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教师教学行为,适应语文新课改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wen21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教育有“三个中心论”,那就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知识为中心。整个一堂课,都是按照老师设计好的框架展开的。学生只是像“道具”一样,被动地配合。学围绕教转,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所谓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了。适应语文新课程改革,教师的教学行为要趋向人文化,以人为本。“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理念。现在很多学校都提倡“以人为本”,提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提出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口号。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语文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行为必须根本转变,这样才能主动适应并投入新课程改革,才能真正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教师由权威的教授向师生平等的人文关怀转变
  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一切灌输。学生有一种观念:老师是厉害的,要听老师的话,否则就不是好学生。这种师生关系,显然是不平等的。新课程体系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只是师生交往“平等中的首席”。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意味着教师的角色将由权威变成合作者,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新型师生关系不仅是一种新的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现和个性的张扬。
  二、教师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传统的教育强调教师的“权威性”,教师充当了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选择者、学生成绩的评判者的角色。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和结论,学生的个性被压抑,学生的创造性被消磨。
  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地发挥。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接受能力差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服务者和合作者。学生不再是孤立的学习者,而是愿意与同伴一起合作学习,与人分享学习与生活中失败与成功的体验。
  三、教师由注重教学的结果向注重教学的过程转变
  “重结果轻过程”,这是传统教学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也是一个十分明显的教学弊病。所谓重结果,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教学的结果,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地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所谓重过程,就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新基础教育课程的教学特别强调重视过程,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设计中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既长知识又增才干,真正经历“感知──概括──应用”的认识过程,进而实现语文课程教学的目标。
  四、教师由注重语文知识传授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转变
  学生既不是一个待灌的瓶,也不是一个无血无肉的物,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既要掌握知识,又要得到情感的陶冶、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同时又要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学生身心发展、潜能开发的过程。
  五、教师由单一化的评价模式向多元化的评价模式转变
  传统的教师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评价的惟一尺度,压抑了大部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潜能,真正的评价应该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现代评价要求“以人为本”,既要发挥它的发展性功能,又要多元化、综合化。通过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全面的发展。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改在我县的实行,教师角色需要转变,师生关系需要转变,教学过程需要转变,教学方式需要转变……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如何转变学习方式,将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起到更重要的作用。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愿与同行共勉。  一、转变学习方式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一场“学习的革命”正在全球兴起。这对学校的教育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知识与信息传播的快捷性与传播方式的多样化,要求教
期刊
初三年级,是学生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时间紧,任务重,面临中考,许多家长和学生都十分重视和紧张。语文学科的复习更是各学科的重中之重,面临六本厚厚的语文课本,初三语文复习到底从何入手,怎样才能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根据教学经验,初三语文复习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吃透教材,选取典范文本,把握重难点,切忌舍本逐末  初三语文的复习,既不能把初一至初三的语文课本逐篇地讲解
期刊
在倡导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从七年级开始,就接手了一群懵懂但接受能力和可塑性很强的学生,教师肩负着培育他们的任务。不仅给予他们知识,同时也要指导他们成长,在初中的这些学科中,语文教学在德育方面兼有义不容辞的任务。丰富的语文课程教育,比简单的说服性教育容易让学生接受,比粗暴的棍棒教育让学生驯服。这种教学方式,不但丰富了语文教学内容,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审美
期刊
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以学生为本”已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是发挥学生能动作用的主要环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主意识,是指学生对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作用的认识及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内在要求。要改变过去熟悉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及大量演练习题的做法,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可从以下几个环节中进行培养。  一、预习中寻疑,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  良
期刊
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以其强有力的冲击力,促使教师去思考课堂的本真和教育的真正意义。在重新审视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时,结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在为学生设计教学方面有了新的认识和做法。  一、在课堂开始时精心设计导语,让学生想学  新课程实施强调教师要联系学生的经验与体验,激发学生对新内容的探究热情和认知欲望。上课伊始,要使教材内容切合学生心理,激起学生的联想和创意,精心设计导语十分必
期刊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人说的这句话仅仅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解答疑难问题,这只是授予“鱼”。而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应该是授予“渔”,即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方法。  首先,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从要求学生写好一个字,说好一句话,读懂一篇文章入手,让学生们体会文字之美,体会说话的艺术,欣赏美文的魅力,领略汉文化,深究汉文化,从而产生求知欲,
期刊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课堂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以往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口的单一授课模式已不再适应社会需求,继之兴起的是一种崭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现代化教学理论指导下,充分运用多媒体图文、声像的功能进行教学活动,语文课堂教学也不例外。  众所周知,任何新鲜事物的普及都是有一个过程的。对于这类利用按钮指挥的教学模式,开始有些恐慌,但时间一久,便能熟练操控了。下面就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远教资源
期刊
经常听到学生说:“语文课有什么好听的,从小学到初中,语文都是老一套,读课文,学字词,分析课文结构,归纳中心思想,总结写作特点。枯燥乏味,不感兴趣。”听到学生这样说,每个语文老师都应该感到惭愧,为什么教师在课堂上口若悬河而学生却昏昏欲睡?为什么精心准备的课堂学生却觉得枯燥乏味?到底应该怎样做,才能夺回语文课堂的阵地,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主动学习呢?这是最考验每个语文教师的。两千年前的“文圣”孔子就曾
期刊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关键在于是否充分考虑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否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  一、告诉学生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所要达到的标准和结果,是教学活动的目的所在。课堂教学中有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制定得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和效率。作为教师要
期刊
课堂提问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教师的提问能力、所问问题的质量都会直接影响课堂学习活动的展开,进而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那么怎样使课堂提问更有效呢?  一、课堂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讲,只有他感兴趣的东西才会使其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动力。从他们的心理特点来说,更易被自己的兴趣所支配。而富有艺术的提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问,选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