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境、多元合作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案例分析

来源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we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背景
  (一)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成为教育的焦点。高中语文教学除了基本知识的讲解,更加注重学生的阅读量。通过阅读课,不仅能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开阔学生视野,增加学生审美体验,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更主要的是有利于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但是,经过调查研究发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学生兴趣低、感受能力弱、分析问题不够深入等问题。这不得不促使一线教师思考:语文阅读教学是不是远离了学生?学生感受美的能力难道“丧失”了吗?学生是否真的缺少深入分析文本的能力呢?教师是不是过于重视机械的知识讲解而忽略了其他呢?教师是不是过于重视分数而忽略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呢?基于以上问题,一线教师不得不有针对性地思考解决策略,如,能否在阅读教学上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能否让学生真正走入文本,感受语言、文化的魅力,让我们的语文课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要求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应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做好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设计、引导和组织,注重学习效果。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围绕学习任务群创设能够引导学生广泛、深度参与的学习情境。[1]在“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中明确提出:以具体情境为载体的阅读。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主要包括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如文学作品阅读过程中体验丰富的情感,尝试不同的阅读方法以及创作文学作品等。[2]由此可说,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因此,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必须丰富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氛围,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增长学生内涵品质,从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本文从“情境教学”理论出发,尝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方式,以期改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缺乏阅读兴趣的现状,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二、“情境教学”概念界定
  吴宇超认为,情境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相对的或结合的各种情况,是一种富有感情色彩的场景。周来领认为,教学情境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依照学生的学习情况,设定出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的学习背景、环境和景象。[3]
  综上,本人认为“情境教学”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合理地发挥想象,营造氛围,注重趣味性、层次性、生活性来进行阅读教学,以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思辨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
  本文以部编高中语文教材《哦,香雪》为例,就如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情境教学”,提出自己的浅见。
  三、案例描述
  (一)教学内容分析
  《哦,香雪》是当代著名作家铁凝的一篇抒情意味浓厚的短篇小说,是其成名作。小说以北方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通过对香雪等一群乡村少女的描摹,叙写了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及变化,同时展现了以“香雪”为代表的山村女孩的纯真、善良、自尊、自爱以及她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和追求,给人以生命美的启迪。
  (二)明确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首先对《哦,香雪》这一课文的教学目标进行整理和安排,以此梳理一个明确的教学思路。主要通过以下四个部分进行教学目标的设置。
  1.通过对整篇文章的阅读,对文章的人物、情节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以“一分钟”为突破口,走进文本,品读、欣赏香雪等台儿沟的姑娘对“五彩缤纷的人生梦”的追求。
  3.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无论对物质文明的追求还是对精神文明的追求都是对美好人生的追求。
  4.让学生深入分析在现代文明对乡土文明的冲击下,台儿沟人的追求的变化,从而理解小说的主题。
  (三)教学重难点研究确定
  1.通过对文章中香雪等姑娘们所追求的东西的细节对比分析,感受作者对美好的人性、纯真人性美的赞扬。
  2.通过对文本主题的把握,让学生领悟到那种纯真、质朴、美好的生命追求,从而思考自己的青春应如何度过。
  (四)教学方法的运用
  这篇文章的学习主要运用“情境教学法”,如“导入情境”“多媒体情境”“课堂问题情境”“社会生活情境”等。[5]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导入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课堂导入直接影响着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巧妙正确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的活跃度。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根据文本采用正确的导入形式。对本篇小说的教学,我根据学生的生活体验采用情境导入的形式:“在时间的长河中,一分钟往往是微不足道的,甚至是被人们忽略的,但这短暂的一分钟,却搅乱了北方山村以往的宁静。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当代作家铁凝的成名之作《哦,香雪》,一起去看一下这关于一分钟的故事。”
  一分钟对于学生来说每天都经历,由于时间短暂,也往往被人们忽略,这应该是学生对时间的体验,但这短暂的一分钟却搅乱了台儿沟的宁静,不禁会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一分钟有这么大的魔力吗?通过与生活情境的联系、迁移,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二)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激活学生体验意识
  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能够实现网络教学资源与语文教材之间的有效整合,能为学生创设出更好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还能够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化的教学氛围,一方面可以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另一方面还能够将一些抽象、难懂的教学内容通过视频、图片等,以更加生动、形象、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激活学生的體验,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和质量。   文章中提到几个十分重要的物象,如“木质铅笔盒”“自动铅笔盒”“绿皮火车”“带着头巾的乡村女孩”等,对于生活在现代繁华都市的学生来说,这些东西是陌生的。因此,在授课的过程中,我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将学生未曾见过的“木质铅笔盒”“自动铅笔盒”“绿皮火车”“带着头巾的乡村女孩”“农村场景”等通过图片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七八十年代农村的生活,为进一步分析为什么火车的到来在一分钟里扰乱了台儿沟人的宁静作铺垫。
  (三)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说明了设置疑问之于学习的重要性。通过巧妙提问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积极独立思考,主动探索问题答案。通过层层追问,让学生的思维由低阶走向高阶。基于此,我设置了以下问题:
  1.没有这短暂的“一分钟”时,台儿沟处于什么状态?
