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傲然:本色

来源 :新作文·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弹指一瞬,春秋的战火灭了,秦时的明月暗了,玉人的箫声断了,留下何物?有人说,不过是一场花开的宿醉;也有人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但我说,历史留给世人的,不是藏在史册里的金馔玉篇,也不是随手一握间的虚无,而是金灿灿的人生,源远流长的壮志。这,才是它的本色。
  一壶酒,一叶舟,早发白帝。李白的清肠就像那一饮而下的烈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酒入断肠,烧暖了今朝两岸的清晨白露,道出了豪爽畅翔的人生。生命本色,在情系于国,牵于五洲,酒洒四海。仿佛有一种声音,如雄鸡啼鸣,唤醒了沉沦于灯红酒绿无路可去的心。这,才是英雄。这,才是英雄的本色。
  一箪食,一瓢饮,寻常巷陌。颜回的刻苦就像那一汪清泉,由山高谷远的山涧流淌而来,流经那平凡的小巷,那巷子就明快了,不再单薄无力;流经那荒野,那大漠就快活了,不再死寂;流经那一望无际的大海,大海就翻腾了,不再沉沦。这个默默在人间耕耘的智者,带着先师仲尼的教诲,本着一颗善良的心,征服了鄙陋,征服了世人,向我们低低地诉说生命的本色。人,可以默默无闻,可以不繁华一世,但不可以不明志,不可以放弃自己的初衷。逝者如斯,唯有一颗坚持本色的心,才能在奔流岁月的洗涤中,愈发明亮。用汗水为心洗去杂乱,洗去躁动,使其重新明澈起來,现出我们的本色。
  一支笔,一幅画,天涯芳草。苏轼有着一份为政为民的热情和治国安邦的赤心,在经受了一次次打击后,落魄的他来到黄州,赤壁之下,留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何以有此等超人之清旷?是学问所致,或是修养所得?皆非也。以吾之言:天性如此,乃苏轼真率性情之表现,即其本色。苏轼的性格核心,乃是他的真率。苏轼的“真”,使他心中无所牵挂,胸怀坦荡,虽累遭打击而乐观情怀不变,故有此旷达。王水照先生对苏轼的“真率”性格深有体会:“保持一己真率的个性,追求无饰的自然人格,是苏轼人生观、文学观构成的核心。”清风明月,把酒言欢,我们分明看到了一个飞舞的灵魂,坚守本色。当躯体化为尘土,却能留下一份本色在人间,何憾之有?非浮华功名可比。
  一张琴,一盏酒,寄情山水。坚持生命之本色,犹陶潜对生活之热爱,对生命之尊重。陶渊明有骨气,“不为五斗米折腰”,但他更有情调,诗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对生活的热爱,在清晨菊瓣的露珠里,在南山掩映的苍翠中。每每吟诵“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时,都能看到诗人眼中的淡然愉悦。飞鸟恋恋不舍,与其结伴而行,这是两个生命的相互聆听,相互尊重,让人感慨于坚持生命本色所创造出的美好境界。
  一张纸,一卷书,无边落木。坚持生命之本色,如杜工部对真理之探求。对中兴济世的热切,对淆乱乾坤的指斥,对横行霸道的愤慨,对漂泊流离的悲伤,都表现了杜甫那永不衰退的政治热情,坚忍不拔的顽强性格和胸怀开阔的乐观精神。“不爱入州府,畏人嫌我真。及乎归茅宇,旁舍未曾嗔。”他对生灵涂炭的悲悯,对物力衰竭的惋惜,对官僚名利的厌弃,对国家人民的担忧,皆鲜明地映衬出他那与众不同的本色。
  本色,是初升的那一轮红日,绽放万道金光。
  本色,是冬末的那一声春啼,唤醒沉睡于世的真我风采。
  汩罗江畔目行目吟的三闾大夫高呼:本色,是那在世俗人眼中不屑一顾,而自己始终坚守,并为之付出生命的一片赤诚之心。阴暗潮湿的牢里,司马迁缓缓低吟:本色是在不堪忍受的屈辱面前,仍以理想为明灯,以天下为己任奋力游向成功彼岸的志向。
  人生长恨水常东,林花已落,春红又谢,潮涨潮落,时光匆匆过,我们留给世界的将是雄关漫道的本色,那颗无愧天地的真心。坚持本色,让心灵不再蒙尘,让心底之花绽放。
  (指导老师:朱海霞)
其他文献
熹微阳光透过纱窗,点点斑驳惊亮了新春的清晨,丝丝缕缕粲然的光束映照街边的花丛,繁沛、明艳。值此新年之际,一草一木都似乎有喧宾夺主之势。只是在现代人心中,年似乎只是个专有的名词,已经没有了以前的热闹与喜悦。人们像是应付,多了几道菜,多了件衣服,多了一年的阅历。我深呼吸,极力适应着空气里弥漫着的油烟味道,换上象征性的新衣,对着镜子勉强露出微笑。这个年,似乎很沉重。  思绪飞到很久以前,记忆中的年,洋溢
期刊
