那么余下的数只可能比4小。所以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都比除数小。
  反思:在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入手,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去理解数学知识,利用具体、直观、形象的活动材料,变知识传授为学生动手探究,让学生经历把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在操作、观察、猜测和归纳等活动中,不断丰富学生的表象,不断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相互交流、比较、吸引的基础上逐步抽象出数学知识,形成学生的认知。在操作中得出一组算式,是顺理成章的。重要的是接下来的观察、比较活动,“余数为什么都比除数小?”这个结论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自己的操作中观察、思考、交流,有效地把握生成资源得出的结论,因此这个结论是“合理”的。在活泼、有序和高效的课堂中,让学生在师生、生生互动中进一步辨清概念、理清思路,由原有的“一”个问题,再看到了引发的“众”多问题,找到它们的相同之处,在自然而然中掌握了新知,突破了难点。
  总评:对“余数的认识”“有余数除法算式的认识”以及“余数都比除数小”这一难点的理解,都是利用直观操作完成的,从直观的操作到符号的表征,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理解所学的知识,并在过程中顺利实现“操作过程、语言表达和符号表征”之间的联结,从而达到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真正理解。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丰富感性材料,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体验、去感悟,形成概括性的认识。在学生初步建立概念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大量的事实来做支持。本节课中笔者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学生感悟、体验出“平均分”时,如果没有正好全部分完,就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什么是余数、什么样的算式是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合理生成。接着继续在学生喜爱的操作活动中,比较、归纳出“余数都比除数小”这一结论。虽然在摆的过程和学生的交流中,课堂秩序有点难以把控,但我们只要合理分工、有序操作,学生的自主创造、自由发展就会有很大的提升。活动中,学生们经历了由具体现象归纳出数学概念的过程,又经历了利用具体实例说明数学结论的过程,使学生既获得了数学知识,又增长了学习智慧。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操作、探索的平台,使学生面对数学问题时,能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去感受、去体验,从而归纳出数学的奥秘,这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积极努力去做的一件事。
其他文献
一  所有同学都不曾想到,逄博和方竖会结婚,就像项羽和刘邦桃园结义般的让人惊诧。大学四年,逄博和方竖是以死磕状态走过的,两个人针尖对麦芒,谁都不肯承让半分。  11月8日,是方竖的生日,也是逄博和方竖结婚的日子。婚宴只有三桌客人,一桌坐着逄博的父母和至亲,另外两桌是逄博的篮球队和方竖的啦啦队。  大学四年,逄博是篮球队队长,方竖是啦啦队队长。逄博长得很帅,帅到啦啦队的女同学都想做他女朋友。方竖长得
编者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在“目标2 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中有6处提到“画面”,涉及理解图书画面的六个方面——画面背景、色彩、内容及细节、人物、画面间关系、主题。对于小班幼儿来说,阅读材料中的图和文对于促进自主阅读能力具有同样的价值。正如此文中所说,我们应该把图和文都读给孩子听。  美国最新脑科学研究成果表明,脑的信息约八成是通过视觉获得的。视觉刺激对幼儿早期神经网络的发展至关
幼儿园园长是个不大不小的管理者,官不大责任却重如泰山。业内有一句话“一个好园长就是一所好园”,同一所幼儿园、同一支员工队伍,不同的园长管理,园所的办园品质不同、员工的精神风貌不同、幼儿园工作质量不同,甚至幼儿的发展水平也不同。所以,园长在幼儿园管理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作为园长,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工作方法方面又该注意什么呢?  园长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 对教师、幼儿爱的情感  园长爱教师、爱
一  “盖板儿杨”是拎着两瓶“二锅头”,来医院看鲁爷的。  鲁爷是京城有名儿的酒虫儿,七十三了,正是槛儿年。幾个月之前,酒进嗓子眼儿,到了胃里,感觉有点儿不顺溜,咬咬牙,晃晃身子,那股子辣水儿顺下去了,但下酒菜却堵在了那儿。  疼,冒了一身汗,老牙差点儿没咬碎。儿子儿媳见状,拉着他到医院,两天以后,胃镜检查,发现长了东西,再一化验,是癌。  老爷子不愧有“酒虫儿”的雅号,做手术前,非要喝酒,大夫怎
一  回国前,我在米兰待了六年。我也累了,乏了,便顺理成章地回了国。三年前,我来到这座滨海小城旅游。我不算太爱这里,但这座城的质朴,水星街的清肃古典,让我生出要在这儿落地生根的想法。  那时,碰巧水星街七号有幢骑楼招租。据说,在清朝末年,水星街七号住的是—位有名的绅士,姓苏。他做木栏生意,铺號“苏钧隆”,是水星街上独一无二的大商号。他的铺面一进有楼房,内辟花园,有棵巨大的芒果树,解放后被砍了,如今
[摘要]数学学习活动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的基础之上,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找准学习起点,开启思维的速度。同时,我们要抓住每堂课的重点,让学生进行探究,这样才能拓展思维的深度。当然,有效的课堂练习是提升思维灵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课堂 思维的速度 思维的深度 思维的灵度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上,让思维得到充分锻炼呢?下面,笔者就以《7的乘法口诀》教学为例
一  出租车驶到阳光养老服务示范中心大门口的时候,坐在副驾驶座上的鲁百川欠了欠屁股,轻轻地咳嗽了一声,说:“鲁仁,帮我安置好,你就回去吧!以后呢,有时间就来,没时间就算了。”  坐在后座上的鲁仁苦笑笑,说:“爸,咱不是说好了吗?再忙,我也会经常来看您的。”  鲁百川冷笑了一声,说:“这里有的是伴儿,我不会寂寞的。”  二  十天前,午休后正在家里练毛笔字的鲁百川突然晕倒。林子英拨打过“120”,便
摘要:随着教材的不断变革,教材内容除了基本教学知识,还在教材中出现了许多色彩鲜艳的插图,这些插图的使用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尤其在小学语文低段教材的教学中,插图更加丰富多彩,教师要正确认识教材插图的功能,合理使用教材插图,将插图资源服务于语文教学,提高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材插图 课堂教学 巧用 教学资源  在低年级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色彩鲜艳的插图,这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因家长爱子心切,加之家园之间沟通不及时,导致误解而出现投诉事件在所難免。当教师被投诉后,“资深”教师由于经验丰富、沟通能力强,能及时运用教师的专业经验与家长剖析问题,所以容易化解矛盾,得到家长的认同;而“资浅”教师则因担心被追责、不善言谈、平时对幼儿的观察不够细致等原因,常常找不到矛盾的切入点而处于束手无策的被动状态,不懂得该如何及时遏制负面言论的蔓延,从而导致其在家长中的受信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和交流思想的重要方式,是认识自然、社会,并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作文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写作过程中,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学生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始终是写作的动力。另外,写作还需要一种技能,这种技能主要是通过内部言语来操作。  写作的这些特点说明,写作是个体的言语行为,所表达的也是学生个体对事物的独有认识。因此,写作评价也应是学生个体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