  此问题答案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搜索相关信息后总结得出:没有这火车停留的“一分钟”,台儿沟的人甘心地生活在单调、闭塞、落后之中。我们不免对这样小得叫人心疼的台儿沟带有一些怜惜之情。此时,学生的思维主要处于搜索概括阶段,初步感受台儿沟的贫穷、落后,以及台儿沟人生活的单调。
  2.有了这短暂的“一分钟”,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通过分析香雪、凤娇等姑娘对新鲜事物的好奇,总结出:有了这短暂的“一分钟”,姑娘们由起初的“看稀奇”到后来的“换稀奇”,再到慢慢了解、接受这些新事物,“用稀奇”,这可谓是一个极大的变化。
  通过“一分钟”前后人们生活的对比,让学生更加理解为什么“一分钟”对于台儿沟人如此重要。紧承学生的思维,我向深处提出了第三个问题。
  3.“一分钟”对台儿沟人意味着什么?
  台儿沟象征着贫穷与落后,火车象征着文明与现代,这短暂的“一分钟”意味着两个文明的冲突,现代文明对乡土文明的冲击。此时,他们被两类文明形态同时诱惑着:一边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大山,封闭贫穷却纯洁无比;一边是汹涌而来的現代化大潮,五彩缤纷。当学生理解到现代文明对乡土文明的冲击时,我扣回到对文本主人公的分析上。于是,设置了下面一个问题。
  4.在两种文明的冲突中,香雪追求的是什么?
  学生很快就能答出,香雪执着于一个自动铅笔盒。于是我就追问:为什么香雪要如此执着追求一个自动铅笔盒呢?因为父亲做的是木质铅笔盒,因为一天吃两顿饭受到同学嘲笑,香雪意识到台儿沟的贫穷,香雪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在这个过程中,我设置了一个讨论合作探究的题目:走30里夜路用40个鸡蛋换一个铅笔盒,值不值得?
  我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来讨论这个问题。学生有两种声音。一种是不值得,香雪的做法是虚荣心的表现。一种是值得,有的学生立足于香雪在漆黑的夜里走在离家30里的山路上,抓住景物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分析出香雪的心理变化,即害怕—不怕—犹豫—坚定。我又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的几个细节描写,如在回家的途中,她想到了台儿沟的未来:“那时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车上漂亮小伙子都会上门来,火车也会听得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它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要是再碰到今晚这种情况,谁都能从从容容地下车。”让不赞同的学生明白,在香雪的意识里,铅笔盒是文明的象征,是能上大学摆脱贫穷的宝盒子,更表现出香雪对家乡美好明天的憧憬和渴望。所以,“铅笔盒”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实物,它也是一种象征,跟火车一样,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对香雪来说,“自动铅笔盒”就像黑夜中闪亮的灯,照着她在追求知识、追求文明的道路上勇敢前进。香雪对山外文明充满向往,有着改变山村封闭、落后、贫穷状况的迫切心情,还有着获得与别人同样权利、获得尊严的强烈渴望。这个问题激起了学生讨论的兴趣,通过不同思维的碰撞,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
  趁着学生对老师的问题已经明朗时,在学生思维活跃时,我又很自然地抛出了一个问题。
  5.在两种文明的冲突中,仅仅是香雪不顾一切地向往和追求吗?
