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君:本色

来源 :新作文·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hui_on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木樨密枝横玉瘦,桂花小萼点珠光。在这个丹桂飘香的季节里,一桌一椅,一老一少,沐浴着秋阳,在白居易的《有木诗八首》共读中,絮絮追忆着过往。
  舞象之年,苦中自立
  有木名凌霄,擢秀非孤标。偶依一株树,遂抽百尺条。托根附树身,开花寄树梢。自谓得其势,无因有动摇。一旦树摧倒,独立暂飘飖。疾风从东起,吹折不终朝。朝为拂云花,暮为委地樵。寄言立身者,勿学柔弱苗。
  他对我说,做人绝不能做那柔弱的凌霄。好儿郎,吃苦如吃补,方不负少年本色。
  回想建国之初,百废待兴,人们的生活仍如一滩苦水,吃不饱穿不暖。自小出生在穷苦人家的他,不得不在束发之际放弃学业,跟着父亲去做木匠。当第一声鸡鸣响起,他和父亲披着清莹剔透的露水走在泥泞的小路上,昨宵留下的寒气透过薄纱似的衣服钻入他们的全身各处。顾不上寒冷,他们还要登门拜访路过的每家每户,求问是否需要做木像。他说,虽然每天赚的钱不多,甚至可能空手而归,但他还是愿意每天跟着父亲,走街串巷,磨炼手艺,打下一生的立身之本。
  穷苦的孩子早当家,摩挲着那双布满老茧的双手,我在心里暗暗打气:读书的苦比起他来,又算得了什么。
  而立之年,敢为人先
  有木名水柽,远望青童童。根株非劲挺,柯叶多蒙笼。彩翠色如柏,鳞皴皮似松。为同松柏类,得列嘉树中。枝弱不胜雪,势高常惧风。雪压低还举,风吹西复东。柔芳甚楊柳,早落先梧桐。惟有一堪赏,中心无蠹虫。
  水柽纵有诸多不是,但仍有个可取之处——“中心无蠹虫”。一个人,只要“中心无蠹虫”,就能在逆境中走出人生的精彩。望着池塘边的河柳,他仿佛又回到了那段一生中最光辉的岁月。
  26岁的他因驯马时不慎摔坏而遭遇退伍的噩运。一下子要告别多年的军旅生涯,他不舍,他难过。但那身军旅锻造的铮铮铁骨告诉他,离了军营,军人魂仍在。
  而立之年,身为民兵连长的他看见村中的稻谷机残的残,坏的坏,家中的米缸空空如也,毅然决然地压起了“红线”,修理打稻机赚钱。之后又是参加村工程队当木匠,又是办了农具修理厂,被当时人们认为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但他没有丝毫畏惧,而是坚定不移地走自己选择的路,心中无畏,路上无阻。
  生活总是为那些敢于拼搏的人亮绿灯。短短几年,他便完成了从一名退伍战士到乡村能人的华丽转变,并被民政局评为勤劳致富的楷模。我不禁感叹:只要勇于担当,生活本涩照样能成就男儿本色。
  天命之年,与时俱进
  有木名丹桂,四时香馥馥。花团夜雪明,叶翦春云绿。风影清似水,霜枝冷如玉。独占小山幽,不容凡鸟宿。匠人爱芳直,裁截为厦屋。干细力未成,用之君自速。重任虽大过,直心终不曲。纵非梁栋材,犹胜寻常木。
  丹桂一直是他最欣赏的树木,平时不显山不露水,藏锋蓄力,一到花季,芳香馥郁,“纵非梁栋材,犹胜寻常木”。沧海横流,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但只要做最好的自己,就已胜寻常木材。
  2018年,我们进入新时代。已到天命之年的他,关心时政,在党的号召下越显年轻,常对我说的话就是:人勤干不足,人懒不是福。天下事向前则有功,不向前,百年亦只如此。为此,他认真学习,刻苦钻研,掌握了一套过硬的锯板技术。白天他为邻里乡亲锯木板,晚上在自家的小作坊中做木像。随着支付宝的普及,他也毫不落后,三不五时地和在外工作的儿子沟通,趁着春节团聚,让儿子教他支付宝的使用方法。这不,作坊里的木像也开始用支付宝收费了,更别说是通过支付宝缴学校的伙食费了!
  何谓青春?青春,是那馥郁的丹桂,永远做着一个金灿灿的美梦。心中有信仰,行动有力量,这何尝不是另一种男儿本色?
