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三维空间

来源 :销售与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ftware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绝大多数取得初步成功的中国企业来说,目前最重要的工作是什么?
  我们可以拉出一个长长的清单来:
  改变增长模式,从对市场份额的膜拜转变为对经济效益的追求;适应环境变化,进行营销创新;加强品牌建设;推动团队升级……
  所有这一切应该如何实现呢?
  各种可能的选择也会有一个长长的清单。而在这个长长的清单中,我们认为最为至关重要的是企业能否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机制。
  通常,我们一般将学习理解为读书、培训和进修,进而会理解为借鉴同行以及国内外先进企业的经验。
  而我们往往会忽视“自学”——向自己学习。
  任何一个企业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都会积累起来方方面面的知识或经验。这些知识和经验散落在企业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存在和形成于企业的成长过程中。它们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但是.在现实中,企业或者认识不到它们的价值,或者不知道如何发现和提炼它们。我们必须改变这种现状,因为它们是企业提升的基础,认识并运用它们比企业做任何培训、接受任何咨询都更加有效。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反应的不仅仅是对本企业人才的冷落,更大的问题在于对自己长期积累的知识财富的忽略。“日三省吾身”不仅包括对自己不足的反思,更应该包括对自己成功之处的总结。
  轻言创新和借鉴,有时会表现为缺乏持之以恒。大家都知道,没有持之以恒的执著,最终会碌碌无为。
  如果没有自己的东西,无论规模有多大,企业将永远处于零起点上。“学习”的结果将是忽东忽西,左右摇摆,根本谈不上提升。全面否定自己,不是在继承中提升的话,提升将永远是一句空话。这样的企业很容易犯“学习过度”的错误——整天都是新名词、新措施、新思路,让人无所适从。
  我们认为,中国企业应该在“坚持,学习和借鉴”三维中,建立自己的学习机制。
  首先,通过总结和提炼,形成自己的“基础教材”,并坚持用外部知识推动这“套”基础教材的逐步升级。
  作为一个事实,没有几个空降兵或咨询公司能够脱离企业的历史,完成企业再造,而恰恰是那些能够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丰富、充实企业知识和经验的空降兵、咨询公司才有可能推动企业的进步。
  其次,通过培训、进修丰富企业个体的知识,提升个体的素质。即便如此,也需要对培训进行适当的分类。企业内训既要结合企业现实需要,也要充分考虑企业文化和知识积淀,它必须能够强化企业的文化和知识,除非企业决定扬弃某种文化和知识。只有这样的内训才有可能转化为生产力。
  再次,通过借鉴推动企业完善。我们强调通过借鉴推动企业完善而不是创新,其原因是创新必须是来源于企业内部而非外部。外部的东西只能促进企业的完善,创新必须基于内部。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既拒绝了“全部苏化”,也拒绝了“全部西化”,才避免了苏联和东欧的命运。小到一个企业,也大抵如此,没有任何一个企业能够照搬其他企业的东西。
  邯郸学步者所以爬着回家,根源在于他忘掉了自己本来是如何行走的。固步自封没有出路,轻言创新和“学习过度”同样没有出路。 (文章编号:11201)
其他文献
公司在原有产品线基础上推出新品,却只是埋头做渠道教育、门店陈列和户外路演。眼看这些工作已成强弩之末,媒体广告不期而至,终于引发销售狂潮。    电视广告“显灵”    2002年,K公司推出其新产品“99元相机套装”。这款产品内含K公司的4卷400度胶卷和一个手动卷片、自动曝光的傻瓜相机。K公司的战略思路很简单:要想进一步扩大自己的胶卷、冲洗等主营业务,就必须让中国的消费者尽快拥有一部相机。  套
期刊