  问题一提出,很多学生便大喊,当然不是,于是非常自信地说起凤娇们的追求。我追问道:香雪和凤娇的追求有什么不同吗?学生们思考后说:“凤娇们更关注自身物质方面的,而香雪更关注的是精神层次的需求。”我再一次追问:为什么同是台儿沟的女孩,她们的追求却不相同呢?学生很快说出,香雪是台儿沟唯一个初中生,身份学识的不同导致追求的不同。问题到此,我想定会有一些学生认为精神追求比物质追求更加高尚。但文章格局不局限于此。于是,在学生自信满满认为将老师的问题都解答出来时,我又给他们泼了一盆“冷水”,问道:在她们身上有共同点吗?问题一出,课堂顿时沉静下来,学生在思考。见状,我并没有急着催促他们给出答案,我在静待花开。果然,三分钟后,一个学生站起来说:“都对外面世界好奇,都在努力追求新鲜事物。无论姑娘们追求什么,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她们都有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和追求,不同的是受于学识、兴趣爱好等不同,所追求的不同而已。异中有同,是共同的生命取向,也是所有生命的共性。她们身上体现的是时代特征,体现的是作为人的价值的取向。”说完,班级响起热烈的掌声,掌声中包含了鼓励、敬佩、欣赏。学生能如此深入地认识到生命的共性、生命的追求,我想我的教学目的达到了。
  在高中语文情境化教学的构建与应用中,教师有针对性地设置问题,并根据学生思维特点,层层递进追问,思维向深处发展,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且对其语文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发展十分有帮助。
  (四)创设活动情境,提高学生合作参与能力
  教师可让学生参与探究活动,从而调动其学习主动性。课堂讨论、角色演绎、人物鉴赏、课本剧创编、课外阅读活动等,都属于活动形式,教师要结合不同小说的特征进行教学设计,以顺利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6]   在《哦,香雪》教学过程中,我设置的“走30里夜路用40个鸡蛋换一个铅笔盒,值不值得?”的问题,便是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形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还增加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的机会,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提升其学科能力。
  (五)创设语言情境,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语言情境是指教师通过课堂上声情并茂的语言描述,或者引用他人的相关评价,用以辅助教学,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本着这个原则,我创设了以下语言情境,印证、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孙犁评价《哦,香雪》这篇小说时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始终一致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即是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
  铁凝在《捍卫人类精神的健康》中说:“在女孩子们心中埋藏着人类原始的多种美德。我想,即使有一天磁悬浮列车也已变为我们生活中的背影,香雪们身上散发出来的人间温暖和积极的美德,依然会是我们的梦。”
  通过引用孙犁和作者鐵凝的话,加深学生对本文主题的理解。
  (六)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小说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文学作品,如果教师能够针对小说的生活化特征展开教学情境创设,自然能够接轨学生的认知基础,引导学生将从文本中学到的一些道理运用到生活之中,有利于培养其语文核心素养。
  对于《哦,香雪》的主旨,我并没有仅限于此,而是让学生思考:同处于青春年华的你们,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青春?问题设置目的:通过七十年代台儿沟的香雪、凤娇等女孩的追求,来反思与审视自己的青春,让学生领悟到虽然香雪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是我们依然需要香雪,需要那种纯朴、善良,需要那种对人生、对生活、对希望的执着。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引导学生们积极健康生活,心怀梦想,为梦想勇于拼搏。这种思考和启发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魅力。
  五、小结
  “情境教学”是现代语文阅读教学的普遍选择。在当前培育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有意识地选择适合文本特点的教学手段,改进传统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将自己融入所学内容之中,与书中人物共情,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内心感受,感悟小说传达的道理。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其在文本情境中提升阅读能力。
  注释:
  [1][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31页,第35页。
  [3][4]王程程:《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分析》,《求知导刊》,2018年第36期,第113页。