  浮生若梦,甘苦一念。人的一生亦如树的一生,有的树,枯萎后不停地哭;有的树,败落了依然唱着幸福的歌。我的爷爷不是那柔弱的凌霄,是那“中心无蠹虫”的水柽,是那永远做着金灿灿美梦的丹桂。纵是萧瑟秋风人间换,他还是他,一名普通的退伍老党员。苦中自立,敢为人先,与时俱进,是他不变的本色。
  (指导老师:李 玲)
其他文献
“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这是中央电视台的一句广告语。  读了这句广告语,相信你能得到某种感悟,引发一些思考,请你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这个题目是有些难度的,也极易写成议论文。写作,是为了表达自我,是自我经历表达的需要。从这个层面讲,“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就是给了一个话题,请你来表达看法。一一破题,抓住一个点来写。  高度与视野。当你的人生经历到达一
期刊
我的老家,有一群老头子,守着祖地,努力刻画着他们生活的年轮。这其中,有我熟悉的外公、舅公和叔公们。  爷爷们大都出生在解放初期,他们经常会聚在一起喝酒聊天,也常常忆苦思甜般地谈起他们过去的生活和经历。虽然大都是感慨那个物质匮乏的时代和生活中的种种困苦,旁听的我却时常能感受到一股股激扬畅快。  在那个年代,填饱肚子是一件难事,但是荣誉却比命还重要。外婆经常说他们这帮人,要面子,谁都想把事情做到最好,
期刊
《孤獨之旅》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通过朗读和概说故事两个环节,我发现很多同学对“孤独”一词的理解很不到位,对“孤独之旅”的印象也浮于表面。如何突破?  反复地研读课文,我有一个重大发现:在《孤独之旅》整整四千字之中,杜小康只说了四句话。通过梳理不难发现,这四句话正是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出现的结点,它折射出小主人公的“孤独之旅”。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紧扣这四句话来梳理故事情节,揣摩人物形象,
期刊
雨来时,我在车上。  车窗外,大大小小的水滴静止了,这时每一个水珠都是一个完整的倒立缩小世界。仔细看,雨珠里的世界,好像比直接看到的清亮得多。在米粒大小的雨珠里,小小的一抹亮蓝,小小的一抹鲜绿,格外鲜亮。这雨没能下多长时间,十几分钟就停了。下车,首先看到的是砖块上弯曲的水纹,草地中垂着的水珠,嗅着泥土的气息,听着燕雀啼啾,心情便同雨后的世界一般明快了起来。  我想,是雨洗出了天地的本色。  生在北
期刊
远方的湛蓝色天空忽然扬起阵阵沙尘,像是把墨水倒在水缸里,搅和,揉碎,构成了一派黄蓝相交的迷人景象;机器的轰鸣声踩着急促的脚步,越来越近,越来越大……我无法用语言形容那种奇异而美丽的画面,但是我知道,我要等的公交车,就快要到了。  清爽的早晨,我坐上公交车去往城市的另一端。文昌阁站,上来了一个人。  “嘀——”车上开始播报信息,门开了,一个满身灰尘,脏兮兮的男人拎着一个大的编织袋子十分吃力地跨上了车
期刊
我,是李白的剑,的酒,的书。是他的剑拂起的清风,是他的酒敬过的月,是他的书旁的青莲。我一生伴随他,追寻他的足迹,只为探求——他的本色。  当年浮华事,挥手自兹去  天宝元年,“辞亲远游”了十八年的他,终于获得了“一佐明主”的机会——好友元丹丘通过玉真公主的推荐,玄宗征召李白进京。收到这盼了数十年的紫泥诏,他抚了凌乱的发,擦了光亮的剑,喝了一口清酒,欣然前去,“谒帝称觞登御筵”。  在那上有万年历史
期刊
閑来无事,画画故乡。  这是一个坐落于祖国边陲的,风景极美的小城。  打好线稿,我却犯了难,我该把故乡涂成什么色呢?或者说,故乡的本色是什么呢?  是富有生机的绿色?  家乡地处亚热带,种类繁多的树木总是那样一年四季不落叶地绿着,生机勃勃着,赏心悦目。春天尤甚。门口几棵小树吐出嫩绿的枝芽,在风中摇摇晃晃,像一个个学步的孩子。田埂上,一株株小草终于睡醒,探出了脑袋,像是块绿色的丝绸地毯,洁莹、翠绿,
期刊
偶然的機会,我领略到了草原的美。  那里的天格外澄澈,淡淡的蓝,飘游的流云,闲庭信步于空,薄如轻纱又轻盈柔美,虚无缥缈却瞬息万变。有时它们朦胧了身影,云絮低声呢喃,轻环着这座山峰飘忽而来,又悠然地从另一座山峰飘忽而去。有时又迷蒙蒙的,使崇山峻岭被笼罩在云雾中,隐没于一片氤氲间,只留最高的峰尖,远望如同大海中的点点岛屿。  但即便是这样梦幻的云朵,也没能遮掩住那壮阔的碧野千里。一碧千里,却并不空旷,
期刊
序  不知从何时起,万物皆为朦胧的黑白。  世态炎凉甚,浮生若清梦。窗前雨丝微凉,过客匆匆,影子掠过时倾泻下一寸雨声。  须臾风度过窗,吹落眼前人发丝。  她,时而低头在虚拟的网络间编织狭隘天真的一角天空,机械的笑容忽而出现又僵硬地褪去,恍惚的欢愉许是场愚梦。她默默咀嚼无味的数据,雨雾笼络酸涩的双眸,低垂着眼睑走过窗前。  她扭头,玻璃窗上映照着缥缈身影。摁灭手机,拭去凝聚在玻璃上的冰凉雾气—— 
期刊
弹指一瞬,春秋的战火灭了,秦时的明月暗了,玉人的箫声断了,留下何物?有人说,不过是一场花开的宿醉;也有人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但我说,历史留给世人的,不是藏在史册里的金馔玉篇,也不是随手一握间的虚无,而是金灿灿的人生,源远流长的壮志。这,才是它的本色。  一壶酒,一叶舟,早发白帝。李白的清肠就像那一饮而下的烈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酒入断肠,烧暖了今朝两岸的清晨白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