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 妈祖脚下扒龙船

来源 :海峡摄影时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ysunshine20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端午节前后,宁德市临溪河和沿海村镇都有“扒龙船”的习俗。近年来,宁德市赛龙舟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在蕉城、福鼎、福安、霞浦、古田的许多地方都有举办这项活动,吸引了众多健儿参赛。
  富春溪畔竞渡忙
  每年的端午节来临之际,福安市富春溪畔人头攒动,一片欢腾,但见溪上飞舟击水,逆流竞逐,擂鼓声、呐喊声、加油声、欢笑声汇成一曲激昂的节日欢歌。龙舟竞渡已成为福安市民欢庆端午的传统文化盛宴,也吸引了周边的周宁、寿宁、柘荣等县市人们过来观看,加入到节日欢快的海洋中。
  家家户户,老老少少赶趟来了。路上、岸边、溪水中、堤坝上、山坡上、山顶、屋顶、窗户边、树梢,或站、或蹲、或坐,挤得满满当当的:有大人、有小孩、有大学生、有警察、有选手……他们手里的相机、口中的喝彩、手中的掌声、加油的呐喊声,都对准了富春溪中的龙舟。虽然天气很闷热,但挡不住人们赛龙舟的豪情、看龙舟的兴致,市民促膝交谈,拍照留念,那一闪一闪的相机闪光灯洒向这美丽的富春溪里。
  静时,它们如群龙静卧,与富春溪水相互应和,引人注目。动时,它们如蛟龙入海,在锣鼓声中争相向前,赢得喝彩。在决赛的时段,天不时大雨瓢泼,不时露出太阳的笑脸。
  就这样,端午习俗,龙舟文化,在韩城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妈祖走水”祈安康
  霞浦县松山村澳尾的洄澜岸口阿婆岗上,松山妈祖天后宫静静俯瞰着风景如画的福宁湾。这是福建境内仅次于湄州祖庙的第二大宫庙,第一个天后行宫。在宫门两边的花岗岩门柱上,刻着一副对联:“父莆田,母长溪,湄洲松山花并蒂;建宋代,修明朝,祖庙行宫泽环赢”。松山人相信这里是妈祖默娘的母亲故乡,这份自豪与他们虔诚的信仰一直延续到了现代。
  在这世代崇拜妈祖之地划龙舟,如此重大的活动怎能少了妈祖出席呢?每年五月初五端午节,松山人要动用大阵仗,请出妈祖巡游海上,安坐在最佳位置与信众一起观赏比赛。
  虔诚的信众们抬着妈祖神轿到海边,一边吆喝一边迅跑。将妈祖安放在布置好的花船上,巡海一周后,村民们将妈祖金身请下船,在海边把轿子抬高又放下,反复沾水36次,以祈求平安吉祥,保佑村里一年风调雨顺,称之为“阿婆走水”。妈祖走水活动后,村里四境的红、黄、青、白龙,四条龙舟已安好龙首,按规定的仪式缓缓划到妈祖面前,排列朝拜,祈求恩准,形成了“四海龙王朝圣母”的另一盛大景观。
  多样民俗迎端午
  据宁德市民俗专家缪品枚介绍,宁德市群众过端午节最重要的习俗就是包粽子,包粽子用的糯米还要用黄碱水泡过,这样煮出来的粽子是浅黄色的,而且比较有黏性。宁德市的粽子分为有馅和无馅两种,蕉城及周边县市包的大多是有馅的粽子,馅料主要有蜜枣、瘦肉等,而福安及周边县市包的大多是无馅的白粽、豆粽等,可以蘸着白糖吃。在粽叶方面,各地也有不同,蕉城群众习惯用竹叶来包粽子,福安、福鼎的群众喜欢用毛竹笋壳来包粽子,畲族群众则是用又长又宽的菅叶来包出形似四角枕头的粽子。此外,在捆粽子时,沿海县市是用芦草来捆,山区县市是用麻绳或线来捆。
  端午节时逢初夏,瘴气重,蚊蝇害虫多,宁德市许多地方都有在门旁挂菖蒲、艾草的习俗,因为艾草和菖蒲内含芳香油,可趋避瘴气,灭蚊蝇。端午节这天,孩子们还会簇拥到新娶亲人家,由新媳妇将五色丝线系在手腕上,俗称“记节”。午时,大人喝过雄黄酒,并把它喷洒在住宅的各个角落,点在孩子们的额头上,传说可以避瘟疫、去邪魔,而在一些畲族聚居地,午时妇女会上山采集“午时茶”,以备全年消毒除病之用。
  除了包粽子和赛龙舟,至今,宁德市端午节还保有“送鱼”、“送节”的习俗。女婿要给岳父母送“节鱼”,一般为黄花鱼,而新媳妇的娘家在节前要给女儿送节饼、夏季衣物、猪肉、粽子、红头绳、香袋等,由新媳妇分赠家中老小。在霞浦的西洋岛上,端午节临近正午时分,家家户户还会用粗盐、绿茶、咸橄榄、葱头等制作“盐茶”,据说此茶有驱邪祛病强身的功效。
其他文献
非洲肯尼亚境内的纳库鲁湖素有“观鸟天堂”之美誉,这里栖息了上百万只火烈鸟。广东摄影家王琛携带哈苏503CW相机,在500米高度航拍了火烈鸟云集的壮观场景。数十万只火烈鸟就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与绿色的非洲草原、蓝色的湖水,构成了一幅壮丽的画卷。
期刊