  [5]胡乐乐:《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中外交流》,2019年第34期,第323页。
  [6]周菊芳:《高中语文小说教学情境创设策略》,《中学教学参考》,2019年第4期,第23页。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横岗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阅读导引】  节选内容选自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原名“Cuore”,译作“心”),是其耗时近十年完成的一部得到世界认可的富有教育意义的儿童小说。整本书共一百篇文章,包括主人公安利柯在一个学年中的日记、父母写的劝诫启发性文章以及老师指定抄诵的每月故事。小说以时间顺序分为十章,每一章再按照具体的日期划分成若干篇章,由这些日记和故事构成了一本洋溢着家国之爱、师生之情、家庭之爱与同学之谊等内
期刊
【教材分析】  一、教学理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1]教师要明确语文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在语文教学中要适应教育发展方向,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在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
期刊
旷古谪仙李太白在《将进酒》一诗中无限深沉地吟唱出了“与尔同销万古愁”。在教学中,有学生对此提出了质疑——“万古愁”是“白发三千丈”般的夸张吧,李太白也太能忽悠了吧?听闻此言,笔者意识到可能有少数学生仍游离于文本语言之外,没能够真正读懂作者李白在诗中流露出的万古愁。于是,笔者提醒学生——李白提出的“与尔同销万古愁”之愁在《将进酒》一诗中有何具体表现?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将进酒》,从文本语言中梳理出李白
期刊
统编教材课文按助读系统划分为“教读”“自读”两类,以2018年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为例,计有11篇教读课,13篇自读课。教读课实施面临着诸多问题,例如重心在何处,如何把握其方式、控制其深浅等,对此,课标并没有大致统一的标准,故而教师们各显神通或者说随心所欲授课。这很大程度上直接导致了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普遍低下,成为制约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沉疴宿疾。“教什么?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1]等问题
期刊
我们明白,义务教育质量事关亿万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部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必须深化关键领域改革,为提高教育质量创造条
期刊
语文教育名师于永正指出:“激励是教育的第二个名字。”[1]在教学中,于永正通过激励把课堂构建成学生美好的精神家园,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内驱力,树立起其学好语文的自信心,借助非智力因素促进其智力因素的发展,充分发挥了激励评价的育人作用,形成了于永正独具特色的教学激励智慧。对于永正教学激励智慧进行研究,可以有效纠正当下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给一线语文教师
期刊
一、《我的叔叔于勒》的流俗解读  在分析路径上,王荣生强调以文体定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作为小说文体,在分析路径上往往存在着“人物言行—性格与品质—社会评价”的直线式分析“套路”。在主题的提炼上,一线教师常常会陷入“人与人之间关系”“人与金钱之间关系”的表层分析,及“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对资本主义底层人物的同情”的庸俗社会学解读的窠臼之中。  (一)小说文本分析路径的局限 
期刊
2020年高考,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了全国Ⅰ卷、Ⅱ卷、Ⅲ卷、新高考Ⅰ卷(2020年山东使用)、II卷(2020年海南使用)等五套“国”字号高考语文试卷(以下统称“全国高考卷”),还有部分省市招生考试院自行命制了浙江卷、上海卷、天津卷、江苏卷、北京卷等五套地方卷。可以预测的是,随着《中国高考评价体系》《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颁布、新教材的使用和新课程、新高考的逐步推进,使用
期刊
【课前准备】  1.提前两周布置《雷雨》的阅读。一周时间初读作品,完成人物、情节、主题等信息的归纳整理,对阅读中形成的困惑也以问题的方式进行归纳。第二周借助网络资源查阅曹禺《序》、夏竹《曹禺与语文教师谈〈雷雨〉》、田本相《曹禺访谈记》、曹树钧《曹禺是怎样构思〈雷雨〉的》等相关文章。  2.第一周需分两次检查阅读进度,第二周分两次检查相关任务的完成情况。未能有效完成任务者,教师需利用课余时间督促其完
期刊
情境是个体与外部世界互动的瞬间关系的整合呈现,是文学运作的基础性力量,介入在整个文学肌体之内。情境又是文学发生的触发开关,点燃作者情感爆点,激发内在创作冲动。人时刻处身与外部世界的关联中,“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诗情缘境发”阐发的都是具體而微的处身情境对文学创作的触发作用。文学“摇荡性情,形诸舞咏”,但并不是在文字里赤裸地铺展性情,而是要将其包裹在作者创设的种种文学化情境中。文学阅读,本质便是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