背景链接1:零售商的矛盾境地 陈 力    从企业本身发展出发,大部分零售商的企业主不仅关注短期收益,也关注长期利益。  零售市场的集中度在提高,但巨头间竞争的层面和技术水平将更加深入、复杂,而他们需要的很多市场资源(资金、技术、智慧和公共关系)是掌握在供应商手里的。  很多零售商把通道费用作为自己的主要收入来源,但如果通道费在其收益中所占比例过大,这就像“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一样,可能导致
期刊
在不增加费用的前提下,怎样能够提高销量?  在不增加工作时间的条件下,怎样做更多有效的工作?  在铺货变得越来越困难的时候,怎样使铺货变为终端主动订货?  抓住核心销售日,解决这些问题立竿见影。  核心销售日,是客流量特别大、销售特别集中的日子,但它并不是“旺季”。  核心销售日,可以是一天,可以是几天,也可以是一天中的某几个小时。正是由于这种特性,使它隐匿在了多数人视野之外,但它恰恰应当成为销售
期刊
经销商戴老板经销的产品是乳制品和花生油,主要运作传统渠道的零售小店,经过几年的打拼,在业内积累了一定名气。近两年,他逐渐感觉力不从心,买卖越来越难做了。  戴老板经销的产品都是名牌产品,产品毛利率平均达到10个点,处于保本略有盈利;零售小店铺货现款现货,基本不涉及呆死账,现金流也很正常;目前有5辆车负责物流,对区域都能覆盖到位,配送能力充足;部门设立齐全,人员匹配到位,业务人员拜访终端的频率也符合
期刊
为什么产品无法覆盖到最广泛的市场,无法渗透到市场的最末端?  为什么产品的终端缺贷率居高不下,终端陈列零散混乱?  为什么不提供人员支持的企业就很难得到经销商的重视?  为什么企业不自行投入人力就难以维护渠道?  为什么企业总在抱怨人员成本过高而效率低下?  为什么实施深度分销却无法持续做下去,深度分销或通路精耕到底是不是企业的未来?  高效和低成本似乎已经成了一种悖论,二者并存似乎成了分销领域永
期刊
想说爱你不容易    产品销售从粗放式大流通转型到掌握通路和终端,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商品的极大丰富也把品牌竞争延伸到终端,营销界已到了“言必及终端”的地步。访销员,是产品联系终端的纽带,这一新的销售群体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客户认可。但从近年来的实践看,需要我们澄清的概念、透析的问题依然很多。  案例1 小刘刚从一家知名快速消费品企业来到某民营企业做市场总监,他了解到:公司虽然市场投入力度很
期刊
如今,许多经销商规模越来越大,产品越来越丰富,总销量也越来越多,天天在赚钱,年底更是赚了一仓库货品和一大把应收账款,但是,你要问某一天某一月某一年哪些品类带来的利润更多,却总会得到一个“有赔有赚”这个含糊的回答。这样下去,怎能确保自己的生意得到健康的发展?  对笼笼统统做生意、含含糊糊做产品,经销商也有一种莫名的危机感,只是不知道怎样才能把生意梳理得更清楚,也很难及时确定经营目标。笔者以为,应该从
期刊
很显然,大部分经销商在具备一定发展规模后,经营管:理水平却仍停留在“跟着感觉走”的水平上。几经辛苦,销量规模上了一个台阶,却发现多收的三五斗纯粹是“增产不增收”,经营利润反而还不如以往。    A企业就是这样。作为一家移动通讯代理商,经过几年的迅猛发展,公司开始采用分公司经营管理模式,日常经营由老板转向各职业经理人。原来企业每月经营赔赚多少,即便财务不出报表,老板自己心里也了如指掌。但事到如今,公
期刊
尽管企业年年都开经销商大会,但谁都明白,经销商不是自家人。他们在聚完这顿餐后,说不定还要赶另一个企业的场。但之所以形成这种局面,大都是因为企业只想着利用渠道,而不是运营渠道。  在快速消费品领域,T公司的渠道资源无疑是价值最大的,也是公司投入最大的部分。如何更有效地利用该网络资源,在现有基础上保值增值,是高层领导急需解决的一大问题。  针对现有的强大网络资源,本着巩固、优化、提升、增值的建设思想,
期刊
在创业阶段,不少行业的经销商老板,每天都有明确的目标一——拜访客户,对每个客户的情况、对每个单子成交的过程都很清楚,并要确保每笔单子能顺利拿下。此时老板作为一个超级销售员角色,其工作重心是“攻关”!  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环境日益激烈,公司规模日益扩大,在原来的操作模式之下,老板分身乏术,公司想再迈前一步都难。现实强迫老板自身要改变现状。这时对老板来说,完成从销售员向市场组织者的转变,是其实现转型的
期刊