两岸对渡 水战激烈笑声长  端午节这一天,石狮蚶江古渡人声鼎沸,四面八方的人流涌向海滨。只见百舸在泉州湾竞渡穿梭,人们用各种勺、桶盛满海水,相互追逐倾泼,热闹红火。人们视此水为“吉祥水”、“幸福水”,要让这圣水情雨淋透,以图吉祥、幸福、兴旺……  欢喜船入港,我君走船人。  蚶江与鹿港,对渡来通航。  海峡起风浪,隔岸等亲人。  相思两地牵,盼君守空房。  欢喜船入港,两岸心相同。  盼君早归航,
期刊
莆田东汾:烈焰中的虔诚  每年的端午节,全国很多地方以赛龙舟的形式来纪念屈原。莆田市城厢区灵川镇东进村也用龙舟办活动,但不是赛龙舟,而是送龙舟——将手工报纸裱糊的龙舟火化,祈求平安。  一年一度的莆田灵川东汾五帝祖庙的送王船习俗,沿袭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了,2009年4月25日,被批准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端午节这一天,前来参加并观看送王船仪式的村民们从四面八方云集在东汾五帝祖庙内外,摩肩
期刊
兴化方言中的“五日节”涵盖了莆田端午的风物志。年代更替,当人们唱起“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扒龙船、初六嘴觖觖”的民谣时,端午节的记忆便带着时间的颜色……  凡参赛的龙船,由道士上香禀告“龙王尊神”,主持者用红彩绸蒙上龙船的“眼睛”,并在“龙角”上挂上“龙灯”、花环、饼圈等。接着,龙舟在执事者的护送下,由长者用彩笔为龙舟开光点睛,使其成为真正的“龙”后,龙舟才在一片热烈的掌声和震耳的爆
期刊
意大利摄影师Stefano Unterthiner只身前往日本北海道,记录大天鹅在越冬期栖息的状况,完美记录下人类干扰之外的自然之美。这一拍摄项目亦获得了2011年荷赛自然类二等奖。  日本北海道是天鹅在北半球的越冬地之一,每年冬天,成群的大天鹅从西伯利亚飞到北海道过冬。大天鹅能够从冰岛跨越1280公里的海域飞到爱尔兰,是跨海迁徙距离最远的天鹅种群。
期刊
全国独一无二的端午民俗  古时泉州城,每年端午节前后,大街小巷到处可见一队队手执“缚榕缚艾”的长杆“采莲旗”,抬着造型奇异的龙王头,唱着“嗦”褒歌,一路踏舞,一路挨家挨户“采莲”。这就是拥有800多年历史的端午民俗活动——“嗦啰嗹”。  如果你在端午的清晨来到泉州的安海,那么萦绕耳边的必定是一咏三叹的“嗦啰嗹”。  嗦啰嗹又称为“采莲”,闽南语中,“采莲”谐音“采梁”,取采尘、拂尘之意。因《采莲歌
期刊
龙岩客家地区每年端午节,除了吃糯米粽,喝雄黄酒,用艾草、痱子草、枫叶等鲜草煮水洗澡,有江、河的地方竞龙舟等习俗外,户户都门插艾枝、菖蒲、挂葛藤。  客家过节早一天  离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还有一天,龙岩武平县家家户户就过上节了,武平县城郊区的陈婆婆家也不例外,这一天,她有许多事情要做,既要打扫家里里里外外的卫生,又要插艾草、包粽子,之后还有一个不能缺少的程序——泡药澡。  武平是客家聚居地,龙岩客家
期刊
“投粽祭屈”古风犹存  政和县有一座美丽的文化古村,村头的皤溪之上,有一座福建最美的风雨廊桥——花桥。有趣的是,花桥一带至今仍保留着“投粽祭屈”这一习俗。端午节这一天,花桥周围几十里范围的男女老少都挎篮携粽来这举行祭祀屈原的仪式,祭祀中的男女老少则以围绕花桥穿行九圈后,由妇女将粽子投入溪中,众多小孩则在溪中争抢捡拾,从而把活动推向高潮。  宋元以来,“投粽祭屈”的风俗渐渐消失,粽子主要是给自己及送
期刊
查干湖的冬季,是冰雪的世界。查干湖的渔民们,要面对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面对无边的风雪,熔化酷寒去与大自然对话。然而,就是这群渔民,关东汉子,在这样严酷的自然条件下,开创了中国冬季冰上捕鱼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两项中国之最——冬捕。  查干淖尔真正的冬捕始于辽金时期。据史料记载,辽帝最喜欢吃“冰鱼”。每年腊月,辽王都要率领家眷来北方,在嫩江、大安月亮泡、查干淖尔泊子或达赉湖湖面上搭建帐篷。他在帐篷里把
期刊
东海西滨,闽水蜿蜒。中原文化、闽越文化和海洋文化,在击水为歌的龙舟竞渡中交流汇聚。  八闽端午,是一场水与火的洗礼。石狮蚶江泉州湾,倾盆之水迎面来。海面上百舸穿梭竞渡,人们用各种勺、桶盛满海水,相互追逐倾泼,这是闽台对渡(海上泼水节)流传已久的习俗。人们视此水为“吉祥水”、“幸福水”,要让这圣水情雨淋个透,以图吉祥。莆田灵川东进村,熊熊烈火送王船。升腾的火焰中,一艘以杉木竹为骨架,装饰精美的纸龙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