“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这是中央电视台的一句广告语。  读了这句广告语,相信你能得到某种感悟,引发一些思考,请你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这个题目是有些难度的,也极易写成议论文。写作,是为了表达自我,是自我经历表达的需要。从这个层面讲,“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就是给了一个话题,请你来表达看法。一一破题,抓住一个点来写。  高度与视野。当你的人生经历到达一
期刊
我的老家,有一群老头子,守着祖地,努力刻画着他们生活的年轮。这其中,有我熟悉的外公、舅公和叔公们。  爷爷们大都出生在解放初期,他们经常会聚在一起喝酒聊天,也常常忆苦思甜般地谈起他们过去的生活和经历。虽然大都是感慨那个物质匮乏的时代和生活中的种种困苦,旁听的我却时常能感受到一股股激扬畅快。  在那个年代,填饱肚子是一件难事,但是荣誉却比命还重要。外婆经常说他们这帮人,要面子,谁都想把事情做到最好,
期刊
《孤獨之旅》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通过朗读和概说故事两个环节,我发现很多同学对“孤独”一词的理解很不到位,对“孤独之旅”的印象也浮于表面。如何突破?  反复地研读课文,我有一个重大发现:在《孤独之旅》整整四千字之中,杜小康只说了四句话。通过梳理不难发现,这四句话正是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出现的结点,它折射出小主人公的“孤独之旅”。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紧扣这四句话来梳理故事情节,揣摩人物形象,
期刊
雨来时,我在车上。  车窗外,大大小小的水滴静止了,这时每一个水珠都是一个完整的倒立缩小世界。仔细看,雨珠里的世界,好像比直接看到的清亮得多。在米粒大小的雨珠里,小小的一抹亮蓝,小小的一抹鲜绿,格外鲜亮。这雨没能下多长时间,十几分钟就停了。下车,首先看到的是砖块上弯曲的水纹,草地中垂着的水珠,嗅着泥土的气息,听着燕雀啼啾,心情便同雨后的世界一般明快了起来。  我想,是雨洗出了天地的本色。  生在北
期刊
远方的湛蓝色天空忽然扬起阵阵沙尘,像是把墨水倒在水缸里,搅和,揉碎,构成了一派黄蓝相交的迷人景象;机器的轰鸣声踩着急促的脚步,越来越近,越来越大……我无法用语言形容那种奇异而美丽的画面,但是我知道,我要等的公交车,就快要到了。  清爽的早晨,我坐上公交车去往城市的另一端。文昌阁站,上来了一个人。  “嘀——”车上开始播报信息,门开了,一个满身灰尘,脏兮兮的男人拎着一个大的编织袋子十分吃力地跨上了车
期刊
我,是李白的剑,的酒,的书。是他的剑拂起的清风,是他的酒敬过的月,是他的书旁的青莲。我一生伴随他,追寻他的足迹,只为探求——他的本色。  当年浮华事,挥手自兹去  天宝元年,“辞亲远游”了十八年的他,终于获得了“一佐明主”的机会——好友元丹丘通过玉真公主的推荐,玄宗征召李白进京。收到这盼了数十年的紫泥诏,他抚了凌乱的发,擦了光亮的剑,喝了一口清酒,欣然前去,“谒帝称觞登御筵”。  在那上有万年历史
期刊
閑来无事,画画故乡。  这是一个坐落于祖国边陲的,风景极美的小城。  打好线稿,我却犯了难,我该把故乡涂成什么色呢?或者说,故乡的本色是什么呢?  是富有生机的绿色?  家乡地处亚热带,种类繁多的树木总是那样一年四季不落叶地绿着,生机勃勃着,赏心悦目。春天尤甚。门口几棵小树吐出嫩绿的枝芽,在风中摇摇晃晃,像一个个学步的孩子。田埂上,一株株小草终于睡醒,探出了脑袋,像是块绿色的丝绸地毯,洁莹、翠绿,
期刊
偶然的機会,我领略到了草原的美。  那里的天格外澄澈,淡淡的蓝,飘游的流云,闲庭信步于空,薄如轻纱又轻盈柔美,虚无缥缈却瞬息万变。有时它们朦胧了身影,云絮低声呢喃,轻环着这座山峰飘忽而来,又悠然地从另一座山峰飘忽而去。有时又迷蒙蒙的,使崇山峻岭被笼罩在云雾中,隐没于一片氤氲间,只留最高的峰尖,远望如同大海中的点点岛屿。  但即便是这样梦幻的云朵,也没能遮掩住那壮阔的碧野千里。一碧千里,却并不空旷,
期刊
序  不知从何时起,万物皆为朦胧的黑白。  世态炎凉甚,浮生若清梦。窗前雨丝微凉,过客匆匆,影子掠过时倾泻下一寸雨声。  须臾风度过窗,吹落眼前人发丝。  她,时而低头在虚拟的网络间编织狭隘天真的一角天空,机械的笑容忽而出现又僵硬地褪去,恍惚的欢愉许是场愚梦。她默默咀嚼无味的数据,雨雾笼络酸涩的双眸,低垂着眼睑走过窗前。  她扭头,玻璃窗上映照着缥缈身影。摁灭手机,拭去凝聚在玻璃上的冰凉雾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